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

 昵称535749 2015-08-02

2015-08-01 17:02 | 豆瓣:dromobabel 

自己走一遍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想法,是在去年飞伦敦的路上被打消的。我没敲错,就是打消。不知道是为了避开中东和乌克兰,还是既定航线原本如此,国泰的航班从香港出发便一路向正北,透过舷窗还清楚看见过呼和浩特,再花不长的时间穿过被漫漫黄沙遮蔽起来的神秘的蒙古,便进入了西伯利亚领空。飞机到西伯利亚才转向西,被晨昏线追逐着,飞越西伯利亚的城镇村落、反射着阳光的湖泊,以及一条条径自流向北冰洋的长河。我本不喜欢坐飞机,也没有坐过这么长程的飞机,便不免开始连连抱怨:这的确是一个广袤到让人恐惧的国家,连飞机都要无聊地飞这么久,火车岂不更是要让人坐到绝望?忘掉那些礼赞的修辞,趁早打消坐火车穿越西伯利亚的念头吧。这个念想一度因为种种原因的确被压抑过,却终究没能擦除干净,反而又因为另外一些原因——比如让白白的护照多贴一些花花绿绿的签证、多戳一些形状各异的边检戳,比如给某人带几瓶标签上并没有英文的伏特加——被重新激活。从苏格兰旅行回来便开始筹划。既然到了俄罗斯,那么两座大都市便不得不都去看看,而圣彼得堡已经贴在了波罗的海东缘,又何妨让旅行再延长一段,把似乎很冷门却听起来很有意思的波罗的海三国一并去了?说不定这就是唯一的去这些国家的机会。天朝护照的持有者当然不可能说走就走。好在伦敦作为大国帝都,使馆林立,签证手续往往比国内还更简单。俄罗斯即便似乎正在与西方交恶,也不至于祸及民众的走动。使馆可能分布在伦敦的各个角落,办签证倒成了一个扩展我在这座城市里的活动范围的机会。印象最深的是蒙古大使馆里那个面无表情的蒙古阿姨。我需要申请蒙古过境签,她立刻问我是不是要坐西伯利亚铁路。当然是的。现在蒙古对西方示好,需要蒙签的国家不多,有些国家即便需要,想来也不太会有人远来蒙古。我很好奇每年会有多少蠢人如我,花比机票更贵的价格买这趟火车的车票,再来向她申请蒙古签。

我高估了自己,所以这趟漫长的火车旅行是以痛苦开始的。这次不是矫饰,是真的痛苦。上车之前,我已经背着不算轻的包连续暴走了十天。出发那天下午在特列季亚科夫斯基画廊,我已经能明显感受到双腿对我深深的恨意,所以几乎见到能坐的椅子就凑过去歇会儿,但后来又非得执着地徒步去找俄罗斯当代艺术馆。车在深夜十一点三刻始发,和中国的编号一样,也是4次。这几个月里,我已经很多次设想过与这趟列车的照面会让自己何其悸动。当然最终证明触动并没有那么强烈,不过在全民都不怎么会英语的俄罗斯,被西里尔字母折磨五天以后,身边出现一列熟悉的绿皮车,挂着熟悉的国徽,列车水牌上有熟悉的文字,说它要开往远方一座熟悉的城市,至少能让自己长舒一口气。列车员一水是北京铁路局的老爷们儿,说着久违的京腔。让年轻的胖列车员查验了护照和车票,又把车票交给年纪大些的另一个列车员。上车,占领自己的包厢。身后已经有中年男人开始用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对着手机叫喊:“有一个中国人,要跟我一起到北京!”谁要跟你一起啊?可这毕竟是六天六夜,又未尝不是得和他一起呢。后来知道,大叔是南京人,那这算不得南方口音?乘客陆续上了车,同包厢只有一个瑞典小哥,要去伊尔库茨克看湖。夏至已远,莫斯科的纬度又不比圣彼得堡高,算是有了黑漆漆的夜。列车徐徐开动掠过,看不见颜色的站牌。我一如计划开始听李健的《站台》而不是以前最常听的那首大山百合香的歌。夜里,我也看不清莫斯科是不是还那么严肃。与这座城市的遭遇很短,它终究还会成为远方的异国帝都。但那一刻,不是异国帝都的帝都也还在未知的远方,我无法透支未来知道答案,虽然看起来已经有了答案。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Pekin的俄文写法。后来屏幕说车在1站台。再见,莫斯科娃。

“远方就是这样的,就是我站立的地方。”

告别之后,腿的抗议开始升级成报复,而且是以狠狠地疼自己的方式。和瑞典小哥聊完,关灯睡觉。出了城,莫斯科郊外的冷风从车窗的缝隙里呼呼地灌进来,夜色便开始不那么好,毕竟我只分配到一条薄薄的毯子。更折磨人的是腿疼。俄罗斯那么大,我那么小,而我能分配在俄罗斯的时间又那么有限,所以只能选择多走快走这么一种看起来有些愚蠢的旅行方式。我固然能自以为比被游览车幽囚起来、听导游们讲那些或许会因为不断重复而让他们感到恶心的串词和偶尔抖的一个让大家无奈笑笑的包袱的国内远来的大叔大妈们能更自由地看到一种俄罗斯的图景,代价就是这时的痛寒交迫。透支在车上的六天所能走过的路,债主才没有耐心一天一天等你去还。只能在半张床上辗转反侧,痛苦也优雅地随着自己辗转。月亮剩一半,阴阴地在车窗外偷笑。

终于睡着了。醒来已过了莫斯科时间9点,车开在鞑靼斯坦共和国境内。债主大概是在夜里跳进了伏尔加河,昨晚刻骨铭心的痛现在只剩一点隐隐的酸。还没翻越乌拉尔山,所以并不算是到了西伯利亚;而车事实上也并不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那条铁路更偏南,经过鞑靼斯坦的首都、也就是《战争与和平》里莫斯科娃失陷之后除了彼得堡外似乎还能为俄国皇室提供庇护的城市喀山,要到欧亚分界线上的叶卡捷琳堡才能与这条铁路汇合。能看什么呢?窗外只有白桦树,瑞典小哥口中蠢蠢的白桦树,在俄罗斯灰蒙蒙的天穹底下,沿着铁路似乎没有止境地往前排。桦树闪得很快,但当年的俄罗斯画家们坐的是马车,桦树走动得就更懒洋洋了。他们大概总在秋天出发,就像道送别的唐诗里远行的旅人总是在黄昏才肯上船,所以两个城市的各大画廊里,金灿灿的桦树总是不少画作的主题。但蠢蠢排向远方的其实不止桦树,至少有松,有铁道边的草,还有给机车通电的电线杆。对于在火车上拍照的人们而言,电线杆就是另一样挥之不去的母题式意象了。偶尔会经过一座小城、一座村庄,或者一面水。大概是为了御寒,农舍都非常小巧。即便如此,也很难想象它们茕孑地立在一片雪色莽原里,会冻成什么模样。城市倒并不显得特别,公寓楼的规模比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都小,形制却差不多,类似的房子在天朝帝都更是常见。我的强迫症也没到重度,所以并不知道这些城市们叫什么。大家在缄默里彼此照面,又匆匆分开,我在铁道上呼啸,而城市则和它最熟悉的那群人似乎永恒地钉在那一个经纬度上。经纬线交错出那么多点,我们能彼此照面,也是缘分。灰蒙蒙的天空下,水色更深沉。它们说不定就是去年向飞机上的我反射阳光的水面中的某一小片。周围丛生的草底下,说不定还潜伏着沼泽。有些蠢蠢的桦树就这么站在水里或者被水泡,有时成片成片的就被这么泡枯了,掉了叶子断了枝,剩下一条条白白的树干成簇立着,算是蠢蠢的桦树给自己立的临时墓碑。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到基诺夫刚过中午,也是乘客们醒后的第一个到站,所以大家鱼贯下车。站台上并没有卖东西的小贩,只能和水牌合影。金发的荷兰姑娘似乎不太会构图,或者不知道车上这个红红的徽章、这张写着三种外国文字的白纸可以有多少意义,所以转来转去,还是构了一个我不太满意的图。那就这样吧。其实我只穿了拖鞋,所以哪怕披上了外套,也像是赤脚踏进了冬天,在站台上短暂停留就开始瑟瑟发抖。这时才知道北欧就是能锻造战斗民族,挪威大妈穿着小背心,在站台上晃来晃去。再往前走,阴沉的天穹上开始掉下雨点,车像是扎进了更深的苦寒。又走三个小时到巴列集诺,在俄罗斯的寒冷面前,我的颤抖根本把持不住。也怪南京大叔好心,在站台上买了俄罗斯的纯牛奶冻的冰淇淋给我。车窗外,蠢蠢的桦树林笼上了雨雾。再看时间,聪明如iPhone,不知道在哪里已经悄悄地偷了我一个小时,到彼尔姆,再偷一个小时。于是和瑞典小哥玩起了算时间的游戏,斯德哥尔摩几点,伦敦几点,北京几点,他的目的地伊尔库茨克又是几点,格林尼治标准时几点,他更常用的UTC是几点。听起来是很简单的地理题,初一上学期的半期考试,数学老师就出了一道类似的题来算加加减减,因为给出了错误的参考答案,我还争了很久。车上时空错乱,我们一时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区,初一时做的轻飘飘的数学题,也有了新的重量。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基诺夫,和国列的第一次合照。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这一晚似乎更冷,瑞典小哥奋力关严窗户,又会因为车厢的抖动把缝隙抖大,也只好这样了。我的腿忘了疼,这一晚睡得还好。在睡梦里穿过了乌拉尔山,无论是守着乌拉尔山的大城叶卡捷琳堡,还是在全球资源分布图上一定会背到的大油田所在地秋明,我再也没有精力和动力去守,一律睡过。跨越国界的手续繁琐复杂,跨越洲界却不动声色,这也算另一种学术与政治的对峙?

这是真正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也是真正的西伯利亚。回到亚洲,蠢蠢的桦树开始连不成行,有时它们竟一任草地或者沼泽延展。温度开始回升,真到了西伯利亚,反倒不是那个从来只在天气预报里听见的制造冷空气并且往南输送的严酷大平原。午后总算在离开莫斯科之后第一次见到了阳光,重回蓝天白云。不知道被寒冷吓怕的心情如何平复,只好说,看起来还是亚洲更好。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但一路绵延的都是类似的风景,正在盛夏,它们连色彩都懒得多变出一些花样来。所以哪怕给背景涂上了蓝天白云,也开始变得腻,变得厌烦。还有什么能看呢?俄罗斯那些从南向北流淌的大河!苏东坡看见西流的小溪也能作诗,看见这些北去的大河,指不定还会顿悟出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它们的确很特别,水从低纬流向高纬,春秋时节,就免不了水还在流淌、河口却已经封冻,这些源源北去的水没有出口,自然会漫过河床,在更北的西伯利亚大地上泛滥,即便不能像脱缰信马,也流溢如没有出口的情感,只能绝望地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流浪。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抵达鄂木斯克之前,额尔齐斯河。

抵达鄂木斯克前遇到的是额尔齐斯河。这条河并不陌生,在阿勒泰见过它的前世,还是辫状的细流,哈萨克牧民酿的酒,也取了河的名字。鄂木斯克也不是陌生的城市,经过西伯利亚飞去欧洲的航班,如果有航迹示意图的话,应该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名字。鄂木斯克是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就枕在从新疆流来的这一江水上。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鄂毕河。有灯光的地方,就是新西伯利亚。

深夜(莫斯科时间九点多,当地时间已经是第二天,路上又被偷走一个小时)到达全俄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亚之前,列车又架桥越过鄂毕河。额尔齐斯河蜿蜒从新疆流到哈萨克斯坦,最终还是得汇入鄂毕河,才能直抵北冰洋。还是夜里,所以也看不清这座大城市的模样,不过火车站旁边的Raddison亮着霓虹,便能断定这座城市不小。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叶尼塞河上的大桥。

再走一夜,又丢掉一个小时,中午抵达名字挺拗口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列车员直接简称作克拉,城市也并不因此有了钻石的光泽。出城便是大桥,桥下是西伯利亚最大的河流叶尼塞河。河的上源在贝加尔湖,再往上溯是色楞格河,铁路就沿着色楞格河一路到乌兰巴托。

西伯利亚还有一条大河勒拿河,在贝加尔湖东北,这一路算是不能遇到了。我猜车上能数出这些大河名字的人不止我一个,至少众多捧着《孤星指南》的乘客能对着书指出南来吧。不过像我这样激动,几乎要把河的名字叫出来的人,这一节车厢只有我。大概我也是看桦树林看大草地看无聊了吧,或者我本来就是长在长江边的人,大江大河滋润着的城市,本身就有自己的灵韵,又更能让自己觉得亲切。只是中国的江河,吞吐的城市难以历数;而俄罗斯这些大河,却都几乎只能靠着一座能叫得出名字的大城市。

列车的空间毕竟有限,所以这几天的列车生活总是例行化的。俄罗斯的餐车挂在我们车厢后面,到了饭点,软卧的瑞典老爷爷老奶奶们,就络绎不绝地穿过车厢去餐车,一个个带张严肃脸。也有不严肃的,比如某个瑞典大叔带着他的三个女儿旅行,也跟着老人们去餐车吃饭,三个姑娘走得有点垂头丧气。但到个站,能让她们点地,立刻又生龙活虎。不过我实在有些难以理解,这瑞典大叔怎么能想出拖着三个丫头坐火车去中国旅行这件事。或许只是他自己冲动不已,而又不会有人替他看孩子?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伊施姆站,三个瑞典姑娘在打闹。

例行化终究是要被打破的。就在过了新西伯利亚的夜里,三点或者四点,走廊里开始有人有节奏地砸地板,有喧闹。不用猜也知道,是蓄谋已久的夜饮总算要发作了。瑞典小哥也被吵醒了,说是去厕所,我总觉得他也忍不住要打探一番,一凑过去,便被抓进了众聚的包厢。但没多久就仓皇回来,说小小一间屋子里,满满当当塞了至少二十个人。天亮之后才知道,俄罗斯的餐车关了门,没地儿喝酒的人们就集中到车厢连接处,喧哗声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人,便开始在那里跺起了地板。这节车厢的另外几个瑞典小哥说,他们有啤酒,所以一众人就又涌进了他们的包厢。酒其实没有,但已经喝得不省人事的人们已经不太在意,继续欢腾。最后一夜,再正式喝一遍,喝到凌晨三点还意犹未尽,几个瑞典人在走廊里趁着酒兴走得歪歪扭扭,而早上七点他们就得到伊尔库茨克下车。荷兰女生调侃我说,现在有四个词形容中国游客:toilet、picture、wifi和Chinese restaurant,我也忍不住回呛,形容歪果仁呢,四个词嫌多,重要的讲三遍:beer、beer、beer。收好不谢。

车到伊尔库茨克,多数欧洲游客都下车了。他们的行程通常拆成三段,到伊尔库茨克会下车看贝加尔湖,再到乌兰巴托下车遛一圈蒙古,最后才到北京。瑞典小哥以为他会是一个人成团,结果来接他的人把同车厢的三个挪威大妈和她们带的一个小姑娘也接走了。小哥,祝你好运!

车过了伊尔库茨克,会进入全程的一段高潮,没错,就是等了好几天的贝加尔湖。车到伊尔库茨克之后,会在安加拉河西岸的山里先走展线,下到湖边,再沿着湖一直到乌兰乌德。接近三个小时,贝加尔湖都会与火车相伴而行。这里的展线不比秦岭,没有那么多孔孔相联的隧道,所以能更清晰地看见,刚才走过的一段铁道,现在折去了对面。这一带的山区景致也挺好,只是有了对前面的贝加尔湖的执念,路上的丘山便失了魅力。突然有了一孔隧道,黑暗之后,火车左前方豁然便是贝加尔湖了。天气不算太通透,从山上看,湖面浮着淡淡的云,湖对岸的山影,只有一痕浅青。后来走完了全程,才感觉这个俯视的视角最好,所有感慨,也都能凌着树梢泻向湖里。下了山,车在斯柳江卡站停两分钟,当初那些著名的卖贝加尔湖熏鱼的大妈终于被堵在了站外。车继续沿着贝加尔湖南岸前进。其实关于这一面湖,能讲的故事并不太多,大概只有苏武赶着羊儿来湖里喝水是可以勉强确凿的。但李健的歌却太熟悉了,甚至一路也是循环播放的。上午行车,镀了月光的爱恋被洒在湖面自然是无缘得见,这高纬度的地方,春风能不能沉醉地绿一茵碧草,或许也还可以和他商榷。只是在这景里歌里云雾里行车,何必那么较真。水色温吞,而且的确是随着车速如云般流走。而记忆里的贝加尔湖,大概就永远会有两道横线,一道是铁道旁的电线,另一道则是湖的另一岸。后来列车转角,湖的另一岸索性看不见了,只剩这清澈而深邃的水,和李健依然。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安加拉河西岸的展线。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我有些恍惚,完全是因为前一晚那些真的沉醉的酒鬼们深夜还在闹腾。但睁眼闭眼,贝加尔湖还在畔,也就不知道是在怎样的恍惚里,到了乌兰乌德。乌兰乌德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的首都,大概可以理解为俄罗斯的呼和浩特。车出乌兰乌德,便会离开西伯利亚大铁道而转往蒙古纵贯线,沿着色楞格河,一直到乌兰巴托,再穿过戈壁,到二连浩特。这一带已经不太能见到桦树林,有时地面裸露,只见黄沙,毕竟布里亚特也是蒙古人的一支,也是饮马牧牛羊的。我突然开始莫名其妙地激动,不知道是要离开俄罗斯的缘故,还是被车外慢慢上升的温度烤的,见到车外有人,就忍不住挥挥手,和他们打个招呼。有时还的确能得到他们一个回应。车开出乌兰乌德不久,路边有个要跨越铁道的男人,看起来是布里亚特人。我挥了挥手,他先是笑笑,停顿一下,也回了一个挥手。有时路边会有比我还激动的孩子,手舞足蹈似的和这列火车打招呼。类似的体验最早出现在从南昌到厦门的火车上,橙皮列车带着两端都与他们无关的城市来与赣东北的农民照面,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瞬,却被我臆想出了无意义的意义来。而这是真的交流,虽然语言不通,虽然还是一刹那间的照面。小到哪怕是那个园子那样有归属感的空间里,每天和那么多人擦肩而过,不也是以沉默回应蓦然么。莫名其妙地问候一下,倒让双方都变得怪异了。不过在英国,哪怕完全不认识的人,也可能随意互致问候而不觉得奇怪。这不也是能让对方不觉得尴尬地问候别人的场合么?привет,俄罗斯人!до свидания。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色楞格河。

总算到了边境。在爱沙尼亚和俄罗斯边境入境时,检查似乎特别放松,塞在车厢里的行李箱他们碰都没碰。把护照递给戴着大盖帽的漂亮的俄罗斯阿姨,她也不开口说话。出境却变得格外严格。先是一群打前站的人上了车,再来一群查车厢的,再来查护照的,再来牵着热到不行的大狗的,再来自己都热到不行还得拆了车顶的螺丝检查的,一队又一队,和欧美几乎见不到出境检查的国家对比鲜明。来来回回折腾了两个小时,车总算启动了。俄蒙边界只竖了一块石头,朝着俄罗斯的一侧是蒙古国旗,朝着蒙古的一侧则是俄罗斯国旗。活着走出了语言完全不通的俄罗斯,的确是莫大的幸运。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俄蒙边境的界石。

蒙古这一侧的检查同样耗时漫长,还发来好几张小单子,这也要报关,那也要报关,大概蒙古的确物资匮乏?携带面值大于5万图格里克的外汇也要报关。1图等于多少呢?不知道,随便写着玩呗。瑞典小哥用10镑换走了我的100块,还剩50块人民币;还有在俄罗斯没花光的50卢布,就写这两项,哪怕你索贿,我也不至于损失太多。又折腾了接近两个小时,护照发还,入境,盖的已经是12号的日戳。原来蒙古在用iPhone不知道的夏令时,全蒙古已经是第二日了。聪明如iPhone,已经偷走了我五个小时,大概只是它不屑于知道吧。

南京大叔叫醒了我,说乌兰巴托快到啦,你起来看这些人,像逃难似的往城外赶。刚才在城郊有个集会点,你没看见。的确是。一大清早,蒙古人就开着小车往城外奔,有的车尾还插着他们的红蓝国旗。可这怎么可能是逃难。不是正赶上他们的那达慕么,想必是一大早就激动地参会去了。乌兰巴托是个阴天,甚至有点冷,窗外泛白的黄色看得人心烦,也隐隐有不太好的预感。未曾想这一路的蒙古皆是如此,戈壁上偶尔站着些蒙古矮马,或者羊群,或者什么都站不住,只有两道铁轨匍匐向前。相比之下,布里亚特真是水草丰美。我并不知道蒙古的沙化是否在变得更为严重,只能说这样的戈壁兼沙漠的确很严重,西伯利亚的大风一下来,华北可不就得漫天沙土么。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蒙古的戈壁。

这列火车是东德造的,硬卧没有空调,只能开窗通风。邻车年长一些的列车员仍在抱怨,如果换中国造的空调车,并不是防寒达不到要求,而是空调需要自带油车发电,就得在俄罗斯建加油站,就得给他们配工作人员,一来二去,即便这车是开了几十年的政治车,经济账也算不得,就还是凑和着用这东德的车。在凉爽到冷的西伯利亚还好说,到午间蒙古的戈壁上,被火辣的太阳烤着,就并不是那么太好了。只能开着窗,靠车的前进造点风。可蒙古的机车不知道应该被淘汰几轮了,一路逸出黑烟,如果戈壁滩上的自然风再卷一些沙土进车里,车里的环境就变得有些恐怖了。所有关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美好想象,大概都可以在这一个下午被蒙古击碎。到中蒙边城扎门乌德,隔壁车的德国老爷爷老奶奶实在无法忍受,开始抱怨。他们一人买了两个床位,心想可以占一整个包厢,不想那节车厢的窗户打不开,在戈壁里被烤出了四十五度。车长只能给他们换车。而车到边境,一律是有边防兵监管的。老奶奶和赤裸上身的老爷爷,就这样在一队蒙古小哥的注视下往前挪了好几节车厢。一度还引发混乱。入境时填的报关单,这里的海关并没收走,又发来一堆新的报关单。零零落落总算又发还了护照,日戳上的日期和入境是同一天。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车行蒙古,蒙古的机车已经变了颜色。

车缓缓前进,扎门乌德车站的站房上,竟用中文写着扎门乌德欢迎您。天色又暗了下来,车行方向的前方能看见一些灯光,手机里中国移动的信号已经满格。我想起小时候读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他们的车队从樟木口岸入境,开过一座桥,缓缓靠近一座大门,门上用宋体金字,写着一个国家的名字。车的右侧已经掠过了一面旗帜,车厢正在缓缓接近一座大门,门上能看见一个“国”字,似乎是黑体。用这种方式回国,倒也的确差强人意。风扑面而来,手背上终究还是有一点湿。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国门。

二连的中国边检英语极好。草草走完入境流程,一整列车又被拉到了换轮厂换轮。前苏联各国,包括共产蒙古,都用1520毫米的宽轨,而中国则是1435的标准轨,所以到了边境,需要到换轮厂,把车厢抬起来,拆掉宽轨的走行部,换乘标准轨的。换轮非常平稳。只是车内一时断了电,热得难受。热到不行的男人们开始顾不得所谓文明。他们大概也在后悔,买票的时候没打听清楚,这列火车没有空调。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国内的路段并没有什么特别,从二连到乌兰察布是集二铁路,再转张集、京包、丰沙,就能进北京。国内的机车不再吞吐黑烟,铁道也全部焊成了无缝,列车走得平稳而安静。丰沙铁路沿线是燕山和太行山的交汇地带,算是帝都附近难得景色还行的地带,被黄沙漫漫的蒙古折磨了一整天甚至更长的歪果仁,都举着相机猛拍。穿过巨型甲壳虫一样的北京南站,国列略有些早点,抵达北京站。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说到底,西伯利亚大铁路并没有那么神圣那么特别,沿途的景致也不见得比国内的某些铁道沿线更好,至少在盛夏是如此。只是它真的很长,从莫斯科到北京,这一列火车一共运行了7692公里。作为一个中国人,用这一种方式回国,又略有些特别,大概仅此而已了。车上不能洗澡,也没有太多异味,我曾经是一夜不洗澡毋宁死的人,也能挺过来。只是会冲动地选择这种旅行方式的人,大概都是比较爱折腾的人,各有各的旅行故事,也许,人的故事,比这一程车的故事,更有意思。以至于后来从北京到重庆,听见车上的女生说的还是考研、国考、高考一类的话题,我实在是想找条缝把自己埋了。


多图长文|从波罗的海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铁路

第二次和国列合影,在北京站。

执念总会用各种方式破掉的,比如西伯利亚大铁路,破的方式就是走一遍呗。一个在孤独的星球上行走了一万公里的人,如果把不孤独当成终点,那么除了焦虑、除了惴惴不安,的确没有其他可能的存在形式。能孤独地行走,说起来大概也是自足的吧。这样想来,便是好了。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