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美生活而不是审美地生活一一一《比邻而居》解读

 采菊东篱630 2015-08-05


比邻而居/王安忆


正文:
当时,装修的时候,就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味,便过我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解读:当时俩字就表达了作者的一个态度,是向他人讲故事,是倒叙,讲故事就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是一个讲者跟听着都享受{审美也是享受之一}的过程,那我们看王安忆在里面享受什么?我们读者在里面享受什么?文章的开头就决定了小说是什么气质的,什么指向的了。这篇小说整个叙述基调是娓娓道来的。它有很多关联词跟出语气的词语:当时、就有人、不要、应该、另外、可是、好了、现在。小说的关联词语气词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可以看出作者对事件的态度。以及让读者放下心来或者提到嗓子眼,是缓或者激烈的潜意识。她这里是先要我们慢的。讲故事嘛,不急!这里透露了我可能是一个怕麻烦的人{打个洞,安跟管子嫌烦},这是平常人的常态,拉进跟读者的距离,这也是个小说技法,很多小说都用的。就是读者跟小说中人差不多,那就可以代入吧{所谓代入感}现在好了,是一种叹气的口气了,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人物心理反应了。这是写了人物有不好感觉,有不开心,哪我还讲什么是审美啊?明明网上讲得对嘛,是对现实的失望不满等等情绪。我这里讲了开头语定小说基调、出语气的词跟关联词的问题、还有代入感的写作技法。这些都是老套,但是很重要。小说一定要调动读者的阅读潜意识,读者对你故事无感了,你文字再好也等于零】

正文:
我无法确定,这是哪一户人家的油烟气。我们这幢楼里有十六层,每一层有七套公寓。从构造上看,我是与我西边比邻而居的公寓共用这条烟道。就原理来说,油烟是向上走的,所以,绝不会是楼上人家的油烟,甚至不定是同层楼面人家的。而我是住十一楼。这样,范围就缩小了。就是说,这仅是来自十二楼以下,相邻的两套公寓。但这范围也挺大,除去一楼,是物业管理部门的办公室,再除去我自己,共有二十一套公寓,入住的人家大约是三分之一。就是说,有十二三户人家,可能将这油烟气排我家的厨房。而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仅来自于其中一家。
【解读:王安忆曾经提出了小说的逻辑性问题,这是理论贡献的。小说是虚构的,有时要建立在现实俗世里的,它的事件的发展要一个逻辑引发点,另外事件的表面是要严密的逻辑性{这是王安忆观点,我不觉得,我只觉得逻辑性是必要的,但严密未必。这在我以后谈莎士比亚时可以举很多例证},这样故事才根基牢靠,可信度高。这里也是有她理论的影子了,出发点就是一根烟道,没有烟道故事就讲不下去了。然后才有了理性分析,但是很到位,也很节制。在小说里理性分析一定要节制,这在以后举例再说。许多小说家{包括王安忆}都讲过,小说就是奇出。你看最后一句就奇出了。我看现在很多的写作爱好者就是没有奇出的。实际上小说都是奇出的,你看死样怪气的《雪国》里岛村、驹子、叶子的事件、情感处理方式都是跟我们常人不一样的,那就是奇出。康成写景物也是很奇出的。异域文化,写刚开放了就想到死了,所以可读性也高了,当然大家可以讲这是日本文化传统啊,有什么可稀奇的?那你写啊,你写出中国文化的稀奇处{多得是!}也是好作品啊。小说就是要像这篇作品里最后一句那样有奇出的句子,我这里讲了两个小说的写作方法:逻辑跟奇出】


正文:
这是由这油烟的气味决定的。
这气味是一路的;就是说: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它似乎是靠近川菜的一系,可又不尽然。葱姜和酱的成分多了,使它往北方菜系上靠了靠。但,总而言之,这家在吃上面是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风范,相当鲜明和强烈。所以,我肯定这只是一家的油烟进入了我家的管道。不晓得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原理,这家油烟的没有直接走出,而是中途被吸入我家的排油烟机出口。或许,很简单,别人家都预计到会发生这样串烟的情形,所以都放弃了这条现成的烟道,只剩下我们两家。
【解读:在小说里什么是好语言呢?当然前提是叙事性的语言,就是讲要讲事体的语言,而不是扯我被人打了我要悲伤了我要控诉了我要发议论了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是可以有,一般是在事件讲完了,你可以发发牢骚,当然偶尔地夹议一俩句也无妨,但是千万不要用抒情性语言来代替叙述性语言,什么叫抒情性语言?就是写散文的、文字里带作者感想判断的,情感多于叙述的语言。王安忆在论舞编舒巧面对大量中国民间舞蹈语言而竟然找不到一种叙述性舞蹈语言而痛苦的随笔里很详细地讲了这个问题。后来她批评的须兰小说语言也是建立在这个上面的。请大家去看看她这篇文章,她讲得比我好,努努网上好像有。建议大家爱好小说写作的人去买王安忆的创作报告。随想录、谈话录类的书籍,有六七本,大概,太好了。
好,继续。讲小说语言第一是要叙述性语言,然后再怎样好呢?在我觉得是读来舒服,跟小说要走的最终意趣一致就是好语言。你看我讲这篇小说它是讲审美生活细节的,那根据呢?你看:生活是琐碎的,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如果步子轻快点,那应该是心情愉悦的。上面一段话就是碎碎念的【这个词是我最讨厌的,到处都是,还有什么一枚啊翻云覆雨手啊影响的翅膀啊什么的。这是贪省力,用别人的修辞,哪一个好作家这样借用的呢?,当然确实也有借用的情况,那就是讽刺或者反讽的],它细碎、但是句子长短跟音韵很好。比如:
花椒【尾字仄、音快、双音节,双音节就是指俩个字组合,因为中国字不像客邦人那样一个词里有音节起伏,所以是靠了单字、双字、三字组合成有起伏的音节的,哎呀,忒烦了,打字】、辣子【平,音慢、双音节】、葱【平。音快,单音节】、姜【仄、音快、单】、蒜【仄、音极快,单】、八角【平、第三声古法里是视为平音的,因为很悠长。下去得慢还起来了,恢复了平。音特长。双音节】。这段文字的音乐性特别好,读来就是爽,用上海人话讲豁辣。最后八角两字【太好了】又归于平整的叙述语言,那就可以接下面的叙述了。你整体读一下这段文字是不是在审美这个气味?【体验化了,带情感性文字叙述了,如大开大阖、大起大落,鲜明强烈等等】,这个内容如此坚实的叙述是表达了作者不满失望的情绪吗?我看不是,而是很明显的审美。不信你再看一一一】


正文:
这家人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解读:对生活质量是有一点要求的,有一点审美吧?】。一早,就传进来葱油味,还有一股面粉的焦香,显见得是在烤葱油饼。那气味呀,就好象在嘴里狠狠地咬了一口似的,唇齿之间,都是【解读:呵呵,讲得我都嘴馋了,不是审美生活是什么?!】。中午,可能是榨菜肉丝面【解读:可能俩字太妙了,说明文中的我是一个喜欢来事的人,对生活感兴趣的人,这她都要探索的啊?】。榨菜,在锅里煸得半干,那股榨菜香,油香,还有铁锅香,先是刺鼻,后就柔和了,洋溢开了,那是添上水的缘故【写一样东西的好、妙、美,不能只朝好妙美里讲要有转折:刺鼻。嗯一一一真香啊!】。晚上,气味可就丰富了。这是一日之中的正餐,拉开架势,大干一场。气味是一层一层过来,花椒和辣子是主力,带着一股子冲劲,将各种气味打过来。还发现,这家爱用麻油炸锅,真是香气四溅。这些气味在我家厨房里澎湃起伏,时候一到,总是七点钟光景,便一下子消散了,绝不拖泥带水。他家不仅爱吃急火爆炒的菜,也吃炖菜,那气味就要敦厚得多了。他们常炖的有猪肉,牛肉,鸡鸭,除了放花椒、八角、茴香这些常用的作料外,他们似乎还放了一些药材。这使得这些炖菜首先散发出一股辛辣的药味,然后,渐渐地,渐渐地,这股子辛辣融化为清香,一种草本性质的清香,它去除了肉的肥腻味,只剩下浓郁的蛋白质的香气【这段太妙了,我都馋得不行了,真是我们的生活比蜜甜啊。可以作为写作范本了】。他们每隔那么十天半月,还要做一回肚子【肚子俩字妙,实际上上海话里也没有这个说法,它是从做一次人的句法类推过来的,这也是我讲的要改造方言,要引进方言的可以普通话化的思考方式】。无可避免,是有一股腥膻气【又转了,写美、好一定要有转折】,很快,大量投放的白酒起了作用,腥膻还是腥膻,但却变得有些诱人【坏都变好了,呵呵,常有理嘛】。那气味是厚起来的,起了浆似的【这才是修辞,你看这样美妙的修辞我还有活路吗?】。再接着,花椒啊,大料啊,葱啊,蒜啊,一股脑下去,气味就像爆炸,蓬一下起来了。他们可真会吃啊! 【结束了铺垫好了再感叹,适时感叹是小说的技巧之一】
另:关于文字的音乐性我觉得只要读上去舒服,符合作品要表达的意趣就是音乐性好的文字。当然,如果作品就是要表现咯涩的别扭的,那可以反音乐性做手艺活,实际上这也要懂文字的音乐性后才能达到的,我是唯技术派的,什么都是手艺活。

正文:
为挡住他家的油烟,我也想了些办法【要转出来写烟道的美妙,不能一直死盯在一个美女身上【炒菜】,王安忆说:小说就是像树一样枝枝蔓蔓扯出来的,这样才奇出,一路下去就没有了回劲了】。在排油烟机与烟道间的缝隙里打硅胶,不管用【管用了,这小说也没有了,这是小说家的狡猾与可爱,但是要堵住读者朝别地方思考的路,不然读者可以讲你可以打硅胶啊,你白痴啊,这点常识都没有啊,堵口很重要,实际上也是逻辑的力量】。将排油烟机管子口上装了叶片,运作时,叶片旋转着打开;停止时,则垂下来闭合了。也不管用【加深,还有跟上面同理,是说文中的我想尽办法了,小说就是要极致,就是要堵住叉道,要紧紧牵住自己的牛】。油烟气依然从叶片的缝隙里挤了过来。这股油烟特别顽强,非从我家厨房走不行,周围的缝隙堵死了,它就使劲推开叶片。有时,我都能听见,叶片“喝啷喝啷”地响,就好象是我们自己在用似的。总之,挡不住它。倘若,真要将排油烟机管子改道,堵住烟道口,那就要动大工程了。一旦装修结束,便不想再动了。所以,就随它去吧!也只能这样。 【这是在隐喻生活中的美,你是堵不住的,作者很狡猾,小说家都狡猾,她看似在抱怨,实际上是给故事的合理性找借口,再加上文中的我有懒、得过且过的习性,那就合理了,那就故事还可以讲下去了,要是我老婆这样的,那是一定要堵死的,那就无法审美生活了,唉,档次不一样啊。懒人都是有高品位的,呵呵,我也。。。。】


时间长了,我对他们还生出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啊,终于点炮了,露出真面目了!】并且,也不奢侈【还是赞赏】。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烧得那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全是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烟火气特别足。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一到钟点,气味就涌过来,灌满一整个厨房的角角落落。一个钟点以后,就消散了。对了,绝不会超过一个钟点,到时候,一定就收了。这说明他们的吃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这是作者的理想生活的模型了:规律有理性,节制,富足而质朴。那不是全世界人要学习的中国式有节制的人本主义嘛【李约瑟语】。我一直跟小家伙们讲 中国人对世界贡献了有节制的人本主义,楼房不很高很大,一般宽敞就行【节制】,吃自家地里的好【地域生态原则】引申到用建材用苗木要本地域的好。环境不是越富丽堂皇越好,而是适宜人居就好,等等,跟王安忆这篇小说一样,王安忆老是把小说的高度建立到文化上去的,但是她不理论一大套,她生动,没有大词,所以评论家都不敢评她小说,内在的精神高度评不到位,刘庆邦散文里讲的。】


这天一早,在葱油烤香之前,却过来一种陌生的气味。这股子气味由弱渐强,后来竟从我家厨房一直进到客厅,转眼间,满屋都是。第一个念头,是什么东西烧着了。因为它分明是一种烟熏火燎的气味,甚至可以看见:空气变了颜色,变得灰和白。再接着,想到的是某一种草。这种草,有着十分古怪的气味:苦,涩,土腥。于是,有一些记忆渐渐回来了。这是艾草!这天原来是端午,他家在熏艾呢。他们可真够意思,竟然在这高层公寓房内熏艾。可是,有什么不可以呢?艾草的气味多么好闻,干,爽,利索。它带有一种涤荡的意思,将所有的浊气都熏灭了。艾的气味在房间停留得相当久,整整一个白天。之后的葱油烤香也好,榨菜味也好,肉味也好,炸锅也好,花椒大料也好,都是在这层艾草烟气里走的。他们虽然火爆得很,可却是三分钟热劲,一炸而就,没什么余味。时间一过,便过去了。而艾草的熏香——现在我也以为它是香的了,或者,不叫香,叫“芬芳”—— 艾草的“芬芳”,经久不散。经它洗涤过的室内空气,清洁多了,多日里沉积下来的陈旧的气味,被扫得干干净净。第二天,再过来的油烟气,也爽利了许多,肉是肉,鱼是鱼,料是料。以前,其实,多少是串了味的,混起来了的。
【还是回到吃,不烟道了,但是这次吃又不一样了。艾草,唉,太神来之笔了。以苦写好。前面是审美了混的味道的好,现在是清也好了,还好像上了一个档次。小说家就是要有想象力,这个想象力不是没有现实根基的乱想象,而是要有依据有生活经验沉淀,所以我说文学创造者是越老越好,当然天才性的抒情诗歌除外,思辨幽远的诗歌也是越老越好,有时我看了美妙的作品文字,觉得自己此生达不到,很痛苦,真是要撕了手中书】

他们的油烟气味那么强劲,倘若不是大锅大火地烹炸,是很难达到这效果的。他们好像从来不侍弄那些细工慢火的吃食,传过来的气味从来不是微妙的,鲜美的,有涵养的,而且少甜味。他们吃方面,崇尚一个“香”字,“香”其实是味里的正味,虽然简单了些,却比较有力度。唯有“香”,才可这般全面彻底地打入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进到我家厨房。现在,我家的厨房就浸在这股子“香”里面。灶具,台面,冰箱,外壳,都积起了一层薄薄的油腻。这就是我和我的邻居家,最亲密的接触。
【王安忆的审美偏好。她在多篇文章里说了她欣赏现实主义欣赏坚实的写作,欣赏长城一块一快不偷懒码转的方式,在这篇小说里也讲了,这是一段宣言式的文字:大、强劲、不小不细,不是微妙的,而是大气派的,北朝粗粝风格的,香!力度,全面彻底!浸!最亲密的接触。你看王安忆一个女人家气派大哇?这个女子她不寻常!】

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这个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他们家的每一种气味,都有着一股子冲劲。草药的气味是生腥,辛辣,殷苦,底下又铺着一层瓦罐的土气味。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这段日子里,他们一日三餐的气味比较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说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花椒、大料、辣子、葱蒜、鱼肉、肠肚,都不像以往那么热火烹油一般,大张旗鼓,气味要略平和一些。炖菜呢?他们炖的是鸡汤,而这一回,千真万确,就是鸡汤。没有那么多作料的杂味,而是单纯的鸡的香味。但是,这鸡汤的香味却又要比通常的鸡汤浓厚。就是这样一个清,也清得十分强烈。好像有什么力量,将这鸡的原味,突出了一把。是什么在起作用呢?是不是火腿?不是,他们家不吃火腿,从没有火腿的熏腊的香。我说过,他们不吃这样的口味复杂的东西。当然,腊肉另当别论。京葱或者蒜苔,爆炒腊肉,那香带着股子蹿劲,一下子蹿了过来。也不是咸蹄膀,他们不吃“腌笃鲜”一类的,那种带了些暗臭的腌香,他们不吃。他们不接受那类暧昧的气味。无论香和臭,他们都要是比较响亮和明确。再细循着那股鸡汤的浓香找下去,我终于觉出了:他们在汤里放了一只鳖。而且,一定是只野生的鳖。养殖场里的鳖有一股膻味,而在此,鳖也是“清”的香,却香上了数倍,数十倍。鸡汤的醇味潺潺地流淌过来,足有两天余味缭绕。好像将那火爆劲夯实了,沉住了气,一点一点来。
【这还是在讲作者对审美价值的阐述,还是在讲对她要的美的样式,王安忆是不欣赏现代派的,她觉得现代派俗,没有真正的生命力。她的北派气象的,所以当有人讲她是学张爱玲时她难得的出面反驳了,她远远超过张爱玲,精神境界上。在王安忆看来20世纪艺术无非是提供了世纪末的情绪,它确实很深刻,但都是朝幽深的地底下爬行的,气象披糜。她要的是高昂的19世纪文学精神一一一心灵美!。小说的境界往往是一个小说家的精神境界决定的,王安忆确实比同时期小说家高妙。看刘庆邦散文里讲王朔说【当时莫言、刘震云等文坛大佬都在】王安忆作品远远超过在座各位。他们都是服气的。唉,一个女人把我们大老爷们都甩后面了,幸好诺贝尔奖莫言得了】


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有四至五次。那么就有一个月出头的时间。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草药的气味先后有些变化:有一段是以苦为主;有一段苦虽苦,却略有回甘;又有一段奇怪地,散发出海带那样的咸腥气。但一日也没断过,准时在上午九时许注入我家厨房,再在下午四时许渐渐收梢。鸡汤的香气是二十四小时长留的。方才说过,余味绕梁。再有准时准点的一日三餐,这段时间,我家厨房的气味就相当丰富,层层叠叠,密密实实。端午时,艾熏洗过的空气里,又积满了种种气味。不过草药的气味多少也有一些洗涤的作用,还有瓦罐的泥土气也有洗涤的作用。它们刷去了些油腻,使这肥厚起来的空气清新了一些,也爽利了一些。
【这段文字我觉得没有多少递进,当然也需要,因为前面是点上讲的,是一天或者一时的所见、感觉,她讲这段时间蛮长的,那就是加深了。但推进不多,缓下来也可以,小说是要调动读者潜意识跟情绪快慢的,刚才是太精彩了,现在歇歇也好,不然我肯定要扔了这本书了,扔书时我还常骂:这么好。NND,是人写的吗?】


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其中一定也添加了什么奇特的配剂,它一点不膻,而是香气扑鼻。它的香气是那么醇,又那么稠,以致,香气就好像一咕噜,一咕噜地涌进我家厨房。为什么判断它是羊肉汤,而不是爆羊肉,炖羊肉,是因为没有炸锅的油味,还有葱姜料味,它相当单纯,又相当肥厚。不过到后来,就有别的成分参加进来,就是芫荽,还有辣油。于是,那香味就变得尖锐了,而且带着一种异端的气味。就有着这种异端的性质,它放在哪里似乎都有些离题,可其实却是突出主题。现在,它的香味简直是翻江倒海,都能听见响了。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就登场了。倒不是说有什么宝贵的,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 这是交响乐音符停止了重启,是转折了,忽然有一天,那是上演大餐了。而且是所有的乐器声朝你头上倒下来了,让你无处可逃。高潮,绝对是高潮。它还奇出,又弄了个什么羊跟神奇的配剂来引出来,小说的难处是你把一种情况写绝了,你怎么再起,蹩脚的编剧是故事讲不下去了死人,那他有本事一上来让人死了,后来还不用这个死了的人,那才是真功夫,因为这个人如果一上来死了,等于没有设计了这个人,《第七天》死了的人都是回溯的。当然《第七天》很妙,那不一样。你看王安忆把几种烟道里出来的炒菜味道审美了之后,而且这个美是她理想里的,单一取向的【大气朴实的美】,那要出各种情况就更难了,但是她就是不依不饶又整出了幺蛾子,这就是本事,这就是一个小说家的想象力,坚实的生活里的想象力】


早上的里,间或是韭菜的辣香,或者鸡蛋的酥香,还有肉香,是煎肉饼,还是锅贴?中午有麻酱的油香气,和豆瓣酱的带些发酵味的酱香。【这么多香啊?真是活色生香!这个文中的我的想象能力个呢审美体验能力真是不得了!哪是一个不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可以达到的?你能从一根烟道里出来的气味里联想到这么多美妙的好事吗?所以要去审美生活,审美生活的褶皱,什么叫褶皱?还是用王安忆的话来讲吧,既然讲她的小说。她在一篇小文里说他大舅茹志【上海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大师】问她:你知道什么最难画吗?王安忆摇摇头,茹志把一条裤子朝地上一扔说:诺,这个!王安忆豁然开朗:是衣服所表现的褶皱!就是说艺术品的细节美是最难表现的,艺术就是要审美生活里事物的细节【褶皱】的,你看着这好像是容易,老难了。这个褶皱人家表现过了,要你再来弄一次干嘛?同样的一条艺术性的裤子下来了,都是在描画它的褶皱,但是你要画得跟他人不同。他的褶皱是繁复的,你的可以是简洁的,他的是流畅的,你的可以是有关节的。你要用你的审美的眼光来审美生活,来画出你觉得衣服里那个人的内在精神。】晚上的气味总是最丰厚,炸锅的作料味一阵一阵蓬起来。这家的灶火旺的很哪!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在一段膏腴厚补之后,总要间插进一种草本的气味。比如端午时节的艾草,比如草药,当然,这是一个意外的插进,可是还有,秋天的时候,荷叶的气味来了。荷叶裹着肉、花椒、香菇、米粉的气味,丝丝缕缕地进了我家厨房。荷叶的携着水汽的清香又一次洗涤了油腻之气【看来油腻呇、不清爽的气味是王安忆不喜欢的,你看老是要用东西【艾草、荷叶】来去除油腻气的,这也表明了她的审美取向】。之外,又有稻柴的气息,是与肉、葱姜、八角、桂皮,以及酱油的气味裹在一起,扑入我家的厨房。总之,时不时地,就有这些乡土的气味送过来。从此可见,这家吃方面,很重视接地气,并且,顺应时令。【你看又是地域现代主义的原则了:接地气,适时 】
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却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就是一缕咖啡的香气【洋的也来了。呵呵。你看王安忆要写这篇小说,她在吃上面设计过几个重要的关节啊:方便面是一个点,北方川菜调料是一个点,一天之中吃的方式是一个点:早上葱油饼焦香,急;中午刺激的爽快香,夜里是复杂的正餐,然后从这种饮食美的无可抵挡这个点上说了:烟道百叶挡不住它的嚣叫,强劲!然后再说这是他们家的饮食生活常态,竟然有了仪式感一样的认真了,呵呵。常态这样了,还有惊奇:艾草啊荷叶啦等等。已经让人受不了了,她还觉得不够,因为这些都是中式的,这个朋友要弄洋的:咖啡也来了,嘿嘿,我兴趣来了,继续看一一一】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王安忆时时刻刻不忘记生活的严密逻辑,她写这一句就是要堵读者的口,前面讲了大家都是不接烟道,但这家伙怎么接了呢?哦,因为他没经验。逻辑再王安忆看来是小说里非常非常重要的一贯方面】,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它这么蹑着手脚跟进来,似乎带着些试探的意思。然后,又有一小缕异样的气味来了,奶酪的气味,也是另一路的肥厚,种气不同,不同宗的膻和香。所以,他们很容易就划分出来,两下里归开来。现在,它们和他们,桥归桥,路归路,各行其是。接着,那新来的又引进了洋葱,月桂,大蒜粉。要注明一下,大蒜和大蒜粉可是不同的气味,差就差那么一点。前者辛辣,后者则没有那么强烈,稍差一点,可就这么一点差异,就改变了性质。更接近于一种香料,而且有着异国的风情。还有橄榄油的清甜油味也来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而老邻居那一家则是实打实,香、辣、脆,勾着人的食欲。但终是相安无事。后来的也很谦恭,悄悄地潜来,又悄悄地离去。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拉,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对比是小说里最常见的写作手法了,中式的结实的讲好了,就来西式的随意的了。你看这一切都是从一只烟道里出来的,妙不?从一根烟道里一起出来的烟里竟然可以分出俩种类型不同的味道,俩种类型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是生活真实吗?不是!是小说真实!虚构的真实,小说就是要提供虚构的真实】

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讲得像真的一样!呵呵,这个“绝不”太好了,语气坚定,因为这本来就是虚构,大骗子的干活】。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又有糟油的气味,带着酒香。“腌笃鲜”也来了,好在竹笋的香味有穿透力,使得腌肉的暗臭变得明朗了。这股子油烟虽然帮系不同,但到底是同宗同族,还是有相通的渠道。所以,渐渐地,就有些打成一片。倒是第二位,因是不同的出典,虽然弱一些,却能够特立独行,在一片气味中,划出自己的疆域。可是,第四位却来了。第四位一方面缺乏个性,另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有一日,先是红烧的牛肉,投了葱、蒜、花椒、八角,接着,忽又漾起一股兰姆酒味,想来是将兰姆酒做了料酒。再接着,啤酒的苦涩清甜也来了;最后,是芫荽。于是,所有的气味就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聚集在了一处。 【呵呵,各种生活方式都来了,但是没有王安忆喜欢的第一种方式丰富坚实,所以她都简写了,这更是小小说的详简需要,也是作者审美观的反映。当然总体上王安忆是肯定了所有有生气的生活方式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消极的虚无的生活方式!西方小说家们,你们来好好学习一下吧,你们除了讲那些无聊无感无望颓废痛苦自杀性爱等等世纪病外,还有什么?你看我们的小说家,多么热爱世俗生活!】
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艾草除邪。中国传统里邪气【浮躁的、病态的、绝望的等等身体感觉都是反对的,要消弭的。但在20世纪的诗学里、伦理学里竟然是迷恋的了,所谓生命体验原来在苏格拉底时一直讲身体感觉的 ,我们的翻译换一个大词,大家兴奋得像看到了新的处子那样睡不着觉了。王安忆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除邪!你们期期艾艾,你们颓废懒散,你们空想不行动,你们腰酸背痛,都不是正气!我们要热气腾腾的活色生香的生活!我们要在平凡的世俗生活里审美生活!】


2000年6月27日 上海


写作感想:这篇小说的逻辑引发点是烟道。
        中心思想【呵呵,小学生语文分析】是审美生活而不是审美地生活。审美地生活我们是达不到的。生活按着小说或者其它艺术里的样子来做,那太吃力也太做作了。审美生活就是要从日常生活里找出平常不被人注视的小细节以及细节里的诗意。你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了,你就是向上的生活了。这可能是来源于梁漱溟的美化生活的思想。但是有王安忆的个人偏好以及道理。
      小说第一就是要立意高。然后再架桥铺路一点一点蔓延开来的。那也要几座桥几条路才能达到的。所以这里也要了前面分析过的方便面、一日三餐、认真有仪式感、香、艾草、荷叶、咖啡、北方川菜跟苏帮菜,从俩家人家到四家人家等等这些桥来连接的。小说就是要这样有内容,不是强做急做凑合一气的,小说要充实的内容,当然不一定要有激烈的情节。实际上让人昏昏欲睡的《追忆》《尤利西斯》等等都是强内容的,内容多得简直受不了,而且仔细分析都一点不可少。《追忆》我不清楚,粗翻翻是内容多的摸不着头脑的。《尤利西斯》是指向明确的。内容也是好玩的。虽然也变态。
        另外,小说总是要奇出的。第一是写法上,谁能想到这个烟道都能写一篇小说呢?谁能想到以烟道里飘出的气味写四家人家的饮食生活呢?并且要表现出四家人家的向上的生活态度呢?想象力!我一直觉得小说家的想象力是第一的,这个想象力不是吸血鬼题材不是刑侦片不是三角恋不是妖魔鬼怪,而是坚实地站立在世俗生活里的,要在沈从文讲的家常里的非凡的想象力。
       还有,语言的使用上,王安忆是每一篇都是看题材再给语言定式样的。这篇小说的语言就是讲故事的、口语化的、我看是适合的,一个是它篇幅小,二是它也奇出,那种伍尔夫式的意识流小说是不适合讲故事的方式的,故事以讲的方式来演绎,那一定要起承转合有好玩处。还有讲故事的语言是不适合长句子的,短句子相对多,但一定要有句长节奏变化,不然读来不舒服。我不明白《故事会》的故事、语言这么没个性这么俗手法【对于俗,我从来不承认俗题材,而只承认俗手法俗思想俗意趣,反而越俗的题材越显本事,你越难反类型】,竟然看的人很多 ,而这么品味高档的小说看得人竟然少了。唉!
        小说是讲故事的文体,是讲虚构能力的文体,但是这虚构的故事你要让它坐实了,在它被人怀疑时你要及时堵住这些岔路,用逻辑推理、用绝断的语气、用人情世故的设想等等吧,反正你要给堵了。你仅仅靠建立真实了也不行,你还得要挑战、你要打破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真实,比如这篇小说里蛮好说圆了,只有俩家的,她还弄出了另外俩家,比如蛮好就北方化的川菜了,它又用了其它几种美食方式来对比。反正你得不断地破坏,像《沙之书》那样的打碎真实后再建。艺术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就是虚构的写实。王安忆在讲苏青跟张爱玲的区别时就讲了苏青的底色是现实里的,张爱玲的底色是虚无的不说很现实的,所以就艺术了,嗯,好像有点道理。
        那如果我构思这篇小说呢?从一个实际上闹心的烟道开始。那可能是跟下面的住户吵架了,这就是生活真实了,就是俗的了,但我的人物一般是那种很积极的世俗人物的,说不定俩家吵了之后共同找物业了,那也俗。很可能这个烟道是点燃夫妻矛盾导火索,写生活里处处有压抑人性的东西,世俗生活的不爽了。那卡佛了,也俗了。那朝我喜欢的暴力美里走,因为吵架了,竟然死伤了,生活里的荒诞随时可见?还是俗了,都类型化了。所以我到现在也想不出一个这样窜气的烟道能整出什么幺蛾子来。唉,没有想象力,再可以想很多,但都是类型化的。
        那就按着王安忆的这个审美生活的中心思想去做活呢?用气味来写邻家生活,想到了我也行,但我想不到,有时小说就是一个很灵光的灵感。我可能是用戏谑的口吻来调笑生活情趣,那贫嘴张大民了,张大民写得太是虚构能力了,这完全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现实生活里不可能有这样一个人物【王安忆评张大民】,也俗了;那就按着王安忆的这个思路来,我可以有变化吗?加写一次自己家的油烟,再看看烟道,烟都是朝天上走了,发神经地想:如果有回风,是否烟会倒流到楼下的几家呢?言下之意是他们能像我这样去审美 生活吗?结尾搞一个设问?留一个意味深长的尾巴,让人一直去想一一一
        也成吧?当然肯定有反对意见。我自己就有:不写邻居,甚至尽量少提,那就神龙见首不见尾了,就更妙了。而我这个改写,小说的主角变成了文中审美的我了,这样就文不大对题了,比邻而居嘛,就要主角是邻居,当然实际上永远是文中的我。
   
         我看小说每次都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一下,它是不是可以跟进一步,是不是更不类型化,是不是意蕴可以再提高,是不是有另外的也不错的写法 。很多小说我都觉得写法上还可以商榷,可以优化。但是这一篇我觉得天成了,不好再玩了,就是说一一一

        神了!



注:这篇赏析文章我断断续续写了俩天了,真累。王安忆在她所有的对小说的分析里都是很细致的去做分析的,纳博科夫分析狄更斯小说的一个片断,竟然可以写成远远超过原文本的一本书, 王安忆给香港岭南大学的学生讲一年的创作课竟然只是分析四篇中短篇小说。她还说分析小说累。唉,搞基础性的东西也累啊。下次不能玩了。还是一个人看书去吧。引用的这篇小说文本是从网上下来的,肯定用错。我没有对照家里的纸本。小说还是看纸本的好,静得下心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