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华贵的牡丹、素韵雅洁的白莲、随风摇影的翠竹、苍涩古拙的残荷。品读陈拥军的画作,不难发现,其笔墨语汇秉承于传统,境界格调生发于心悟。石涛曰:“夫画者,从于心也。”陈拥军的画作有一种大气之美,一种超越画面上的深远心境蕴于其中,给予观者无限的宁静与安适,并伴随清新雅致的悠远意境。 《溪上闲情》50x110cm 工兼写(双喜图) 工兼写四条屏(春) 春色融融 陈拥军的绘画作品流动着独特的韵味和特定的气质,鲜活灵动,犹如一股鲜活的生命跃于纸上。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花鸟内在的生命和灵魂,以饶有意趣的墨彩来传达景物的精神和韵律;在创作过程中,以写意作为绘画的基本精神,同时,强调画作的格调与境界。境界等同于格调,有境界即有格调,陈拥军深刻把握住了这其中的要领,时刻注重将其表达于画中,展现出笔墨精到、格调高雅的趣味。 白荷鸳鸯 茶花胜戴鸟 枫影 金香有约(55x66cm) 牡丹双蝶图 陈拥军的笔墨,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笔墨所积淀而成的绘画语言,另一方面,又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独特的笔墨方式。画中的境界,既包涵概括了他本人对于绘画的审美与理想,也传达了情景交融意在画外的花鸟情。绘画母题的选择、理想境界的格调无不体现了陈拥军精神指向和理想诉求:在感悟中写意,于顿悟中求真,在渐悟中生变。 八哥枇杷图 春和日丽 富贵白头鸟 合欢图[66x66cm] 大部分人对于中国画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工笔只讲究精谨、细腻,与写意无关,其实不然。不论是细丽的工笔还是挥洒的水墨,都需达到写意的境界方可传神,都应讲究笔墨与心灵的沟通方可达意,最终才能抵达意境和格调崇高境界。因此,陈拥军的工笔发扬意在笔先的传统,同时吸收西洋绘画和日本画中的精华,并揉和工艺美术中的构成意识,面对客观物象他描绘工整、精细,同时又不会因此沾染匠气。一改往日工笔画的工谨,陈拥军的画作显露出轻松、激情洋溢的状态。他把仔细斟酌过的画面色彩有机地融合在真实的描绘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荷塘清趣 红嘴篮雀 花间(66x66cm) 倩影 相伴(50x50cm) 60年代出生的陈拥军,在他的画作中丝毫没有传达出那个年代的悲苦,而更多的是喜悦。他尊重传统,但又不保守,并始终怀揣对传统的敬意,寻找契合自己心灵状态和生存经验的有艺术格调和情怀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从陈拥军的画中细微地感受到彰显工笔画的生机盎然、润泽吐芳,体会到画中洋溢着韵律的境界与格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