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金融+农业:农村金融新趋势

 黄河沧浪 2015-08-05


一、农村金融调研现状


2014年下半年从北方到南方的种植户(主要是种玉米、向日葵、小麦等)、养殖户(北方主要是养牛、羊、鸡,江苏则是养螃蟹),都普遍存在非常强烈的融资需求。农业生产周期长,一般在秋收或者卖掉了猪、牛、羊时,农民手里才有较充足的现金,其它大部分时间资金都很紧张,因此融资需求巨大。


农民春季购买种籽、夏季购买农药,融资的周期性特点很明显。另外,由于受生产经营活动的周期性影响,农民同时 也有周期性的理财需求。但是,由于信息闭塞,大多数农民只能将资金放在银行,获得有限的存款利息。


部分农民选择放高利贷获取高收益,但在近年引发很大的资金风险。此外,农村地域广,传统金融机构的线下网点很少。在北方,农民还款时转账要去很远的地方。


虽然现在还存在诸多针对农村的金融机构,比如信用社、农业银行以及个别政策性银行,应该可以很好地满足农户的各类融资需求。农村金融方面的问题依旧严峻。


在北方一些地区,有的养羊户如果要去信用社贷款,必须向信贷员送礼物,比如一只野鸡或者羊羔,还要请信贷员吃饭。一些农户称,就算送礼以及支付一些费用后,几万元的贷款信用社也不一定批下来。


北方个别地区,一些农村金融机构作风比较粗暴。南方的农村金融机构作风,要比北方要好,一般优质农村贷款客户是各金融机构争夺的资源。


但是南方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面向农户贷款额度太小,一般在十万元以内,远远无法满足一些大客户的需求。比如江苏省高淳县的螃蟹养殖户,除去自有资金,通常还需要二十万、三十万或者更多的贷款额度,但农村信用社通常只可能给每个农户放贷十万元以内。


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比,广大农村以及西部地区距离互联网和金融都非常遥远。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分布稀少,农村非常分散,这在北方表现得尤为明显,金融机构网点与农户间距离广阔。加上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金融业远不如北上广等地区发达,移动互联网运用普及度不高。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终端,比如智能手机)推送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用户只要基于智能手机即可以理财或申请放贷。足不出户, 获取各种金融相关服务。


因此,互联网金融不受传统金融那种物理网点限制,可以有效打破空间阻隔,比传统金融的运作模式拥有更高的效率。


因此,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具有更大的价值。广大农村对互联网金融而言,尚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必将是下一个互联网金融爆发的区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越是落后的地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空间就越大,就越能体现互联网金融的给这些地区带来的“后发优势”,在一些领域跨越式的超过一些金融发达地区。以国内外事例参照,全世界手机支付用户比例最大的国家是东非的肯尼亚,达到了70%。这个高原国家传统金融业落后,手机支付直接弥补了金融业的不足。在中国,手机支付比例最高的地方不是北、上、广、深,而是拉萨,亦是同样的道理。


三、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难点


但是,互联网金融介入农村地区,也存在许多痛点首先是农村和农民分散。像内蒙古这个地区,P2P网贷机构要去线下调查农民,比方他的动产或不动产状况、信用状况等等,工作人员往返两三百公里,成本非常巨大。以至于网络借贷机构的收益是否能够覆盖成本,都很成问题。


第二是广大农村地区没有联网或者互联网并不普及,这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前期基础设施投入巨大。


第三是在农村50岁以上的农民大多数不会或不习惯使用互联网。

无论是东北还是江苏比较发达的地方,当地农民上了年龄以后,要学会使用互联网特别是智能手机,有很大难度。这样,培养用户习惯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也不一定会有效果。


第四,由于移动互联网并不普及,使得农村的很多重要数据,比方种植户的种植的数据,养殖户每天买进饲料的数据,卖出螃蟹的数据等等,都通过纸面记录,没有数字化。一旦没有数据的数字化,基于大数据的风控、征信、风险定价、行业分析等等(这些本是互联网金融运用的前提与核心数据),都无异于无米之炊。


因此,互联网金融挺进农村地区,必须克服上述痛点,才有可能全面发展。不过,虽然互联网金融进入农村领域有很多的门槛,成本很大。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农村拥有庞大的互联网人口红利,总计高达7亿以上。在许多农村,以及包括像新疆、西藏、青海这些民族地区,对互联网金融产业而言,这些地方其实都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四、大型农企的互联网金融战略转型与优势


大型涉农企业属于传统企业的代表,随着近年国内经济下行,盈利速度大大降缓,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将互联网金融向农村推进,大型农业相关企业最具优势。


全国大型涉农企业通常对农村和农业有较深刻的理解,对农业具体行业的行情走势、农产品价格趋势与风险都有较好的掌握。同时,这些涉农龙头企业客户量巨大。比如:生产种籽、生产农药制剂或者生产饲料的龙头企业,一方面有成千上万的线下销售网点,通过这些线下网点,龙头企业同全国数以千万计的农户建立间接的联系。


这种龙头企业连接的线下网点,分布在全国三四线城市以及各地乡镇。这些如毛细血管般的农村销售网点,通过销售农药、化肥、种籽、饲料等产品的业务联系,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形成天然的准网络化组织。


涉农企业和线下网点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大的销售数据和其它丰富的信息,比如农户周期性的产品购买需求数据,农户周期性的融资需求数据、农户周期性农产品销售数据等。


这种涉农龙头企业尤以相关的上市公司为代表,实力雄厚。他们通过线下销售网点,连接广大农户。此类公司拥有较高信誉,与草根创业型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比如一些P2P网贷平台)相比,在企业信誉、获客和对农民金融需求的理解等各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们在推广各自本业时,比如在向农民销售饲料或者农药制剂的时候,可以向农民同时推出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作为增值服务,包括互联网理财服务、融资服务和支付服务,从而增加客户的黏性。


在面向农村推广互联网金融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个问题,也就是成本。首先,农民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体用户,他们的教育成本很大。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用户文化水平较高,对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天然接受程度较高,对于诸如如何购买余额宝、使用微信支付,通常比较容易。


这些城市的人群中,小白领或受过大学教育的比例较高,容易接受新事物或者学习能力较强。在农村地区,一方面农民知识层次较低,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大量农村留守人口年龄在50岁或者60岁以上,要让这些人群使用移动端,比如手机支付或者使用其它互联网金融产品,有较大困难。这需要涉农企业花较长时间培养、打造出新一代农人。


中国涉农龙头企业推广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很重要的切入口,就是基于交易场景或者服务场景,嵌入基于移动端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这包括债权融资(P2P网贷)、股权融资(众筹)以及各种理财产品。


通常,涉农企业在向农民销售农药制剂、种籽、饲料,或者农民要扩大再生产(比如购买农用机械、小羊羔)的时候,农民往往受限现资金坚缺,有非常迫切的融资需求。


比如在东北,养殖户自己手里有几万块钱想买个十头羊,但是他想买五十头和一百头羊,买羊羔的时间正是价格最低点,农户缺乏资金。销售饲料和疫苗的企业可以基于客户以往养殖、进货等相关数据,判定风险,决定是否可以把这些养殖户或种植户融资的需求发布到P2P网贷平台。


目前,已经有一些涉农龙头企业向农民推广了这种增值服务。企业还可以向农民推出理财产品,鉴于农民大多属于风险厌恶性,初期以推出余额宝类基金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本身也有风险,有时甚至风险巨大。据发现,羊在一两年之内价格的涨跌,其波动幅度几乎不亚于股市。


因此,涉农龙头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国内外粮食价格涨跌分析或预警、动植物病虫灾害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和分析等等,作为其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向农民推送。


总之,涉农龙头企业把其交易场景和农民的金融服务的需求嵌在一起,紧密加强和这些用户的联系。


这种基于移动端的互联网金融,将是接下来五年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爆发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