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楷书结构美的元素

 金土199 2015-07-31

楷书结构美的元素  

作者不详

     楷书写得好坏,首先在于结构。古人对汉字的结构方法见述甚多,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此法虽然掺人了后人所作的若于解释或思考,但其中肯定有很大成分依然是欧阳询的:他的研究已经完全摆脱了不稳定的字形的无规律性的变化,而进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真正的成立。后有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代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老祖先的总结、归纳值得学习,但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说,未免难度太高,也太琐细。
       我们通常对学生的结构训练是从四大结构入手,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和独体字,每一类结构又有许多分类,如左右结构有:相随结构、相背结构、相向结构、让右结构、让左结构、平分结构、上平结构、下平结构、居中结构、三分结构、中窄左右宽结构、中宽左右窄结构等,其它三类结构的字也各有分类,且都有其结字规律,聪明的你一定能从它们的名称悟到结构规律。这是一条训练学生掌握楷书结构的途径。笔者经过实践,觉得这种训练方法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显得枯燥和繁琐。我做这个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否找到一种适合小学生的比较形象、生动的结构法,让这些刻板的字眼化作一种温情的感悟,一种生动的形象,一种对美的感受……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感悟楷书结构美的元素一:谦让
       谦让,谦虚地礼让或退让。能做到谦让是人的一种品行,互相谦让的一群人在一起,会生活得特别美好。可我今天要说的“谦让”是我们的汉字,她在楷书结构中表现的美,让我深深感动。
       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占大多数,教会学生欣赏到谦让的美,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把握这类字结构,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和同学相处。例如:左右结构的字有殆、韶、训、访、诵、郎、郡、郑等,借助田字格你可以观察到他的谦让情况,让右的有:殆、训、访、诵等;让左的有:郡、郑;左右匀称的有:韶、郎。你发现了他们谦让的秘密了吗?原来他们谦让的秘密是根据左右两部分笔画的分量决定,少的让多的,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直接。
       你知道他们让了多长时间了吗?那不禁要问:楷书是啥时出现的?大约是晋朝吧,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年左右吧!这么多年他们从没因为谦让的事吵过架,就一直这么让着……以后也一定会让下去……我们都被汉字这种无声的、博大的胸怀所折服。“天地有大美而无言”,我们的汉字就是这天地中的一物,它具备了大美,想想我们人,也是这天地中的一物,要学习这种美。
       感悟楷书结构美的元素之二:对称
       对称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它的存在非常普遍,就以我们人体为例,对称的美处处存在,从眼、耳、鼻到手、脚,乃至手指、脚趾……它也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住的房子、课桌、操场的跑道等等。它的频繁出现为我们的学生理解楷书结构中的对称美带来了方便。
       左右结构中有一类字,左右两部分的笔画分量差不多时,它们就显示出左右两边的对称美。在平分占位的前提下,穿插避让,组合紧密,写得上下齐平,展示着对称的美,如:静、解、服、拜……上下结构中也有类似的字,比如:重叠结构的字,其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结构相同,一般写成上小下大,重复的笔画有所变化,且上下两部分都要以中竖线为准对正。这是一种纵向的对称,把握了这一规律,就能写美这类字,如:吕、昌、炎、多、哥、串……
       感悟楷书结构美的元素之三:均衡
       均衡的特点是两侧分量基本相当,而形体不必等同。如果把对称比作天平,那么均衡就犹如中国的老秤——称量很大很重的物体,也只需小小的秤砣轻轻一压便取得了左右的平衡。
       这样的均衡美以左右结构为例,当左侧的偏旁形体短小,不适合写大时,就顺其自然写小,其所占位置应在左右上限齐平处或居中而靠上。左边的小偏旁相当于秤砣的作用,重心的上移显示着均衡的美。如:辉、绵、城、现、碑……左右结构中还有另外一类字,如:勤、叔、朝、期、初、敬……,它的右侧部件笔画分量小,如何保持均衡?右侧部件占下位,且应写得略短,上部留一些空白,不要和左上齐平,否则会有上部多余的感觉。
       对称与均衡是形式美的两大主要法则。“对称与均衡”的事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不乏见。看看我们人类与人体,男人女人,阴阳对称,从而保持人类的繁衍与均衡。人体的构造,那简直就是对称与均衡的杰作,以我们的鼻子嘴巴作为中轴线,我们的眼睛、眉毛、四肢左右对称从而形成均衡,事故造成缺一条腿的人,必定要拄着一根拐棍儿,否则四肢的不均衡会导致寸步难行。对称、均衡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我们的楷书结构中也时时可用,所以学生较易接受。
       感悟楷书结构美的元素四:节奏美
       汉字楷书结构中笔画的收缩和放纵交替出现,就好像是音乐旋律中的节奏感和高低音符的相间运用;运笔的轻重缓急,又如同音乐旋律中的抑扬顿挫。无论是鉴赏书法作品,还是目睹书者挥毫,其中所表现出来的韵律之美,都能使欣赏者好像聆听悠扬悦耳的音乐一样心旷神怡。学生在书法的学习中,如果能体会得到这种节奏美,就能带领其步入书法艺术的天堂;如果能掌握节奏美的表现规律,就能表现书法艺术的生命。
       在上下结构的字中,节奏很为明显。如“泉”字,自上而下两个部件的宽窄是不同的,体现着收、放规律,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再来细看“泉”的各个部件,上部的“白”,开合有度,下边的“水”左收右放,节奏之美贯穿始终。同理可分析“崇、宇、黄、贵”等字。对于绝大多数字而言,一字之中有一处最宽,就如旋律中也有主次之分。
       在左右结构的字中,节奏可分别从左右两侧自上而下分析,其规律和上下结构的字一样,这里不再叙述。如“体、解、脚”等。
       半包围结构的字,如“局、度、风”等类型的字,依然可以从左至右两个侧边自上而下分析它们的规律。
       以上我们从纵向去分析楷书结构中存在的节奏之美,同理,自左至右的节奏由字的上部和下部笔画端点的垂直相对位置来决定,但也要避免左右各个部件上下绝对齐平,那样会呆板,没有节奏之美。如写“静”,“青”与“争”的上端点和下端点绝对齐平就缺少节奏,就不美。再如“川、湖、班”等字,它们左右部件的上下端点不能齐平,做到错落有致,体现出横向的节奏之美。
       笔画收放的“度”的把握,可根据书者的喜好或碑帖的特点决定,要恰如其分地收放自如,这就需要对碑帖的悉心揣摩,认真观察,刻苦练习,以达到心手双畅的境界。另外,楷书笔画中也存在着强烈的节奏美,也需要我们悉心观察,用心感悟,
       在楷书的学习过程中,最困扰学生的就是楷书的结构,结构的美观与否直接影响着写字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琢磨结构规律,挖掘美的元素,去发现美,去感悟美,然后教给我的学生,这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标。美,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要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汉字中还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用我们的慧眼去读懂她,用我们的心灵去感悟她,用我们的行为去实践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