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指标】抄底是门复杂的学问 必须简单化

  平凡的人 2015-08-02
      岂料此后股价继续上涨,真正大涨的一段盈利白白丢失。这是抄底者遇到的普遍问题,买得早不如买得巧,买得早往往拿不住,而买涨者就是买得巧的,因为心态好,所以也拿得住,结果却收获了后面大涨的可观盈利。
    由此可见,大多数投资者信奉买涨不买跌,是有一定道理的。抄底看上去很好,但真要去抄底,首先是抄不准底部,其次即使抄到了底部,当时也不知道,只要时机不对,炒到了底也未必能赚钱。
    抄底还需慎而又慎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股市征战,大多数投资者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大家已经吃够了盲目抄底的苦头,因此现在对抄底都看得比较淡了,宁可等底部明确以后再去追涨,这样虽然丢掉了前面底部区域的一段利润,但却回避了底部不确定性的风险,也节省了抄底不准的时间成本,为快捷赢得后面大涨的盈利创造了条件。  股市中后知后觉者总是大多数,大部分投资者都是趋势投资,信奉买涨不买跌,喜欢追涨杀跌。正因为如此,股市中容易跌过头,也容易涨过头。跌的时候很少有人敢买,抄底不容易;而刚开始涨的时候大家战战兢兢,一旦上涨趋势形成便一哄而上。
 
    这一点A股市场特别明显,大涨形成前的走势都是颤颤巍巍,举步维艰,大资金观望态势明显,上涨趋势确立以后大资金蜂拥抢入,大行情其实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的,一般能上涨50%.大资金不会去抄底,也抄不到底,底部没有那么多的筹码,大资金都是做趋势行情。
 
    大资金抄到底的情况也会出现,但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资金优势所带来的效应所致。如果市场没有出现特别糟糕的情况,大资金的买进加上市场跟风效应,底部也能被买出来;但是如果市场利空不断,大资金也挡不住市场下跌。
 
    近期全球股市频频大起大落,这与大资金的介入抄底有关,美股有巴菲特抄底,A股有社保基金抄底,但是多次反复以后,大资金效应终究会失效,这个时候才会看出抄底没抄准,地板价又开启了地下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