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首部海洋经济发展报告首发 2030年海洋经济进入成熟期|海洋|经济|产业

 昵称26879387 2015-07-29

  中国网5月20日讯(记者 陈励)“随着我国海洋经济进入建设海洋强国的新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应运而生。”在20日举办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首发仪式上,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表示,作为海洋经济系列报告的开篇之作,《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是国内第一本较为全面记载、客观反映和专业评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进程和成就的综合性报告。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在首发仪式上致辞(摄影/中国网 陈励)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在首发仪式上致辞(摄影/中国网 陈励)

 

  海洋经济年产值突破5万亿大关 海洋经济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记者从首发仪式现场了解到,21世纪的前10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6.7%,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成长率,总体进入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阶段。201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大关,达到50087亿元,较上年增长7.9%,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9.6%。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68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982亿元,第三产业的增加值24422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5.3%、45.9%、48.8%。海洋经济中海洋产业增加值29397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59%,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0690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1%。《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指出,当前中国海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海洋产出规模、海洋产业结构、涉海就业均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海洋空间布局基本形成。数据显示,沿海地区每十人中就有一人从事涉海行业。

  自从2012年初国务院公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来,沿海各省市纷纷出台地方性的海洋经济“十二五”规划,《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显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的战略部署下,沿海各省市在《全国海洋功能规划(2011-2020 年)》等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在空间上对海洋经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规划部署,明确规定了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其中广西等省市首次制定了本区域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随着从中央到地方海洋经济规划的相继制定和执行,中国海洋经济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海洋传统产业始终占重要地位 新兴产业发展活跃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显示,2001年-2011年期间,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增加值占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始终保持在30%以上。海洋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近海捕捞量已实现连年下降,海洋水养殖产量连续多年超过捕捞产量并连续20年居世界首位,远洋捕捞产量也持续上升。同时,中国船舶(41.33,3.76,10.01%)工业已占据世界主流船舶市场,2012年中国船舶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437亿元,与2001年相比年均增长31%。海洋油气业也实现了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20.11%。海洋盐业生产量更是始终居世界第一位。

  另一方面,中国海洋经济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28%,海水淡化产业成本不断下降,以“蛟龙号”为代表的深海技术和以“海洋石油981”为代表的深海油气开发技术日臻成熟。此外,海洋新兴产业也形成了多个具有产业优势的聚集区。北京市中国海洋新兴产业研发的重要集聚地,大连在海洋利用业、高端海洋信息服务业方面具有优势,天津在海水淡化与装备制造、海洋化工、海洋信息技术等方面发展较快,山东烟台、东营在海水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方面具有技术优势,青岛在海洋药物研发和产业化、船舶制造、港口物流、现代渔业、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化工等多方面优势突出,上海、无锡、舟山、宁波在海洋装备制造业上已形成各具特色的集聚区,而厦门-漳州地区、深圳等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初步集聚,广州在海洋新能源开发、大洋资源开发和现代海洋服务业等领域具有较大优势,津、鲁、苏、浙、粤沿海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海洋新能源产业,杭州和大连成为中国“一南一北”海水利用产业强市集聚区,舟山则是中国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远洋渔业中心。

  新增海洋经济的海南经济区 2030年海洋经济将进入成熟期

  首发仪式上,《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的副主编、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洋环资室主任刘岩向记者表示,传统上把中国沿海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珠江三角洲、环北部湾五大经济区,《报告》新增了海南经济区,这是由于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海洋产业发展方面均具特殊性。随着国家加大对南海开发的投入,加上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设立地级三沙市,海洋开发西南中沙海洋资源,发展远海海洋经济的能力将大幅提高。

  《报告》还显示,从海洋经济发展规模和产业门类的多样性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的集中程度来看,中国自北向南已形成了八大海洋产业集聚中心:大连、天津、青岛、上海、舟山、宁波、厦门、广州。而国家在重点扶植的区域指向也较为明确,“十二五”期间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主要有:环渤海区域内,有以海水利用产业、海洋生物育种及健康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大连市,以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建筑为主导产业的天津市、以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青岛市、以海洋生物育种及健康养殖为主导产业的烟台市;长三角地区内,有以海洋电力业为主导产业的盐城市,以海洋工程装备及高端船舶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为主导产业的上海市、以深海资源勘探设备为主导产业的无锡市、以中小型游轮、海洋探测设备、海洋发电设备、海洋专用设备为主导产业的宁波市,以远洋渔业、海洋环保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舟山市;海峡西部区域内,有以海洋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厦门市和漳州市;珠江三角洲区域内,有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产业的广州市和以海洋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产业的深圳市。

  在对中国海洋经济前景展望中,《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5年-2030年,中国海洋经济仍将处于成长期,将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增长方式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将大幅提高。《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海洋经济仍将保持8%左右的年增长速度,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速度预期高于同期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将占GDP比重12%,2030年将超过15%。2030年之后,中国海洋经济将进入成熟期。

  

  六大海洋经济区海洋经济规模(摄影/中国网 陈励 翻拍)

  “海洋资源和环境问题仍将是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一书的介绍中,刘岩表示,“海洋资源和环境问题仍将是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她进一步表示,目前,环境资源问题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威胁有五点:意识中国近海环境污染呈交叉污染态势,危害加重,防控难度加大;二是近海生态大面积退化,典型生态系统健康受损,生态系统正处于剧烈演变阶段,是保护和建设的关键时期;三是海洋灾害频发,损失严重,海洋开发潜在环境风险高;四是渔业开发利用过度,渔业种群再生能力下降,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受到制约,进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五是海岸带开发过度与不足并存,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还较突出。

  在随后的专家评介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国君也表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目前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内容。而针对海洋污染中最主要的陆源污染,海洋环保职务部门应当与陆地环保部门协调沟通,要求内陆环保部门严格把关,切实减少来自陆源的海洋污染。 

  

  海洋主要产业产出效益比较(摄影/中国网 陈励 翻拍)

  在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的专家评介中,中国海洋大学刘曙光教授表示,目前中国海洋经济还主要是从海洋产业的角度进行统计,还没有达到国际上流行的重视可持续性考察的蓝色经济,海洋服务业的考察也还有相当的量化空间。同时,他还建议未来将沿海经济布局协调和国际海洋经济纠纷也加入海洋经济发展报告中。

  记者从首发仪式现场了解到,与会的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是在参加包括菲律宾提出的南海海洋权益仲裁等国际海洋争议案审理的过程中回国参加《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的首发仪式的。在首发仪式上,高之国表示,作为第一部海洋经济发展报告,《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没有局限于特定时间特定问题,而是对以往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了回顾,全面反映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据悉,针对中国海洋经济与世界各国在海洋经济定义、内涵上的不同,《报告》专门论述了海洋经济的统计方法,并就中国在海洋科技、海洋经济多样化偏弱,海洋经济发展偏重资源性并由传统产业占主导,海洋环境冲突更为严重等海洋经济问题进行了论述。据介绍《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内容涉及海洋经济理论与方法、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历程、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资源基础、发展现状、发展规划、发展趋势预测及战略构想等方面。并将在未来持续出版这一系列的报告,打造中国的“海洋经济国情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