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史上粉丝最多的文坛大V

(2015-07-30 06:22:01)

据史料记载,北宋建立后,实行偃武修文的政策,因为社会氛围的相对宽松和上流社会对文学艺术的重视,加上彼时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大宋文化之昌盛繁荣,犹如烈火烹油,为历朝历代所不多见。
据说大宋城镇居民的识字率已达创历史纪录的30%,而文化人也罕见地受到朝野人士的热烈追捧,有一定名望与成就的文人就多达27000余人,人数如此众多的创作群体使宋朝的文学艺术水准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优秀作品之多可与盛唐媲美,中国的文艺创作的高峰自唐以后迎来第二次井喷期。
宋词与唐诗并驾齐驱,被誉为中华文化宝库中并蒂盛放的两朵奇葩。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均获世人亲睐,从古至今可谓拥趸无数。苏轼乃公认的天纵逸才,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肩,人称欧苏;诗与黄庭坚齐名,人称苏黄;他的词被经常拿来与辛弃疾相提并论,因此人称苏辛;论绘画,他亲手开创了湖州画派;书法更是与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大家一齐被后世景仰膜拜。文学艺术才能如此全面之人,不要说在宋代,历朝历代都极为罕见。
彼时,文学昌明,文人地位也很高,堪称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不光文人们思如泉涌,佳作连连,就连一些行伍出身的将军都擅长作诗填词,比如两宋之交的李纲、岳飞、辛弃疾都是文武兼具之辈,这些掌兵之人均擅舞文弄墨,在金戈铁马之余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以辛弃疾的《破阵子》和岳飞的《满江红》最为著名。
两宋文坛的领袖非苏轼莫属,不论是人气指数还是作品质量与数量上,他都一骑绝尘,将别人远远甩在后面。
苏轼,号东坡先生,四川眉山人,生于公元1037年,卒于1101年,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美食家。苏轼天资聪颖,自幼即有神童美誉,青少年时期他发奋苦读,治科后终于化茧成蝶,一举得中进士,如同有了加官进爵的敲门砖。苏轼才调绝伦,识见高远,被时人认为是大宋未来宰相一职的预备人选。然而,苏轼倜傥不羁,豪迈磊落的文人天性意味着他并不适合尔虞我诈、蝇营狗苟、极度现实的大宋官场,所以他虽然满腹经纶,但注定仕途坎坷,人生不顺。
苏轼的作品想象瑰奇、意境廓远、恢弘大气,遣词造句、似妙手天成、恣肆汪洋,读之引人向往,引人遐思,如酷暑饮甘霖般酣畅过瘾。他的诗、词、赋、散文均冠绝古今,书法与绘画也自成一派,甚至于美食也有独到研究,可谓罕见的全才,并成为那个时代令人仰视的文化标杆。史载,每当他有新作问世,都会洛阳纸贵,人们无不以拥有他的佳作为炫耀的资本。即便他被小人诬陷而牵扯进“乌台诗案”身处逆境、诗作被禁毁时,仍有众多粉丝甚至地方官员甘冒风险,不惜重金求购收藏他的诗词书法。苏轼被贬滴地方后,生性乐观的他并未就此沉沦,反而苦中作乐,到名山大川处寻幽探胜,极大的开阔了创作视野,吸收了蕴藏于山水间、村舍处的艺术养分。颠沛流离、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他“穷而后工”,终成一代文宗。
苏东坡文采斐然,其作品早已不胫而走,蜚声中外。《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力作,也是传颂千古的不朽名篇。苏轼的名气之大,不光在宋境家喻户晓,甚至在整个东亚文化圈内几乎尽人皆知,他在辽、金、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地区拥有无数仰慕者,称得上粉丝难以计数的文坛大咖。
史料记载,交趾国(今越南)的一位王子酷爱中国文化,尤其崇拜苏轼,于是他不畏路途艰难,一路跋涉北上追随苏轼学习吟诗作赋
。朝鲜半岛上的高丽国王亦是苏轼的铁杆粉丝,对苏轼的作品爱若珍宝,他不仅会背诵许多首苏轼诗词,而且为表敬意,他特派两个侍从千里迢迢到大宋侍候他的文坛偶像东坡先生。
苏轼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不光大宋的崇拜者们痛不欲生,即便山海阻隔的高丽、日本等国的粉丝们惊闻噩耗亦涕泗横流、如丧考妣,就连地处塞北、素称蛮荒的辽国契丹族文青们闻讯也披头跣足、痛哭流涕,他们纷纷不约而同摆起香案,遥祭自己的文学偶像。苏轼的粉丝之多,其作品的影响之大,确实让人惊讶,不光在资讯不发达的古代是个奇迹,即便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也会让众多网络大V们望尘莫及。说他是古今文坛当之无愧的第一大V,应该没人会有异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