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派高式八卦掌与银炭导引养生功内外合练介绍
八卦掌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拳种,是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养生、健身、防身阴阳掌的一个体现。
八卦掌是融养生和技击于一炉,涵养道德的拳术。
八卦掌的起源:
据考证为清代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约1797~1882)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指点,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董海川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故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带流传开来﹐近百年来遍及全国﹐并传播到国外(如东南亚地区)。
八卦掌的特点:
董海川先师将武功及内功融为一体,博采众长,加上自己的丰富经验,独创以掌为主的拳种。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有些八卦掌老拳谱常以卦理解释拳理﹐以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八掌。它以八大桩法为转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体,下配一至八步的摆、
扣、顺步法为基础,以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路线,以掌法为核心,在走转中全身一至,步似行云流水,身法要求:拧转、旋翻协调完整,走如游龙,翻转似鹰。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横、撞、扣、翻、托等。以沿圈走转和“趟泥步、剪子腿、稳如坐轿”,扣掰转换以及避正打斜等为运动形式,有别于其它拳术。并且在治病、内功、技击和涵养道德方面,有明显的效应。尤其在内功和涵养道德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在走转中练得气贯四稍,达四肢百骸,通任督二脉,全身舒泰,飘飘欲仙。是内功中的高级动功。
八卦掌的流派及程派高式八卦掌的起源:
八卦掌的流派有较大影响的五大流派:尹派,梁派,程派、张派、史派等。程派高式八卦掌的创始人为高义盛(八卦掌第三代,寿字辈)。
高义盛,字德源
,(1866-1951),山东无棣县大山乡大庄子人,早期随家传习少林大红拳,后又学过形意,并受形意名家李存义指教。三十岁遇武清瓦房村周玉祥先生,周先生乃八卦名师程廷华高足,造诣很深,尤以精技击,善以掌击人,有绝掌之称。高遇周随后比手被周连败三次,当即拜周先生为师,周以年龄相当不从,由周引介赴京拜程廷华为师(江湖人称眼镜程),后经高义盛在其师所授掌势基础上,经过四十年磨练及整理形成了一套具有独特风格的程派高式八卦掌,称之游身连环八卦掌。
1909年至1935年间,高义盛往来于天津武清、山东无棣县传授八卦掌,授徒甚众。在几十年往返于天津、山东授拳传艺实践中,根据社会需求和教学需要,先生本多年参八卦武学之体会,集平生所学之武技,创编了程派高式八卦掌体系。高义盛创编成的拳技体系,既以八卦掌传统练法为基础,又颇多新颖之处;既不失八卦掌运动的共性风格,又有自己独特的运动特色;形成一个有别于八卦掌流派中其他分枝的技术体系、自成一式练法。 1909年始或更早,高义盛致力于系统整理自己研习八卦掌的体会和经验,通过创造性的劳动,1926年完成《八卦掌谱》之初稿,说明其创编的拳技体系已见雏形;1932年(壬申年)经高师之子高凤鸣协助重校后,已初成技理兼备的新拳技体系架构;1936年冬,高师亲自审定,并作《八卦掌谱·自序》录于篇首,由其弟子刘伯庸抄录一套六册传世,定名为八卦揉身连环掌,标志着高师对程派高式八卦掌体系的建树已经全面完成。1946年高师将此六册一套最终审定的《八卦掌谱》(手抄原本)传于刘凤彩。1983年再传刘树行。 高义盛在《八卦掌谱》(手抄原本)中,总结了他几十年研习传授八卦掌的经验,全面介绍了他所创编的八卦掌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演练要领。他将宗承程廷华所传的传统练法称之为先天掌;将其创编整理的六十四掌称之为后天掌;先天掌和后天掌分而练之。且特别强调“先天掌为后天掌之本,后天掌为先天掌之用;无先天掌则八卦掌无根源,无后天掌则八卦掌不齐全”。并认为:“先天掌乃养身、健身、强身之法宝,后天掌乃防身、自卫、搏击之妙术”。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传统八卦掌,为继承发展和弘扬八卦掌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1935年,受天津友人之邀,高义盛在“天津球场”(现和平区新华路体育场)设场传授八卦掌。由于其提出“一块现大洋教一个式子”,此事惊动了天津许多好武者,不少武林高手都慕名前来比试,但均被高师“德艺”所服,故后来向其拜师求教者甚众,且有许多名家带艺投师;知名者如:徐明乔、刘凤彩、高文才、吴孟侠、李云章、曲克章、李子进等(详见高师1940年与28名学员合影),这些门人弟子大都习有所成。成为高义盛所传八卦掌在海内外的重要传人,为今后确立程派高式八卦掌的学术地位,推动在海内外弘扬发展高义盛所传八卦掌奠定了人才基础。
高义盛是民国中后期天津、河北、山东武林界中非常著名的八卦掌武术家。其主要弟子有刘凤彩、张玉峰、安继海、李云章、张俊峰、徐明桥、曲克章、闫培林、关永发、吴孟侠、李子进、孙振山、赵百川、邱凤佩等……
高式八卦掌含有走圈的先天掌和走直趟的后天掌所组成。两者之间为以先天掌为后天掌之本,以后天掌为先天掌之用的研习系统。
程派高式八卦掌后由刘凤彩(第四代,本字辈)传至王树声(第五代,永字辈),由王树声传至葛书贤(第六代,强字辈),为八卦掌第六代传人。
葛书贤,男,汉族,1953年出生,生于武术世家。天津市人,七岁开始习武,先拜于程派高式八卦掌大师王书声门下,并得到师爷武术大师刘凤彩的亲自指点。23岁时又拜道家龙门派第十三代传人黄万金为师,为黄万金的唯一传人,习练道家银炭导引养生功等功法。黄万金是老天津卫人,生于1918年,卒于1999年),享年81岁,无疾而终。在天津老城北门一带号称“一代侠医”,医术高深,武术造诣很深且对多家武术皆有研究,但这一点除了家人、亲近友人之外,鲜为人知,为民间隐士。说起其医术,著名骨科专家张竹泉(别号“广生”),及著名民俗小说作家李然犀(笔名:大梁洒徒)对其赞口不绝。其“八法神针”及“推穴”(气功疗法)在老天津名噪一时,而且善治怪病,经常被请至全国各地治病,可惜他高超的医术没有流传后世,但银炭导引养生功单传于葛书贤,葛书贤在得到该功法后,几十年如一日,每日子午卯酉勤练不辍。天长日久,其内功功力与日俱深,应用到八卦掌的习练中,发掌时功力为深厚,室内可听到嗡嗡的声音,习武人称之为“龙吟虎啸”,是功力深厚的人在发力时才能有的独特声响,其后天掌为天津地区公认的翘首。康戈武先生对其内功评价很高,并在一次公开表演中亲自解说。葛书贤于1993年、1995年两次参加北京国际八卦掌联谊会武术大赛,均获优秀奖。2002年参加天津市首届“荣胜杯”传统武术大赛,获八卦掌第一名。2007年荣获“国家武术七段”。其功法曾在《长寿》、《渤海早报》、《今晚经济周刊》多家报刊杂志曾予以刊登。2007年被聘为北美唐手道协会高级顾问。
银炭导引养生功来源于道家龙门派内功。道家功法的理论基础可归结为一个“道”字。道是什么呢?老子《道德经》云:“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又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大无所不包,其细无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道生一,即无极;一生二,即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具体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炁,此炁即无极,又谓先天真一之炁。故道家不但把此说成是先天地之始万物之母,而且把人也看成是个小天地,看成是由无到有,由生到死的过程。导引,首见于【庄子·刻意】,晋代李颐将之注释为,“导气令和,引体领柔”。银炭气功的得名是由练功时燃烧的一种木炭而来,它是由山崖上生出的一种硬杂木烧制而成,与黑木炭截然不同(黑炭燃烧时有烟),银炭燃烧时没有烟尘,当把银炭放入炉中,燃烧正旺时,此时在炉旁练功,燃烧至炉火纯青之时,此时练功,增阳气、壮骨髓,吸入的是一种纯养之气,配以练功的动作能达到一般空气所不能及的功效。银炭导引养生功在修炼时分为文火修炼和武火修炼。“文火是指在不烧银炭的情况下在室内外练习功法,文火吸入的是空气,从春分到秋分节气主要练习的便是文火。武火是指练功前在室内先烧一炉银炭,在炉旁练功,从秋分到春分时练习。
银炭导引养生功作为我国道家传统功法的优秀组成部分,承接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它继承了道家内功的特点,入手简单、功法实用,可以通八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具有极高的养生和技击功效。清朝光绪年间,天津南运河以北关上地区的黄七爷传下了此功法,该功法通过21口气导引元气、打通奇经八脉及全身官窍。该功法的修炼分为文火和武火。通过银炭导引养生功的修习,可以继承和发展中国道家优秀的传统文化。银炭导引养生功在现在社会中的主要价值表现在,弘扬传统文化,抵制西方强势文化的不良影响,培育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涵养道德,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满足群众多元健身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银炭功属于道家功夫,道家功夫以以柔克刚为特点,从内练到外,是典型的内家功夫,练功的目的以延年和自卫为主,而不同于外家功从外往里,通过排身等类似方法修炼,普通人尤其对于妇孺或者多病的人不适合修炼,年轻人练习不得火候,也极易造成身体的直接伤害。银炭导引养生功遵照师傅口传练习,不对身体造成伤害。长期修炼银炭功,能够达到养生和技击效果。它的养生作用主要体现在,长久练习可以治疗慢性疾病,强壮脏腑,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作用。若长久按功架练习,可以练成金钟罩、铁布衫的功夫,增强人体抗击打能力,对于实战性技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功法大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初级既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又具有抗老之效,同时为中高级功法打下基础。中级具有防身延年的作用。高级功法则达深奥之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忽略了身体的健康,各种慢性疾病呈现出扩展之势,严重威胁着一个个幸福的家庭。若把银炭导引养生功公诸于世,推广开来可以使更多的人修炼达到强身健体,提高体质的目的。
目前,银炭导引养生功基本上是一脉相传,习练者极少,虽然现在已经有四、五代传人,但完全掌握此功法的人,目前仅有葛书贤一人。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国人的思想。金钱、权利等不良社会风气,使得年轻人习武的越来越少,肯花长时间习练道家内功的人更少之又少。
葛书贤在继承了程派高式八卦掌及以银炭导引养生功之后,将二者分别作为内外皆修的重点。每日潜心修炼银炭导引养生功并结合道家龙门派内丹功作为内修的主要内容;外修八卦。外练八卦掌注重练形,以形引气,外练筋骨,兼强壮五脏六腑。内练先天一炁,静极之际以生动,开玄关,外采虚空,内练体内阴阳,练后铁砂袋操神,以去五脏六腑之病气,久练而达到从内强化五脏六腑的功效,从养生渐渐达到抗击打的能力。葛书贤每日天不亮即起,在子牙河河畔风雨无阻地研习程派高式八卦掌。在自身修炼的同时,葛书贤同时将自己平生所学传承于多位传人,国际上发展到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等国家,其在世界各地影响越来越大,国内传承范围在天津、上海、河北、山东等地。其传承人分布在各行各业,有企业家,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现在其传人已经开始在上海、山东等地开馆授艺,引导公众从我国的国粹中获得健康的身体和高尚的情操,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品质作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忽略了身体的健康,加之环境的恶化,近些年来,各种亚健康问题、慢性疾病,甚至癌症肿瘤呈现出扩展之势,健康问题和疾病越来越威胁着一个个幸福的家庭。此时银炭导引养生功公诸于世,无疑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带来了一剂良方,它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各种体质的人,基础好的,基础不好的皆可习练。达到有病祛病,无病强身,若坚持常年习练,结合技击功法的习练,可以起到防身自卫的作用。可以说从体魄两个方面皆得到锻炼。
下面介绍两个简单的, 你能轻松掌握的养生健身功法,以飨读者:
1、养肾功夫架
摇中海——站位,双手半握空拳上举至头部,肘稍向外,沉肩垂臂,双脚与肩同宽,脚尖稍向内叩,慢慢向后转。向左后转,直到看见自己右脚跟,反之亦然。注意身体不能歪。36次为一组,每日睡前做一组,醒后做一组,坚持一个月即可有明显效果。这一架势可通督脉,因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也可以尝试通过长期练习将脊柱练活。
壮肾水——双脚并拢站立,两手半握空拳,手臂伸平,身体向下蹲。蹲下时吸气,站起时呼气,鼻吸鼻呼,连续三次。之后将后脚跟抬起,同时吸气,用力向下跺时呼气,做3次,即“蹲三蹲”,有壮肾水的功效。
2、养心功夫架
领气——主要就是一吸一呼。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手心朝上、上行至头部时,然后手心朝下、下行至丹田,整个过程吸气。反之,手回到原处,同时伴随呼气。初练者气息不够长,可适当加快手的速度,以配合气息。这个动作的呼吸特点是“细、绵、长”,即不努力、不使劲、不强求,要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