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和世界拧巴,千结之后终将释怀

 雪_浓秋 2015-08-06
“这世间没有不可安放的梦想”——最近只要是清醒的状态,脑中回旋的都会是这几个字。

在这个快速阅读的今天,我们看东西总是会先饱足了“眼瘾”,而一般,也都只是饱足了“眼瘾”。

所以,当衷曲无闻让我帮他写书评那天开始,我就整日整日都在“诚惶诚恐”中。

我唯恐写不好,害怕写出来的东西,不但没有帮他多卖两本书,反而因为我文字中的浅薄而降低了他这本书本身的价值。

不过最后,我终于还是动笔了。

《这世间没有不可安放的梦想》,我反复地读了很多遍。

第一遍我没有任何间断,两小时不到读完了他发过来的试读本,饱足了“眼瘾”。

第二遍我选了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反复地读,不自觉湿了眼眶。

第三遍我花了一整天,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这才终于敢写点什么了。

或许,我可以谈一下这个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我在QQ上问衷曲无闻(其实我们这群在U吧“混”久了的人,都习惯称呼他为“数学老师”,不过这里用他的笔名来称呼他,或许更为应景):“你怎么就有那么多‘别人’的故事呢?”他发了个呲牙咧嘴的表情,跟随着一句:“把自己分点给别人。”

看完最后一遍的时候,我忍不住又给他发了条信息:“你怎么总是被人‘欺负’?”结果他竟然也很应景地发了个伤心哭泣的表情,下面随着一句:“一直被欺负。”

原来,这个一直在被“欺负”的少年,从来没有停止过“分享”这件事请。就像他书里说的那样,“前方光芒万丈,纵然千难万险,总有一天会抵达”。

这里或许就是他抵达的第一步。

不管是《一梦十年,我们也曾是孩子》,还是《无力才看清,强悍是命运》,又亦或是《唯愿我们都没有迷失》,起初让我感觉到的,这都该是一个成熟大叔才有的心态。

要不,怎么会有“最终,我们都选择放过自己,放过那些再也无法挽留的记忆,放过那些从生命中永远消失的事与人”这种带点沧桑而看透世事的文字呢?

可是到后来反复再读的时候,我却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有点过早成熟的男孩子在对这个世界“撒娇”。

他设想过自己穿着风衣,围着围巾坐在咖啡厅写稿子的样子。他觉得他自己会在靠窗的位置上慵懒地伸着懒腰,遣词造句去感叹行色匆匆的人群。可回到现实,他却在疲于奔命,教书、写稿,为了存上10万块钱,而每月算着工资过活。

这不就是他在对世界“撒娇”?带着他的梦想在对这世界“撒娇”?

“从那些窘迫困苦的日子里走来,锻炼出来的是人的韧性和坚强”,所以,未来才会在他眼里,不至于显得那么遥远和不可触摸。

不管“大团圆”是不是只是别人的结局,又或是“面目全非”才是我们自己的生活,都已然没有关系。

杨绛先生曾在她的《一百岁感言》里说过: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所以,好和坏都无关紧要。我们需要的是,在自己的世界中拯救自己,然后揣着那点小梦想,走向远方。

要知道:我们和世界拧巴,千结之后终将释怀。

PS. 最后,愿衷曲无闻《这世间没有不可安放的梦想》大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