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城尽是胡辣汤 - 今日头条(TouTiao.com)

 昵称18361029 2015-08-03

在河南省内,哪样饮食可以不分区域、不分人群,几天没吃着就想得慌?答案如果说是胡辣汤,估计不会有太多吃货提出反对意见。

满城尽是胡辣汤

胡辣汤,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已经成为河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饮食之一,也是最受争议和诟病的地方饮食之一。

喜忧参半胡辣汤

对于胡辣汤,河南人有着特殊的情感。早上喝、中午喝,现在还有24小时售卖的。

牛肉、粉条、面筋、黄花菜等,散落在胡辣汤中,疏密有度,黏而不稠;粉条是滑软的,但滑而不散,入口即化;那辣是清香而渐进的,透着一股辛味。喝一碗下肚,只觉得一股暖流从胸腹直散到肌肤毛孔之末,汗也出得畅快淋漓。

“冬天早上喝碗胡辣汤,感觉全身都暖和和的;夏天雨季潮湿季节,来碗胡辣汤,出一身汗排排毒,嘿,甭提多爽了。”作为胡辣汤的忠实粉丝,左左的体会已经上升到了健康生活理念的高度。

但外省人到河南来,最受不了的就是胡辣汤:“什么呀,黑乎乎的,看着就没胃口。”“齁辣、齁咸。”

这种鄙视一是源于口味、口感的不认同;二是源于外省人吃到的也许并不是正宗的胡辣汤(用各类料粉勾兑出来的“速成胡辣汤”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正点的胡辣汤并不是“齁辣、齁咸”,而是循序渐进式的甘辛,是走了二里地,打个饱嗝,胡椒味才出来了的透彻与爽亮。

任何地域的任何美食,无论诞生还是流传,必是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胡辣汤自然也不例外。

胡辣汤的传说

河南胡辣汤,又名糊辣汤,历史悠久,从采访到的专家和手头可以找到的资料来看,胡辣汤的传说大多是民间传闻。

一说是,胡辣汤源于宋徽宗年间。当时宫中御膳厨师,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二方为基础,做出了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汤,该汤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后来,此汤就演变成了今天的胡辣汤。

一说是,胡辣汤的祖宗应该是酸辣汤和肉粥。按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在食物里加入花椒、胡椒等辛温香燥药物,估计是宋代的社会潮流,而胡辣汤就是在这两种食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的。取酸辣汤的醒酒、消食功用;加入肉类恐怕是为了适应大多数人的口味,再辅以生姜、花椒、胡椒、八角、肉桂等调料辛香行气、舒肝醒脾。

还有一则这样的传闻。说是明朝嘉靖年间,嘉靖皇帝忙于修道,欲图长生不老。严嵩为取悦皇帝,便派人四处搜寻秘方,无意间在一个道士的手中求得一方,严嵩遂献此方。御膳房照此方熬制成汤,嘉靖皇帝服用后,口爽气顺,精神焕发,遂赐名:“御汤”。至明末,清兵入关,御厨赵杞携带此秘方逃至中原名镇逍遥镇,不忍此汤失传,遂传于当地居民。后经多方演变改良,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胡辣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