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0304/56708749_11)
援疆, 六十多年那些事(2)
当年到大城市招收知识青年,都放一部叫《军垦战歌》的电影,把新疆描绘得处处赛江南。很多青年都受到了鼓动,放弃学业,报名去新疆。有的家长不让去把户口本锁起来,青年就把户口本“偷”出去,将户口迁到新疆。图为1959年江苏省泰兴县发的“支边证书”。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0304/56708749_12)
六十年代去新疆的人,有一部分是热血青年,大部分人懵懵懂懂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找不到工作。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筑翻越天山的乌库公路的女青年,被誉为“冰峰五姑娘”,她们是田桂芬、刘君淑、姜同云、陈桂英、王明珠。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0304/56708749_13)
到了新疆之后,知青们发现现实跟宣传的大不一样。当时兵团的生产工具主要是坎土曼,生产力就是马和人。图为入彊的女知青们。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0304/56708749_14)
新疆夏日的天气也是一天多变:早穿皮袄午披纱,守着火炉吃西瓜。图为兵团女知青和新疆劳动女性一起采摘棉花。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0304/56708749_15)
很多知青当年都很幼稚,以为当个两三年兵,就可以回老家。图为1956年,新疆石河子玛纳斯河棉垦区,农垦战士收工归来。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0304/56708749_16)
有些知青无法面对初入新疆看到的一切,想逃走,又被团部追回来,接受批评教育后再次投入火热的劳动中。图为劳动的男女知青。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0304/56708749_17)
参加生产竞赛的知青。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0304/56708749_18)
八一糖厂劳动的知青们。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0304/56708749_19)
除了支援兵团的建设,内陆也有很多工矿企业支援新疆地方的经济建设和交通、通讯事业等。1955年,克拉玛依油田发现。1956年玉门油田支援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 [转载]援疆, <wbr>六十多年那些事(2)](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0304/56708749_20)
兰新铁路铺轨在新疆境内不断向西延伸。兰新铁路,建于1952—1962年。沿天山南麓过哈密、鄯善、吐鲁番,在达坂城穿过天山到乌鲁木齐市向西经过军垦之城石河子、奎屯、博乐最终到达边境口岸城市阿拉山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