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构评山海经探秘及世界地理派---天涯论坛 > 闲闲书话 >

 负鹏载舟 2015-07-30

重构评山海经探秘及世界地理派

楼主:生命智力学 时间:2014-09-25 08:40:00 


  重构评山海经探秘及世界地理派
  王红旗(生命智力进化论、人造地形气候学创建人,电影山海经总策划)
  笔者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解读《山海经》,1983年参加全国第一届山海经学术研讨会(成都),提交论文《山海经试注(选)》被收入会议论文集《山海经新探》一书中,此后陆续出版《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追寻远古的信息》《经典图读山海经(全彩绘)》《全本绘图山海经(全三册)》《山海经十日谈》《山海经鉴赏辞典》《远古中国资源秘籍:山海经新解》等专著。尽管笔者算起来也是山海经研究领域的元老之一,但是笔者并不喜欢保守和固执,而是乐于考虑各种不同的观点,并乐见其成。
  2013年9月,芦鸣先生从澳大利亚来京,邀我面晤几次,我们深入讨论了山海经、帝禹山河图、生命智力学等多方面学术问题,芦先生赠送其新作《上帝的影子(暨山海经真相)》(香港丛书出版社2013年),我回赠《山海经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和《生命智力简史——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香港光道新世界国际出版社2012年)。
  《上帝的影子》一书的特点之一是芦先生首创的用沙漏形状绘制的山海经地理分布图和远方异国分布图(地理范围涉及到全世界),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芦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即:从异度空间的角度构建出了倒三角形的时空概念,继而与《山海经》海外经的路线相结合,结果画出了六合图的几何图案。芦鸣先生认为他画出的图就是《山海经》古图,因此芦先生就用他首创六合图标注山海经地理分布图和远方异国分布图,其地理范围涉及到全世界,但其在此书中对《山海经》地理的定位只解读到《山海经》,而《山经》的地理则未有具体涉及。同时,该书也对山海经《海经》的主要国度及《山经》的怪物进行了有趣的解读。
  对比之下,《山海经鉴赏辞典》一书首次把《禹曰》放在全书之首,接下来的内容依次是帝禹时代的国土资源考察记录《五藏山经》、夏代的地理文献《海外四经》、商代的地理文献《大荒四经》、周代的地理文献《海内五经》,并对《五藏山经》若干山脉的排列位置进行了复位,因此这是继郭璞版《山海经》之后的一个全新的《山海经》版本。《生命智力简史》填补了自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至今生物学界空白的生命智力起源、进化、发展的理论,指出生命智力与生命同时起源同步进化,拥有生命智力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分水岭,生命智力是一种能够使用间接信息、间接手段达成期望效应的能力(属于宇宙的第五种自然基本力),生命智力是生命活动、生物进化的主导者、参与者,不同生命拥有不同形式、不同结构、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智力设计制造出新的生存技术和新的生存方式。
  今年九月,芦鸣带来了他的又一本400多页的新作《山海经探秘》(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7月),该书第一个特点是从古代生殖崇拜文化和阴阳哲学角度对山海经信息密码进行解读,我认为这里存在着某种合理性,因为《山海经》是最早最多使用“阴”和“阳”两个字的先秦典籍。该书第二个特点也是突出的新亮点则是附录的“《山经四百六十座山在世界地理上可能的位置》”一览表。我注意到在该一览表里,《五藏山经》记述的山峰,遍布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中国的山峰分别出现在西次三经、北次一经、东次四经、中次五经、中次七经、中次八经、中次九经、中次十一经、中次十二经里,共计有72座山。毋庸置疑,芦先生利用音训方法和六合图对《五藏山经》所有山脉山峰的地理方位以及《海经》远方异国地理位置的考证工作,这在山海经研究领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众所周知,在山海经地理方位研究领域,学术界的观点主要有世界地理派(宫玉海、胡远鹏、芦鸣等),华夏地理派(王红旗、张步天等),区域地理派(扶永发等)。例如,《帝禹山河图》(王红旗创意、孙晓琴创作)系山海经五藏山经艺术地理复原总图,内容包括447座山及其水系、矿产、植物、动物、人文活动等上千景观,其范围南起台湾海峡(南海)、西抵天山山脉、北达蒙古高原、东至日本列岛,属于华夏地理圈。
  此外,还存在着《山海经》全书世界地理派和《山海经》部分章节世界地理派的区别。例如,笔者认为《五藏山经》记述的是华夏地理,《海内五经》涉及到印度的内容,而《大荒四经》记述的范围则远达美洲或其他大洲(笔者已找到《山海经》与美洲文化相同或相近的数十项内容)。因此,笔者也可以属于《山海经》部分章节世界地理派。
  对于《山海经》全书世界地理派(也包括若干其他学派)的观点来说,如果要想获得学术界的普遍认可,那么就需要回答或解决下列问题:
  其一、当年走遍世界考察记录的人,共有多少人?用了多少年?如果他们不能回到同一个地方,那么为什么《山海经》的撰写者有着同一种风格?
  其二、为什么《山海经》能够而且只在中国流传下来?
  其三、《山海经》最早的文字载体是泥版(包括玉石版)、竹简(包括木简、木版)、丝绸、羊皮、陶器、甲骨、青铜器的哪一种?使用的文字符号是拼音文字还是象形文字?而使用音训方法解读《山海经》的难点正在于,我们今天不清楚当年记录山海经内容的人究竟使用的是什么方言,因为同一个字如果有不同的发音,那么音训得到的结果就会相差甚远。
  其四、如果《山海经》是一部用密码撰写的著作,那么从符号学解读密码的角度来说,就需要充分考虑《山海经》各篇文章彼此之间的上下文协调问题,以及《山海经》文章内容与时代文化背景之间的上下文协调问题。举例来说,《五藏山经》的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彼此之间的内容,就属于上下文关系;各山经的各条山脉的彼此位置,存在着由内向外、由近向远、由中心向外围的关系,也属于上下文关系。又如,在中国与《山海经》内容相关的公元前著作还有《周易》、《管子》《墨子》,以及屈原的楚辞作品《天问》,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司马迁撰写的《史记》等等,它们与《山海经》存在着时代文化背景之间的上下文关系。《山海经》记录的先夏时期众多的部落首领和帝王,以及夏代、商代、周代的人文事迹,都与中国古代历史息息相关,两者同样存在着密切的上下文关系。凡此种种,《山海经》全书世界地理派需要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客观地说,《山海经》确实存在着大量的未解之谜,因此包括《山海经》全书世界地理派在内的各种学术观点,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笔者期待着有人捷足先登,全面合情合理的解读出《山海经》记录的远古文明与文化信息。《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源头之一,弘扬山海经文化既需要学者们继续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支持,例如拍摄电影山海经、开发山海经文化产业等等。为了更好地弘扬山海经文化,在42平方米巨画《帝禹山河图》问世15周年之际(2014年9月9日),王红旗、孙晓琴撰写出山海经电影三部曲的第一部《山神总动员》剧本(另外两部是《星神总动员》《人神总动员》),欢迎海内外制片人据此拍摄3D动画等影视作品。

  补充说明:笔者应邀出席9月23日在光明日报社举办的“山海经探秘新书发布会暨专家座谈会”,发言的部分内容见上文。有趣的是,芦鸣《山海经探秘》一书的出版,出于好几个机缘巧合的事件。其一、去年9月我和芦鸣在港澳中心一楼茶座讨论《山海经》时,临座的黄廷发先生越听越有兴趣,于是凑过来加入我们的聊天,后来正是黄先生帮助芦鸣联系的出版社。其二,正是在这次聊天后,芦鸣感到自己原来的学术框架存在缺陷,才下决心撰写《山海经探秘》一书,利用音训方法对五藏山经四百多座山一一予以定位。有必要提及的是,当时芦鸣先生对他的观点信心满满,认为能够把山海经研究领域的所有观点统一起来,我当时就微笑着对他说:“你想的太天真了。”如今其新著已面世,是该接受读者的检验了。重构2014/9/25

  YG42-2800《评山海经探秘及世界地理派》140910
  本文收入八纮九野丛书《重构(王红旗)数字读物丛书》之《重构2013进展》。
  重构智因学研院电话010-51843850信箱jdtdshj@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