分享

刘进忠潮汕反清始末

 广东黄汉光 2015-07-28

刘进忠,辽阳(今辽宁辽阳)人。原为明朝总兵马得功的部校,清顺治二年(1645),跟随马得功在芜湖降清,在为清政府攻打福建时立下显赫战功,升任靖南王耿精忠(驻福建)的右路镇标副将。康熙六年(1667)为广东水师左路,康熙八年(1669)出任潮州镇总兵。但清政府对他心存猜疑,特派续顺公沈瑞、副都统邓光明同守潮郡,暗中对他实施牵制。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因撤藩问题起兵反清,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也举兵叛清,于是,早就对清政府心怀不满的刘进忠也加入反清阵营。从康熙十三年(1674)~康熙十六年(1677),刘进忠以潮州为大本营,抗击清政府,为时三年,200多年前的历史演义小说《三春梦》,敷演的就是刘进忠的抗清故事。但《三春梦》属稗官野史,多有失实,今据康熙《潮州府志》、饶宗颐《潮州志》和康熙《惠来县志》等史料记载,还原这段史实。

一、乘乱而起——乱世枭雄“第一春”

清朝前期,各路反清势力风起云涌,特别是在南方,不仅有据守台湾的郑成功军事力量,还有镇守云南的吴三桂、驻扎福建的耿精忠等各路势力,对清政府实施统治构成严重威胁。主要势力范围在潮州府、活动范围在粤东地区的刘进忠也是一支主要的反清力量。

刘进忠和沈瑞同守潮州。沈瑞乃是十一岁的小孩子,因袭职,未谙军旅,于是部议暂由副都统邓光明主持军务。邓光明为人骄恣傲慢,每事都与刘进忠不合。起初,刘进忠想要拉拢、结好沈瑞,于是托沈瑞的表兄金四向沈瑞求亲,希望沈瑞的姑姑配给自己的二儿子。但却为邓光明所阻挠,“以无门第鄙之,衅遂结。”刘进忠对此极为不满,便在潮州城中立栅为界,沈、邓军全旗据南,刘进忠率部据北,城中立栅为界,实行南北分治。

康熙十三年(1674),刘进忠“特遣震(杨希震)扬言,赴省赍粮,潜踪直抵福州,纳款于精忠,献潮十一邑”。秘密派遣心腹将领杨希震潜往福州,向耿精忠表明心迹,有意加入反清阵营。刘进忠在潮州调集所辖十三营,“会于韩江,简练精锐。”紧锣密鼓,做好反清准备。沈瑞发现刘进忠举动异常,大为震动,抓紧时间准备,“多募勇悍,密为之防。”

刘进忠、沈瑞两军对垒一个多月,潮州城烽烟四起,百姓到处逃窜。刘进忠部下中军李成功与沈瑞有旧,往来说和,但刘进忠不信任李成功,反而把李成功推向了沈瑞阵营。城守张善继和李成功私交甚笃,暗中密约,伺机反刘。

四月二十一日是刘进忠父亲的生日,刘进忠在府中大排筵席,为父亲做寿。沈瑞早就听说杨希震到福建耿精忠处搬援兵,即将到达,于是,决定趁此机会,密约李成功、张善继作为内应,于刘进忠替父祝寿时举兵攻打。但阴谋败露,李成功、张善继被刘进忠擒拿。于是,沈瑞只好仓促起兵。刘进忠率李云、林天贵、张辉、蔡大茂、赵承业等勇将分街鏖战,又令杨希震从北门渡过溢溪,奔分水关接引耿精忠的援兵。沈瑞军多为北方马兵,城内小巷狭窄,交战中马兵处处受制,无法施展。而刘进忠的步兵骁勇善战,经过一场激烈巷战,沈军大败。沈瑞只好收兵回城南退守。当天傍晚,杨希震带领漳镇刘炎的援兵到达潮州城外的韩山,夜黑进入潮州城。刘进忠实力大增。

第二天天刚亮,刘进忠派人给沈瑞发话,要他交出都统邓光明、防御于国琏,这两人素来与刘进忠不睦。沈瑞迫于形势,自揣无法与刘进忠抗衡,只好亲自捆绑邓光明、于国琏,交给刘进忠。刘进忠杀了于国琏,把邓光明、张善继囚禁在牢里。李成功自知难逃一死,自杀了。刘进忠又把与己不和的都司白虎、千总何亮都杀了。并乘势把沈瑞全旗赶出潮州城,沈瑞“弃辎重,渡湘子桥,子女堕桥,死者无算”,十分狼狈地逃出潮州城。刘进忠部下兵卒乘乱抢夺沈瑞弃下的家财,刘进忠挥剑杀死几人,方才叱止。

整个潮州城都在刘进忠控制之下。耿精忠封刘进忠为“宁粤将军”, 刘进忠公开易帜,易服从明制,行文潮州府各县,“割辫戴网,索绅衿士民助饷千百十有差。”搜集各乡寨米谷,以为久守之计。潮阳副将马应龙附之,普宁知县段藻不从。

刘进忠的行动震动了清廷。为防备清廷进攻,刘进忠积极备战,“筑湖山围栅,置大炮于山之上下,作郡城辅车。”加紧准备粮草,还向各县征集粮草,充实粮仓。五月初十日,刘进忠的文书到达惠来县,遭到守城将领卢大时的抗拒(其时代理惠来县令段藻回普宁)。

平南王尚可喜令其子尚之孝率兵征讨刘进忠,四月,调集南海卫军及各乡勇随征潮州。五月十六日,清碣石总镇苗之秀统兵至惠来西郊飞鹅山待命六月尚可喜、尚之孝父子统铁骑数千驻惠来县西双山。七月,尚可喜遣其子尚之孝、都统聂包、总镇王国栋,带军经盐岭潮州推进,驻扎于潮州城西南山阜

正当清军欲攻打潮州城,刘进忠想向精忠求援时,驻扎台湾的郑成功儿子郑经航海入闽,截击漳、泉二郡,拔之,潮州通往福州的道路为郑经截断,刘进忠无法向精忠求援,惶恐不安。于是,他采纳杨希震的计策,派葛天魁到泉州向郑经纳款封刘进忠为”(康熙《潮州府志》讳“虏”为“”,下同),奉明朝年号为永历二十八年,加潮阳协镇马应龙为将军,黄冈协镇武弘谟为将军”,马兴隆为潮州城守,蔡茂植为澄海镇,江德中仍任惠潮道。撤知府魏科祥、海防仇昌祚之职,调程乡知县王仕云为潮州知府,平和知县张弘算为海防,提拔经历童士超为海阳知县郑经派吴世德、金汉臣带兵来援,列营于潮州城外凤凰洲,水陆,与清军对峙。

七月,又一支攻潮清兵到达葵潭,以游击高亮桢为先锋,列营于揭阳新墟。刘进忠采用澄海镇蔡茂植的计策,派兵守住葫芦山,拆除西、北、南三隅民居,围栅葫芦山。自西北外开凿壕沟两道,深1丈,宽78尺,设炮台与城相顾。

尚之孝于揭阳新墟驻扎营寨,七月初十日又悄悄转移至竹竿山驻扎,留下一座空寨,清兵从枫洋小路偷过。十四日,刘进忠6000精锐士兵抢攻新清营。当时大雨倾盆,水深2尺。尚之孝设兵埋伏,营中虚竖旗帜。刘进忠带兵冲进空营,尚之孝挥兵合击,刘进忠大败,死者千余人。七月二十日尚之孝打算葫芦山,与聂包率轻骑察看地势,被刘进忠军士发现,发击,聂包中炮,当场尚之孝飞报尚可喜,尚可喜令王国栋督兵驰援。王国栋夜袭揭阳城,值大风雨,兵不能进,于是回驻竹竿山。

八月初二日,台将吴世德率兵进忠,驻于潮州城东燕子山,越日,与刘进忠、金汉臣暗约夜二更劫清营。刘进忠带兵埋伏于河边,相待至三更,而吴世德兵未至于是刘进忠领回。世德兵至,仍由导引路劫王国栋寨栅王国栋猝不及防,仓促败退羊陂岗尚之孝的大营。天时,王国栋发现吴世德兵少,马上率领骑兵反击,世德边战边退,退至潮州城西门,进忠出城断后接入城吴世德自此认为金汉臣陷害自己,怀恨在心。

九月十四日,清广东巡抚刘秉权亲来潮州督战。刘秉权巡视诸寨,见刘进忠列营于凤凰洲,洲在府城南隅,河道外通大海,内接城壕,为粮饷援兵必经之地。刘进忠驻兵6000人,在洲架2座木城据守。只有东路一面,可通出入。刘秉权对尚之孝、王国栋说:“凤凰洲若不夺,东路难通。”于是定议合攻凤凰洲。刘进忠令金汉臣带所部并亲随郑国选、郑添等出据凤凰洲,而吴世德却没有同往。

九月十六日,刘秉权亲率兵进攻凤凰洲。沙地寨栅,竖立难固,刘秉权连破2木城,进忠率精锐出援数为王国栋所挫。清兵乘胜连夺东津、笔架山、洗马桥3,值水涨,刘进忠兵大溃,溺死无数台将统领金汉臣战死,副将苏忠被擒。清军沿江列营,包围潮州城。

续顺公沈瑞听说尚之孝大兵到达潮州,便和诏安望族沈家梓联宗室,又密结诏安游击邵良臣,沈瑞提师围攻黄冈。邵良臣准备接应,却被大旗庄卯所杀。邵良臣的家丁王春、都统张梦吉、宋文科领兵赶到,并进兵潮州。在饶平柘林与郑经右虎卫陈宠遭遇,宋文科和陈宠于停福铺大战一场,陈宠兵败退潮州。

十一月,刘秉权既已凤凰洲,便督兵渡河,进攻笔架山。沈瑞、张梦吉、宋文科等,合师围潮州城,潮州城危如垒卵。刘秉权下令修筑炮台,沿江设栅两重,江中置钩钓,准备一举拿下潮州城。因日夜操劳过于劳累,不幸病亡。王国栋于西南堆土堆,架大炮日夜攻打,潮州城墙被炸崩百余丈。刘进忠陈宠、吴世德、杨奕等极力守御,随崩随筑。王国栋下令用云梯登城,被葫芦山潮兵炮轰,城上大炮、火枪、火箭、火铳、喷筒齐发,清兵死伤无数城久攻不破。

刘进忠被困于潮州城中,他秘密派出心腹将领詹兆奇,再次向郑经求援。当时郑经已攻下漳浦,颇有余力,派赵得胜支援,同时遣左虎由分水关增援。何祐派善于泅渡者,把密报置于竹筒,没水夜渡,约定等援兵一到,即于莲花山顶燃放烟火。尚之孝谍报获悉郑经增援进忠之兵将至,一面派出王国栋带领万兵,和严自明驻扎于饶平县黄冈石壁庵,堵截郑经援兵。一面加紧攻城尚之孝的清军“一切大炮俱移西南城濠外,攻击三日夜,城裂五十余丈”。刘进忠亲自上城,严令将兵死守,清兵死伤惨重,尸积如山。

饶平黄冈,台将赵得胜令何祐、江胜、林升出战,何祐奋勇争先,一举击败阻击的清将王国栋、高亮桢王国栋放弃黄冈,屯扎浮山又担心潮州城内的刘进忠乘势杀出,两下夹攻,腹背受敌,十一月二十九日放弃浮山,退回潮州。赵得胜带兵尾追,驻于黄山坑。尚之孝见势不妙,于十一月三十夜,带王国栋、严自明等将,拔营从东路退走。放弃揭阳城,驻扎马坵,焚弃辎重,十二月三日退入普宁,于新墟安营扎寨,竖立壁垒。潮州之围遂解。

刘进忠出迎赵得胜,赵得胜屯兵于溢溪后山,向郑经报捷。郑经调赵得胜回福建,留刘国轩为刘进忠副手,驻守东宁。

二、扬名立万——峥嵘岁月“第二春”

当刘秉权包围潮州城时,续顺公沈瑞以为破城易如反掌,携家带口从诏安搬到饶平。不料郑经援兵骤至,赵得胜攻下黄冈,王国栋败退。沈瑞因眷口拖累,不得已向赵得胜乞降,赵得胜允许。

沈瑞采纳饶平人詹四(詹四原是吴六奇标下)的计谋,偷偷往省向尚可喜请兵,从大埔间道会师新墟。又招收健勇充伍,修整城池、炮台,积蓄粮饷。

刘进忠谍报得知,派何祐率施凤、郑国选、马成龙、李云、赵承业、郑邦选、洪经邦等先行,围攻沈瑞。考虑新墟驻兵可能支援沈瑞,又派中镇陈琏、揭普镇张朝瑞与水师镇毛兴守揭阳,杨奕、邱烨、马应龙守潮阳,刘国轩列营于桃山,以左镇何鸣凤、右镇曾应鹄同骁骑营张烨、亲随营杨樑等守潮州府,刘进忠亲率林升、江胜、林应、武弘谟、王世泽、王一新、刘成良、周鹏云、朱缵、林天贵等将领,继队进攻饶平城。刘进忠用大炮、火铳打入城中,又下令于西北、西南筑台架炮,日夜不停攻打。沈瑞令王梦吉督兵竭力防守,刘进忠无法破城,只能围攻。

康熙十四年(1675)二月,尚之奉尚可喜之命,支援沈瑞,急提兵大埔,以千总朱樑为向导,从白侯私过平和进援刘进忠侦悉后,即派曾应鹄、施凤、林升、郑国选、王一新、林天贵、蔡大茂、何祐等将领据百子楼截其赴援之路。尚之信兵到,何祐设伏于百子桥,左右引战诈败,尚信追击中伏,被伏兵用火攻,骑兵死者2000多人,溃败逃回大埔刘进忠把沈瑞团团包围起来,“绝其粮道,城中乏食,至杀马啖木叶,乃出降。”刘进忠把沈瑞送到郑经处,郑经以其反复无常,降一等,封为怀安侯,徙其众于厦门。

刘进忠将沈瑞的散兵收集起来,凯旋回到潮州。

四月,刘进忠与刘国轩、何祐、江胜诸镇,进屯新墟,与清军王国栋对垒。王国栋深沟固守。尚可喜以漳州黄芳度之请,再增加骑兵一万与王国栋。刘进忠以清兵增益,决定退守潮州,因暂屯凤塘寨之左鲎母山,列营以待。尚之信遂进兵新墟。

五月二十二日,尚之孝卷土重来,从普宁出发,于罗山扎营。刘进忠派刘国轩与其对垒。进攻潮州的清军,不断向各县摊派民夫,开赴前线供役,百姓深受其苦。尚之孝这次有备而来,接连攻破刘国轩的几个营寨。刘国轩连夜退至凤塘寨鲎母山,其时军中疟疾流行,兵士逃散很多,战斗力下降。

刘进忠以王国栋步步紧逼,与刘国轩设计,出奇兵击之。刘进忠派何祐、江胜为先锋,林应、林升伏兵左右,刘进忠和刘国轩率兵,以一字长蛇阵迎击王国栋。王国栋自恃兵多,以骑兵为先锋,步卒和乡勇为左右援,漫山遍野齐进。山径幽险,骑兵未到,左援步卒从间道山顶先出,刚好撞上闽将万焘,火器齐发,万焘怯退。何祐望见,赶来赴援。刘进忠连发三炮,众军齐冲,伏兵亦起,王国栋步卒星散溃逃。

尚之孝立马山头,得意洋洋的由兵士撑着麾盖指挥战斗。刘进忠一眼望见,分兵一支,直捣尚之孝。尚之孝连忙策马下山逃跑,清军大乱,互相践踏,溃不成军。刘国轩领军突然杀出,大败清军。刘进忠乘势率兵追逐,一直追至深坑,幸尚之信带领亲兵数百骑,自汤坑一路疾冲,拦突断后。潮兵奔追四十余里,斩获两万有余,俘虏七千多。是役刘进忠以数千饥饿士卒,大破清军数万之众,名声大震

刘进忠不敢冒进,收兵退回潮州。尚之信回到普宁驻扎下来。兵败的尚之信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月余,别遣兵入闽漳,救海澄公黄芳度,迄无功,仅入永定,掳掠而归。”而尚之孝更甚,“入县署,修城挑濠,为固圉计。又设铁局,铸兵器,造龙艇,砍伐墓木殆尽。从省中搬运玩物、食器,役人夫,络绎载道,民不堪命。”

六月,郑经计划打通漳州潮州之间行兵通路,又苦于清将赖升扼据小溪、平和,阻断通路,急令何由饶平攻赖升。时赖升屯兵柏嵩关,何郑国选、施凤,领兵绕小道,赖升退守平和。何祐追围之,赖升夜开北门逃走,据割竹寨。何祐把赖升困于割竹寨50余日,最后粮尽而乞降。何祐仍回潮州,自此漳、潮之路通。

八月,清军提督严自明抽调惠来县守城大铁炮8门,运到潮阳县峡山营堡,准备进攻潮阳县,后战败不及运回。

十月初六日,郑经令赵得胜守海澄,遣林升、林应、刘炎、洪羽、许宝、黄韬、蔡文、王德、郑国选、施凤、吴潜、吴友、张国杰、冯有魁、陈大烈、刘成良、曾伟、马腾龙王一新等各将领,先后到潮州,隶属刘进忠、刘国轩统辖,增强刘进忠的实力。时清将尚之信督苗之秀等师从程乡县,尚之孝、王国栋、严自明等从普宁,分道而进,准备合攻潮州。

    十二月,郑经多次催促刘进忠、刘国轩主动出击。十二月二十八日,刘进忠督率各位将领,进攻普宁,把普宁城团团包围时尚可喜病重至于,王国栋、严自明因新败无斗志,连夜退守葵潭、海丰。

三、攻城掠地——强弩之末“第三春”

康熙十五年(1676)正月初二日,时值春节,扎于普宁城内的尚之孝心情抑郁,带着几位亲信,骑马登上高山,遥望城外刘进忠营寨,旗帜鲜明,壁垒森严,自觉力量悬殊无法抵抗,“是夜发火焚县署后楼,楼下军资饷银俱毁,拔营夜遁。”刘进忠紧追不舍。郑经派遣颜国祥任普宁知县,颜国祥追比丁饷,大饷鞭扑无虚日,刘进忠对其十分不满,不久,颜国祥逃走,刘进忠另委巡检穆登醴署县事。郑经还派出右虎卫许耀、前冲镇洪羽,率舟师攻略广东各郡。

正月初三晚,清军提督严自明带着一支败兵回省城广州,夜宿惠来县南郊,惠来县守备吴恭连忙出城,力禀驻师城外,城门紧闭,避免城内百姓遭受清兵荼毒。败兵不听主将约束,城外被焚掠一空。

正月初四日,进忠部队追赶尚之孝至惠州府地界。时碣石总兵苗之秀奉派驻程乡县,碣石代将见尚之信屡败,故胁迫苗之秀夫人郑氏纳款投降刘进忠。进忠令郑氏写信给之秀,于是之秀率众剪辫投降,程乡县纳入郑经的势力范围,郑经授之秀为将军

刘进忠既得碣石,便分兵由吴六奇第三子振义镇吴启镇、第六子奋义镇吴启宫为前导,从通判府由蛇坑而出,会合苗之秀之师攻取兴宁、长乐,准备会师惠州令何督一旅从惠来而进,刘进忠则与国轩率大队人马至海丰。清将王国栋与严自明闻说刘进忠将至,不敢与战,遂焚营寨,退守羊蹄岭,刚刚竖栅,郑经水师由靖海、甲子所登岸,从平山出抄其后,王国栋只好弃寨,和严自明乘夜逃往惠州。

二月,刘进忠、刘国轩、何祐等将领,从百冈岭扎营至百田,绵亘四、五十里,日夜炮焰熏天,喊声震地。尚之孝、王国栋、严自明守惠州府城,总兵施凤、班际盛等守县城。水师张国勋接应府县两城,城中屯兵数十万,食不能支。

三月,刘进忠列营围困惠州。刘进忠谋划:先攻博罗,断其水路,则惠州自危。于是与刘国轩分师攻博罗,切断惠州水路,以扼往来接应。并驰令达濠邱烨,以所辖水师进逼虎门。东莞总兵张国勋惧怕,遣使到博罗向刘进忠投降。

守惠州的尚之孝、王国栋、严自明等,因城内屯兵数十万,无粮可食,商议献城求和。尚之信穷蹙,因向吴三桂乞降,吴三桂封尚之信为辅德公,檄王国栋、严自明撤师回广州,退让惠州、归善、博罗与刘进忠,遣使通好馈送马匹、弓矢、币帛,令马雄随差官知会尚之信,同到博罗军前,刘进忠、刘国轩传述吴三桂之意,以东莞、新安、石浓为界刘进忠撤围,王国栋率兵回广州。郑经留下刘国轩镇守惠州,刘进忠、何祐、江胜、林应、林升、洪羽、王一新、刘成良、洪有魁、曾伟、郑国选、陈大烈等则回师潮州,等待与吴三桂会合,出师江西

 “进忠既回潮,入闽谒郑经,大失望,深自悔恨,不辞而归。经衔之,密令何祐等夺其军。”七月,刘进忠谒见郑经后,察觉郑经对他并不重视,内心十分失望。当郑经再进忠出师征战进忠称身体有病不能出征。郑经改派进忠镇守汀洲,到达兴宁,进忠与手下诸将商量,说郑经左右之人,都是庸碌之辈觉得自己有掠地之功,而无据土之权,遂称病回潮州,不再听命郑经调遣,暗地里作自守之计。

四、穷途末路——“三春”已逝头落地

到康熙十六年(1677),随着清政府势力日益强盛,各路反清力量逐渐被镇压,刘进忠感到走投无路,十分迷茫。

康亲王杰书平闽大军从仙霞岭出发,先后收复延平、建宁、福州、汀州,康熙十六年(1677)正月打下兴化,二月攻取泉州。郑经密令何祐放弃漳州,退守厦门。刘进忠计无所出,派遣陈文弢到兴化、泉州迎接康亲王,意欲投降。陈文弢向康亲王禀明刘进忠的近状,当时署理福建布政使司的姚启圣与陈文弢有私交,陈文弢请求姚启圣入潮州招抚刘进忠。六月初五日,姚启圣、王纶部到潮州招降。刘进忠把姚启圣、王纶部安置于韩祠,旋移府署,着潮州知府王仕云款陪。六月初六日早,刘进忠下令士庶剃发降清。降清后,刘进忠被清政府授为征逆将军”和“征逆伯”

刘进忠遣中镇陈琏驰赴惠州,知会刘国轩。六月十二日,陈琏到达惠州,刘国轩得知刘进忠降清,十分生气,对陈琏说:“原与贵爵主共约守土,即欲投诚,亦当通知,同作计较。岂有阳为指书,而阴谋献地,陷人于不义哉?!今将全城交与贵镇,吾单骑东归矣。”此前,刘国轩接到刘进忠书信,共约守住惠州、潮州,加意东莞、新安防务。现在措手不及,于是带领20余亲信,弃城而去。

康亲王上奏朝廷:仍任刘进忠为潮州总兵官,并跟随大军出征。不久,授刘进忠为“征西将军”。

但尚之信举发刘进忠送密信给吴三桂,朝廷谕康亲王小心防范:“刘进忠投诚本非真心,不过势穷就抚耳。久留潮州,必致生变,宜密为之备。”

康熙十七年(1678),朝廷檄刘进忠进京“详询明白,再议具题从之”。清政府对刘进忠始终不信任,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忠在京被定罪枭首示众

回首刘进忠的一生,初为明将而降清,出任潮州镇总兵后又投靠靖南王耿精忠,在耿精忠无法支援时,他又投靠郑经,而又和吴三桂连成阵营,旋迫于形势,再次降清,反复无常。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好下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