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个小时手术 他为我接上断掌”

 万宝全书 2015-07-31
“20个小时手术他为我接上断掌”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李开南。

  19年前,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右手手掌被切断,经过20个小时的手术,他的手掌成功被接上。

  19年后,这个小伙子已经变成中年大叔。见到本报正在评选“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名医”,他拨通了96111热线,跟我们讲起他对这位医生的感激之情:“为我接掌的医生名叫李开南,是我一辈子感激的人。”

  手掌齐整切断20个小时手术成功接上

  19年前的一个晚上,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室的门被突然推开。一位20来岁的小伙子,举着血淋淋的右手被推送进门。医生仔细一看,他的右手手掌从虎口处,被齐整切断。“切口处齐整,残肢还在,可以接得上。”只听现场一名医生当机立断,马上安排“断掌再植”手术。

  人的手掌上各类神经、血管、肌腱的数量众多,手术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将他们一根根对接好,这极度考验主刀医生的细心耐心和精细程度。“手术全程坐着,对眼睛的要求特别高,需要在显微镜下面一条条经脉对接好,不能有丝毫分心。”李开南说,当晚几位医生轮番上阵,趁间隙喝牛奶维持体力。

  经过20个小时的连夜奋战,小伙子的断掌被成功接上,配合术后的康复治疗,手指成活良好,大部分功能得以恢复。

  脖子“致命错位”10年前他“纯手工”修复

  “枢椎齿状突骨折错位”是怎样一种骨折?10年前,一个脖子“致命错位”的病人走进急诊室。经查看,他的脖子断在后颈部这个神经密布的部位。

  在当时,鲜有医院能做此类手术,即使做也是开放式手术,理论上从后面将骨折处两端的寰椎和枢椎进行固定,以免伤及作为呼吸中枢的脊髓,但是缺点是术后颈部可能无法旋转。

  然而,李开南却决定从前面置钉,将骨折处直接固定。先用极细的定位针扎进颈椎,以确定需要固定的位置;再用一根空心的钛合金螺丝钉,顺着定位针打进断裂的齿状突里,最终起到固定的目的。整台手术要求置钉准,拧钉力度适宜。一点疏漏就将把病人置于死亡的边缘,“必须100%成功!”

  最后,经过术前反复模拟手术、调试、确认,手术取得成功。

  患者术后5年复查显示,其骨折处已经完全愈合。“现在有先进设备帮忙,但是在10年前,是盲打,全靠自己空间定位”,李开南说。这台手术当年还被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报道,并被称为“突破生命禁区的手术”。

  “我心中的好医生,是匠人,也有温度”

  “一个合格的医生应该是得到病人认可,和蔼、有手艺、有勇气去创新的。”李开南心目中的好医生,不仅仅只是一个“匠人”,除了手上熟练的专业技术,好医生的内心还应当有深厚的人文关怀,“是个有温度的人”。

  从医30年,李开南如今已成为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微创和骨科生物材料应用方面,发明了多项专利,创新出“胸腰椎骨折微创椎弓根钉手术”等国内领先技术,最擅闯神经密布部位的手术“禁区”。

  作为现在四川省骨科“掌门人”,李开南希望把四川骨科打造成西部高地。“我们还要走向基层,为四川其他县市的一线医生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

  在同事和学生的眼中,李开南严谨、严肃。对此他却笑道,“可能和我是处女座有关吧。”

  如今,李开南仍坚持一周两天坐诊,他说“医生永远是病患的保护伞”。华西都市报记者何艾琳图由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原标题:“20个小时手术 他为我接上断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