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1.23 无所执着老师讲伤寒类方药症解析

 guoguoli 2015-07-28
很高兴,我们汉传中医师承管理班子,安排我每月23日和大家一起学习汉传经方。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伤寒类方药症解析
先熟悉一遍药性功效,这是直接与药症有关的基础知识:
中药四气五味的功效:
温、热——祛寒 
寒、凉——清热
酸——除积聚
苦——涌泻,
甘——滋补。
辛——发散; 
咸——软坚,
辛苦——除痞,佐以咸酸,守于清温。
辛咸——除滞,佐以甘苦,守于温宣。破散结聚。
甘咸——除燥,佐以辛酸,守于清滋。辛以润之。
酸苦——除烦,佐以辛甘,守于清收。
酸甘——除饮,佐以苦咸,守于温渗。甘可淡渗利水,酸能敛降去湿。
伤寒论每一类方,都有一个基础方(杂法方除外)。那么把每一类方中的基础方弄明白后,对于学习运用同类方有帮助。
我们今天来作个归类。
一、桂枝汤类方:
(一)、基础方:
桂枝汤:对治六纲中的太阳中风证、太阴中风。
表证中的中风证,症状群比较简单,即恶风寒发热并见,头疼身痛,项背强痛,出汗,鼻塞或流涕,呕逆,咳逆,脉浮缓。
整体来说,人不是太虚弱。(注:太阴中风发热轻微或不发热)。
桂枝:辛温发散风寒结气逆气,甘温滋补津液胃气。
芍药:酸凉收降除血痹水饮。
甘草:甘平滋养胃气津液。
生姜:辛热发散风寒,辅佐桂枝。
大枣:甘微温补津液和胃气,辅佐芍药。
方证的功效:发散风邪、调和营卫、补充津液。
(二)、同类方:
1、 桂枝加附子汤:少阴中风,身冷恶风,汗出多,津液亏 。加附子辛热温阳。
2、 桂枝加桂汤:太阳中风,兼里气上逆重者。加桂枝发越降逆。
3、 桂枝去芍药汤:太阳中风,兼里虚易动者(即易便溏或腹泻) 。去性凉而通的芍药。
桂-地天泰-郭(1352986166)  20:15:35
4、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太阳中风,兼里虚易动又少阴真阳不足表寒者。去性凉而通的芍药。加附子辛热温阳。
5、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太阳中风,兼素有里饮气喘者。加厚朴(辛咸温)通气滞闭塞,加杏仁(苦辛温)散寒降水饮冲逆。
6、 小建中汤:太阳中风,兼有阳明里热耗伤津液。加芍药(苦酸凉)去阳明里热微积,加饴糖补充津液 。
7、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太阳中风,发汗伤津,风邪仍未解,身痛脉沉(而口干、舌象表现为郁热者)。
加芍药(苦酸凉)疏通体表血脉,加人参(甘苦微寒)补充津液,加生姜(辛热)发散表邪。   
8、 桂枝甘草汤:汗出过多,津液不足以养心,心慌气短,心率加快,心下悸动不安。发散降逆气,补充津液。
9、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汗出过多(或误治或失治所成),上焦津亏,上中不制下,下焦浊气水饮上冲,脐下悸动。
    解表化饮,补充津液。
10、桂枝麻黄各半汤:太阳病的伤寒证与中风证并见。恶寒发热并见,无汗身痒,热多寒少,面有热色,一日二三次发作。
    解表散风寒。
11、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病的伤寒证与中风证并见。恶寒发热并见,无汗,一日再发(两度发作)。
    解表散风寒。
12、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阳明并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浮弱。体表津亏,兼有水湿郁热,里热初起。
    解表散风寒水湿,以石膏清偏上偏外之热。
13、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太阳太阴合病。表证不解,内虚饮逆,心下满微痛,头项痛,发热,无汗,小便不利。
    解表化中下焦之水饮。
1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太阳中风表证,津液被伤,里虚寒饮上凌,心脑无所养,或痉挛或易惊或狂乱,坐卧不安。蜀漆(辛苦微温)降散寒饮,龙骨(甘平)牡蛎(咸凉)镇惊去水饮、交通阴阳。
15、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表证,误伤津液。心脑失养,心慌气短,心率加快,烦躁不安。
    解表安神。
16、桂枝加葛根汤:太阳病中风证,兼阳明上焦热燥津亏,颈项背酸痛紧张。用葛根(甘苦微寒)清热生津,除痹阻。
17、桂枝加芍药汤:太阳中风证,兼轻度阳明里热实证,腹满时痛。加芍药通利阳明气分的里实,或营血(热伤营血)的瘀滞而         止痛 。   
18、桂枝加大黄汤:太阳中风证,兼阳明里热实证,腹满痛持续不减。用大黄(苦咸寒)通闭结,破血瘀,荡涤肠胃,除留饮宿  食,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
大家看一下,桂枝汤类方,一共有19个方证。基本可以看成是桂枝汤加药症。这样容易理解并运用。
二、 麻黄汤类
麻黄汤:太阳病伤寒证。太阳病之伤寒证,症状群简单:恶寒发热并见,头身痛,骨节痛,无汗,咳喘,脉浮紧。整体来说,人不是太虚弱。可以从精神状态去进行分辨。
麻黄:辛苦平。开泄发散在表风寒之邪。辛能发散,苦能涌泄(涌:向上。泻:向下)。
桂枝:辛温。发散风寒结气逆气,甘温补津液胃气。
杏仁:苦微辛温。温而散降水饮上逆,兼能活血。主降逆气、除痹结。
甘草:甘平。滋养胃气津液
方证功效:发汗,除体表的寒邪,降逆气和水饮,补津液。
(二)、同类方:
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太阳病,兼阳明偏上偏外之热。石膏宣散阳明热邪并除烦。
2、大青龙汤:太阳伤寒,或太阳伤寒伴体表水湿蕴积,兼阳明里热盛。麻黄汤发散表寒,用石膏(辛寒)清宣阳明热邪并除烦。加生姜(辛热)帮助解表,加大枣(甘咸微温)补充津液。
3、小青龙汤:太阳(或少阴)伤寒,兼太阴水饮不化,内逆于三焦。取桂枝汤加麻黄方义,散表邪。加半夏细辛五味子,辛散酸收温通,敛降化水饮上逆。
4、麻黄附子甘草汤:少阴伤寒轻证。真阳不足,机体功能衰弱(从精神状态去分辨)。
   解表温阳兼补津液。
5、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伤寒证。真阳不足,机体功能衰弱(从精神状态去分辨),寒邪收束肢体疼痛。
   解表,并重用辛温药通脉。
麻黄汤类方一共这六个方证。 
三、 葛根汤类
葛根汤:太阳阳明并病。
太阳病伤寒证合病阳明上焦的热盛伤津(颈项背酸痛紧张,口渴能饮),或者阳明下焦湿热下利(热性下利,症状表现为便溏或下利,肛门热灼,舌红苔黄腻)。
这个葛根汤,实际就是桂枝加麻黄汤,再加葛根(因此具体药物就不一一列出了。),当然桂枝汤的药量作了调整,不是原方的用量
取微汗解表,因为有了阳明热伤津亏之病机。用葛根除阳明热,补充津液。
葛根:甘苦微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这个药,专入阳明病位,生津液,除热,尤其是对背部脖子的“痹痛(血脉阻滞不通而痛)”有专门治疗作用,是个缓急药。
(二)、同类方:
1、葛根加半夏汤:太阳病伤寒证合并阳明上焦湿热上逆作呕。加半夏药症。(也有可能会同时出现阳明上焦的热盛伤津。症见颈项背酸痛紧张,口渴能饮)
半夏:辛温。温渗,下气降逆止呕,去水饮上射。主治心下坚,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
2、葛根黄芩黄连汤:太阳阳明中风合病属阳明,兼阳明下焦湿热下趋而下利不止。以清热止利为主,还能解表。
黄芩:苦寒。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清阳明里热,开通瘀血。" 
黄连: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清阳明里湿热。
甘草:甘,平。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滋养胃气,补津液。
葛根汤类方,一共3个方证。
四、柴胡汤类方
(一)、基础方:
小柴胡汤:少阳中风,或少阳本证,或者三阳合病。
少阳病,寒热邪气居于稍偏上焦的半表里阳位,造成表里阴阳不通,病机以热邪为多,热燥津亏,兼有一些水饮。
上焦的气机出入以及营卫交换出入的通道受阻,机体就会出现不和的表现。
上焦(也连带中焦)气机不通,气化不能上达,无法生成津液,上焦之气与心火不能顺降,气聚上焦。形成了热燥津亏的基本病机。
另一个病机:上焦不通,下焦的水液蒸化上达受阻,不能在上焦化成津液,就会反入下焦,造成水谷不分而泻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病理机制,应该重视。
症状有:往来寒热,热时汗出,头晕目眩,项强头痛,耳鸣耳聋,目赤,鼻干,鼻孔生疮,心烦胸闷气短,心悸,口苦咽干,默默不欲饮食,呕恶。睡眠不实,胃痛胸胁胀满,腹痛下利,舌质红,舌苔白。脉弦或弦细,偏数。
柴胡:辛苦凉。辛开苦降性凉清热。可解表,可清里,能够疏导内外,调和阴阳寒热,专入上焦半表里的少阳、阳明病位,去寒热往来的少阳邪气。是少阳病的主药。
黄芩:苦寒。清降阳明里热气,开通瘀血。
半夏:辛温。温渗降逆,去水饮逆于上。入太阴和厥阴病位(去厥阴寒饮)。
人参:甘苦微寒。补津液,清微热。人参多用白参。
甘草:甘平。滋养胃气,补津液。
生姜:辛热发散在表的邪气。
大枣:甘微温补津液和胃气。
方证功效:和解表里,清上焦阳明热,降化中下焦水饮,补充津液。
(二)、同类方:
1、大柴胡汤:少阳中风合并阳明里实之腹胀痛大便硬。
以小柴胡汤,去掉守中的人参甘草,用大黄芍药去里实腹痛,用枳实通腑破气。
大黄:苦咸寒。调中化食,荡涤肠胃,通利水谷,推陈致新,安和五脏。入阳明病位
芍药:酸凉。去阳明里实之邪气腹痛,以及阳明热入营血之瘀血痹阻疼痛。
枳实:辛酸苦寒。外清宣湿热主皮肤瘙痒;内清泻阳明里热实结,主腹胀大便硬,痞结不通。(枳实今为枳壳)
2、柴胡桂枝汤:太阴少阳合病中风。药物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用量减轻。
   少阳里热,津亏谵语;太阴中风,汗多亡阳表虚寒。解表、和解少阳。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三阳合病兼太阴里外水饮湿邪。
   柴胡桂枝汤去芍药,加大黄去里实,加铅丹镇降上逆的下焦水饮,
加茯苓利水养心,加龙骨牡蛎除痰饮结聚上扰心神。
铅丹:辛咸微寒。除热,镇摄下气。主水饮夹热的胃反吐逆,水气凌心易惊。
茯苓:甘淡平。利水饮,止上逆,主胸胁逆气,心下结痛,惊恐,咳,小便不利,口焦。
龙骨:甘平。主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镇降水饮。
牡蛎:咸凉。降逆气,除心下满。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清热止汗去水热,调节皮肤毛孔开合。降热性水饮。
大黄——苦咸,寒。《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它是入阳明病位的,通闭结,破血瘀。(应用指征:舌苔黄厚而腻、脉实。)
方证功效:解表通腑,镇化水饮,交通阴阳。
4、柴胡桂枝干姜汤:厥阴中风证或厥阴本证。
上焦有少阳阳明郁热津亏,下焦有虚寒水饮泻利,水饮上逆到中焦,因此又造成中焦寒热互结,阴阳不通而四逆,脉象沉弦。
干姜:辛热。寒厥症的主药。可去寒饮,温中。主治胸满咳逆上气,肠澼下利。
栝蒌根:甘苦寒。清阳明热,养津液。主治消渴,身热烦满。
方证功效:调和阴阳、表里、寒热。
5、柴胡加芒硝汤:少阳阳明并病属阳明。
中上焦有少阳的胸胁满而呕,外有阳明潮热汗出,里有阳明下焦腑实。
小柴胡汤各药减量,加芒硝去阳明里实大便硬。药量比较轻。
芒硝:苦咸,寒。《神农本草经》: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这个药通闭结,软坚结,入阳明病位,主里主下 。
方证功效:和解少阳,兼通阳明里积,微和胃气。
柴胡汤类方,就这6个方证。
大家好。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这些内容。余下的,下次课再讲。谢谢大家参与。

引文来源http://ww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86&extra=page%3D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