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全的瓷器鉴定术语

 盼雨的沙洲 2015-07-31
无论是在阅读瓷器鉴定相关书籍还是看鉴定视频,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词让人难以消化的青涩的词汇阻止了学习的进度。为此,我们收集了基本所有的瓷器鉴定术语,只需要Ctrl+F,基本没有找不到的。
 
口磕:器物口际胎釉,由于撞擎而出现大小不等的缺砖伤痕。
 
重皮:口部因受重创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数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还未剥离,往
往一镯即晚落。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毛边: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曾被人用砣玉工具将胎釉磨去一部分或全部。
  
轧口、截口:器口或颈部已损残,为求其美观、完整而加以改装,将损坏部分截去后口部露胎。
 
冲口: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细裂纹,长短不等,一些细小裂纹常不易看出。裂纹往往会逐渐自然延伸,若遇冷热相激,便会顺纹路开裂。
 
外冲里不冲:器口部因受冲力较小,只在外部形成冲口,尚未冲透器的内壁。
  
釉泡:釉面在烧制时出现的中空氧泡,经受外力以致破开(常见于器口或其他部位)。
   
棕眼:釉面气泡在窑中熔融爆破后,未曾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斑点:釉面出现各懂矿物或其他化学物质的斑点和小点。
   
缩釉:因胎面有油污,所施之釉未能全部附着,而出现的露胎现象。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遣漏而露胎无釉。
   
粘沙:釉面上有遗落的窑灰,或器底因垫烧粘结有沙粒(一般多见于器足)。
   
磕伤:器身胎釉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物体碰撞而磕坏。同於口、足磕伤。
   
冷受:本不应出现骗纹的器物,其某部位的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胎体已透
或不透。
   
开片:由于胎体粗松或烧结火度不足,还有的因是浆泥胎体,在骤然冷却时,胎釉
的分子结构收缩系数不平衡所致的自然裂纹。而年代久远的器物,由于本身仍在蜕变,片纹也会不断出现和增多
 
片纹:釉面上有长短不一、大小不等、互相交错的细裂纹片,与开片略同。
 
软道:釉面久经磨擦出现的细微丝纹。
 
划伤: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割破后所留下的伤痕。
 
磨釉、伤釉:由放釉面与其他物体磨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失亮:器物釉面因长期使用,经久磨损失去光泽。
   
剥釉:由于胎釉结合不紧密,釉层从胎体上自行脱落,多见于孔雀绿釉和茄皮紫釉。
   
脱釉(晚皮):釉面受盐、碱、酸的腐蚀,或入土受浸而致剥落。
   
鉴伤:出土器物受金属工具致伤。
 
崩釉:略同于鉴伤,但破面平滑。
   
伤彩:色彩的表面局部或全部,被磨划致侮。
   
脱彩:器物上的彩绘纹饰,由于经久使用而磨脱,或是入土年久被蚀变质(绘金彩
的纹饰更易脱去),或因长期受鸡毛掸的拂扫而无存留。
   
水碱:素釉器物长期埋入湿土内,受水浸渍,使釉色起了燮化,多呈白灰色的片状。
   
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或水浸,有灰、黄、铁红或铜禄色等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
   
土绣:器物釉面粘有凝固的土疤。
   
土触:釉面、彩绘或胎体被土壤腐蚀,使器物表面局部失亮。
   
缺碴:器物损坏后缺失碎片“
   
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罄后,出现枚射性裂纹
   
炸底:器物底部偶因投放物件相擎致俱,而形成的裂枚。
   
窑裂:胎体在窑内受火不均而出现的裂纹。
   
窑缝:胎体在窑内受火不均而出现的细小缝隙;也有因胎体御接不牢,或是接口虚含有水份而出现的。
  
窑粘:器物在窑内受火时发生变化,使二物相粘或舆匣钵相粘结而留下不同程度的
粘痕。
   
开粘:分段相接的胎体,因粘接不牢固而断裂,或是伤残物经修腹后再次分离。
   
耍圈:器物胎底面与器身粘接虚出现一圈裂纹,有的已断离。
   
折断:琢器物体因胎体相接虚损坏,折成数段。
   
足磕:器足部位在搁置时不当心或用力过猛,触地发生撞击,致伤胎釉。
   
腹伤:器物腹部受伤。
   
磨足:足边因伤损、垂釉不平或歪斜之故,而用陀玉工具磨修光平。
            
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出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他年代,而把釉磨去。
   
磨款:故惫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他年代。明、清官窑或新器都有此伪作。
   
磨嘴:壶的口流部损伤后,淮行修整。
   
磨柄:把损伤了的壶柄磨掉,或将对称的流柄完全磨去。
   
磨耳:器物的双耳因伤被磨去。
   
磨手:佛像的手指因损伤而加工修磨。
   
破碎:器物多因摔伤,完全破裂;或是盛装盐、碱、酸类,使胎体浸渍,又长期排不出,被触而自然碎裂。
   
夹扁:器体或口部不圆。
   
翘棱:由于器物变形,以致器口不圆,底足不平。
   
凸心:器裹心向上凸起,
   
凹底:质软的胎体经火烧制,器底心向下塌陷;有的凹陷过剩,圈足不能着地而器底心可以旋转。
   
串烟:釉面受窑火的烟熏,或是氧化,以致釉色局部或全部发生异变,出现灰、黑、黄色。
   
火石杠:胎体内含有矿物质,在不施釉的部位受火自然泛出;或是有意涂的浆泥。现今景德镇复制的元、明青花器,以新砂垫烧,或是入窑前新瓷胎的砂底受了潮,也会出现火石红现象。
   
糊米底:器物的砂底,因所垫沙粒含铁质较多,受火时出现铁锈斑点,似糊米状,明代成化时期的砂底,常有此一特征。
   
火烧:器物因后世被火烧过而出现的釉面变化,如青花变黑,黄釉变绿,青白釉出现皱纹,彩色也老化或变色,还有的釉面有火烧时留下的融流痕和当时粘上的灰、黑、粉、白色杂物。
   
污水浸泡:器物釉面与彩绘受污水浸泡而变黑(如1942年天津遭受水灾后,部分瓷器上就有此现象),经刷洗不退。
   
打光:釉面被磨伤而失亮,后用砣玉工具磨擦,并涂腊以增加光感,但恢覆的光度极微。
   
打蜡:釉面光泽欠润,涂以四川白蜡,亮光蜡等,以增加光度。
   
涂油:釉面枯涩失光,为补救涂胡桃油、甘油等。
   
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虚,敷以釉汁,入火烧之;往往可以看出施釉面接边际的的接痕。
   
补缺:器物破碎后缺少的部分,用石膏、铜、锡、铁、木、金漆、水泥乃至油漆和沥青等补上。
 
油光:器物的彩釉经过磨擦,显得油腻光亮。
 
烟熏:器物故意用香火烟熏做旧,嗅之有味。

以上是所有的瓷器鉴定术语,你也可以收藏本页面,以备不时之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