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爱国言论未必爱国

 风临酒把2 2015-07-31


    有个小孩子挨了打,向大人告状。说是因为在网上有爱国言论而挨打。一时 间,触动了某些人敏感的神经。马上给这个小孩子戴上了“爱国青年”的高帽,要站在被打小孩旁边,并给打人者定性为“阴暗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浮出了水面:打人者和被打者都不满18岁,都是未成年人!

    在这里,不想对小孩子说什么,只想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

    1.这小孩还是未成年人,即还不是公民,还不能承担完全民事责任,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就说了几句爱国言论,就可以确认他是个“爱国青年”么?

    2.不知这小孩是否加入了组织,如果是组织内的人,组织出面声援和声讨,还可以理解。同理,打人者是否也有加入组织的,如果有,也就是组织内部成员的误会,即:“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梁山好汉,不打不相识”。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动辄上纲上线?有些人是否反应过激了?知道什么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人心惶惶”么?

    3.别说他还是个小孩子,说了几句爱国言论,不能以此确认他是爱国青年。即使是成年人,在没有“盖棺”之前,也不能“定论”啊。就拿最近网上公布的抗战期间的汉奸和贪官们来说,有的是参加一大的代表,有的是主管政法的副国级官员,不依然被定性为“汉奸”、“叛徒”、“国妖”么?不是有的刚做完“反腐”报告、刚发表“反腐”文章的,就被调查、双规和提起诉讼的么?

    4.其实,自从有了网络以后,从网上打到网下,从虚拟空间走到现实世界,“约架”等等,已经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记得有个男法学博士就曾和一个女记者约架,就闹得沸沸扬扬。这次,有些人又大惊小怪的,似乎在想着借题发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