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金华市江滨小学:小小足球里的大教育

 今夜星光灿烂 2015-08-03

吕华莹和学生在一起 

爸爸们也踢不过孩子

胜利后的狂欢

足球联赛上拼命加油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金华市江滨小学提供)

  7年前,吕华莹到浙江金华市江滨小学做校长,一个对足球一无所知的女校长,没有让这所在上世纪就创建了足球传统项目的学校特色终结,相反,她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中,并带领教师团队构建了儿童创意足球课程。

  小小足球,在江滨小学创设了一个大大的教育天地——

  走近江滨小学,孩子们的眼球会立刻被这所学校所吸引。这是一所充满足球特色的学校。校园围墙以六棱形橱窗叠加而成,传达室被设计成球门形状,校名刻在半圆球体上。而校园里的每个角落,更是充满了足球文化气息。学校百分之七十的学生人手一只足球、精致的足球宝贝墙上展示着学生心目中的足球英雄;操场边的足球墙上,足球练习射门靶格外醒目;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学生有关足球的想象画,抒发着学生对足球的热爱;足球场上,小球迷们正着迷地奔跑着。足球文化在这所学校发挥着近乎传奇的巨大育人功效。

  练球、练人、练精神

  为学生一生发展着力

  每天下午3点半放学后,吕华莹总会准时站在四楼办公室门口的走廊上,观看操场上学生们的足球训练,心里盘算着为学生喜欢的足球运动,还能做些什么。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吕华莹总会陪着足球小将们东征西战,在场边为学生鼓掌助威。在她看来,足球不但能锻炼身体,也磨炼了意志,能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每年,学校会拨出专用资金,添置足球设备。校园足球墙就是应学生需要建起的。吕华莹说,一堵墙的造价不算很大,但对学生们来说却意义深远。因为这堵墙可能会成为学生孕育理想和希望的地方。“看到球场上的学生那么自信,那么快乐,为他们做什么都觉得值。”

  正是这位一点不懂足球的女校长,不仅为学生建起了专门的足球训练墙和人工草皮足球场,还为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输送了两名专业球员,并带着学校足球小将从市里踢到省里,踢到全国,并受邀到韩国代表国家参加亚洲青少年足球联赛。

  江滨小学的足球特色远不限于此。经历16年不断发展,学校从当初以学生足球俱乐部和年级足球联赛为起点的特色创建,已经发展到先后以2个省级课题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形成了家长、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足球文化,并进入到以儿童足球创意课程开发和实施为核心的品牌建设阶段。

  如今,江滨小学的“小足球大教育”早已名声在外,而学校的足球文化路径与特色也越发清晰,那就是练球、练人、练精神,为学生的一生发展着力。

  足球创意课程

  玩转多元学科整合

  基于校园浓郁的足球文化,2012年,江滨小学申报了“儿童创意足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省级课题,以此为契机开展儿童足球创意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程围绕足球、足球场、足球比赛规则、足球技战术、足球经济生活等内容,开发以足球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学生则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完成足球活动任务,解决足球活动中的问题。

  比如,“足球与数学”课程开发,就是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解决足球运动中的问题,其中涉及数的认识与运算、图形周长与面积、正反比例、统计与概率等数学问题。课程开发以调查报告、动手实践、数学游戏等形式,形成了“足球包装中的学问”、“教练的年龄”、“哪个点最可能进球”等48个活动主题,每学年16课时的相关课程,使学生不仅在其中感悟了数学思想,更积累了大量数学活动经验。“足球与语文”课程则用文字记录足球心情,用语言提炼足球精神,用文学传承足球文化。“足球与美术”则用美术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足球运动中的形象与思想,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随着校园足球文化的不断开发,学校把足球融入到课间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设计了许多创造性、多样性、协作性的趣味足球大课间活动,将足球与游戏结合,开发了保龄球大赛、袋鼠跳、夹球竞走等二十多种足球游戏。通过足球游戏,提高了学生的足球兴趣和足球技能,充分发挥了足球健身育人的功能。

  学校一年一度的足球联赛是全体师生的盛会,各年级、各班纷纷成立自己的足球队,自发组织啦啦队。霹雳先锋队、闪电队、火箭风暴队……每个球队都有自己独特响亮的名字,有的班级还为自己的球队设计了漂亮的队徽。联赛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比赛内容,低年级有射空门比赛、四人制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足球兴趣,学会传球、学会交流;中高段年级则进行七人制足球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洞察力和交流能力。

  学校每年四月举办“足球嘉年华”主题活动,通过校园足球文化展、队旗队徽设计、足球联赛、亲子足球游戏、“我与足球故事”征文、足球美术作品创作评比、足球宝贝评比、足球家庭评比、足球创新游戏展等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其中,体验足球的独特魅力。学生在享受快乐足球的同时,实现了个人价值、融洽了亲子关系、培养了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坚持让特色显效

  小足球成就阳光大气少年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江滨小学全体学生平均每周至少参加一小时足球活动。近70%学生认为足球运动改善了身体状况,65%的学生认为足球运动提高了睡眠质量,71%的学生认为足球运动增加了食欲。学生在两周一次的“足球与体育”课程中,身体变得强健;在一月一次的足球主题实践活动中,懂得了合作与团结;在一年一度的足球嘉年华活动和每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学会了不怕失败、挑战困难,展现出当代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蒋涵宇是江滨小学上一届校足球队队长,别看他长相秀气,笑起来有些腼腆,但他却是整个足球队的核心与灵魂。他的班主任吴国芝老师这样介绍蒋涵宇:“他做事情特别稳重,是班里的班长,在班级里威信很高,并在五年级时成功竞选学校大队委成员,学习成绩和其他综合表现都是班里的佼佼者。”

  谁也不会想到,这么出色的学生,刚进小学时却是一个说话吞吞吐吐、不敢与陌生人交流的胆小男生。自打喜欢上足球之后,在教练严格的专业训练和家长、老师的鼓励下,蒋涵宇的足球技巧日益成熟,在年级足球联赛中,他带领班级足球队连连取胜,并入选校足球队。蒋涵宇在享受足球快乐的同时,也找到了自信。在足球队长的竞选中,他以沉稳、遇事不慌张的优势,一举获得成功。2013年,他和校足球队队员一起,冲出浙江,将足球踢进了国家奥体中心,获得了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总决赛十二强的浙江省史上此类赛事最好成绩。

  足球场上真刀真枪的对决,练就了江滨小学学生身上超常的意志力。去年5月,2013年全国校园足球冠军杯赛在上海分赛区举行,队员在对决上海队一战中以2:5落后,此时离比赛结束只剩最后10分钟,场上的空气几乎都已凝结。在这关键时刻,蒋涵宇勇敢担起了队长职责,大声呐喊鼓舞队友士气,机智组织队员反击。在最后十分钟绝地反击中,出人意料地反败为胜,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赵奕,虽然酷爱运动,但因为参加班级选拔赛时应付了事,当初连参赛资格都难以获得。正是这样一个遇挫折容易退缩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一再鼓励下,凭借自己先天的优势,开始发生转变。为了增加他的挑战难度,学校在一次班级足球联赛中选他做队长,由他组织班级足球队员进行训练。重任之下,赵奕没有推脱,他组织队员先热身,然后进行射门、传球训练,那样子俨然是一个足球教练。赛场上,他也像换了个人似的,全场飞奔,生龙活虎。几场比赛下来,他成了全队的核心。出色的表现,使赵奕被校队教练看中,吸收他为校队成员。打那以后,赵奕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学后,他总是早早赶到操场参加足球训练,无论寒暑,风雨无阻。课堂上,老师评价他思维变得活跃了,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也明显增加,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时近初冬,记者在江滨小学看到,放学后的学校操场上,阵阵寒意仍挡不住学生三五成群踢足球的热情。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踢足球?学生们兴奋地说:因为踢起来太开心了。家长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足球让自己的孩子变得自信、阳光、更有耐性了。身为江滨小学校长,吕华莹的回答则发人深思,她说,看似不起眼的足球,我们坚持了16年,就是为了能够顺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之势发展教育,让教育更灵动、更富有成效。 (特约通讯员 雷燕 本报记者 时晓玲)

  《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2日第9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