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影史最伟大的失败传奇中的传奇]

 惋_红曲 2015-07-30

  导演: Frank Pavich

  主演: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 Michel Seydoux / H.R.吉格 / Chris Foss / Brontis Jodorowsky / 理查德·斯坦利 / Devin Faraci / Drew McWeeny / 加里·库尔茨 /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 Diane O'Bannon / Christian Vander / Jean-Pierre Vignau / Amanda Lear / 丹·欧班农

  类型: 科幻 /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法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05-18(戛纳电影节)

  片长: 85分钟

  剧情介绍

  影史传奇中的传奇。《圣山》后佐杜洛斯基誓要改编科幻小说《沙丘》,目标远大到要改变世界,改变思维。他筹组史上最强战队,作实参演有奥逊韦尔斯、米积加,甚至达利! Moebius当年的分镜图接成一个长镜头,满足何止影痴,更可确定随后而至的,从《异形》到《普罗米修斯》,都活在那巨大魂魄下。佐杜洛斯基激情澎湃现身说法,「我强奸了原著」,谈组班过程奇情过瘾。筹备两年大洒金元,荷里活却步,巨作成泡影。献身的幕后战士,尔后在无数科幻片大放异彩。影痴必修的一课。


  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Alexandro Jodorowsky

  多角色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Alexandro Jodorowsky是知名电影大师、漫画编剧以及塔罗牌专家,他的魔幻主义风格令许多人为之着迷,即使他拍的电影并不多也不够商业,他还是被人称作大师。他最近拍的电影《King Shot》(2009) 除了做了些公开放映后就不在见其踪影了。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是一个智利裔墨西哥籍剧作家,电影导演,演员,作曲人和制片人。他同时还是比较宗教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精神治疗医师。他1929年出生于智利,父亲为俄国人,母亲为阿根廷人。年幼时受到文学和电影的熏陶,16岁开始发表诗作,17岁开始参与哑剧、木偶剧演出,24岁赴巴黎学习哑剧艺术,曾参与马歇·马叟剧团的巡回表演。


  电影《凡多与丽丝Fando y Lis》(1968)DVD封套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于1968年执导首部长片《凡多与丽丝Fando y Lis》(1968),该片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电影节演出时引发骚乱。1970年他执导了《鼹鼠El Topo》(1970),在约翰·列侬John Lennon的帮助下得以在美国影院上映,成为邪典影片的经典。

  1973年约翰·列侬独立投资支持他执导了《圣山The Holy Mountain》(1973),此片预算150万美元,是当时墨西哥预算最高的影片。1975年,美国好莱坞邀请他执导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片《沙丘 Dune》(1984),但由于双方无法达成共识而未能实现,后来此片在1984年由大卫·林奇David Lynch执导完成。


  电影《鼹鼠El Topo》(1970)DVD封套

  1989年他执导了《圣血Santa sangre》(1989)。1990年首次和好莱坞一线演员合作,执导了主流影片《彩虹大盗/彩虹盗贼The Rainbow Thief》(1990)。值得一提的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曾经花费超过15年的时间研究塔罗牌,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心理治疗体系,基本原理是 用艺术表演作用于病人的潜意识从而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以其光怪陆离的拍摄手法,在国际影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凡多与丽丝》是他一鸣惊人的处女作。



  电影《圣山The Holy Mountain》(1973)DVD封套

  影片《凡多与丽丝》就是导演风格化最大的程度的体现,影片主人翁“凡多”与他的情人“丽丝”在寻找梦境中的城市,沿途他们走过了山坡,走过了炙热的 高山,以及肌肤相亲的暧昧场景,还有大量的宗教符号,都被导演淋漓表现。疯狂与冷酷,压抑与宣释,对一切本能性的好奇与冲动,构成了这一卷美艳慑人的黑白映画。

  《凡多与丽丝》是一部很诡异、奇特的电影,一对恋人寻找传说中的Tar城一路旅行,碰上了很多奇人异士。片中多处有显然充满象征意义的镜头,让人看 着费解又禁不住猜想。当然,这样的电影也少不了些让人看了“不适”的镜头,比如那一群蹦蹦跳跳的穿女人衣服的男人。片中最有趣的镜头莫过于凡多和莉丝相互泼洒油漆的场面,混乱而欢快,或许这正是他们人生的展现。


  电影《凡多与丽丝Fando y Lis》(1968)剧照

  此片被长期禁止上映的电影,理由很多,据说影片第一次公映引起骚乱,当然本片相当极端了点,从一开场丽丝咀嚼鲜花,到后面两人在山上漫步,以及童年回忆,宗教信仰等等,好在没有一个强烈的故事性,相反,一些镜头如虐待女童、虐杀等场面相当触目惊心,但是其中凡多本蒙眼的游戏很有意思——双手抚摸的是女人,接吻的确实男人,真是尴尬。

  如果要谈到Cult片界的至尊级,大概只有他的《鼹鼠》可以荣膺这个名誉。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影迷对这部电影的疯狂崇拜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当年,《鼹鼠》作为一套外语片,加上内容怪诞而且相当血腥,于正场上映票房惨淡,纽约发行商便想到把它放在正场之后的午夜场放映,地方是日后的Cult片圣 地“Elgin Cinema”。结果倒吸引了一批赶时髦的年轻人捧场。


  电影《鼹鼠El Topo》(1970)重映版海报

  经影迷们口耳相传,《鼹鼠》渐渐在小圈子里引起话题。在午夜前来看这套墨西哥怪片的人络绎不绝,不少人更把它翻看三四五六遍,使影片映期长达数载。鼹鼠遂成了第一出具有正统意义的Cult电影。

  《鼹鼠》有恶搞意式西部片的嫌疑,但是精彩程度并不落下风。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鼹鼠的西部枪手路过一遍地尸体的村庄,找到元凶后为民除害。坏人身边 的女人提出要他杀掉沙漠四大枪手的要求,于是他与他们决斗,自己死在了第四人的枪下。他的灵魂被一个山洞老太救赎,为了答谢,他挖地道试图救出村民,救出 的村民还是不幸被镇上居民杀死,最后他选择了自焚。


  电影《鼹鼠El Topo》(1970)剧照

  喜欢意式西部片的观众对本片应该会产生强烈兴趣,片中鼹鼠与四名神枪手决斗的场景十分精彩,cult味极浓,相当值得品味。影片3/4处鼹鼠被神枪手打死也是绝对出乎所有观众的意料。结尾自焚的那段更是将全片的cult味提升到了顶点。

  影片本身已经有着Cult片最明显的原素,正是它的主角“鼹鼠”。由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本人亲自饰演的这位主角有着一个杀死人的造型:全 身穿黑衫、黑喇叭裤、黑牛仔帽、黑披风、黑手套、长发长须还要吹着牧童笛。无数Cult电影的核心人物,亦有这种令人过目难忘造型。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 斯基的造型其实来自当年一众意大利粉牛仔片的独行侠造型,不过加入了一点现代原素(如那条喇叭裤)以及墨西哥的民族色彩。


  电影《鼹鼠El Topo》(1970)海报

  Cult片当然不需要依照现实,然而,技巧亦不需要高。《鼹鼠》之所以成为Cult,其实正是它的奇幻、迷离。导演将自己全然沉醉于超现实的世界之 中。虚幻、荒谬、自说自话、自圆其说,一切无需解释,用本身独有的逻辑来拍摄、设计情节及推演故事。跳接、不连戏、情节突变等,都成为超现实电影的特征。《鼹鼠》中所有的荒诞设定,导演都懒作解释。例如观众可能会问:片中为何要死那么多人?鼹鼠的儿子为何不穿衣服?军阀为何要性虐待修士?哪里走出那一个女 同性恋者?又为何她要勾引遁地鼠的女人?遁地鼠为何有金枪不倒之身?


  电影《圣山The Holy Mountain》(1973)剧照

  但当中有些情节却荒谬得似是有根有据,甚至可以引经据典的。例如鼹鼠要挑战沙漠四大高手,被戏迷解作是耶稣挑战旧约四大先知的考验。亦例如结局中,鼹鼠杀尽刽子手后自焚而死,被解释为耶稣为世人钉十字架,自焚更被视为影射当年越南僧侣为反对越战在美国大使馆前自焚而死的画面。又例如鼹鼠死后,墓地变成蜜蜂巢,其实是比喻遁地鼠死后化为圣人。鼹鼠的异国情调、超现实、荒谬感与象征意义令当年午夜场影迷如痴如醉。本片荣获1972年墨西哥金羊奖最佳摄影奖、1974年意大利阿索罗美术和美术家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电影《圣山The Holy Mountain》(1973)海报

  《圣山》是1973年的作品,影片中延续着导演一直以来的“公路电影”的影子,耶酥模样的人来到无政府主义混乱的末世,通过“通天塔”来到了创世者“神”的领域,驱走了内心的恶魔,用粪土炼就成了黄金,而之后则是踏上了与代表着其他8大行星的领袖级人物寻找圣山的道路,同样带着“公路电影”的影子,同样的追寻。这部先锋派实验作品描写一个耶稣似的人物,在一个怪异的地方游荡,遇见了一个神秘的向导,并通过他认识了六位有权有财的人,这六人每人代表着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加上向导的助手,他们一共九个人,放弃了身外之物,共同寻找心目中的“圣山”,以期长生不老。


  电影《Tusk》(1980) 海报,这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最被忽略的一部作品

  导演究竟在追寻着什么?许多人认为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电影是属于反基督教的,在影片中,特别是《圣山》中,调侃着基督教义的情节比比皆事,充斥着导演对于耶酥凡人一说的坚持,那些简单复制耶酥成为神相的画面显然说明了这一点,而从有着耶酥外表的主角,内心所表现出的对金钱的贪欲等等,也彻头彻尾的表达着导演对于这一说法的坚定。又如《圣血》中用油漆化做圣血被基督教的牧师斥责为邪恶的伪造,但同时也能让人想起葡萄酒作为圣血又何尝不是一种伪造。也难怪导演一直遭受到基督教派愤怒的斥责。


  电影《圣血Santa sangre》(1989)蓝光版封套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精神思想中受到东方佛学特别是禅宗思想影响来得更为深刻。即便是有如“公路电影”般的追寻,所要追寻的目的,深究去剖析,也无非是对自身真实的认识,当《圣山》中,那代表着九大行星的人物,把金钱与肉身丢进火坛中的景象出现时,谁能否认这不是出自佛教经义中的场面。分别代表这九大行星的人类精英,分别也代表着人类中的诸大罪:贪婪、淫欲、嗜杀等等,而在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所营造的无政府主义荒诞混乱的世界里,这些原罪愈加鲜明更带有未来世界的科幻色彩,而当这些人类精英们企图去寻找炼丹长生的秘诀时,同代表地球的凡人耶酥一起跟着以师傅身份出现的“神”(佛教宗,佛祖确实同时充当着师傅的角色),踏上寻找圣山道路的时候,其实所踏上的即是一条寻找真实内心,去出虚妄的道路。


  电影《圣血Santa sangre》(1989)剧照

  在《鼹鼠》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当父亲用卑鄙的手法挑战了四位神枪手后,最后一位俨然是释加摩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时的造型,而经过点拨,父亲似乎也明白了真意,影片也有了后一段截然不同的情境,更有了燃身供佛的慈悲。而《圣血》中佛罗依德所剖析的父权母权的一直强制着少年的精神世界,而当他豁然顿悟之后,弑杀了母亲的幻想,发现了真实的自我,这又何尝不是遇佛杀佛遇魔杀魔的道理。


  电影《圣血Santa sangre》(1989)海报

  《圣血》这部极具魔幻主义风格的cult片,血浆数量是所有电影里用的最多的一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小孩幼时由于父亲出轨,母亲复仇被砍掉双手,父亲由于私处被腐蚀无法忍受剧痛而自杀。小孩长大后思想仍然绝对服从于母亲,双手被迫做一些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包括杀掉了无辜的俩个人,最后在幼时青梅竹马的马戏团女孩的唤醒下,他杀掉了母亲,回到了自我。影片前半段与前俩部影片相比cult味略显不足,故事也不够精彩。但后半段爆发力极强,母子同体的场景cult味极浓,母亲与儿子的饰演者演技甚是高超,尤其是后者的表演更是为本片添色不少。电影讲述的可以说是一个精神病人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个精神上极度迷恋的正常人的故事,这种错误的迷恋每个人可能都会出现过,只是程度轻重而已。


  电影《彩虹大盗/彩虹盗贼The Rainbow Thief》(1990)蓝光版封套

  《圣血》和《精神病患者/惊魂记 Psycho》(1960)都是对母亲及其思想的迷恋,《卡比里亚之夜Le Notti di Cabiria》(1957)里是玛西娜对男人单纯爱情的迷恋,《维莉迪安娜Viridiana》(1961)则是对基督信仰的错误迷恋,卡萨诺瓦则对性爱的迷恋……最终的结果不是毁灭,就是迷茫,或者是在一次巨大的痛苦或伤害中悔悟自新。喜欢魔幻主义题材的影迷一定不能错过这部魔幻cult经典。

  说实话,《彩虹大盗/彩虹盗贼The Rainbow Thief》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电影里最具商业性的电影,不过他拍得还是那么的超现实。在《彩虹大盗》DVD花絮中,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就表示对《彩虹大盗》非常不满意,因为整部影片由于预算高,市场期待和在美国首映的问题,很多地方并不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想拍摄的,而是制片人按着他的手拍出来的!


  电影《彩虹大盗/彩虹盗贼The Rainbow Thief》(1990)剧照

  整部影片虽然有点煽情,有点故弄玄虚,不过有的时候情感就是要煽煽的!歌颂一下人类伟大的友谊有什么不好呢?而影片包含太多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一贯的因素,例如侏儒、例如巨人、例如孩子、例如美艳的裸女、例如让人意想不到的场景!对于电影中最后暴雨的场面,尤其是在下水道里的场景感到十分震撼。这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拍摄的电影中,最好懂,最清晰的影片。但对于喜欢Cult电影的观众而言也许未必是福音。


  电影《凡多与丽丝Fando y Lis》(1968)海报

  2011在戛纳上放映了一部纪录片,名叫《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纪录片展现了十年前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就试图拍摄电影版《沙丘》的故事,纪录片中还表明这个版本的《沙丘》还请来了为《异形》做设计而闻名的艺术大师H.R.吉格H.R.Giger以及法国漫画大师墨必斯Moebius担任艺术指导!三位大师联手打造的《沙丘》当时没有能走上大银幕,的确是个遗憾!据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表示,他这个版本的《沙丘》不想完全忠实原著,而是要“重建”原著。


  电影《圣山The Holy Mountain》(1973)蓝光版封套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曾经拍电影的感受时就直言“别人用眼睛拍电影,我则用睾丸。”他认为力比多libido即性力。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这个又叫做“性力”、“欲力”、“心力”的词包涵的意味是多重的。“性力”作为旺盛生命力和创作力,“欲力”驱使着不断探索的欲望,“心力”深入进精神境界的升华。从最初的寻求快乐(这快乐毕竟是个体求生的趋利避害本能)发展到一种“生命的积极性”。就像《圣山》中有无所不在的力比多在发酵,牵引着七大行星去寻求生命的终极真理。力比多让我们永葆年轻,是强烈的生本能,让我们可以愉悦的生活,有价值的生存,去爱,去看电影。

  那么,就感谢睾丸咯,感谢睾酮,感谢我们还年轻。但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不再年轻,他再也没有那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了,他不再拍Cult类型了,因为他必须妥协,因为他不在年轻,因为他已经成为教科书了。


  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Alexandro Jodorowsky

  本话题来源于日志:http://i.mtime.com/4020546/blog/73698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