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伟大的纪录片之一《天地玄黄》-小电影大世界

 惋_红曲 2015-07-30
基本信息

  导演: 罗恩·弗里克

  编剧: Constantine Nicholas / Genevieve Nicholas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92-09-15

  片长: 96 分钟

  又名: 巴拉卡

  剧情简介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归往何处?这些问题和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历时14个月,穿越24个国家,导演罗恩·弗里克(Ron Fricke)用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能够拥有的最壮阔最绚丽的景致——从远古到现在,从猿猴到人类,从荒无人烟的沙漠到震撼人心的宗教活动现场,从广袤天地带来的感动到婴孩单纯的笑脸给予的幸福,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这美好的一切正时时刻刻的发生在我们身边。

  全片没有台词,片名Baraka在古伊斯兰语中代表祝福,这也是导演拍摄此片的初衷,祝福与我们共同存在在这颗蔚蓝地球上的一切。

  
  转载一部影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ac977010185rn.html

  这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世界。

  《天地玄黄》的英文名“巴拉卡”,语出自古伊斯兰,意思是“祝福”、“呼吸”或者“生命的本质”;而中文译名“天地玄黄”出自《易经》典故,“天玄地黄”,形容天的高深莫测,地的滋养博大。《天地玄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以极为震撼的影像和音乐,呈现出了整个世界的风貌和历史。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命,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自然风貌,不同的废墟与历史,不同的前世与今生。


  整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没有一句台词,没有一句解说,一个字幕。只是以一个又一个镜头,一处又一处景象,一帧又一帧风景构建起来。这部电影花费14个月,在24个国家取景,基本囊括了地球的文明万物,自然众生的风貌。其中许多镜头,都是无数摄影师梦寐渴求的。


  而这种毫无台词和说明的影像连贯,则是对电影,对纪录片的一种逆反的突破。传统的电影里,总是导演将自己的思想贯穿在影像之中,让观众去接受自己的理念和看法,不过这部电影,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最纯粹的影像来呈现,而不同的观众看到这些震撼的场景,联想到的东西自然就会不同。这是一种更加先验式的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观众,就会有一万个不同的震撼风景。

  全片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任何的指代和提示,完全就是让观众自己去体会,虽然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却囊括了整个世界,丰富内涵的影像伴随着应和的音乐,直指人心。

  从整体而言,影片的内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万物的起点:西藏的高山,远古的大漠,壮美的戈壁,泡温泉的猴子,迁徙的鸟群……人类只不过是这个壮美世界的一小部分。

  人与自然:人类和自然究竟应该是怎样的,远古的壁画上,古人在描绘周围的动植物,如今的土著人,依然和自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但是现代的文明人,却远远抛弃了自然。巴西的雨林里,刺耳的伐木机在砍伐一棵棵参天大树,蒙太奇的画面在一个原始的酋长的深切目光和伐倒的大树之间切换,这就是人类渐渐背离自然的无声的控诉。


  现代文明的沉重伤痕:巴西的贫民窟的拥挤,东南亚的廉价血汗工厂,日本舞蹈里扭曲的人面,巨大都市里冰冷而让人痛苦的水泥森林,飞速繁忙的交通,蚂蚁一样的人群……这些镜头又和养鸡场里被机器强行推动的小鸡的镜头相互交错,这个蒙太奇,又暗示出现代都市里奔波的人群,何尝不是如同养鸡场里的鸡呢。被饲料催肥,被机器一样的生活所牢牢控制,毫无意义的繁忙,画面之外救护车的警笛响起,给人的启示是深刻而有力的。


  战争的阴影:平稳的镜头扫过纳粹法西斯的集中营,红色高棉的关押所,一张张的黑白照片里的人凝视着镜头,一堆堆白骨空洞的眼神凝视着镜头,无数无辜的人,知识分子,工程师乃至最普通的人都成了战争的牺牲品。控诉是无声的,只有镜头里透出的鬼气森森让人回忆起人类历史上的种种罪恶。然而,镜头再次转过成排的充满杀机的战斗机,各种军事基地里的武器,似乎又是在提醒我们,这种恐怖从来没有远离世界。

  宗教与现代文明:东京繁华的都市和龙安寺里寂静中坐禅的老僧两个场景之间不断切换的蒙太奇镜头;东京繁华闹市里,车水马龙,行人匆忙,中年僧人一手持铃,缓步行走,在喧嚣中找寻宁静。哭墙边是无数的犹太年轻人如同先祖一样哭泣怀念历史。大清真寺里,古老的伊斯兰舞蹈仪式依然在按部就班。破败的印度,一边是垃圾堆里的贫民,另一边是恒河边祈求的百姓。西藏寺庙里僧人的微笑和祈福灯烛的温暖……如今这个日益飞速和变化的世界,也许只有那些恒古不变的宗教信仰,才能安抚疲惫焦躁的现代文明。


  古文明的璀璨:金字塔、雅典神殿、巨石阵……无数令人震撼的废墟耸立在大地之上,告诉我们过往的历史如何辉煌,古老的传统依然在地球的血脉里流动,密林里依然存在着古老的祭祀和祈祷。印尼雨林里众人的那个祈祷仪式,如此壮观,卡梅隆的《阿凡达》中娜美星人的祈祷景象就来源于此。人类的过往是如此美丽,历史的芬芳是如此诱人。


  救赎的循环:电影的开篇和结局,都停留在了宗教的祈祷和历史遗迹的恢弘里。以一个完美的环形,演示了人类进化的每一步和付出的惨重代价,最后归于起点。生命是一个圆环,人类的历史不过是更庞大的生命,它还是一个圆环。显然,宗教和传统的伦理,才是救赎人类走出竞争怪圈,走出现代困扰的归宿。宗教让人类文明复归原本,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如同恒河里慢慢放走的祈愿灯一样流向神的彼岸。物换星移,沧桑巨变,我们只不过是地球古老漫长历史的一个匆匆过客……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