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师生恋,沈从文和张兆和差哪儿了?

 汉青的马甲 2015-08-02




年轻时的沈从文和张兆和



师生恋是个挺现代的事,本文不牵扯同性恋话题哈,既然是师生恋,必然得有异性师生才行。民国之前的帝国时代,好像没听说过有师生恋这一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只是同学。想了很久,想出一个案例,杨过和小龙女。


两人在钟南山相遇时,杨过十三四岁,小龙女18岁,杨过拜小龙女为师,叫的却是姑姑,过了几年杨过长大了,慢慢爱上小龙女,情比金坚,定要成亲,乖乖不得了,丘处机他们一干人等,跟死了爹似的反对,一定要诛杀二人,结果还打不过两个孩子。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宋代,理学盛行,男女大防是有了,但不是主要问题,杨过和小龙女没啥肌肤之亲,小龙女的守宫砂还在,这也是验过的,为啥丘处机他们反应这么强烈呢?



1983版《神雕侠侣》



因为乱伦,怎么能娶自己的“姑姑”呢!?隔着辈分,彻底破坏了儒家伦理的基本框架。他们也不管有没有血缘,一日为师众生为父(母),娶师傅就是娶父母,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婶也不能忍,伴随着三观尽毁、节操破碎的声音,丘处机们是必须除掉这个两个“畜生”,最后是打碎了牙往自己肚子里吞。


19世纪下半叶,开风气之先的广东,女学生有机会进入现代学校,1860年到1907,广州大约有40所女子教会学校,里面恐怕没有男老师,最多有个男牧师。


辛亥革命前后,广东就有10万女学生了,主要是女子学校,也不太有机会出现师生恋。1920年,无锡有个女孩叫王兰,托在北大读书的弟弟跟校长蔡元培说说,自己也想上大学,其时大学还没开放女禁,男女不能同校,蔡元培却欣然同意,来吧来吧。


北大开了风气之先,1922年民国的教育部正式发了文,允许男女同校。就在北大自行开放女禁的同时,鲁迅也恰好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书,也算是男老师进女子学校的先行者之一。


1922年,24岁的广东女孩许广平,进了女师大,第一次听鲁迅老师讲课,印象很深刻,鲁迅个子不高,两寸长的头发朝天而起,长袍黑马褂褐,也分不出个一二三,裤子上还有补丁,皮鞋上补丁更多,讲起课来蹦来蹦去的很有活力,一下课,嗖一下就没影了,不知道是工作繁忙,还是害羞。



年轻时的许广平,挺清秀的,结果后来长成电影《黄金时代》里的丁嘉丽了



许广平什么时候爱上鲁迅的,不知道,鲁迅比她大17岁,当时已经是中年人,许广平也老大不小了,据正式记载,学生自治会总干事许广平,写给鲁迅的第一封信是在1925年,主要讨论的是学校发展问题。


当时学生们喜好革命,情绪很容易高涨,即使许广平这种早已过了青春期的姑娘也是如此,动不动就上街,有时候还打砸抢烧,玩嗨了一哄而散,也不管以后怎么办,兵痞被称作丘八,学生们就得了个丘九的雅号。其时国共合作,一致斗争北洋政府,也喜欢这些学生,好使。


当时的情况是,许广平和其他自治会的同学,发动学生驱逐校长杨荫榆。这个杨校长当年也是条女汉子,反抗家里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后来还去过日本留学,算是鲁迅的同仁,后来做了女师大校长,也是个女权振奋的好事。


但是许广平她们不开心,说学校的课程设置有问题,这是个正当理由,其他就不有点不合适了,比如许广平看不惯杨校长的穿着打扮,还有杨校长跟学校管理人员谈工作嘻嘻哈哈,不庄重,这些就都不算什么事了,而且跟你也没关系。但是情绪一起来,学生们就要驱逐校长,自己管理学校,这有点文革的风范了。


鲁迅三口


许广平写信给鲁迅,聊的就是这个事,也算是寻求他的支持,鲁迅刚开始还算淡定,教育部和学校的态度针锋相对,一点都不让步,事情越闹越僵,学运风潮越闹越大,鲁迅也参与的越来越深,骂杨荫榆是“寡妇”、“拟寡妇”,折腾了一年多,这边学运如火如荼,许广平和鲁迅的恋爱也是热热乎乎,结下了同志般的爱情。


后来许广平毕业,鲁迅也是有头有脸的文坛领袖,还有原配朱安在家里,总有点不好意思,于是想了个办法,鲁迅去厦门大学,许广平去中山大学,相约两年,先避避风头,这你侬我侬的,哪里分的开,半年都没待够,鲁迅就去中大找许广平了,1927年当年俩人一同去了上海,公开同居,算是修成正果。


这恐怕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有名的师生恋,革命爱情、同志情深,而且是幸福的结局,两个人相守一生,生了孩子,许广平辅佐夫君的事业,后来又照顾他的原配,有始有终、有里有面,谁说师生恋不能幸福呢?



鲁迅原配朱安


真有不幸福的。


就在鲁迅和许广平修成正果两年后,一个28岁的帅小伙也来到上海,这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中国公学的老师。小伙来自湘西山里,敏锐细腻,对美有非凡的感受力,可惜没怎么见过世面,比较土,课也不太会上,一开始就闹了个大笑话。


在讲台下笑成一片的学生里,有个肤色偏黑的姑娘,漂亮!一堆堆的收情书,习惯了,她也不看,给情书编号:青蛙1号,青蛙2号……编完就随手一扔。小伙看见姑娘也不淡定了,加入了写情书的大军,姑娘一看是老师的情书,吓了一跳,她的姐姐还调侃他,这个得编成瘌蛤蟆13号了吧?


小伙叫沈从文,姑娘叫张兆和,姑娘还小,又是名门闺秀,实在看不上这个山里来的人,沈从文还真有股湘军的狠劲儿,你不答应我就一直写,写了好几年,中间给张兆和写烦了,拿去跟校长胡适告状,胡适看见人家的情书,兴致盎然的读了半天,给张兆和的建议却是:你就从了吧。


这校长多开明,他的理由是,沈从文是当时年轻小说家里,最有前途的一个。胡适识人还是有一套,不光评价沈从文很到位,对张兆和也很清楚。听了校长的话,张兆和更不高兴了,我就不就不。(“他顽固的爱你!”“我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又跟沈从文谈,算啦算啦,这姑娘理解不了你的爱,你错用情了,你要坚强,不要以后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经碎了沈从文的心,“此人太年轻,生活经验太少……故能拒人自喜。”


嗯,拒人自喜。



沈从文为在五七干校时,张兆和去看他,她很要求进步,胸前别着毛主席奖章



沈从文可不管不顾,文人气质,浪漫多情,信写的也越来越不硬气:“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幸好这是私密的情书,这话要是隔壁吴老二听了,能浑身发抖的昏死过去。

没想到死缠烂打终于见效,这事真让他办成了,把姑娘娶到手,结果日子过的却不开心,沈从文爱听傩戏,张兆和觉得是野调,根本不能入耳。沈从文喜欢收藏古董,张兆和说他打肿脸充胖子,不是绅士冒充绅士。沈从文仗义疏财,张兆和则整天为家里的生活发愁。


俩人在一起就吵架,分开了倒是很腻糊,沈从文的信写的好,张兆和爱看,后来抗战爆发,张兆和舍不得离开北京,沈从文都急了:你是爱我这个人,还是爱我给你写的信!?


一直到老,俩人都过的拧巴,沈从文过于浪漫,总是把张兆和想象成自己笔下的翠翠、夭夭、三三,过日子总是要现实一点,张兆和就比较容易进入现实角色,特别是解放后,一被批判,沈从文立即手足无措,最后郁郁而终,张兆和却游刃有余,还能当上《人民文学》的编辑。


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才明白过来,自己一直不懂他,“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其实作为文青的沈从文,这一生总在想象一个张兆和的形象,不肯接受现实中的变化,又何尝的懂她呢?


这三个故事,关于师生恋的要素都有了,女学生、男学生;女老师、男老师。传奇与虚构,“乱伦”与开明、倾慕与爱护、同志与师生、幸福和痛苦、想象和现实。这就是丰富的现实世界,其实师不师、生不生的,辈分、年龄差距,如今都不是事了,成年人,总有选择和支配自己的自由,爱情这种东东,说来就来,挡是挡不住的。


杨过和小龙女差4岁,恋爱谈的是飞沙走石、鬼斧神工;张兆和和沈从文差9岁,也是磕磕绊绊,你不懂我我不懂你;许广平和鲁迅差17岁,显然平和淡定多了;至于翁帆和杨振宁……有些不明觉厉。


来源:目光之内现实以外(beautifulgaz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