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海,前IDG资本副总裁,创吧投资创始合伙人。主导投资广州天创鞋业、柯玛妮克女鞋、千百度时尚、北京梦之窗等多家传统及TMT项目投资,曾任39健康网、玉溪明珠花卉董事。近期投资了闪聘、爱分享、遇善房、装修圈、金房卡等高速成长的互联网+项目。
赵剑海先生有十八年的中国各类型企业经营、咨询、投资经验,有正规的企业管理教育背景,对企业战略、商业模式理论、创业辅导有独到的研究。发表过《‘管理’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吗?》、《股权分配的陷阱》、《简单、直接才是好商业模式》等文章,有“电商及商业模式重构”、“创业从0到1”等公开课。 现在是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也是移动互联网大爆发的时代,很多人都在创业,都想创业。作为一个职业投资人,我们大多数的时候对创业都是抱着一种鼓励和支持的态度。毕竟,没有了创业者,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些天使投资、VC投资人的饭碗了。但是,还是跟大家说明白,创业是一条艰难的路。是一条“九死一生,百死一生”的路。因为创业,让自己变穷,甚至妻离子散的事情也很常见。我看过的失败例子中,有些人一开始的创业动机就不对,为创业而创业。创业者并没有清晰的方向,没有发现什么明确的机会,只是因为跟着社会的潮流,或者因为自己的一个情怀就创业了。这样的出发点,一开始就错了。除非生活无路可走,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的商业机会,请不要选择创业这条路。 好的项目都是从发现一个真正的商业机会开始的。90年代的戴尔,发现由于技术局限,那时的品牌电脑,在性能上其实是没有办法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有人要超大的显示屏,有人需要大硬盘,有人需要好的显卡等等。生活中很多人都找他帮忙组装电脑。于是,戴尔抓住这个商业机会,构建了一个按需定制电脑的公司。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品牌商。2010年,雷军发现那时智能手机的浪潮明显来了,但渗透率还不高。更重要的是,主流手机厂家的销售模式还以线下为主,渠道成本太高。雷军敏锐的抓住了智能手机风口的商业机会,创新了手机销售模式,以低价高质推出“小米”手机,3年公司估值过百亿美金。 商业机会简单说是公司挣钱的机会。一个能够称得上的商业机会,需要满足三个特点:有需求、有“利”可图、做得了。“有需求”很好理解,一个公司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干服务,总得有用户,也就是得有需求才行。虽说道理很简单,但还是有些项目,没有经受市场需求的考验,而失败的。比如,智能家居领域,不少手机控制智能照明的项目,就是因为没有实际使用需求,而无法维系。还比如,很多车联网项目,搞了很多功能,似乎很有用,但就是没有办法解释,车主专心开车时,联网对车主有什么实际用处,从而挂掉。 “有利可图”就是指可以挣钱。当然在互联网时代,这个“利”也指可以大量低成本的黏住人。创办公司就是要挣钱。不挣钱的公司,对不起政府,对不起股东,对不起员工。所以,有利可图,是商业机会的一个构成条件。大学里面自行车丢车严重,自行车被盗险显然有需求,但好像没有哪家保险公司提供这个产品。究其根本原因,估计还是赔本的买卖没人做。必然亏本的事情,自然即使有需求也不是一个商业机会。有需求,但不赚钱可能更适合做一个慈善项目。在今天,有些互联网项目虽然本身没有盈利性,但可以非常低成本的粘住用户。比如,QQ,微信。能够紧密的抓住人,项目变现的方法还是有不少。所以,也有商业价值,也是一种是商业机会。 14年时,出现了一堆洗车O2O项目,项目不仅不挣钱还补贴,洗车这个事情本身又没有什么粘性,用户洗完车也不能在洗车点上留下什么数据、内容。这种项目,根本就不符合商业逻辑,不是什么商业机会。今年这类项目出现倒闭潮,也就不奇怪了。 “做得了”指技术上,资源上能够完成得了。比如,纯电动汽车行业的机会,某种程度来说,就不是一个好商业机会。显然,如果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能达到400公里以上,充电时间20分钟以内,一定是有极大的市场需求,公司挣钱也不是问题。可是,受困于电池技术的缓慢发展,08年以来,在政府新能源补贴那么巨大的条件下,在这个领域还倒下了无数的创业项目。连带着坑了很多新能源投资基金。 这个认知误区,容易导致把项目设定在,太小太碎的事情上。可能跟我们的商业理论落后,商学院只讲“顾客是上帝”,“我们要让顾客满意”这样的理念有关。不少创业天真浪漫,想着团队只要本着满足用户的需求,就能够创业成功。可惜,这样做往往被用户需求带到“坑”里去。实际上创业者,反而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取舍,要敢于对用户说不。让团队把注意力放在到用户既有需求,又有利可图的事情上去。 好的项目,往往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够把项目瞄准的商业机会讲清楚。可是有些项目描述了一个宏大的机会。这种机会一细分析,往往包含了好几种领域。而且,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有专门的公司在做。这样的项目就像小舢板捆成的航空母舰,走不到大海,就会散架。这种创业者在认知上,不是理想主义者,就是无知者。 还有一类错误是,创业者构造了一个经过他们反复推导,讨论的商业设想。如果,用户按照他们设想的方式使用他们的产品,完全可以做到让用户从玩、到交友、到购物、到大数据的各种需求都能满足。团队内部的人一般也是越讨论越兴奋,感觉在干一个无比巨大的项目。有些团队甚至产生了,产品完美的虚幻感觉。可是项目一旦真的推向市场时,就“见光死”。根本没有人真正用。因为,没有什么用户会按照他们项目设计的逻辑去用产品。而且,竞争产品、替代品大量存在,用户有很多种选择。用户只按照自己的自然逻辑去使用产品。产品的设计逻辑应该是去顺应人性,而不可能是用户顺应项目的逻辑。创业者应该努力摒弃自己的主观臆断,要从观察思考用户的商业逻辑角度来发现商业机会。 好的商业机会,是如此重要,如此稀缺。即使对一个大人物也是如此。雷军在找到智能手机这个商业机会之前,内心也很彷徨,也很恐慌自己这辈子能否干一个大事。今天,移动互联网迅速改变着众多行业的商业规则,也就使得大量的商业机会涌现。发现、抓住一个真正好的商业机会,创业者完全有可能用2、3年的时间,做出一个十亿美金级的公司出来。正因为好商业机会的稀缺和巨大价值,好项目才值钱。 发现和选择机会是创业者最大的价值所在。任何想创业,正在创业的人,都要思考,自己是否抓住的是一个真正的商业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