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AOMI老师根娃娃低层感官及运动游戏一日工作坊笔记(珍藏笔记)

 良2032 2015-08-01


感官及运动游戏

——Naomi奶奶2015年6月7日一日工作坊


在此感谢幺幺妈妈细致的整理记录,本文转自“根娃娃”新浪博客。


一. 主题演讲图



二.感觉的分类

斯坦纳把识别人的12种感觉,分成了三类:

中间感觉:图例中间部分(Middle Senses: Smell/Taste/Vision/Warmth(temperature),大家都很熟悉,如Smell,Taste;


高端感觉:图例上面部分(Higher(outer) Senses: Hearing/Language/Concept/Ego)。其中只有听觉为一个可见的器官,而其它感觉都是不可见的。我们的外耳和内耳器官,只负责吸引声音,不负责转化为可以理解的语言。


低端感觉:图例下面部分(Lover(Physical or Inner) Senses: Touch/Life/Movement/Balance),也称身体感觉。跟身体内在相关,对应的人的意志,没有对应明显的器官,不像视觉是通过眼睛来实现的。这里的“MOVEMENT”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不仅光指运动的能力,还有空间感觉。


三. 三类感觉的联系

低端感觉:

人类生命前7年主要发展低端感觉,华德福老师也是主要开发孩子7岁前的低端感觉,是今天讲的重点。

中间感觉:

我们用中间感觉来感知周围的世界。视觉(Vision)、味觉(Taste)是跟身体相关的感觉;温度Warmth(temperature),除了身体对外界冷暖的感觉外,还包括孩子内心感受到的社会温暖,或者感受某个环境的冷漠与温暖。身体不同部位对温度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手指或者手肘对温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7-14岁是发展中间感觉的关键期,在华德福里面,对应的是小学至初中时期。

高端感觉:

不可见的,抽象的,精神的。17岁-21岁(包括21岁之后的成人)是高端感觉发展非常多的时期。虽然将人的12种感觉进行分段,但这些感觉其实从孩子出生就具备,有些低端感觉甚至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开始了,在后期逐渐发展成熟。回顾生命形成阶段,生命由父母结合到器官的形成,最初形成的过程通过医学在显微器下可以看到小小的胚胎在妈妈肚子里面的运动。在妈妈肚子里,听力就已经形成了,能听到外界发出的声音。


四.低端感觉的发展期

(一) 妈妈孕育期

孕妈妈多运动,对发展孩子的低端感觉是很有帮助的,否则影响孩子低端感觉的发展。如果有医生告诉不可以下床活动的孕妈妈,在征求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在床上适当做些运动,对发展孩子的前庭神经系统是很有帮助的,有助于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

(二) 出生后6星期(NAOMI做了系列示范动作)

在孩子出生的前6星期非常重要,需要把孩子包裹好,这个时期新生儿的皮肤具有高度敏感性。这个期间父母打开小孩的包裹,他会哭,因为刚出生的孩子感觉不到自己实际身体大小,需要靠包裹来感受。有时候看到小小孩子在吃奶、哭都会浑身运动,运动是无意识或者不由自主的反应,这是婴儿在使用运动的感觉中成长。

新生儿刚出生时用腹部皮肤接触很重要,可以父母躺着让孩子光肚子与父母接触;也可以将孩子平趴放在小桌上,由成人轻柔将婴儿左转或者右转,可以帮助孕期运动不足的知觉发展。

医生有时候会讲不要让孩子趴着,因为容易发生猝死,但医生没有明确在大人清醒的时候可以尝试的。建议6个星期以上的孩子可以多趴,也可以横抱着将孩子面部朝下,对于不喜欢这个动作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尝试一下,时间短一些,每次5-6秒/次,可重复多次。

可以经常让孩子做腹部动作,虽然有时候孩子不愿意,但家长可以肯定他,真到孩子完全不愿意才抱起他。多做腹部动作可以:①抬头的能力会加强,有时候会看一看才放下来,最初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抬头的时候,能看到周围的世界,比如旁边的人、事物;②身体的其它部分也加入进来,手也加入进来,两只手会努力往前伸去够东西,同时手也可以起到支撑作用;③慢慢前肢力量发展起来,可以把上身支撑起来,就可以看到更大范围了,甚至360度的东西;④然后小屁股开始抬起来,可以用膝盖支撑,有时候会晃;⑤使用前肢的力量,身子会象虫子一样往前移,累了就再趴下去休息一下,然后再抬头再看;因为身体的平衡不够好,他们会突然仰过去,然后再翻过去,如果爸妈恰好看到,孩子自己也觉得吃惊,自己怎么翻过来了,而且也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跟换尿布的角度又一样。这是一种突然的经历,有的孩子会被这种失衡的经历吓哭,有的时候翻过去干脆就自己找自己身体的其它部位玩了,比如脚,很享受这个过程;⑥孩子在趴的时候,眼睛聚焦也发展起来,有时候会看近的事物,有时候会看远的事物;⑦孩子趴的时候,手在够的过程中,嗓子也尝试发出声音,这个声音就是他想说的词或者第一句话。(婴儿期发展的动作跟瑜伽的动作很相似。

之所以花这么长时间讲用肚皮贴平面的原因,真实生活中,很多成人的平衡感发展得并不好,好多孩子也没有被给予足够的时间去发展运动和平衡的能力,孩子6个星期或者2个月,肚子多一些接触平面机会,可以帮助发展运动感和平衡感。

NAOMI在美国的教学经验,如果小孩子在小时候没有足够的地板时光,孩子在4、5岁趴着用手去指小麦的时候,孩子会感觉不舒服,不管孩子有多大,哪怕是5,6岁,只要发现他前肢力量不够的话,家长都需要和孩子做一些运动和练习,比如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棋类的,一支胳膊支撑,另一支下棋,慢慢发展到可以趴着看书等等。

在美国,有些孩子的上肢力量都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有些家长会用学步车;有些家长把孩子架起来;有些孩子没有正确爬的时候,家长就按自己的方式牵着孩子走路了,这是不可取的。


五.影响低端感觉发展的前庭系统

人从出生到直立行走过程中,发展的是低端感觉。孩子动作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坐→爬→站→扶走→走。在这过程中,也会有反复。他们开始爬着往前走,慢慢是膝盖,扶着旁边的东西,然后慢慢就站起来。

这个过程中,身体中的负责平衡的机关也在发育,这个机关在前庭,这个负责平衡感觉的器官叫半规管,三个互相垂直的半圆形小管,在内耳中,非常小,像小指甲那么大。一个半规管位置是立着,里面有液体,负责身体前后移动动作相关的结构,靠液体运动来指挥我们前后的移动;另一个与第一个垂直,负责身体左右的移动。另一个与第一个水平角度,负责身体旋转转或者弹下再起来的平衡感。

出生第一年里面,发展身体构成、大脑和脚,第一年身体的发展对于孩子在第二年语言发育很关键。孩子第一个语言是哭泣,所以孩子哭是正常,不哭的时候不正常,只是孩子哭的时候,需要安抚他。除了哭,小孩子不知道怎么使用自己发音器官,所以孩子发出的声音都是一样的,所以这是孩子的国际语言。孩子在一岁半的时候开始发出清晰的词或者听得懂的语言和很短的句子。孩子在说话之前,需要听很多的信息才能说出来的。在2岁能说稍复杂一点,能反抗,能说不。孩子在2-3岁的时候,开始有新的想法和意识,开始建立物体不同的概念时期,如有四只脚的,不一定是同一类的动物。

空间的自我感觉能力,也是很多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地方。有的时候喜欢跟一个人靠近、靠在别人身上,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喜欢你?这也是一种可能;靠近别人知道自己身体在哪里了,寻找这样的感觉。特别是小男孩会寻找这种感觉,所以小男孩碰撞会比较多,喜欢撞一下 “哦,我知道自己在哪里了。”靠在别人身上或者撞别人,都是发展自己运动的方式。 运动中触觉是身体内在的需求,有关节的地方是更敏感的,所以关节是我们可以作运动的地方。

内耳中三个小的半规管,不仅跟身体平衡和动作发育相关,跟视觉,听觉也相关,所以平衡感觉的发育非常重要。


六. 部分抽象感觉的解释

“LIFE”生命觉,比较抽象,指的是自己内在的,身体感知内在和环境。如果身体各方面运行好的时候是感觉不到,出了问题,如肚子痛、头晕了,才能感觉到。在孩子生命觉的发展过程中,家庭非常关键,包括家庭提供的食物是否有营养,衣服穿多少,是否有节奏的生活等,所以一日规程的安排,养成习惯很重要。皮肤让我们感觉,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身体在哪里,生命觉不仅是身体界限,也和我们社交、边界有关系。

“EGO”不仅有自我感觉的能力,还有能感觉到他人自我的能力。


七.现实社会环境中,家长如何设定界限

(一) 选择合理的界限设置

界限是很难的,因为有的家庭不止一个孩子,年纪差别不一样,而且孩子又在不断成长过程中,下一个年纪段又有新的挑战;界限需要不断的变化,从一个人出生到21岁或者成人,界限从孩子在包裹中开始。给孩子过多的自由,到了社会仍按自己的行为方式,发现其它人有自己的权利或者准则,就会有冲突。

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引导发展适合孩子的界限,这样孩子能够正常的发展。每天有规律的生活,帮忙孩子确定界限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会紧张,帮助他们知道接下来要如何做。界限是微妙的,家长需要给孩子适合的界限。如故事讲完知道要吃饭了,这个就不用商量,孩子知道这个时候应该要做什么了。

例1:在天坛看到一个在婴儿车上的孩子,爸爸坚持要把孩子的脚放在车的蹋板上,孩子不愿意,爸爸用力拍孩子的脚希望按自己的意愿做。这个家长控制力很强。建议家长选择适合孩子的界限的时候,要做正确明智的选择。

例2:香港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花了3个小时与女儿作斗争,因为2岁的女儿不肯自己打扫房间,2岁孩子已经很清晰的表达了拒绝。花了3个小时!2岁的孩子!不是十几岁的孩子。家长不要期望2岁的孩子能清洁打扫,不要因为孩子看起来聪明,就当成一个5,6岁的孩子对待。建议父母需要温柔告诉孩子“一起放回去”。可以牵着孩子的手一起,同时家长负责把东西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去。

(二) 使用有魔力的语言

家长需要学会用有魔力的词,而不是你必须、强迫孩子去做,比如“可以”“需要”等。在做某个事情之前,为了避免争吵的方法,家长先用语言与孩子确认。

例:为了避免争执,可以直接说“你应该回家,穿上你的衣服”。而不是说“我们回家了,好吗?”这种说法,孩子肯定说不回家。有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往往没时间,这个时候提问题的话,就给了孩子选择的自由,本来是引导的,再加上一个“好不好”,从而引起孩子和成人间的冲突。

如果家长不太确定自己的方法或者问题是否合适的时候,可以自己单独练习确认是不是在问一个不合适的问题。

华德福理念提倡教育的艺术,不仅是在教育里面组织一些跟艺术的相关的,如手工等,还有教育的行为,特别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把家里的生活看成一个艺术,怎么样把家里每个人的生活或者行为更和谐,自己当作家和作曲家,来掌握这个艺术。


八.当孩子之间出现争执的时候,应该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界入。

两个力量、年纪相当的孩子发生冲突,需要双方家长都同意,可以让这两个孩子继续进行,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例:香港两个已经上了小学的女生,他们之间的冲突有时候比较利害,会纠头发等,双方家长都同意让他们自己打架,他们也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方式,最后他们两个变成了最好的朋友。

但是老师不能代替家长作决定,老师的首要职责是保护孩子的安全。有的中国华德福学校,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老师会说“男孩就是男孩”。这样的老师其实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有些男孩不一定喜欢肢体冲突,也不是说有些女孩一定不喜欢肢体冲突。作为家长,觉得这样的老师不太负责任。在学校环境里面的老师是要想办法解决孩子们的冲突,小的冲突孩子们可以自已解决。大的冲突老师一定需要解决、界入和干预。

如果幼儿园组织家长活动,比如远足,家长不要只顾聊天,需要关注自己的孩子,解决孩子们的问题。如果孩子间有冲突了,需要界入他们的冲突。孩子冲突中有受伤情况的,不管是有意或者无意,没有受伤的孩子,家长都需要引导没有受伤的孩子帮助受伤的孩子。活动结束后,家长需要和孩子交流,应该怎么做。比如可以帮别人贴创可贴;也可以帮助孩子制作小卡片、小点心送给被伤害的孩子;见到被伤害的孩子时需要及时表达歉意。

给家长的建议:社交过程中,当孩子行为失当时,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状态,发生冲突要及时介入和引导。


九.家长的权威。

有孩子的家庭,需要树立家长的权威,当家长受到挑战后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合理界限。遵守界限时,孩子会不断的挑战,这个时候需要温柔的坚持。


十. 多子女家庭界限的设定

两个孩子的家庭,不要以大欺小,颐指气使,大的需要温柔对待弟弟妹妹,家长也注意不要让小的干扰大孩子,比如破坏大孩子房间、工作中的积木等。

有的家庭空间不是很大,家长也需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不要让小的孩子去破坏。


十一. 运动感觉出问题的表现

容易撞人,希望通过碰撞达到身体的感觉和界限;4岁之后还特别粘人,喜欢坐在大人腿上;有的孩子睡觉时,需要大人躺在旁边,身体接触才能睡觉;孩子经常碰桌子;睡觉需要环境不一样,有怕黑要求开灯,感觉黑夜中汽球升起来的感觉,有的需要关灯等等。这些情况往往是运动感出了问题的迹象,运动感觉出了问题的孩子,入睡和起床都比较难。

在幼儿园中大班、小学,有些孩子很难在位置上坐着;出去的时候总是跟不上大家;要不就是第一个去占秋千,要不就是占着不让别人坐。

小一点的孩子运动感有问题的时候,会有相应行为来平衡。9岁的孩子运动觉有问题的就会避免或者掩盖的这个真相,为了避免别人对他的指令,他会去回避一些运动觉的展示,当他必须要用到运动觉的场景的时候他就没有办法再回避,就会比较难受。

NAOMI原来容易受衣服后面标签影响,坐立不安,因为是成人所以可以用意志来控制,做这个教育治疗后,意识到平衡感出了问题。其实直接减掉就好了,不用在这方面消耗过多的精力,可以用这个精力做别的事情。

曾经治疗一个17岁的女孩,很聪明,突然觉得自己看不清东西,被迫去看大字课本,这是针对视弱或者视障的人课本。做治疗时只做了一个蛋JUAN动作,只做了四分之一,就受不了。很多孩子喜欢从坡上下来,有的不喜欢或者拒绝站在一边,并不是不听老师话,因为他的前庭出了问题,他知道自己做不到,会摔倒。


十二. 运动感觉出问题的日常治疗

(一) 拎重

3,4岁孩子拎重,如拎水从屋里到外面去浇树等。大多数人在城市里高楼,孩子很少体验到敲击或挖土。有些学校用的是没有真实感的材料,真实材料的体验很重要。

例:根娃娃里,负责做饭的老师,把洗菜的水放在旁边,两个孩子在那里抬水,孩子在搬运过程中很开心,这种体验很重要。

(二) 家长把4,5个月孩子抛起来

父亲帮忙孩子做低端感觉的时候,可以尝试动作大一些。4,5个月的孩子可抛起来;虽然医生并不建议。

(三) 人体秋千

5,6岁的可以小脚放在家长大脚上、或者拉着身体旋转,像人体秋千一样悠孩子。妈妈也可以,只是爸爸更愿意,因为妈妈大部分是保护好孩子,比较柔和。

(四) 三明治游戏

男孩比较喜欢大一点的动作,在学校里,为了避免男孩之间的冲突,老师可以引导做三明治游戏,也叫叠罗汉。做好组织和措施,可以在两个孩子身体之间放一个枕头等。孩子喜欢这种身体接触外来压力的游戏。

(五) 摇头和抬头

把孩子的头从前到后,或者左右,如果肌肉僵硬紧张,角度不要太大,每天坚持做,3-4天之后,动作可以做大,帮助他前庭的发展。

因为小宝宝在肚子里头朝下的,很多小小孩在做头朝下的时候没问题,有的孩子依然不舒服,如果不舒服了,孩子会抓紧你。

成人在做一个动作或者某一个动作肚子疼或者眩晕,需要休息,就不要再做一些开车等的事情了。说明做这个动作对前庭产生压力,第二天,尝试作同一个动作。

(六) 中医动作

双手背后交叉抓着,低的时候不超过90度,同时呼气;仰的时候不超过30度,吸气。60个/次,每天2次,如果感觉晕可停下休息。


十三. 发展低端感觉的运动游戏

(一) 手或拳头敲打身体关节。

用拳头或者手指,也可以交替敲打关节部分,适合不同年纪段的所有人。从颈后开始(胳膊用得最多那侧,通常是右手)→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脚指关节。然后再回去颈部进行另一侧,敲打的同时,需要找到合适的节奏。

此游戏可以用于起床时。侧躺时,边敲打边唱儿歌,如“锤子锤子建房子,接下来建什么?”家长随机编一些童谣,如“码丽有只小羊羔”等,掌握好节奏。

(二) 蛋卷游戏。

用毯子或者棉布把人像裹蛋卷包起来。前庭神经没发展好,会呈现完全不一样的情况,极端敏感和极端不敏感。有些孩子比较好动,这样的孩子,往往前庭属于不敏感的,需要靠不断的动作来感知世界,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感觉会发展触觉。

成人和小孩子做这个的时候,可以问“你喜欢是什么馅的?”同时从肩部到脚部做按摩的动作。触摸的时候,仍然是关节部位,可以重复多次。一边压一边跟小孩玩互动游戏,可以问“在蛋糕上用什么味的酱,甜味?酸味?酸甜味的?”。“现在可以吃蛋卷了。” 可以做语言类的游戏或者生活类的游戏。

这样的游戏也可以在户外小山坡上,对运动发展是有帮忙,适用3-6岁的孩子。

(三) 两人木棍游戏

大人之间力量相当的时候,可以握住木棍用力推向对方;成人和孩子作治疗时,不是比谁的力气大,大人使一定的力量,但主要是让孩子用力,把成人推到一个角或者墙,大人施一点力,让孩子感觉到作用力。返回时孩子使用拉力,用力把成人拉回来,成人也要往后使劲。成人用这个方法做治疗的时候,重要的是成人力度的把握让孩子在用力的情况下能推动,这个治疗才能起效果。

此游戏不建议在幼儿园进行,因为不安全。如果需要也要带离别的孩子的视线。特别适合精力旺盛的孩子,需要释放他过多的精力。在5年级的华德福学校,会有教希腊的传统运动,如扔铁饼、标枪等运动。

例:一个中国小女孩,三岁前一直由外祖父母带,三岁的之后才回到母亲身边,女孩感觉自己母亲是老板。父母的教养的方式也很粗糙,小女孩不同意的时候父母就打她,反抗的过程中,小女孩决定一切的意愿变得非常强烈,离开了第一个华德福学校。目前在第二个华德福学校,女孩表现出来就比较霸道蛮横。在这对母女做治疗的时候,NAOMI告诉妈妈要适当用力的,可以让孩子推着一个方面走,不要到处转。活动一开始女孩就把妈妈推倒了。其实指令已经比较清晰而且妈妈已经理解了,但妈妈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建议:不要让小孩觉得力量比大人大,这不是一个好的做法。

(四) 球按摩

把2个汽球的嘴部剪掉,然后把网球错开包住,不要把露出球的表面,然后开始按摩,按摩前需要跟孩子沟通力度是否合适。

按摩顺序:右侧颈部→上臂→前臂→腕部→所有手指→腕部→手掌背部→腕部→前臂→上臂→颈部,按原顺序回到颈部,再进行左侧同样的顺序。然后再进行颈部→脊椎→大腿→小腿→脚趾→脚跟→腰椎,再进行左侧同样的顺序。

按手指的时候需要按到每个手指,从大拇指开始,每个手指按完要回到腕部,然后再开始下一手指。因为俯卧时,大拇指是离我们最近的手指。球一定要触碰到指尖及下面的垫子,这是关键的,让孩子感觉到身体的边缘在哪里。

脚趾按完回到脚跟处,也需要接触到垫子,让孩子知道脚的边缘在哪里。和按手指不一样的地方,不用每一个脚趾都按,按左中右的三条线就可以,然后回到腰椎的位置再按到左侧。对于有些人,身体的某些部分不太习惯让别人按,做这个动作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些的。比如有些人身体的敏感,能看出来,有身体的反应,这个时候这部分就要非常轻或者跳过去,但要每天坚持,要让他慢慢适应,直到敏感没这么强烈了。但特别敏感的成人和孩子来说,这个方法不太适合,可以找其它的方法来实现。

做球按摩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交流身体的不同部位。对于经常跟家长有亲密动作的孩子来说,用球来按摩来说有点难度,但用球的时候孩子会专注球,对发展他很有帮助,所以建议用球。


十四. 答疑

(一)“对于身体不敏感或者过于敏感的孩子来说,是否需要对球的表面做选择?”

建议用这种光滑有弹力的球(即网球或者壁球包上汽球),会让皮肤感觉好一点。不建议木球等太硬的球或者选太软的球,力的作用发挥不了。对敏感度不一样的人来说可以通过加大力度来实现不一样的需求。也可以试一下凸起的球,孩子有什么反应。

这个球也称“和平球”,按摩球的创始人是一名律师,有很多家庭因为睡眠不好的孩子关系变得紧张、有矛盾,用球之后可以帮忙孩子放松,家庭就变和谐了。

享受过这个按摩球的人会要求你每天做,因为很舒服。今天来这里的听讲座家长得到了放松,回家后可以给在家带孩子的伴侣做。^-^

(二)按摩球使用的时候需直接跟皮肤接触还是需要穿着衣服接触?

夏天穿着的衣服比较少,皮肤会有裸出来,所以建议把球包起来使用。

针对特别敏感的人来说,让他做完一个完整的按摩是不可能,他们可能会笑。第一天可以先做小一点的动作,之后再尝试加入其它动作。但对于过于敏感的人来说,他的感受会不一样,可能会觉得会议疼,可以换一种方法,除了自己的衣服外,还可以再加一个毯子,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性。慢慢来,真到一步步撤掉他的衣服。

(三) 孩子在兴奋、生气等情绪失控的时候,使用什么按摩?

当孩子兴奋或者生气等家长觉得难以控制的时候,可以象杯子一样的拥抱。让他安静下来到平静,用力气还要带着爱,直接用手掌,不用大拇指。

(四)孩子5岁前不晕车,5岁后上车5分钟就开始晕车,在车速快、拐弯、堵车的时候症状很明显。晕车是属于平衡觉得好吗?用包裹方法可以治疗吗?

晕车和年纪没关系,跟平衡觉的发展有关系,也可能跟之前的耳部感染有关系。如胳膊骨折会有一个康复期,但得了中耳炎症状好了之后,我们不会给一个康复期。

尽管不让坐车的前排,但坐在前排可减少晕车,因为眼睛可以调整。成人在开车的时候不晕车,因为手眼协调会有一个预判后进行平衡调整,而后排因为晃动、有时候会看短信等,身体没有调整好平衡所以表现出晕车,也说明视觉对调整身体平衡很重要。

让孩子坐在前面只是减少晕车的可能性,并不帮忙恢复或者更好发展平衡。包裹蛋卷、脑袋的前后运动、璇转等都可以做,需要针对三个半规管进行一系列的练习。关于晕车,和机构HANDLE的老师聊过,HANDLE是一个做治疗的机构,可以关注。

(五) 包裹法对于2岁11个孩子适用吗?

可以用。有点像小时候的摇篮。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时间不用太长,可以一起做,一起唱儿歌。

(六)关于一个8岁男孩的发展问题,有什么方式缓解他的挫败感,应该怎么引导?

问题描述:男孩8岁,挫败感很强,情绪也容易失控。比如别人说“你迟到了”“你姿势不对”常人觉得简单的事情,他觉得夸张。

2岁多开始不停的撞桌子,撞了有一个多月;然后就是撞小朋友,把孩子全撞翻;2岁多撞到6岁多,不会好好走路,用脚尖一路跑,经常摔跤,8岁了,还是会摔。

因为动作大,别的孩子都很害怕,从晨圈小朋友就不跟他,然后就开始哭,天天如此。不知不觉,两轮车不会骑,投球不会,跳绳他也做不了。

妈妈知道他是意识到自己做不了,就找各个理由去回避,“为什么别人觉得我是坏孩子”、“别人不跟我玩”、“别人不跟交往”,他就很紧张很焦虑,怎么样让他得到缓解。但是别的孩子是最直接的感受:因为你要伤害我,你要跟我拉手,我就躲得远远的。比如参加远足,一直追别的小朋友,摔了继续,直到拉到的虽的小朋友了,小朋友就咬他一口。让老师感到也很困惑,一天风波不断。

他很有挫败感,因为来自他的能力做不到。比如洗碗的时候,他刚擦完一个,就好几个碗在那里,他就开始锤打别人,这些在别人看到来,他是坏孩子。其实妈妈意识到是孩子的所有感觉超负荷,想让别人接纳他的时候,别人会说你在偏袒他才造成他今天这样。因为是妈妈,而不是治疗师,所以有时候没法理性。孩子在面对一切太累的时候,我们就休息一周,然后越来越没成就感因为时间关系,此问题最后单独进行研究了解答,不过,真的好期待答案。

(七)孩子1岁开始走路,2岁半才开始跑,是不是爬得少的关系,这三个练习对他有没有帮助?

如果一岁左右开始走路,2岁半开始跑,这个过程有点长。从走路到跑,通常只有几个月。本来也想问,是不是学爬的过程太短了,导致他从独立走到跑的确过程有点慢。上午花这么多时间,强调小孩子需要多用肚皮练习动作,让孩子按即定顺序去爬,非常重要。家里人可以爬在地上玩球,设定爬行路线;也可以爬的动作有细微变化,也可以弓起身体爬,爬行对大脑发育起到刺激作用,如果大脑受到刺激不够,会影响他后面的发育。


十五. 结束语

小山老师:奶奶的到来,给我们城市长大的孩子、给了我们新的视角。有没有错过?什么时候都不晚,现在开始做这些练习就可以了,把握这些原则后,就可以发挥创造,用到家庭里来,让我们自己也得到很多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