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王叔和脉诀
2015-08-04 | 阅:  转:  |  分享 
  
王叔和脉诀

《王叔和脉诀》,脉学著作。一卷。旧题晋·王叔和撰。但一般认为是六朝·高阳生托名王

叔和的作品

。本书特点在于以较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书中不少内容是根据

王叔和《脉经》重新编撰的。详细论述二十四脉,并立七表(浮、芤、滑、实、弦、紧、

洪)、八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

牢、动、细)之名目。由于易于讲习,流传甚广,影响较大。并由此而派生出不少的脉学

著作。如本书后经明·熊宗立加注,改名《勿听子俗解脉诀》,张世贤在本书基础上撰成

《图注脉诀》(又名《图注脉诀辨真》);还有不少医家对此《脉诀》做过订正,其中较

有代表性的为元·戴起宗的《脉诀刊误》(又名(脉诀刊误集解》);清·李延昰的《脉

诀汇辨》,等。但书中的观点,对脉义的理解以及文字的鄙浅等方面,后世颇有微词。明

·吕复在《群经古方论》中批评高氏“谬立七表八里九道之目”。又《文献通考》认为,

本书不见于隋、唐《经籍志》,恐为宋熙宁以前人所托。现存明、清刻本、抄本。(以上

来自《百度》)

金栋按:盛行于宋元时代的《王叔和脉诀》,托名晋·王叔和所撰,或谓出自南北朝时

(南朝)刘宋·高阳生。其影响之深、影响之大,尤如明·李中梓《诊家正眼·董序(凡

例)所云:“《脉经》撰自叔和,歌诀伪于五代。俗工取其便利,不究原委,家传户诵,

熟在口头,宁敢于悖《内经》,不敢于悖口诀。”

六朝之后,有高阳生氏托名王叔和撰成《脉诀》1卷,以歌诀形式阐述脉象脉理及其临床

意义,内容简明,习诵极便,很快就流行传播开来,甚至出现了“《脉诀》出而《脉经》

隐”的现象。但由于《脉诀》系伪撰之作,加之“文词鄙俚”,内容也有错误失实之处,

因而引起学界不满和诽议,出现了脉学史上对《脉诀》长达数百年之久的批判风潮。李时

珍《濒湖脉学》是这次批判风潮的终结之作。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自序》:“宋

(注:指南朝刘宋)有俗子,杜撰《脉诀》(注:指高阳生《王叔和脉诀》),鄙陋纰

缪,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注:指元·戴同父

《脉诀刊误》)。”在对此涩脉的论述时云:“《脉诀》言‘指下寻之似有,举指全

无’,与《脉经》所云,绝不相干。”

日本·丹波元坚《书<王叔和脉诀>后》:“晋·王叔和著《脉经》及《脉诀》,余

尝疑《脉诀》实非叔和作,后人伪书也。何以知之?《脉诀》皆歌也,西晋时焉有歌诀

乎?可疑一也。《脉诀》比诸《脉经》,则文辞卑陋。其论脉亦有黑白表里之差,可疑二

也。考《脉诀》,宋妄男(南)高阳生所伪作也,呜呼!悲哉!世之愚医,漫知贵叔和之

名,不察后人妄作,往往本于《脉诀》,其误人岂鲜哉!何乏世文学君子也。余幼而好

学,于兹十年,稍稍知今文古文之别,于是乎有所见。故聊书卷后,解众人之惑云。”

下面是其内容:

该书共10卷,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4卷,为诊脉入式(相当于总论)、五脏及左右手三部脉歌。

第二部分是卷5-7,为七表八里九道脉。

第三部分为卷8-10,卷8依次为诊杂病生死候、论暴病、五行相克脉、四时虚实脉、伤

寒、阳毒、阴毒;卷9为望诊的内容,以及五脏外现的一些症状;卷10为妇人及小儿脉

诊的相关内容。目录

卷之一

诊脉入式歌

卷之二

心藏歌计三首

肝藏歌计三首

卷之三

肾藏歌计三首

肺藏歌计三首

卷之四

脾藏歌计三首

左右手诊脉歌

左手寸口心部脉歌

左手中指肝部脉歌

左手尺中肾部脉歌

右手寸口肺部脉歌

右手中指脾部脉歌

右手尺中命门脉歌

卷之五

论七表脉法

卷之六

论八里脉法

卷之七

论九道脉法

卷之八

诊杂病生死候歌

论暴病歌

诊四时病五行相克脉歌

诊四时虚实脉歌

论伤寒歌

阳毒候歌

阴毒候歌

诊诸杂病生死脉候歌

卷之九

察色观病生死候歌

论五藏察色候歌

肝藏歌

心藏歌

脾藏歌

肺藏歌

肾藏歌

卷之十

诊妇人有妊歌

妊娠杂病生死歌

产难生死歌

怀妊伤寒歌

小儿生死候歌

小儿外证一十五候歌

王叔和脉诀卷之一

诊脉入式歌

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脉第三同断病。

心与小肠居左寸,肝胆同归左关定。肾居尺脉亦如之,用意调和审安靖。

肺与大肠居右寸,脾胃脉从关里认。命门还与肾脉同,用心子细须寻趁。

若诊他脉覆手取,要自看时仰手认。三部须教指下明,九候了然心里印。

大肠共肺为传送,心与小肠为受盛。脾胃相通五谷消,膀胱肾合为津庆。

三焦无状空有名,寄在胸中隔相应。肝胆同为津液府,能通眼目为清净。

智者能调五藏和,自然察认诸家病。掌后高骨号为关,骨下关脉形宛然。

以次推排名尺泽,三部还须仔细看。关前为阳名寸口,关后为阴直下取。

阳弦头痛定无疑,阴弦腹痛何方走。阳数即吐兼头痛,阴微即泻脐中吼。

阳实应知面赤风,阴微盗汗劳兼有。阳实大滑应舌强,阴数脾热并口臭。

阳微浮弱定心寒,脉滑食注脾家咎。关前关后辨阴阳。察病根源应不朽。

一息四至号平和。更加一至太无菏。三迟四败冷危困,六数七极热生多;

八脱九死十归墓,十一十二绝魂瘥。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死非怪。

迟冷数热古今传,《难经》越度分明载。热则生风冷生气,用心指下丁宁记。

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依经分节气。阿阿缓若春杨柳,此是脾家居四季。

在意专心察细微。灵机晓解通玄记。浮芤滑实弦紧洪,七表还应是本宗。

微沉缓涩迟并伏,濡弱相兼八里同。血荣气卫定息数,一万三千五百通。

王叔和脉诀卷之二

心藏歌三首

心藏身之精,小肠为弟兄。象离随夏旺,属火向南生。

任物无纤巨,多谋最有灵。内行于血海,外应舌将荣。

七孔多聪慧,三毛上智英。反时忧不解,顺候脉洪惊。

液汗通皮润,声言爽气清。伏梁秋得积,如臂在脐萦。

顺视鸡冠色,凶看淤血凝。诊时须审委,细察要丁宁。

实梦忧惊怖,虚翻烟火明。秤之十二两,小大与常平。

又歌曰

三部俱数心家热,舌上生疮唇破裂。狂言满目见鬼神,饮水百杯终不歇。

又歌曰

心脉芤阳气作声,或时血痢吐交横。溢关骨痛心烦躁,更兼头面赤骍骍。

大实由来面热风,燥痛面色与心同。微寒虚惕心寒热,急则肠中痛不通。

实大相兼并有滑,舌强心惊语话难。单滑心热别无病,涩无心力不多言;

沉紧心中逆冷痛,弦时心急又心悬。

肝藏歌三首

肝藏应春阳,连枝胆共房。色青形象木,位列在东方。

含血荣于目,牵筋运爪将。逆时生恚怒,顺候脉弦长。

泣下为之液,声呼是本乡。味酸宜所纳。麻谷应随粮。

实梦山林树,虚看细草芒。积因肥气得,杯覆胁隅傍。

翠羽身将吉,颜同枯草殃。四斤馀四两,七叶两分行。

又歌曰

三部俱弦肝有余。目中疼痛苦痃虚。怒气满胸常欲叫,翳朦童子泪如珠。

又歌曰

肝软并弦本没邪,紧因筋急有些些。细看浮大更兼实,赤痛昏昏似物遮。

溢关过寸口相应,目眩头重与筋疼。芤时眼暗或吐血,四肢瘫缓不能行。

涩则缘虚血散之,肋胀胁满自应知。滑因肝热连头目,紧实弦沉痃癖基。

微弱浮散气作难,目暗生花不耐看。盛浮筋弱身无力,遇此还须四体瘫。

王叔和脉诀卷之三

肾藏歌三首

肾藏对分之,膀胱共合宜。王冬身属水,位北定无欺。

两耳通为窍。三焦附在斯。味咸归藿豆,精志自相随。

沉滑当时本,浮摊厄在脾。色同乌羽吉,形似炭煤危。

冷积多成唾,焦烦水易亏。奔豚脐下积,究竟骨将痿。

实梦腰难解,虚行溺水湄。一斤馀一两,胁下对相垂。

又歌曰

三部俱迟肾藏寒,皮肤燥涩发毛干。忽梦鬼神将入水,觉来情思即无欢。

又歌曰

肾散腰间气,尿多涩滑并,其中有聚散。聚散且无凭。

实滑小便涩,淋痛涩骍骍。脉涩精频漏,恍惚梦魂多。

小肠疝气逐,梦里涉江河。实大膀胱热,小便难不通。

滑弦腰脚痛,沉紧痛还同。单匀无病惫,浮紧耳应聋。

肺藏歌三首

肺藏最居先,大肠通道宣。兑为八卦地。金属五行牵。

皮与毛通应,魂将魄共连。鼻闻香臭辨,壅塞气相煎。

语过多成嗽,疮浮酒灌穿。猪膏凝者吉。枯骨命难全。

本积息贲患,乘春右肋边。顺时浮涩短,反则大洪弦。

实梦兵戈竞,虚行涉水田。三斤三两重,六叶散分悬。

又歌曰

三部俱浮肺藏风,鼻中多水唾稠浓。壮热恶寒皮肉痛,颡干双泪目酸疼。

又歌曰

肺脉浮兼实,咽门燥又伤。大便难且涩。鼻内乏馨香。

实大相兼滑,毛焦涕唾粘,更知咽有燥,火盛夏宜砭。

沉紧相兼滑,仍闻咳嗽声。微浮兼有散,肺脉本家形。

溢出胸中满,气泄大肠鸣。弦冷肠中结,芤暴痛无成。

沉细仍兼滑,因知是骨蒸。皮毛皆总涩,寒热两相并。

王叔和脉诀卷之四

脾藏歌三首

脾藏象中坤,安和对胃门;王时随四季,自与土为根。

磨谷能消食,荣身性本温;应唇通口气,连肉润肌臀。

形扁才三五,膏凝散半斤;顺时脉缓慢,失则气连吞。

实梦歌欢乐,虚争饮食分;湿多成五泄,肠走若雷奔。

痞气冬为积,皮黄四体昏;二斤十四两,三斗五升存。

又歌曰

三部俱缓脾家热,口臭胃翻长呕逆,齿肿齗宣注气缠,寒热时时少心力。

又歌曰

脾脉实并浮,消中脾胃虚。口干饶饮水,多食亦肌虚。

单滑脾家热,口臭气多粗。涩则非多食,食不作肌肤。

微浮伤客热,来去乍微疏。有紧脾家痛,仍兼筋急拘。

欲吐即不吐,冲冲未得苏。若弦肝气盛,妨食被机谋。

大实心中痛,如邪勿带符。溢关涎出口,风中见羁孤。

左右手诊脉歌

左右顺候四时脉,四十五动为一息。指下弦急洪紧时,便是有风兼热极。

忽然匿匿慢沉细,冷疾缠身兼患气。贼脉频来问五行,屋漏雀啄终不治。

左手寸口心部脉歌

左手头指火之子,四十五动无他事。三十一动忽然沉,顿饭忽来还复此。

春中候得夏须忧,夏若得之秋绝体。秋脉如斯又准前,冬若候之春必死。

左手中指肝部脉歌

左手中指木相连,脉候还须来一息。二十六动沉却来。肝藏有风兼热极。

三十九动涩匿匿,本藏及筋终绝塞。一十九动便沉沉,肝绝未曾人救得。

左手尺中肾牙部脉歌

左手肾脉指第三,四十五动无疾咎。指下急急动弦时,便是热风之脉候。

忽然来往慢慢极,肾藏败时须且救。此病多从冷变来,疗之开破千金口。

二十五动沉即来,肾绝医人无好手。努力黄泉在眼前,纵在也应终不久。

右手寸口肺部脉歌

右手头指肺相连,四+五动无忧虑。极急明知是中风,更看二十余七度。

忽然指下来往慢,肺冷莫言无大故。一朝肺绝脉沉沉,染病卧床思此语。

十二动而又不来,咳嗽唾脓兼难补。发直如麻只片时,扁鹊也应难救护。

右手中指脾部脉歌

右手第二指连脾,四十五动无诸疑。急动名为脾热极,食不能消定若斯。

欲知疾患多为冷,指下寻之慢极迟。吐逆不定经旬日,胃气冲心得几时。

右手尺中命门脉歌

右手命脉三指下,四十五动不须怕。一十九动默然沉,百死无生命绝也。

指下急急动如弦,肾藏有风犹莫治。七动沉沉更不来。努力今朝应是死。

王叔和脉诀卷之五

论七表脉法:一浮、二芤、三滑、四实、五弦、六紧、七洪

一浮者阳也,指下寻之不足。举之有余;再再寻之,状如太过,曰浮。主咳嗽气促,冷汗自

出,背膊劳

强,夜卧不安。

歌曰:按之不足举之余,再再寻之指下浮。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生精要补虚。

又歌曰:寸浮中风头热痛,关浮腹胀胃虚空。尺部见之风入肺。大肠干涩故难通。

二芤者阳也,指下寻之,两头即有,中间全无,日芤。主淋沥,气入小肠。

歌曰:指下寻之中且虚,邪风透入小肠居。患时淋沥兼疼痛,大作汤圆必自除。

又歌曰: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尺部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三滑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如珠动,按之即伏,不进不退,曰滑。主四肢困弊,脚手酸痛,

小便赤涩



歌曰:滑脉如珠动曰阳,腰中生气透前肠。胫酸只为生寒热,大泻三焦必得康。

又歌曰:滑脉居寸多呕逆,关滑胃寒不下食。尺部见之脐似冰,饮水下焦声沥沥。

四实者阳也,指下寻之不绝,举之有余,曰实。主伏阳在内,脾虚不食,四体劳倦。

歌曰:实脉寻之举有余,伏阳蒸内致脾虚。食少只缘生胃壅,温和汤药乃痊除。

又歌曰:实脉关前胸热甚,当关切痛中焦恁。尺部如绳应指来,腹胀小便应不禁。

五弦者阳也,指下寻之不足,举之有余,状若筝弦,时时带数,曰弦。主劳风乏力,盗汗多

生,手足酸

疼,皮毛枯槁。

歌曰:弦脉为阳状若弦,四肢更被气相煎。三度解劳方始退,常须固济下丹田。

又歌曰:寸部脉紧一条弦,胸中急痛状绳牵。关中有弦寒在胃,下焦停水满丹田。

六紧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通度,按之有余,举指甚数,状若洪弦,曰紧。主风气伏,阳

上冲,化为

狂病。

歌曰:紧脉三关数又弦,上来风是正根元。忽然狂语人惊怕,不遇良医不得痊。

又歌曰:紧脉关前头里痛,到关切痛无能动。隐指寥寥入尺来,缴结绕脐长手捧。

七洪者阳也,指下寻之极大,举之有余,曰洪。主头痛,四肢浮热,大肠不通,燥粪结涩,

口干,遍身

疼痛。

歌曰:洪脉根源本是阳,遇其季夏自然昌。若逢秋季及冬季,发汗通肠始得凉。

又歌曰:洪脉关前热在胸,当关翻胃几千重。更向尺中还若是,小便赤涩脚酸疼。

王叔和脉诀卷之六

论八里脉法:一微、二沉、三缓、四涩、五迟、六伏、七濡、八弱

一微者阴也,指下寻之,往来极微;再再寻之,若有若无,曰微。主败血不止,面色无光。

歌曰:指下寻之有若无,漩之败血小肠虚。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骨木枯。

又歌曰:微脉关前气上侵,当关郁结气排心。尺部见之脐下积,身寒饮水即呻吟。

二沉者阴也,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缓度三关,状如烂绵,曰沉。主气胀两胁,手足时

冷。

歌曰:按之似有举还无。气满三焦藏府虚。冷气不调三部壅。通肠健胃始能除。

又歌曰:寸脉沉兮胸有痰。当关气短痛难堪。若在尺中腰脚重,小便稠数色如泔。

三缓者阴也,指下寻之,往来迟缓,小于迟脉,曰缓。主四肢烦闷,气促不安。

歌曰:来往寻之状若迟,肾间生气耳鸣时。邪风积气来冲背,脑后三针痛即移。

又歌曰:缓脉关前搐项筋,当关气结腹难伸。尺上若逢癥冷结,夜间常梦鬼随人。

四涩者阴也,指下寻之似有,举指全无,前虚后实,无复次第,曰涩。主通身疼痛,女子有

孕胎痛,无

孕败血为病。

歌曰:涩脉如刀刮竹行,丈夫有此号伤精。妇人有孕胎中痛,无孕须还败血成。

又歌曰:涩脉关前胃气并,当关血散不能停。尺部如斯逢逆冷,体寒脐下作雷鸣。

五迟者阴也,指下寻之,重手乃得隐隐,曰迟。主肾虚不安。五迟本土也。常仿此一脉为时

胜,故长夏

胜冬,是土胜水衰,当如经说。

歌曰:迟脉人逢状且难,遇其季夏不能痊。神功诊着知时候。道是脾来水必干。

又歌曰:寸口迟脉心上寒,当关腹痛饮浆难。流入尺中腰脚重,厚衣重覆也嫌单。

六伏者阴也,指下寻之似有,呼吸定息全无。再再寻之,不离三关,曰伏。主毒气闭塞三关,

四肢沉重

,手足自冷。

歌曰:阴毒伏气切三焦。不动荣家气不调。不问春秋与冬夏,徐徐发汗始能消。

又歌曰:积气胸中寸脉伏,当关肠癖常瞑目。尺部见之食不消,坐卧非安还破腹。

七濡者阴也,指下寻之似有,再再还来,按之依前却去,曰濡。主少气,五心烦热,脑转耳

鸣。下元极

冷。

歌曰:按之似有举之无,髓海丹田定已枯。四体骨蒸劳热甚,藏府终传命必殂。

又歌曰:濡脉关前人足汗,当关气少精神散。尺部绵绵却恶寒,骨与肉疏都不管。

八弱者阴也,指下寻之,如烂绵相似。轻手乃得,重手稍无,怏怏[1]不前,曰弱。主气居

表,生产后客

风面肿。

歌曰:三关怏怏不能前,只为风邪与气连。少年得此须忧重,老弱逢之病必痊。

又歌曰:关前弱脉阳道虚,关中有此气多疏。若在尺中阴气绝,酸疼引变上皮肤。

王叔和脉诀卷之七

论九道脉法:一长、乾,大肠;二短、坤,脾;三虚、离,心;四促、坎,肾;五结、兑,

肺;六代、

中,土;七牢、震,肝;八动、艮,小肠;九细、巽,胆

论九道脉

一长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如持竿之状。举之有余,曰长。过于本位亦曰长。主浑身状热。

夜卧不安



歌曰:长脉迢迢度三关,指下时来又却还。阳毒在藏三焦热。徐徐发汗始能安。

二短者阴也,指下寻之,不及本位,曰短。主四肢恶寒,腹中冷气,宿食不消。

歌曰:短脉阴中有伏阳。气壅三焦不得昌。藏中宿食生寒气,大泻通肠必得康。

三虚者阴也,指下寻之不足,举之亦然,曰虚。主少力多惊,心中恍惚,小儿惊风。

歌曰:恍惚心中多悸惊,三关定息脉难成。血虚藏府生烦热,补益三焦便得宁。

四促者阳也,指下寻之极数,并居寸口,曰促。渐加即死,渐退即生。

歌曰:促脉前来已出关,常居寸口血成斑。忽然渐退人生也,若或加时命在天。

五结者阴也。指下寻之,或来或往。聚而却还,曰结。主四肢气闷,连痛时来。

歌曰:积气生于脾藏傍,大肠疼痛阵难当。只宜稍泻三焦火,莫谩多方立纪纲。

六代者阴也,指下寻之,动而复起,再再不能自还,曰代。主形容赢瘦,口不能言。

歌曰:代脉时时动若浮,再而复起似还无。三元正气随风去,魂魄冥冥何所拘。

七牢者阴也,指下寻之即无,按之却有,曰牢。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歌曰:脉入皮肤辨息难,时时气促在胸前。只缘水火相刑克,若待痊除更问天。

八动者阴也,指下寻之似有,举之还无,再再寻之,不离其处,不往不来,曰动。主四体

虚劳。崩中血痢。

歌曰:动脉根源气主阴,三关指下碍沉沉。血山一倒经年月,志士名医只可寻。

九细者阴也,指下寻之,细细似线,来往极微,曰细。主胫酸髓冷,乏力泄精。

歌曰:乏力无精胫里酸,形容憔悴发毛干。如逢冬季经霜月,不疗其疴必自痊。

王叔和脉诀卷之八

诊杂病生死候歌

五十不止身无病,

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藏绝,却后四年多没命。

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十五一止一年殂。以下有止看暴病。

诊暴病歌

两动一止或三四,三动一止六七死。四动一止即八朝,以此推排但依次。

又歌曰

健人脉病号行尸,

病人脉健亦如之。

长短瘦肥并如此,细心诊候有依稀。

诊四时病五行相克脉歌

春得秋脉定知死,死在庚申辛酉里。

夏得冬脉亦如然,还于壬癸为期尔。

严冬诊得四季脉,戊己戌还是厄。

秋得夏脉亦同前。为缘丙丁相刑克。

季月季夏得春脉,克在甲寅应病极。直逢乙卯亦非良,此是五行相鬼贼。

诊四时虚实脉歌

春得冬脉只是虚,

兼令补肾病自除。

若是夏脉缘心实,还应泻子自无虞。夏秋冬脉皆如是,在前为实后为虚。春中若得四季

脉,不治多应病自除。

论伤寒歌

伤寒热病同看脉,满手透关洪拍拍。出至风门遇太阳,一日之中见脱厄。过关微有慢腾

腾。直至伏时重候觅。

掌内迢迢散漫行,千瘥疮疔多不的。大凡当日问途程。迟数洪微更消息。

又歌曰

热病须得脉浮洪。细小徒费用神功。

汗后脉静当便瘥,喘热脉乱命应终。

阳毒候歌

阳毒健乱四肢烦,面赤生花作点斑。狂言妄语如神鬼,下利频多候不安。汗出遍身应大

瘥,鱼口开张命欲翻。有药不辜但与服,能过七日渐须安。

阳毒候歌

阴毒伤寒身体重,背强眼痛不堪任。小腹痛急口青黑,毒气冲心转不禁。四肢厥冷唯思

吐,咽喉不利脉细沉。若能速灸脐轮下,六日看过见喜深。

诊诸杂病

1

生死脉候歌

腹胀浮大是出厄,

虚小命殂须努力。

下痢微小却为生,

脉大浮洪无瘥日。

恍惚之病定颠狂,其脉实牢保安吉。寸关尺部沉细时。如此未闻人救得。

消渴脉数大者活,虚小病深厄难脱。

水气浮大得延生,沉细应当是死别。

霍乱之候脉微迟,气少不语大难医。

三部浮洪必救得,古今课定更无疑。

鼻衄吐血沉细宜,忽然浮大即倾危。

病人脉健不用治,

健人脉病号行尸。

心腹痛脉沉细瘥,

浮大弦长命必殂。

头痛短涩应须死,

浮滑风痰皆易除。

中风口噤迟浮吉,急实大数三

2

魂孤。

鱼口气粗难得瘥,面赤如妆不久居。

中风发直口吐沫,喷药闷乱起复苏。咽喉拽锯水鸡响,摇头上窜气长嘘。

病人头面青黑暗,汗透毛端恰似珠。

眼小目瞪不须治,喘

3

汗如油不可苏。

内实腹胀痛满盈,心下牢强干呕频。手足烦热脉细数

4

,大小便涩死多真。

外实内热吐相连,下清注谷转难安。忽然诊得脉洪大,莫费神功定不痊。

内外俱虚身冷寒,汗出如珠微呕烦。忽然手足脉厥逆,体不安宁必死【扌弃】

5



上气喘急候何宁,手足温暖浮滑生。反得寒涩脉厥逆。必知归死命须倾。

咳而尿血赢瘦形,其疾脉大命难任。睡血之脉沉弱吉,忽若实大死来侵。

上气浮肿肩息频,浮滑之脉即相成。忽然微细应难救。神功用尽也无生。

中恶腹胀紧细生,若得浮大命逡巡。

金疮血盛虚细活,急疾大数必危身。

凡脉尺寸紧数形,又似钗直吐转增。

此患蛊毒急须救,速求神药命难停。

中毒洪大脉应生,细微之脉必危倾。

吐血但出不能止。命应难返没痊平。

大凡最要生死门,大冲脉在即为凭。若动应神魂魄在。止便干休命不停。

王叔和脉诀卷之九

察色观病生死候歌

欲愈之病目眦

6

黄,眼胞忽陷定知亡。

耳目口鼻黑色起,入口十死七难当。

面黄目青酒乱频。邪气在胃衮

7

其身。

面黑目白命门败,困极八日死来亲。

面色忽然望之青,进之如黑卒难当。

面赤目白忧息气,待过十日定存亡。

面赤目青众恶阳,荣卫不通立须亡。

黄黑白色起入目,更兼口鼻有灾殃。

面青目黄中时死,馀候须着两日强。

面无精光如土色,不能食时四日亡。

目无精光齿龈黑,面白目黑亦灾殃。

口如鱼口不能闭,气出不返命飞扬。

肩息直视及唇焦,面肿苍黑也难逃。

妄语错乱及不语,尸臭元知寿不高。

人中尽满兼唇青,三日须知命必倾。

两颊颧赤人病久,口张气直命难停。

足趺趾肿膝如斗,十日须知难保守。

项筋舒展定知殂。掌内无文也不久。

唇青体冷及遗尿,背面饮食四日期。

手足爪甲皆青黑,能过八日定难医。

脊痛腰重反覆难,此是骨绝五日看。

体重尿赤时不止,肉绝六日便高【扌弃】。

手足甲青呼骂多,筋绝九日定难过。

发直如麻半日夭,寻衣语死十知麼。

论五藏察色候歌

肝藏歌

面肿苍黑舌卷青。四肢力乏眼如盲。泣出不止是肝绝,八日应当命必倾。

心藏歌

面黧肩息直视看,又兼掌肿没文斑

8

。狂言乱语心闷热,一日之内到冥间。

脾藏歌

脐趺肿满面浮黄。泄利不觉污衣裳。肌肉粗涩兼唇反,一十二日内灾殃。

肺藏歌

口鼻气出不复回,唇反无文黑似煤。皮毛焦干爪枯折,途程三日定知灾。

肾藏歌

面黑齿痛目如盲,自汗如水腰折频。皮肉濡结发无泽,四日应当命不存。

王叔和脉诀卷之十

诊妇人有妊歌

肝为血兮肺为气,血为荣兮气为卫。阴阳配偶不参差,两藏通和皆类例。

血衰气王定无娠,血王气衰应有体。

尺微关滑尺带数,流利往来并雀啄。小儿之脉已见形,数月怀躭

9

犹未觉。

左疾为男右为女,流利相通速来去。两手关脉大相应,己形亦在前通语。左手带纵两个

男,右手带横一双女。左手脉逆生三男,右手脉顺还三女。寸关尺部皆相应一男一女分形证。

有时子死母身存,或即母亡存子命。往来三部通流利,滑数相参皆替替。阳实阴虚脉得明,

遍满胸堂皆逆气。左手太阳浮大男,右手太阴沉细女。诸阳为男诸阴女,指下分明长记取。

三部沉正等无疑,尺内不止真胎妇。

母乘子兮纵气露,妻来乘夫横气助。子乘母兮逆气参,夫乘妻兮顺气护。

小儿日足胎成聚,身热脉乱无所苦。汗出不食吐逆时,精神结惫其中住。滑疾不散胎三

月,但疾不散五月母。弦紧牢强滑者安,沉细而微归泉路。

妊娘杂病生死歌

血下如同月水来,漏极胞干主杀胎。

亦损妊母须忧虑,争遣神丹救得回。

产难生死歌

欲产之妇脉离经,沉细而滑也同名。

夜半觉痛应分诞,来日日午定知生。

身重体热寒又频,舌下之脉黑复青。反舌上冷子当死,腹中须遣母归冥。面赤舌青细寻

看,母活子死定应难。唇口俱青沫又出,子母俱死总高【扌弃】。面青舌青沫出频,母死子

活定知真。不信若能看应验,寻之贤哲不虚陈。新产之脉缓滑吉,实大弦急死来亲。若得沉

重小者吉,忽若坚牢命不停。寸口涩疾不调死,沉细附骨不绝生。审看此候分明记,长须念

取向心经。

怀妊伤寒歌

伤寒头痛连百节,气急冲心溺如血。上

10

生班点赤黑时,壮热不止致胎灭。呕吐不止心

烦热。腰背俱强脑痛裂,六七日来热腹中,小便不通大便结。

又歌曰

产后因得热病临,脉细四支暖者生,脉大忽然肢逆冷,须知其死莫留停。

小儿生死候歌

小儿乳后辄呕逆,

更兼脉乱无忧虑。

弦急之时被气缠,

脉缓即是不消乳。

紧数细快亦少苦,

虚濡惊风邪气助。

痢下宣肠急痛时,

浮大之脉归泉路。

小儿外证一十五候歌

眼上赤脉,下贯瞳人。

囟门肿起,兼及作坑。

鼻干黑燥,肚大筋青。

目多直视,睹不转睛。

指甲黑色,忽作鸦声。

虚舌出口,啮齿咬人。

鱼口气急,啼不作声。

蛔虫既出,必是死形。

用药速急,十无一生。

献花(0)
+1
(本文系22233294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