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犁春居书画琐谈

 东方竹马 2015-08-04

花鸟画在早期之时,多是装饰点缀的点景,未成为专门的画科,到了唐代末期,纯供欣赏的花鸟画已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因此花鸟画就在点景的基础上,发展为独立的一种画科。五代时候,花鸟画极为盛行,趋于成熟。当时的著名画家徐熙、黄筌,他们分为两大画派,成为北宋时期花鸟画的典范,并影响于后世。黄筌一派,善用重色,气象华贵,他的画技采用先以淡墨勾勒轮廓线条,再用色彩填染,为“双钩填彩”法。徐熙则用水墨淡彩,先用墨写出花卉的枝叶花萼,然后着色,墨迹不为彩色所掩。两派的风格恰成对比,故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称。

花鸟画到了明代的初期,它的画风是追踵北宋画院“黄家富贵”一派的工丽勾勒画法,本期刊出的边文进《雪梅双鹤图》轴,可以说是这一派画风的代表作品。边文进,字景昭,福建沙县人。永乐间(1403-1424)应召至京师为英武殿待诏,与当时同在宫廷的画家赵廉、蒋子成,被称为“禁中三绝”。据记载上说,边文进在花鸟画方面可称宋元之后的第一人,也是明代画院派花鸟画之首领。它的特点是,趋向于“畅快、简易”,以设色法来说,他比起宋院画就显得清淡多了。后人给予他的评论是“勾勒有笔,用墨更宜”。《雪梅双鹤图》充分可以反映出他的这一特点。此图,纵一五六厘米,横九十一厘米,绢本,设色,款识“待诏边景昭写雪梅双鹤图”,印章三方,一为朱文“边氏文进”方印,一为白文“怡情动植”方印,一方模糊不可辨。全图所写为岁寒之景,上端一枝斜偃着娇妍的红梅,下边陪衬着怒放的山茶与石坡上的绿竹、花草,互相呼应。一双瑞鹤披着雪白的羽毛,蓬蓬茸茸的,呼之欲出,很有立体感,一只仰首在天外呼叫,一只悠然地弯着头用嘴拨动羽毛,好像是在挠痒。景物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写出了真实生动的效果。整个画面尽管寒意盎然,但红梅、山茶又仿佛告诉人们,春天就要到来了。图中运笔细腻流畅、纯熟而又富有变化,用不同的笔法和不同的色彩表现出它们不同的形态和质感,确是一幅极为生动的艺术作品。



陈容,字公储,号所翁,福建长乐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曾做过福建莆田太守,是当时享有盛名的一位画龙能手。据画史记载,他画龙“深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或全体,或一臂一首,隐约而不可名状者,皆得妙似”

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云龙图》为陈容存世真迹中之精品,绢质和色泽均较完好,系用两幅绢拼成,是陈容传世的巨幅杰作。画面描绘一条飞龙腾跃云天之际,龙的姿态盘旋矫健,须目眦张,爪痕奋攫,云气缭绕全身,躯尾时隐时现,真有凌驾于九重天外的磅礴气势。画家用粗劲的线条勾画出龙的轮廓,以浓淡墨色晕染其主要部位,使龙的形象清晰突出。笼罩其身的云雾,施以淋漓的水墨,运笔迅捷,不露笔痕,迷蒙弥漫的景象逼真。几笔渴墨扫出的漩涡,形象地表达了飞龙腾起时的劲疾风势,有力地烘托了龙行云布雨的神力。画家运用这些笔墨,似乎信手涂抹,实则经过深思熟虑,如清代葛金烺所说:“所翁写龙,全龙在胸,蒙以云气于云势开阖中,露腾攫盘旋之态,干湿互用,虚实相生,象物之法,无施不宜。”

该图右下有作者自题三字诗一首:“扶河汉,触华嵩。普厥施,收成功。骑元气,游太空。”款署“所翁作”,钤朱文方印“所翁”、朱文圆印“雷电室”和朱白文相间印“九渊之珍”。题诗可谓画意的题解,画家绘龙,是要表现龙叱咤风云、势震山河的雄壮意气,赞美龙布雨九土、施恩于民的德泽,以此来比喻大丈夫的事业。元虞集《道园学古录》题陈容《二龙图》一段文字,也表达了相同意思,题云:“君子受民社之寄,岂以弄戏笔墨为能事哉!其必有托兴者矣。吾闻君子之治斯民也,作而新之,如震斯惊,时而化之,如泽斯溥,于以致雷雨满盈之功,于以成天地变化之造。是故勇以发至仁之心,诚以通至神之迹,则善体物者矣。欲观龙之所以为龙,陈侯之所以妙,诚以此求之也乎。”相互印证这些论述,对我们了解陈容画龙的创作意图是有帮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