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苏焯《端阳戏婴图》

 阴山工作室 2015-08-05


宋 <wbr>苏焯《端阳戏婴图》

宋 苏焯 端阳戏婴图 绢本设色 88.9x51.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端阳戏婴图》描绘的是端午时节三个孩子的嬉戏。三个粉粧玉琢的胖娃娃中,穿红色肚兜的孩子左手拿着石榴,右手用绳系着蟾蜍,正要惊吓较小的孩子,另一个则赶来制止这场恶作剧,三孩童的手与脚皆带金钏玉饰。身上则佩挂长命锁,表示其出身的骄贵,衣纹图案细腻,利用淡染色块,十分成功地将人物衣著单薄下肌肤的质感表现出来。 更将人物的表情、神态很传神地掌握,像这个拿著蛤蟆的孩,一脸恶作剧的神情,连手上的蛤蟆也闪著狡猾得意的笑容,而惊吓过度的孩子则蹲在地上,双手护著头,十分害怕地颤抖著,不由得令人心生爱怜,另一个见义勇为的孩子,一个箭步赶来,神情坚定地要阻止这场恶作剧,空白的背景,更加凸显他们神气活现的面貌。三婴儿表情姿势互异,容貌圆浑可爱,笔致工稳,衣衫图案细腻,褶纹处用笔劲挺,设色淳雅。
       画幅右边有“苏焯”两字,下方钤有一方“苏焯私印”,因而被认为是苏焯作品。苏焯,河南开封人,为苏汉臣之子,善画道释人物,宋隆兴(1163-1164)时担任画院待诏,继承苏汉臣“著色鲜润,体度如生”的画风。从款印来看,宋人较无题款後盖印情形,印文的形式亦较晚期,人物衣纹线条流畅而肯定,褶纹处用笔劲挺,用色鲜丽,虽能将人物在单薄衣著下的肌肤质感表现得鲜活欲滴,但在用色上不若宋人的厚实与温润,在写实的功夫上,不若宋人的细腻雅致,尤其在面容的刻画上,也较为老气,似为大人比例的缩小,而石榴为多子多孙的象征意义,亦宋以後流行以婴戏为吉祥图案的题材,应为明清之仿作。

著录: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三册,1484页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58页
故宫书画图录


宋 <wbr>苏焯《端阳戏婴图》

阴山箴言  阅画千幅,不如读懂一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