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韵

 竹篱梵天2019 2015-08-05

乡韵

[/西江月冷]

每次看画家王沂东的油画,都会让我着迷。那是一些乡村题材的绘画。或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物,或带了一些记忆中让人熟悉的场景。画面之中,总是透出一种古典之美。是的,还有画里蕴涵的诗歌一样的乡情。这是被画家诗化的乡村,我甚至觉得带了一些抒情与唯美的感觉。你看,热情洋溢的大红,朴素美丽的印花土布,哪一样不让人把自己的情感,回归到过去的年月。这与莫言笔下的乡村完全不同,如果说那是土做的乡村,则他的油画里,尽显诗韵之意。又带了一些朦胧的水气,让你的情感在它的带动下,如浮过云端,就那样漂着浮着沁入心底,回味不绝地靠进自己的童年。

多少次,我甚至想着寻找过去的乡村了。我想去寻找记忆中让人亲切的草房,老树,纺车,想再看一眼身穿土布衣服的孩子和女人。还有生活中沿袭了多年的民风民俗,结婚的时候,那红得醉人的场景,丧礼的时候,那白了一地的悲戚。

对于乡村,我是生了不了的感情了。这份感情像是不老,越是随着岁月的脚步行走,越发变得浓郁。那是多么朴素纯净的年月,你可以简单快乐地迎接生活。简单而不潦草,快乐而不浮躁。即便贫穷,也不能阻隔幸福的到来。村里的每一个人,都不懂得隐藏内心的真诚,笑便笑得爽朗,哭便哭得洒脱。大家觉得村庄是大家的村庄,村路是大家的村路,地里的庄稼,便是共同的父母。于是才有了谁家的孩子,脖子上挂着的一家一家攒来的各色的丝线,才有了谁家孩子用碎布拼成的百家衣。才有了我记忆中的,那些孤苦无依的流浪儿,被乡亲们满是爱意地认留到了家里。

在我以前的文章里,曾经专门写过一篇《乡红》,那是一篇关于乡村色彩的文章。在我的感觉里,那是多么热烈的乡村的颜色呵。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对应的是乡人红红的心意。红色之外,更有一方土生土长的围巾裹在头上,有自纺自做的衣裳穿在身上。莫说绿底红花的对比强烈,莫说蓝底白花的素雅和谐,更重要的,它们已经成了乡村印象的一种符号。多少次我在梦里抚摸着它们,注视着它们。其实,除了人,这些具有浓厚乡韵的物件,已构成了乡村诗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人生总要有属于自己的标志,对于乡村来说也是如此。若乡村的风景变得和城市一模一样,若乡人的风俗也被城市同化,乡人的心里,是不是依旧保持着土地一样的真朴。然我所看到的自己的村庄,如今已距过去的印象太过遥远。后来的乡亲,已经不再谈论庄稼。他们张口闭口地谈论金钱,谈论金钱本也无错,可他们甚至忘记了生活的本意与对自然的敬意。放眼看去,如今的人们,在经济大潮之中,又有多少在为钱而钱的路上拼命行走。人们不再珍惜内心的真诚,不再珍惜相互的友谊,不再懂得馈赠与感谢,不再敬畏老人口中的三尺神灵。勤劳节俭成了被人看不起的行为,挥霍享受成了唯一的生活追求。而与生活本该一体的快乐与幸福,对浮躁与张狂的心灵来说,又在哪里。喧闹之中,有谁可以真正地停下脚步,静下心来,用内在的真实,拥抱并温暖一下自己。

我一次次对自己说,我并不排斥乡村的发展,我甚至希望自己的村庄繁荣富强。房子可以盖得更高,日子可以过得更甜,但那些土地实在不该荒芜,那些真情实在不该抹舍,那些乡韵实在不该飘散。是的,如今让我去想,脑海中呈现的乡村依旧是这样一幅画面:祥和安静的院落里,年迈的老人满是慈祥,儿孙们依旧怀着乡土一般的微笑,树上的花朵依旧随风飘香。

或许无论到了何时,乡村都应该是朴素的,简约的,真诚的,更应该是美丽的,抒情的。就像王沂东油画里的一幅幅场景,像他画里的一个个人。我想,即便记忆中的乡村已经远去,能有这样美好的画面系于脑海也好。否则一腔思念又搁置到哪里。所以我去搜寻,甚至在诸多的艺术作品里,又一次感受着被我错过已久的,又在内心尽情铺展的,乡村的纯净与美丽。那一定是记忆中永恒的诗篇。2012-1-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