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血调理的中医秘方

 善可生阳 2015-08-02




Tara




不要跟随我,我可能不会带领你。不要带领我,我可能不会跟随你。但你可以像兄弟般,与我并肩而行。

Tara(南希陈睁),中国易经协会副会长。自由意志和无条件爱的申言者,金字塔临终关怀中心创立者。在西方和东方、中医和西医、自然和人文、宗教和科学之间,与有识之士共寻疗愈心灵的整合之路。生于南京中医世家,现旅居美国。

——Tara之半夏









气血调理的中医秘方

TARA

-




《素问·调经论》人之所有者,气与血耳。《难经》气者,人之根本也。《灵枢·营卫生会》:血者,神气也


气血是构成人体进本物质,维持着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的基本功能,代表人体正气。疾病发生的根本在于——正气的强弱。外邪,七情内伤,饮食劳逸等为疾病的发生创造了后因。这些外在因素只有通过气血异常的内在病理变化才能起作用。因此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气血,审证必求因,当在气血寻。

根据人们所处的现代社会特点:过度温饱,过食甘肥,生活压力,情绪郁结等因素会导致气分热入里,灼伤阴血,烦劳消耗阴精,致使阴血津液亏虚,从而导致阴虚血热。






临床上气失调的基本病机有气虚,气滞,气逆,为其常,气脱,气陷,气闭为其变。气虚可致气陷,气脱,为虚证;气滞,气逆可致气闭,为实证。正气亏虚泛指五脏之气而言,辩证必须分清是因虚而病,还是因病而虚,为此决定祛邪与扶正治则的主次与先后。


血失常的基本病机有血虚,血瘀,出血三者为其常;血寒,血热,血脱等为其变。血虚,血脱为虚,血寒,血热,血瘀为实。血虚,血瘀,出血可以夹有寒热,血脱为出血重症。血瘀,出血可导致血虚;血虚,出血及血寒,血热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血瘀;出血可由血瘀及血等寒热所致。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通过气血密切相关,其功能的发挥最终归结于各个具体脏腑,而脏腑之间又存在着生克乘诲的关系。在临床时要透过病症现象,辨明气血虚实,寒热,将疾病落实到具体部位。比如治疗胁痛,不局限于单纯从肝脏分析,还从心气亏虚,瘀血停滞,脾气不足而导致肝失调达,肾阴亏损,肝失其养等处着手辨证论治。





疾展发生变化与气血等病机是息息相关,而痰瘀等形成则是气血病理变化等必然结果。病理状态下,一切内外因素都可以引起人体气血失和。气虚或气机淤滞,失于疏畅,气机升降功能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最终导致脾失健运,肺失宣降通调,肾失蒸腾气化,三焦气化失常,使津液不得正常循行输布,停留聚集而成水湿,凝结成稠浊,胶固成痰。因此痰的形成离不开气,归根结底是气机失调而致。痰随气行,无处不到,而生百病。对于那些胶固有形,发于体表易查,阻于血络形成痞块,积聚者易见。但是发于人体内部,阻于气机,犯于脏腑或在显形之前,病位不易肯定,病机尚不明确,尚未明显表现出来的痰症,就是临床医家所谓的疑难怪病。

的形成有多种因素,虚实寒热,外伤等导致气血失调是其根本原因。气与血,气又占主要地位。因为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主统血。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循环而血瘀,气机淤滞,则血亦凝滞不通。气无力统血,血溢脉外,均可导致血瘀。

痰阻气机,血行失畅,可形成淤血;淤血日久,又可使水液停聚为痰。同时,已成之痰瘀又可作为病因,痰与瘀互结,胶着难结,反过来作用于气血,阻滞气血运行,加重气血失调,形成慢性疑难重症病情复杂,难于定位,难明病机,难以治疗。






只有在疾病治疗中抓住气血这个关键环节,才能得其要。《素问·三部九侯论》云:无问其病,以平为期。调气血亦以平为其特点。


平包括以下含义:

1 平即平其不平

气血失调是导致疾病的基本病机,治疗过程要着重在纠正气血虚实偏差,使之趋于平衡,无盛不衰,充养脏腑,使脏腑逐渐恢复正常功能,正复邪去,达到阴平阳秘。针对不同基本病机,选用不同的药物如下:

1)气虚:生黄芪,党参,茯苓,白术,黄精,百合,炙甘草,生脉散,桑寄生,柯子肉,川断。

2)气滞郁:醋柴胡,枳实,郁金,厚朴,炒莱菔子,川楝子,橘红,木香,香附,槟榔,大腹皮,砂仁。

3)气逆:杏仁,橘红,青皮,苏子,旋复花,生褚石,沉香。

4)气陷:生黄芪,远志,升麻,葛根。

5)血虚:当归,白芍,生地,川芎,首乌,酸枣仁,桑椹,枸杞子,黑芝麻,丹参。

6)血瘀:生地,赤芍,丹皮,红花,丹参,川芎,乳没,泽兰,牛膝,茜草,当归,藕节。

7)血热:生地,丹皮,赤芍,地榆,紫草,槐花,夹湿者:茅根,茵陈,大小蓟。

8)血寒:干姜,当归,生姜,肉桂,桂枝,附子。





2 调气血用药平和

临床选药多注意药物性味平稳柔和,配伍组方注意抑其偏盛,防其碍邪,从稳中求效。忌用峻猛,药力太强之品,以免伤正气。如温补,少用于温燥助火伤阴的桂附之剂,多以缓剂图之。补气多用生黄芪,西洋参,沙参,党参同时常配黄芩,丹皮,生地,白芍等同用,制其温燥。


理气时注意不要破气,柴胡用醋制,用枳壳,厚朴,木香,香附等药时,常配以白芍,生地,以制其升散,防其伤正气。活血注意不破血,不用莪术,三棱,水蛭,牤虫,之类易动血有引起出血之嫌,常选用泽兰,茅根,藕节,生地,赤芍等活血凉血兼能调气的药物。




3 调气血以通为平

气血运行周身,时时处于运动状态,因此,临床调气血顺其性,时时注意疏通,如补气血时,不用纯补,腻补,多用疏补,在补益药中配理气疏导之品,防止郁腻伤脾困邪。常配伍砂仁,橘红,香附,寇仁等同用。同时注意调动脏腑自身的能动性,助于气血的疏通,常配伍健脾醒脾之剂,如藿香,山楂,茯苓,白术等。


补的过程还注意结合通降气机,活血化淤,祛湿消痰,使气血调和畅达,补益药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止血时,注意止血不留瘀。常用三七粉,大小蓟,藕节,仙鹤草,地榆,侧柏叶,茜草,槐花等配合生地,丹皮,泽兰,牛膝等。


创作不易,打字巨累。转载请明示详尽出处,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