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全、最专业的西藏防病攻略,送给想去西藏的你~ - 今日头条(TouTiao.com)

 小怪兽他爹 2015-07-30

最全、最专业的西藏防病攻略,送给想去西藏的你~

高原,因为与众不同而神秘,很多人都渴望能与高原“亲密接触”。夏天是去西藏的好季节,但不少人担心那里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天气干燥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旅行,甚至给健康带来损害。那么,去西藏旅游如何预防高原反应?高原环境对人体有哪些影响?旅游途中出现不适怎么办?去西藏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本报特请专家撰文,为您一一解答。

高原环境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大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气中的氧分压也随之降低。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变少了,因此会导致缺氧。轻度缺氧时,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出现情绪紧张、易激动、欣快感等,继而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等。若进入较高海拔则由兴奋转入抑制过程,表现为嗜睡、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头痛进入高原早期,部分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这是因为缺氧引起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的缘故。随着在高原停留时间的延长,人体会逐渐适应高原环境。

食欲减退进入高原后,胃肠道的血液减少,胃肠活动减弱,食物从胃中排空的速度减慢。消化道分泌消化液减少,影响食物消化。

失水增加人在高原寒冷条件下尿量增多,同时由于高原风大、气候干燥,通过皮肤和呼吸等蒸发水分增多,因此人在高原寒冷环境中失水增加,血液浓缩。

心理素质影响高原反应轻重高原反应的轻重与个人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反应就重些;相反,在进入高原途中,精神愉快者高原反应较轻。

恐惧心理是人初上高原时对高原不完全了解而产生的一种正常心理变化,忧虑心理是初上高原产生的一种自我不信任的心理。再次进入高原时,由于已经有了经验,高原反应要轻得多。有的人到高原后看什么都不顺眼,心烦意乱,日夜不宁而出现焦虑。这一般发生于不是本人自愿来高原者,他们多急于返回平原。这种心理常会诱发高原反应。有的人进入高原后,特别是出现高原反应时,由于不能马上离开高原,而产生悲观心理,这种心理会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还有的人平时身体比较好,很少生病,对高原的恶劣环境满不在乎,不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也容易出现高原病。

进高原行李箱里带点啥

衣物高原气温低,昼夜温差很大。有人把高原气候形容为“一日四季”,即“早是春、午是夏、暮是秋、夜是冬”。故每个季节进入高原,都应备有御寒的衣物,如毛背心、毛衣、毛裤等,再带些针对季节所需的衣物。墨镜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兼有太阳镜、防雪盲镜双重功能,可有效避免紫外线和冰雪反射灼伤眼睛,防止眼底损伤和雪盲。如果是秋季到高原,除按深秋季节的气温准备一套毛衣、毛裤或一套绒线衣裤外,还应带上棉大衣。冬季去高原,要带上“四皮”(皮帽、皮大衣、皮手套、皮棉鞋)。

食品日用食品没必要自行携带上高原。考虑到初到高原易食欲缺乏,可因人而异带些喜欢吃的、易消化的、营养价值高的小食品,以促进食欲、补充能量。

药品特殊的高原环境中对人类有害和致病的因素很多,加上人初到高原后一般抵抗力会降低,容易患病。高原地区地广人稀,卫生机构少,无论是久居高原,还是初入高原,都应自备部分常用药物以备急需。

初入高原怎么吃

初入高原走路要慢,说话要慢,吃饭要慢。严禁剧烈运动,多喝水,不要吃得太饱,保证睡眠,注意保暖。

人从平原进入高原环境以后,尤其是初入高原者胃肠道功能减弱,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此时,营养与饮食方面的对策如下:

★采取措施增加食欲,尽量保证正常饮食。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选择高热量、高糖类(碳水化合物)饮食。多摄取米、面等主食或其他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尽量避免摄入脂肪。

★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尽量摄取优质蛋白质,如蛋、肉、鱼等。

★喝水要充足,成人每天饮水3~4升,以保持充足的体液,避免脱水。不要喝被污染的水和雪水。

★多吃新鲜蔬菜和有酸甜味的水果,以保证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

★吃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吃易产气的食物。

★由于海拔高、水沸点低,饭菜不易煮熟,所以蒸煮食物应用高压锅,避免进食生冷饮食。

★如果从膳食中摄取的维生素不足,可补充适量维生素制剂。

★可适当吃些有抗缺氧作用的营养制剂或当地食物。

四类人不宜上高原

进高原游玩者应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或应暂缓进入高原。

1.有器质性心脏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静息脉率在100次/分钟以上者,以及高血压和各种血液病患者。

2.患有各种呼吸器官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并有呼吸功能障碍者,活动性肺结核者。

3.患有癔症、癫痫、严重神经衰弱者,慢性传染性肝炎(活动期)及其他严重慢性病未愈者。

4.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者,体温超过38℃,全身症状或呼吸道症状明显,病情未愈前不宜去高原。

五招克服睡眠障碍

人进入高原初期,多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睡眠浅等,常会出现疲乏、倦怠、头晕、全身不适等。

保证充足睡眠有五大对策:

★保持睡眠环境安静,环境温度适宜,卧室光线要柔和。

★睡前两个小时不过多进食和饮水,睡前20分钟用温水泡脚或者做足穴按摩,不做剧烈活动。

★睡眠姿势以右侧卧位为宜。枕头的高度适宜,切勿蒙头睡觉。

★吸氧有助于改善睡眠,有条件时可选用富氧室。

★如出现较顽固的失眠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镇静催眠药物。

女性要有特殊防护措施

一般来说,女性较男性具有更强的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女性分泌的雌性激素具有抑制红细胞过度增生的作用,分泌的孕酮(黄体酮)可以刺激自身的呼吸中枢,提高呼吸能力,从而在缺氧的环境中获取更多的氧气。但由于女性的特殊生理特点,除了常规的高原保健措施外,仍有些方面需特别注意。

★高原空气稀薄,干燥多尘,紫外线强烈,对女性的皮肤十分不利。因此,女性应注意保护皮肤,尤其应注意防晒和保湿。

★女性月经期间易疲劳,身体抵抗力减弱,情绪容易波动,在高原更应注意经期的保养,避免缺氧反应的加重。

★低氧对人体生殖功能有一定影响,高原缺氧和寒冷等因素还可加重妊娠反应,孕妇的高原反应和高原病无疑也会对母亲和胎儿产生影响。因此,孕妇应避免上高原,如果已经进入高原,应特别注意妊娠期间的保健。

文/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教授 高钰琪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