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是第一生产力, 主力决定机会大小, 技术体现投机效率, 基本面控制风险, 公司价值决定股票中长期走势。 消息面 证金公司2000亿元救市资金全部到账。 为什么大盘无力上涨? 周末博文提醒投资者谨防大盘长阴杀下,但一些投资者依旧不相信事实,那就没有办法了。谚语:不作死就不会死!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博文早就提醒投资者牛市已经结束,熊大叔的老虎凳、辣椒水待遇会让投资者饱受煎熬的。一些好事的投资者说你4月13日的博文说过沪指可能会突破10000点,事情的确如此,当时日成交2万亿以上成为了新常态,按照成交量沪指的确有能力突破6124点,而突破6124点以后,按照公式计算沪指的确能够到达10500点,也即沪指能够突破10000点。但遗憾的是后面政策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管理层先是加速了新股IPO发行上市速度,接着严格规范两融,并严厉监管银行伞形型托,然后是全面切断场外配资,导致供需关系失衡,爆发了股灾。股市的走势是基本面、技术面、政策面、资金面因素综合决定的,政策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股市观点当然也要随着变化,后面6月14日的博文提示了几条戒律,相信按照执行肯定不会爆仓,股灾发生后就及时判断牛市已经终结,并正确研判了走势。为什么大盘无力上涨,具体分析如下: (1)本轮人造牛市的本质 本轮人造牛市是在没有经济基本面配合的情况下,在管理层鼓励做多的氛围下,在合规加杠杆资金的狙击下启动的,在赚钱示范效应下,吸引了包括房地产资金、部分实体经济资金、储蓄资金搬家、理财产品资金、新股民开户资金、场外高杠杆配资加盟、以及广场舞大妈、大学生、中学生、农民等全社会闲散资金全民参与,两市日成交超过2万亿成为新常态就是最好的证据,与所谓的改革牛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证监会的严厉监管两融、监管伞型信托无异于釜底抽薪,而切断场外配资举措终于成为股海暴跌的导火索。由于场外配资爆仓导致平仓盘不计成本一路卖出,恶性循环导致了股灾发生。 (2)资金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资金面最宽松时候已经过去,高位进场的场外配资和合规融资盘基本被消灭,一些社会闲散资金经历了股灾以后,不会再进入市场,后续供需关系已经发生改变,两市日成交量2万亿元以上的“新常态”已经成为了历史,4、5年内难以打破这个杰尼斯世界记录了。而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么简单,为国护盘战斗到现在,从私募查到证券公司,从上市公司查到自贸区,连敌人是谁,实力如何都不知道,同一个不知道的对手去战斗,结果可想而知。 (3)为什么大盘无力上涨 首先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板牛市已经确认结束,100倍以上的市盈率或市梦率在任何国家的任何市场都难以持久,持续暴跌+阴跌是必然的回归之路,4、5年一个周期轮回。最大的分歧在于对于沪指的牛熊分析,为什么沪指无力上涨?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要看看金融股表现就会得到答案,银行股市横盘震荡+阴跌,保险股已经空头排列,重心不断下移,中国平安的高送转也无力扭转趋势,表明保险股无力回天。最后看看被称为牛熊转换的晴雨表的证券板块,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证券板块表现是牛熊转换的晴雨表,牛市来临,证券股当然会大涨,而熊市来临,也必然会提前反应在证券板块的股价表现上。尽管证券股2015年中报纷纷预增170%到550%,但其股价不仅没有再现去年底的雄风,相反却步步退却,例如人气股中信证券,在沪指上摸5178点之前就开始逐步盘低,先于大盘进行了调整,虽然本轮股灾中中信证券没有象其他题材股那样暴跌,但横盘后震荡下台阶,然后再横盘震荡特征明显。不出意外的话,二季报可能就是证券股的业绩峰值了,因为去杠杆不仅大大影响了两市的成交量,进而影响券商的业绩,而且减少两融和去杠杆也将会影响券商的创新等业务带来的收益,此外,股灾也使得券商的自营盘业绩受损,总体来看,券商最风光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前面博文已经说过,证券股领跌大盘,已经正式宣告熊市来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