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通会之际人书俱老——陈佩秋书法作品欣赏

 海明山水 2015-08-05
上海中国画院顾问陈佩秋先生的绘画,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还是工笔重彩、泼墨写意,皆能入古出新,别具匠心,观其书法,亦是如此。然其画名太盛,当今艺坛,人人皆知陈佩秋是一位大画家,却往往忽略了她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
  兰花鹌鹑·题跋 1960年 陈佩秋
  陈佩秋早期书法常见于绘画作品之落款,以小楷居多,书体或娟秀古淡,或雅健清脱。陈佩秋此际的绘画作品主要是继承宋元传统的花鸟画,作品清新隽永,其书法恰好与绘画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这不仅体现了画者在书画方面对笔墨趣味的考究——书画一律,也是中国传统绘画通然一体,气息所贯之内在要求。单纯的从书法上看,早期的楷书明显脱胎于褚遂良、倪云林等大家的路数,书风婉约清丽,端庄俊秀。
  草书五言诗 陈佩秋 88×45cm 1980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草书五言诗 局部
  行草李白诗 陈佩秋 137×70cm 2005年
  行草李白诗 局部
  后期作品则以草书为主,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也最广为人知。陈佩秋的草书,主要取法张旭、怀素,旁参宋元诸家,并融以章草的笔法和趣味,使得其草书作品在用笔和结字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真正做到了匠心独运、入古出新的书法臻境。从章法上看,她的草书章法布局相对规整,行与行之间的距离较为疏朗,给人清新雅致、冲淡空灵之感;字与字的相连更多地体现在气韵上的连脉贯通,而不是笔画上的生硬连接。用笔则是刚柔相济,粗细并现,粗者无臃肿滞涩之感,细者无瘦弱无力之病,用笔顿挫使转,千变万化,神采飘逸;间或使用颤笔、折笔,增强了书法的古拙苍劲之感。整体来看,陈佩秋的草书气骨天成,清腴秀挺,草书笔法严谨有度,而又不失畅快淋漓之感,作品落笔劲力洒脱,倾势而下,行笔婉转自如,笔画连绵不断,给人以舒畅痛快的韵律感。
  行草王昌龄诗 陈佩秋 70×137cm 2005年
  行草王昌龄诗 局部
  细心的观者可能会发现,陈佩秋的书法始终跟它的绘画保持着风格上的一致性,她的书法从端庄秀丽的楷书走向奔放豪逸的草书之时,正是她的绘画从工整细腻转向泼彩写意之际。在陈佩秋艺术生涯的盛期,绘画与书法一同达到了至真至美的境界。就草书而言,更是愈到晚年愈加炉火纯青,不尽令人感慨“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书法至妙境地。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