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通便饮治疗便秘87例
2015-08-03 | 阅:  转:  |  分享 
  
中医中药

-



420-

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2月第9卷第7期WorldHealthDigestMedicalPeriodieal

排尿中枢。耳穴贴压,可振奋经气,调整三焦、内脏神经而改善尿道扩约肌功能,使小便通例。

【关键词】头皮针耳穴压豆尿潴留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容易导致产后泌

尿道感染,还可影响子宫收缩,增加了产妇的痛苦,也影响了

治疗护理工作。我科自2000年5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头皮针结

合耳穴压豆疗法,对100位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

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将200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100人。其中两组中22~26岁各80人,27~29岁各16人,29岁

以上各4人。治疗组,未做手术处理者10人,会阴侧切50人,

剖腹产40人;对照组未做手术处理者20人,会阴侧切36人,剖

腹产44人。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患者头皮针足运感区(双),生殖区(双)选用

1.5寸30#华佗牌不锈钢针与头皮呈30o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

当针达到帽状腱膜层得气后,持续捻针0.5~1min,每分钟捻

200次左右;或用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每秒3次,中等刺

激量30min。针后耳穴压豆,取单耳穴:肾穴,膀胱穴,尿道

穴,外生殖器穴,皮质下穴,额,兴奋点贴压磁珠,3d为1个

疗程,每个穴每隔2h按压1次,每次5min。对照组:采用热敷

下腹部及尿道口;听流水声或临床病人小便声;抗胆碱酯酶药

物;肌肉注射新的明0.5mg,以促进排尿肌的功能。

疗效标准:1~5d可正常排尿为有效,5d以上为无效。

结果与分析:治疗组1~2d40例,3~5d10例,5d以上0

例,对照组1~2d1例,3-5d30例,5d以上6例。治疗结果见

附表。

经统计学处理,x

2

=6.67,P<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2典型病例

张某,24岁,工人。系第1次妊娠,正常分娩后,6h不能

排尿,腹胀难忍。查体:小腹满闷,膀胱充盈,耻骨上区有膨

隆肿物,按之有波动感,叩诊呈浊音,经导尿后,第2d又胀

满,不能自排,用新斯的明穴位封闭以及心理诱导等方法治疗

无效。3d后仍未恢复,试用针灸治疗,仍刺头皮针双侧足运

感区,生殖区,用电针仪连续波通电30min后起针,再耳穴压

豆。取单耳穴:肾穴,膀胱穴,尿道穴,外生殖器穴,皮质下

穴,额,兴奋点贴压磁珠。嘱其每个穴每隔2h按压1次,每次

5min,1h后患者自觉有排尿感,试行排尿,畅通排出,1次而

愈。

3讨论

产后尿潴留是指以产后排尿困难,甚至闭塞不通为主症,

伴小腹胀痛,坐卧不安的病症。属中医“癃闭”范畴,多因产

后气血亏损,肾气不足,膀胱传输无力,从而影响三焦水液的

运行及气化功能,以致于溺不能出。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

给产妇带来了很大痛苦。西医治疗主要是间歇型导尿,热敷,

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挤压以及应用抗感染药物等以恢复膀胱功

能,达到自行排尿的目的,但是见效较慢,且副作用大。中医

学认为,耳与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手足三阳经皆循行于耳

区,阴经虽不直接入于耳,但通过经筋,经别而与六阳经相

会。耳穴中的膀胱,尿道,外生殖器为相应部位取穴,可通过

丘脑-垂体系统以影响排尿机制。肾穴以补肾培元;枕,皮质

下穴为经验穴,有抗利尿作用;额,兴奋点增强大脑皮层对来

自膀胱的条件反射兴奋性,降低激醒阈值。耳穴贴压,可以振

奋全身经脉之经气,调整三焦气机,调节内脏神经,达到持续

增效的作用,从而改善尿道扩约肌和膀胱逼尿肌的协调功能,

使小便通利,尿潴留自除。现代医学认为大脑皮层旁中央小叶

有管理排尿及排便功能,足运感区位于旁中央小叶的头皮投射

部位。针刺此穴可改善该部位血液循环,而调节排尿中枢。生

殖区是经验取穴。

本法是一种无创伤性,非药物的自然方法,避免了导尿术

和应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具有简便,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

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用内服通便饮治疗康复科卧床的便秘患者87例;治疗时间为5天,然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总有效率94.3%。

【关键词】通便饮中医治疗便秘

通便饮治疗便秘87例

谢安树

1

刘立席

2

(1内江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3;2内江医科学校四川内江641003)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420-02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

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除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

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笔者所选病例均为康复科卧床的患

者,由于患者活动较少,常伴有便秘,如何解决大便难的问

题,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久卧便秘多属中气不足,阴血不

生,大肠传导失司所致。在魏龙骧先生的“白术通便秘”

[1]

和《景岳全书》中济川煎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创制通便饮,治

以大补中气,滋阴润燥通便。在2005~2008年共诊治87例便秘

患者,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在所有便秘患者中,伴发于偏瘫患者55例,截瘫患者25

例,格利巴利综合征5例,脊髓炎4例,亚急性联合变性3例,

并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多数患者曾内服麻仁丸,效果不明

显。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中便秘的诊断标准。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

或粪质坚硬,便下困难;或排出无力,出而不畅。

2治疗方法

通便饮方:白术90~120g、生地60~90g、怀牛膝15g

泽泻10g、当归15g、枳壳15g、升麻3g,煎服法:每日1剂,

每剂煎水450ml,分3次服用,5日为一疗程。

3疗效判定

疗效标准:治愈:排便通畅,干稀适中,一日一次;好

转:排便较前易解,量少,仍有不畅感,一至二日一次;无

效:服药后仍未解大便,需口服泻药甚至外用灌肠者

[2]

。均

以5天为1疗程,然后判定疗效。

万方数据

中医中药

-



421-

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2月第9卷第7期WorldHealthDigestMedicalPeriodieal

【摘要】目的观察运用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取事先调制好的中药粉末适量,填满患儿脐窝,

用纸质胶布固定,日换药一次。结果本组病例疗程为3-5天,治愈2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中药穴位贴敷敷脐疗法

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30例

苏波

1

李娟

2

(1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辽宁大连116031;2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辽宁大连116031)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421-02

4治疗结果

有87例患者中,治愈:59例;好转:23例;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4.3%

5典型病例

患者唐某某,男,四川省内江市人,企业工人,病案号:

140180,于2008年5月28日因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收入康复

科住院治疗,经胸腰部MRI及腰穿后确诊为“亚急性联合病

变”。住院期间,由于久卧少动,患者大便困难,经常多日不

解,虽有便意,但努挣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弱。

在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后,使用麻仁丸,仍未大便,患者非常

痛苦。中医诊断:便秘;辨证:中气不足,阴血不生,大肠传

导失司;治以大补中气,滋阴润燥通便。给予白术90g、生地

60g、怀牛膝15g、泽泻10g、当归15g、枳壳15g、升麻3g,两

剂而愈。

6讨论

中医认为,便秘的病变部位在大肠,大肠为传导之官,

主大便形成与排出,大肠传导失司则便秘。《内经》曰:“中

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动则生阳”,由于“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脾主肌肉,坐卧少动,脾气受伤,中气不足,

大肠传导无力,“气为血帅”,气虚阴血无以化生,阴亏血

少,肠道干涩,以致便下困难。治宜大补中气,养阴润燥通

便,用通便饮。切不能滥用下法,大肠虽暂通,终致复秘,或

通之不应,又大伤正气。通便饮,以白术为君,大补中气,重

用90~120g,《本草通玄》认为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

其右者。……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除,而糟

粕下输……”。以生地为臣,滋阴润燥,《本经逢原》认为生

地“通其秘结最佳,以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腻之患也“。肾

主五液,司二便,以怀牛膝配生地补肝肾之阴,肾为水脏,恐

生湿浊,故用泽泻以泻肾浊,乃取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配泽泻之

义,补中有泻,补不敛邪,不用熟地而用生地,恐其滋腻也,

用当归养血润燥滑肠,枳壳降气,升麻升气,一升一降,欲降

则先升,故少佐升麻,配以枳壳,升降相因,以恢复脾胃正常

功能,大肠传化有序,则便秘可解。

参考文献

[1]魏龙骧.“医话四则”,《新医学杂志》.1978年第4

期.

[2]谭红.益气养阴汤治疗习惯性便秘36例.《四川中医》

2003.10.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

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

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1]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

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

原因之一。其病因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笔者采用中药

敷脐疗法治疗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小儿腹泻。收到满意疗效,现

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观察资料为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本院儿

科及中医科门诊患者,共30例。其中男患儿17例,女患儿13

例;年龄为2月至14月患儿,年龄为2月~12月18例,1岁~2岁

8例,2岁~3岁4例;病程短者2天,长者7天;所选病例均经补

液及对症治疗但疗效不显著。

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

准。除外感染性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者。对于同时伴有发热、

脱水、酸中毒、离子紊乱者,不作为入选病例。

3、治疗方法:将五倍子干姜吴茱萸公丁香等药按适当

比例,干燥研细末备用。用外科消毒液将喷洒在患儿脐及脐周

表面皮肤上,取上述药粉适量,敷于患儿脐表面,胶布固定,

日换药一次。当日即可见效,大部分病例3天治愈,个别的需5

天。治疗期间通过家长用手磨擦或热水袋隔衣加热,可提高疗

效。

二、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相关标

准。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好转:大便次数及水份

减少,全身症状改善。未愈: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善,或症状

加重者。

2、治疗结果:本组共收集30例。其中治愈23例,好转

5例无效2例。一般在6—8小时即可起效,24—72小时即可治

愈。疗程基本没有超过72小时的。有效率达93%。

三、体会

引起小儿腹泻的非感染因素有:饮食因素

[2]

(1)喂养不

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喂养不定时,饮食

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为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

品;果汁,特别是那些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

性腹泻;肠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起腹

泻。(2)过敏性腹泻,如患儿对牛奶或大豆(豆浆)过敏而

引起腹泻。(3)原发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为乳糖酶)缺乏

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泻;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致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减少

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而中

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器发育尚未成熟,尤其脾胃功

能尚未健全,很容易因饮食气候等原因而诱发腹泻。而敷脐疗

法作为穴位贴敷方法之一,其起源久远,帛书《五十二病方》

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

[3]

,其基本原理则源于《内经》

[4]

“从内

之其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

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先治其外,而后

调其内;内外不相及则治主病”之旨。即病从外入,外治可应

之;即使病从内生,仍形于诸外,也可以外治,并非外治不能

治内。敷脐疗法之所以疗效独特,一方面是中药的直接作用,

即药物透过皮肤、孔窍、俞穴等直接吸收,进入血络经脉,输

布全身,以发挥其药理作用。用现代医学解释其吸收过程有三

个步骤,一是释放,指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扩散到皮肤或粘

膜上,起到保护皮肤作用。二是穿透,指药物透过表皮进入内

皮,起到敷贴处的局部治疗作用。三是吸收,指药物透入皮肤

与粘膜后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同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