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性与感性?、?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再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12部作品以来,李安走了好长好长的一段路。
李安的电影完美地将西方的流畅华丽,和东方的谦逊内涵巧妙融合,在影坛独树一帜,而无论12部作品的调性都十分不同,但李安对于人生无力之感、父亲情感的主题始终如一,彷彿是他思想中的一个贯彻的密码。
我不知道李安为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对3D做了多费劲的研究,但看得出来他真的走了好长好长的一段路。技术方面,无论是摄影、视觉效果、音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做到了超乎水准的地步,最令人惊艳的莫过于3D特效,有别于3D大师卡梅隆在?阿凡达?、?泰坦尼克号?中的3D技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用了大量的仰角去赞颂人性,或是用水平面的视角去融合天地,我尤其特爱派在水中游泳时,从水中的仰角镜头造就?人天合一?的美丽错觉,以及那个如泼墨画般、美腻无比的天光云影。
以一部耗资1亿多美金的好莱坞电影来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头半小时的节奏很缓慢,虽然李安将小说大部分的情节都删掉,只留下主角Pi的名字由来和他的童年宗教思想。
不可否认,直到船难发生,电影才正式切入主题,而老虎抢尽风采,牵动电影的情节转折,不过论大部分老虎皆是动画特效,男主角可能从头到尾都在对空气演戏,他的演技还真的令人叫好。
而与其说这是个海上的生存故事,不如说这是场生命探索之旅。宇宙不单只是外在,更是一种自我追寻,即使是从?黑天?口中的宇宙,看到的往往是自我的投射,也难怪Pi的父亲认为从老虎眼中看到的,只是自己恐惧的投射。
为何父亲要这么说?因为理查帕克是只老虎,也是少年Pi,两者已是同生。
我听过一个新闻,台湾要运送至日本的鱼货,都会在池中放入只鲨鱼,鱼货的生存率反而较高;我看过一部电影叫?荒岛余生?,如果没有那颗?威尔森?排球,汤姆汉克斯就不可能活下去;同样地,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如果没有理查帕克这只老虎,Pi也不可能活下去。
我对原著小说的印象是,到了最后天地之间只剩下生存这道警钟,Pi和老虎互相依赖、互相生存,俨然成了生命共同体,这是经过生命历练的成长后,自身所产生的一部分,对Pi来说,在经过了自然残酷的粹练后,对于野蛮、生理的需求震荡所遗留的产物,将永存于体内,促使自我更加成长。
一次体验中,Pi的视线穿越海面,从水中看到宇宙、母亲的脸、沉船……然后潸然泪下,奇幻的体验是理查帕克给予Pi的恩赐,也是Pi求生意识的来源,电影从此刻由残酷的生存,转为美丽的生命奋斗。
说到残酷生存,李安刻意避开残忍的血腥镜头(像是老虎捕食小羊以Pi的表情特写、鬃狗猎杀斑马以剪影呈现),唯一能被称为残忍的只有Pi拿铁鎚击死大鱼,然Pi随即祷告,向溼奴道谢,我反而觉得这幕充满着感恩及不舍,因为理查帕克给予Pi恐惧,也给予他安慰,在捕鱼上更教导他残酷,于是Pi成长了,学会了接纳不同事物。当疲惫不堪的Pi和理查帕克相拥时,两者成了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另一半,依赖战胜了一切杀戮残酷,两者在未知的方向上向前航行。
船上短暂生存的斑马、红毛猩猩、鬃狗,在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下,逐一遭淘汰,彷彿是生命中的过客,必然的残杀,死亡中造就重生,这是宗教理论告诉我们的道理,如同童年的Pi不停探索宗教真谛。
宗教信仰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一大主题,人类和宇宙比起来微不足道,当面对宇宙间未知问题时,人们选择将命运留给信仰决定。当他飢饿时,上帝派来了飞鱼群解救他们;当暴风雨时,Pi大声在风雨中质问上帝;当他垂死时,上帝将他引导至食人岛,又在他差点沉溺岛上资源时,将他的安逸欺矇过去……宇宙之间的疑惑,除了追寻,更重要的是天命的安排,难不成李安走了这么长的路后,他的哲学层次已进入了?知天命?的境界?
或许食人岛是否存在?理查帕克是老虎还是人?哪个故事才是真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信?,这世上从来没有对或错,只有相信或不相信,于是中年的Pi说:?所以你相信上帝?,少年Pi终于以近乎死亡的方式重生,轻淡却沉痛地与青春告别,也似乎象征我们年少时期无论多么叛逆、多麽热血,终究得向时间告别。
登陆时,理查帕克头也不回的离去,似乎代表著Pi生命的一部分消逝般,生命就是这样,在你还没准备好时就狠狠地转过头,一句话也不说就离你而去。Pi被救起时,哭得像孩子一样,却再也唤不回过去的自己逝去,如同伯格曼的?处女泉?中对生命的无力,却在阴暗中看见微弱的无限可能,此时中年的Pi说:?我最遗憾的不是失去这么多,而是我始终没有好好地告别,没有好好地与父母、阿南蒂、拉维告别,更没有机会向理查帕克告别?。
现实的残酷冰冷,寓言的美丽幻想,李安以赞颂人性的角度,让观众接受、相信了后者,这是?处女泉?中艾琳美丽的身躯和清澈的泉水。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少年P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