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构:沪指若破3700或深跌

 小鸟枝头亦朋友 2015-07-28

K图 000001_1

现价:3686.39 涨跌:-39.17 涨幅:-1.05% 总手:500109327 金额(万):60592523 换手率:0.00%
上证指数行情  领涨个股  大盘资金流向  股市直播  进入上证指数吧
领涨行业
  • 1、券商信托
  • 涨幅:5.33%
  • 上涨:25
  • 下跌:1
  • 领涨股:国信证券
  • 涨幅:10.02%
  • 2、民航机场
  • 涨幅:1.82%
  • 上涨:6
  • 下跌:4
  • 领涨股:海南航空
  • 涨幅:6.89%

  市场还在咂摸上周的反弹,这周开门大盘的表现就给投资人浇了一头冷水。27日沪指调整超过了300点,两市各主要指数跌幅均超过了7%,行业和概念板块全面调整,跌停股数接近1800只。分析人士认为,昨天大盘的一阴吞六阳,释放了股指二次探底的信号,短期需要积极关注沪指3700点的支撑力度,如果一旦下破3700点,3600点将成为二次探底的极限,再往下重演6月大幅调整一幕的可能性不大,二次探底或成为投资者精心选股建仓的良机。

  845亿巨资获利出局

  上周五股指冲高回落,获利盘集体涌现,昨天市场则延续了调整势头。早盘沪深两市四大指数纷纷大幅低开,经历早盘的振荡回升后,午后开启再一次下跌走势,来势汹汹。沪指不仅跌破4000点,还相继跌破了3900点以及3800点两大重要的整数关口,一根长阴接连跌破5日、10日以及20日等多条均线的支撑;创业板自上周五失守2900点后,昨天继续击穿2800店和2700点。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于3725.56点,跌幅为8.48%;深成指收于12493.05点,下跌7.59%;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下跌7.76%和7.40%,收于8370.61点和2683.45点。沪深两市成交额分别为7212.98亿元和6676.95亿元,环比进一步缩小。

  而在股指巨阴杀跌中,资金更是呈现恐慌性出逃。数据显示,昨天两市资金流出达845亿元。

  昨日A股中仅有77只个股实现上涨,涨停股为25只。而多达2172只个股下跌,跌幅超过5%的个股达到了2077只,其中跌幅超过9.9%的个股达到1818只,跌停股接近1800只。之前一直扮演护盘中坚的中国石油、中国银行也接近跌停。

  后半周有望企稳

  对于昨天的大幅调整,投资者普遍的第一反应是“又要重演7月初大幅调整一幕”?但是大多数市场人士对此看法不太悲观。尽管昨天市场走势跟6月的大幅调整有些类似,主板在形态上也已经破位,但是前期市场调整主要源于大量杠杆盘的平仓,而目前场外配资已经基本清理完毕,相关的公司也发布过公告,两市融资余额也比6月份下降了近40%。本周应该就会企稳反弹。

  融通基金表示,市场大跌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对基本面的担忧升温。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经济下行的压力仍在,而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引起再通胀预期,导致投资者担忧货币政策宽松的程度将会放缓。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升温,近期部分新兴市场的股市已经出现大幅下挫,显示资本市场对此已提前有所反应。此外,自7月9日反弹以来,到上周末,大部分个股的上涨幅度已超过了40%,市场也存在休整的需要。但是,今年以来,对美联储年内加息的预期在市场中早已存在,市场已提前消化了部分负面影响;而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属于超预期事件,短期内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较大。由于支持宽松和影响宽松的因素同时存在,目前货币政策处于观察静默期。预期未来货币政策宽松的程度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放缓,但并不会出现转向的可能性。总体来说,资金格局与管理层的正面态度仍然对A股的市场底部形成一定的支撑。

  不过技术派人士认为,昨天大盘的一阴吞六阳,释放了股指二次探底的信号,短期需要积极关注沪指3700点的支撑力度,如果一旦下破3700点,就要规避深跌的风险,因而周二的走势尤为关键,需要认真应对。

  二次探底是布局良机

  多家券商分析报告均指出,当前大环境下市场的恢复仍未完成,因而大幅下行概率很低,在前期涨幅较大的个股回调后,振荡上行趋势不改,二次探底是良好的布局时机。而沪指3600点也是券商两融的生命线,目前的点位离3600点也不远,所以连续杀跌的可能性不大。

  具体操作策略上,有券商建议投资者“看多做空”,即不过分看空后市,盲目斩仓,也要谨慎抄底。首先要规避近期被暴炒的概念股,很多股价翻番的龙头股也要适度规避,防止补跌走势开启。此外,振荡剧烈的市场中,成长+业绩仍然是操作的首选。对于高市盈率、无业绩支撑的个股敬而远之为宜,行情走势不稳的背景下,投资者须提高风险意识,将风险控制摆在首要的位置。

  有券商认为,随着市场情绪回复稳定,下半年市场对于真实业绩的需求是可见的。目前大部分券商三季度看好的板块包括:基础消费板块(农产品、食品、服装和零售)、医药板块、高端装备制造板块、传媒板块和环保板块。主题方面市场仍将聚焦国企改革,另外十三五规划将是市场关注的新热点。

  相关报道

  A股单日蒸发4.56万亿 股民人均亏损8.94万

  A股昨日再度大跌,市值蒸发不少。根据数据,7月24日,两市总市值为61.32万亿元;而昨日大跌后,两市市值为56.76万亿元。一日之间,两市市值蒸发4.56万亿元。

  按照中登公司最新的5098.73万户持仓账户计算,股民人均亏损8.94万元。

  22只偏股型基金上周收复失地

  6月15日以来股市经历了大幅调整之后,在一些列维稳措施的帮助下,A股自7月9日展开了一波反弹行情,偏股型基金的净值也跟着水涨船高,主动型偏股基金从平均业绩20%之下重返40%以上,其中22只仓位控制较好的基金在上周五已收复失地,再创新高;不过也有56只基金由于踏错节奏,反弹无力,涨幅较少。

  根据天相投顾的统计显示,截至上周五,主动偏股基金今年以来的规模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上升到了42.32%,比截至7月8日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提升了近25%。

 

  【其他观点】

  李迅雷:回归常态过程中更应理性看待市场估值

  截至24日,沪指报收4070.91点,距前期暴跌低点已上涨超过17%;创业板指盘中摸高3000点,到收盘相比13个交易日之前涨幅也已超过23%。

  在应急措施已取得有效打开流动性枯竭局面这一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业内专家提出,救市的目标不是“人造牛市”,也不是保证股指单边上涨,市场回归常态的过程中,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市场估值,非常时期过去后,A股仍将回归基本面决定估值水平的市场规律。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3日收盘,A股市场整体PE(TTM)为25倍、PB为2.9倍,但不同市值公司结构分化较为明显。其中,中证100公司平均市盈率13.3倍、市净率1.9倍;沪深300公司平均市盈率15.9倍、市净率2.2倍;中证500公司平均市盈率59.5倍、市净率4.5倍。

  而剔除中证100后,268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65.7倍、市净率4.6倍;剔除沪深300的2480家公司平均市盈率达到86.5倍、市净率5.0倍。

  “衡量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时仅看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水平是有片面性的,还要看大多数公司的估值水平。自市场出现危急局面以来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超过80%公司的市盈率已回到42倍以上,除沪深300以外的2400多家公司的平均估值超过85倍,这一估值水平对这些公司成长性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嘉实基金副总裁邵健表示。

  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在近期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出,银行等大市值股票权重较大,市盈率和市净率较低,用平均数容易失真。用上证50或沪深300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比美国股市略低作为A股颇具投资价值的理由,显然存在一定的误导性。

  他分析,即便沪指跌至3500-4000点之间,A股主板的市盈率中位数还在40倍以上,市净率的中位数水平也在4倍上下。尤其中小板和创业板目前的市净率中位数还有5-7倍。

  本轮市场巨幅波动以来,业内对两个观点已形成较为普遍的共识:第一,政府出手的目标并不是救点位、保上涨,而是快速缓解流动性枯竭局面、恢复市场正常的定价功能;第二,快速下跌过程中,前期过快上涨积聚的估值风险得到快速释放,资金杠杆也有效降低,未来随着市场恢复常态,A股仍将回到基本面决定估值的轨道上来。

  “如果将发展证券市场比作建造一栋大厦,指数是大厦的高度,基本面就是大厦的地基,在一定的地基情况下,大厦的高度并不是建的越高越高,只有适中、两者匹配才是合理的,否则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

  邵健说,在前期股市巨幅波动过程中,撇除杠杆的因素,高估值也是个重要的诱因。在估值过高的情况下,即使相关个股出现持续跌停,也很难有投资者进场接盘,就容易导致前期流动性危机及传导的局面。

  业内人士表示,将股票市场持续上涨等同于市场支持经济转型发展也不尽科学,并不是越上涨、越高估的市场越支持转型。“市场形成基本合理的估值体系,并给予符合国家转型发展方向的新兴、转型企业一定的估值溢价,才是健康的、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的牛市。”事实上,在A股跌到前期最低点时,其估值水平仍在吸引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私有化回归,说明我们回调后的估值水平对于大量创新企业来说仍有足够吸引力。

  另外,也有专家指出,大跌之后应深刻汲取前期市场波动的教训,尊重资本市场自身的规律。单边市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不正常,适度估值溢价对经济转型有促进作用,过渡估值、较高泡沫危害性就很大,因为这种泡沫很难持续,一旦泡沫破灭,就会对整个经济、金融、居民财富带来巨大冲击。

  钮文新:此次股市大跌背后一定有境外势力作祟

  对于稳定股市来说,这是资本争夺战,是金融战,更是捍卫国民财富、捍卫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战争。

  笔者曾提出:世界已经进入“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同时也提出:“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金融将一改“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债务高速扩张、杠杆不断加大、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的特征,而逐渐回归金融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所以 “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必以“股权投融资”作为金融主体。因为,只有加大股权投融资力度,才能逐渐消除“金融资本主义时代”扩债务、加杠杆、高速度所导致的金融失衡。

  实际上,美国已经在这样做。伴随着大规模量化宽松(QE)和 “扭曲操作”,美国金融市场长期流动性大幅增加,长端利率被压在历史低位,股市从6000点涨到18000点,随之,再工业化突飞猛进。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美国的股权资本绝不只是美国本土资本,而是吸引全球股权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笔者的另一个判断是:除了压低本国利率、推动股市、为本国实体经济发育创造良好的金融条件之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搅动世界,其核心目的不过是“把中国和亚洲的实业资本一起赶向美国”,而它们也必须依赖全球资本推动一场“新硬件革命”,才能尽快做实本国经济,摆脱过去40年所形成的经济空心化的被动。

  社会稳定、金融服务周到而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价格便宜,这是实体经济最希望看到的良好环境。而现在,美国都做到了。美国在世界相对富裕的亚洲挑事,但稳定中东局势,并利用手中的定价权,通过本国石油、天然气和页岩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压低能源价格和所有工业原料价格;利用大规模的QE贬值本国货币,压低出口成本和劳动力价格;通过“扭曲操作”释放长期流动性,推动股市、信贷等金融市场更加有利于实业资本的形成,为“再工业化”提供优良的金融环境。

  如果我们看不懂这样的国际大局,恐怕也很难理解中国政府为什么会下这么大力气稳定股票市场。而笔者本人坚信此次股市大跌背后一定有境外势力作祟,原因就是 “国际股权资本争夺”正在白热化。所以,现在的美国经济实际已经来到了一个关键的“坎”,大有命悬一线之感,如果在它加息之前不能促使大规模“实业资本、股权资本”流向美国,那美国股市的崩盘就在所难免。

  对于稳定股市来说,这是资本争夺战,是金融战,更是捍卫国民财富、捍卫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战争。因为,国际利益争夺从来都是残酷的,从来都是不择手段的。这不是谁“阴谋论”,而是世界经济历史上活生生、无数次演绎过的事实。

  如何防止金融掠夺?我认为,必须两个方向同时努力。第一,资本账户的开放要有度,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要有度;第二,中国金融改革要拒绝“金融资本主义”的方向,不向市场提供效率极高的工具,包括金融期货、现货的杠杆率控制,有效抑制金融运行速度,让金融真正变成适应实体经济成长的“慢金融”。  

  皮海洲:牛市时间会很长 为救市资金退出赢时间

  7月20日,《财经》杂志一则有关“监管机构正研究救市资金退出方案”的报道在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并导致当天股市出现盘中跳水走势。而7月22日晚,伊利股份发布的《关于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情况的公告》又再次将救市资金的退出问题推向了前台。

  虽然前者当天午间即被证监会予以澄清,后者在当晚也得到证金公司的解释,表示证金公司未卖出任何上市公司股票。但三天时间内救市资金退出问题两度来袭,这也表明了救市资金退出问题对于市场的敏感性,实际上,这个问题也确实是A股市场无法回避的问题。

  当然,就目前的市场来说,安排救市资金退出显然为时尚早。毕竟目前的市场走势未稳,尤其是经过前期1800点的灾难性暴跌之后,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虽然在救市资金的介入下,股市有了一定的反弹,但目前投资者的信心仍然还很脆弱。如果当下就安排救市资金退出,这对投资者脆弱的信心又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排除股市再次暴跌、救市宣告失败的可能性。因此,当下显然不是救市资金能够退出的时候。

  但救市资金的退出是一种必然。虽然当下救市资金不宜退出,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救市资金就不退出了。从世界其他各国与地区间的情况来看,救市资金最终都是要退出的。因此,就救市资金的退出来说,关键是一个退出时机的选择问题,也即救市资金应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退出股市?本人的看法是,救市资金宜在慢牛背景下退出。

  为什么要选择慢牛的背景?因为慢牛有两大属性。一是“牛”。既然是牛市,行情就是向上发展的,而且投资者对股市也是充满信心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利空也会被市场缩小,甚至不排除把利空当利好来炒作,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安排救市资金退出,对股市的冲击相对较小。

  二是“慢”。这也意味着牛市上涨的时间会很长。这就为救市资金的退出赢得了时间。救市资金就可以在“慢牛”中有条不紊地套现。而无须在短期内大量集中地套现。如果是后者难免会给行情带来极大的杀伤。

  而之所以不是选择“快牛”、“疯牛”,是因为在“快牛”与“疯牛”中安排救市资金大量套现,这会引发股市的暴涨暴跌,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杀伤力。这显然有违救市资金的本意。因此,选择在慢牛中套现离场,这应是救市资金撤退的最好选择。

  从国际市场来看,在慢牛中撤退应是很多国家与地区救市资金的共同选择。比如,2008年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面对崩溃的美国股市,救市资金果断入场。其救市资金从进入股市到撤出市场的时间跨度长达5年,即从2008年到2012年。而美国股市在2009年3月见底,随后一直到当下,美国股市一直运行在慢牛的节奏中。这种慢牛为美国救市资金的撤退创造了有利条件。

  又如1998年香港发生的金融保卫战,救市资金退出的时间跨度长达5年,即从1998年到2002年。而在此期间,港股也从1998年8月到2000年3月走出了一轮涨幅超过180%的大牛市行情。不仅让香港政府赢得了金融保卫战的胜利,而且也为救市资金的退出创造了条件。

  所以,对于当下进入A股市场的救市资金来说,要从股市里撤离,并尽可能减少对市场的冲击,在牛市中撤退,尤其是在慢牛中撤退,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如何来营造这样一轮慢牛行情,这就需要看监管部门的调控艺术了。  

(责任编辑:DF0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