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码时代下的摄影缺失

 武当书苑 2015-08-06

数码时代下的摄影缺失




晨 牧


数码时代下的摄影缺失

图/文  华希良

 

摄影是伴随着感光化学工业和机械加工产业的发展而诞生的,同时也因为数码电子和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摄影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覆盖面走向普及与繁荣,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影像图片的获取、传播、存储的随意性和便捷性,在满足人们情感对影像需要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获得更为丰富而全面的资讯,并由此对于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件或变化做出自己的理解认知、判断评价和行为方式。作为大概念、社会大背景下的摄影,不能不说对人类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当我们把摄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把相机、图片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工具和手段的角度来看,会发现,摄影作为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功能正在叛离和丧失,而正成为社会生活媚俗化的工具。这样的结论可能会有点耸人听闻,然而就当前数码电子、数字影像技术发展所引起的摄影变化,以及摄影发展所出现的氛围、现象以及导向却不能不使人产生以上忧虑。在这里,本人尝试从摄影美学、摄影技术和摄影心态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愿与大家交流。

一、摄影美学意义的缺失

什么是摄影?顾名思义,摄就是摄取,影就是影像。据此,摄影就是在客观现实中所摄取的瞬间视觉影像。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它所具有的瞬间性和纪实性两大美学特征,在数码科技时代下却面临着重大挑战。

1、摄影纪实性的挑战

纪实性是摄影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显著特征,由于它具有对客观现实瞬间获取和反映的特点,所以也就具有比其他艺术载体更强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这是摄影之所以被人们看重,并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载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图像修改和编辑软件的成熟、丰富,当一张拍摄图片被任意渲染、着色、局部更改,而被冠以摄影作品的名义在传播媒体被交流和展示的时候,作为摄影的记录性功能和真实性特征无疑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使公众在接受其娱乐化信息的同时,却降低了摄影作为艺术门类和纪实性的认识。

当前,摄影的纪实性挑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网络媒体上的纯粹性造假。为了迎合某种氛围、倾向或需要,大量经过“移花接木”、“改头换面”即俗称为PS的图片充斥着传播媒体,并通过预谋性的误导和煽动,而使公众正在颠覆性地改变着对摄影真实性的传统观念。

二是摄影人的造假现象日趋严重。由于利益驱使,再加之浮躁心理影响下的短期行为,在摄影界,特别是强调客观真实性的新闻、纪实摄影领域,人造场景的摆拍、粉饰现象日趋盛行。为了强调所谓的“美感”、“动感”和视觉冲击,通过人造烟雾、雇佣设景或采取镜头畸变的视觉猎奇来彰显个人对现场环境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知,这种脱离真实性原则的摄影活动和摄影作品恰恰反映的是作为摄影人的职业缺失、精神缺失甚至是道德缺失。

三是摄影向绘画的趋同性表现明显。在我国,摄影实践和摄影美学的发展,根植于绘画基础,并与绘画在相互影响中互补拓展,但当前的摄影发展则明显地趋同或趋向于绘画。为了彰显和表现美,在充分吸收绘画特点的同时,发挥摄影艺术美的功能是应该提倡的,但需要防止摄影领域不注重真实性特征而过度“粉饰化”的趋向。究其原因,摄影理论的苍白和发展滞后,使得人们在面对迅速普及化的摄影工具时,为认识、了解和掌握摄影,而不能不更多的借鉴和吸收绘画经验,并以绘画的视角来看待摄影及其作品。特别是当下人数众多的摄影发烧友、摄影爱好者无论拍什么都喜欢把照片的颜色调得鲜艳无比,色彩关系完全背离了自然状态,以为摄影作品的美就应该是逼真状态下的绘画效果和绘画美,这种背离和误区不能不让人担忧。

2、摄影瞬间性的挑战

“瞬间的视觉形象性”是摄影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另一重要特征。它在带给人们典型性、凝固性精彩视觉体验和审美感知的同时,也可以拓展和延伸人类视觉所无法获得的形态,譬如高速运动下的瞬间景象、微观展示下惊艳场景以及慢门扑捉下的奇妙画面等。

当前,数码摄影的画意趋向,在淡化瞬间性的同时,对摄影美学特质提出了新的挑战。譬如2014第十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年度大奖——《清明上河图·2013》这幅长卷作品,是作者以宋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结构、风格为蓝本,对原画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全面改编,以现实为依托,置换时间、空间和文化的界限,将当下社会具有典型性事件进行了戏剧性的摆设并置入其中,以反映现实社会中人们在文化与价值观方面的矛盾与冲突。作者从构思到完成,前后经历了两年半的时间。

    这种以摄影方式取素材,以数码编辑来完成画意作品的方式,已经完全脱离了摄影瞬间性的特征,对它究竟是绘画作品,还是摄影作品?在数码时代下不能不提出强烈质疑,并有必要作出明确的艺术界定。


数码时代下的摄影缺失

他乡的日子



二、摄影技术运用的缺失

1、对影像技术掌握的忽视

用传统的胶片摄影并想获得自己拍摄的照片,就首先不能不学习和掌握相机功能、胶片感光原理和暗房技术。如果还想获得自己想要的理想影像和艺术效果,就不能不从拍前预想、镜头运用、曝光控制、胶片冲洗、相纸感光等每一个环节扎实做起,细致入微,方能成就作品,这是传统胶片因科技发展而给摄影奠定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当你举起相机拍摄时,你是否已经想清楚要拍摄什么?达到什么效果?并通过什么技术来实现?这种“预设结果”或“安塞尔·亚当斯的冥想拍摄法给摄影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码技术和工具的普及,在带给人们便捷、降低人们学习摄影门槛的同时,也恰恰教给了我们一个错误的拍摄习惯,那就是按快门之前很少去细看、细想,一般是先按了之后回放看看,然后再调整想法继续按……这种轻松且不严谨的方式使人们很难认识并有效掌握摄影技术。当然这并不是数码的错,普及和便捷也不是人们想学习摄影的障碍,而是数码已不再向胶片那样成为人们认识、掌握摄影技术的有效途径。

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拍摄之前想清楚,无论是数码还是胶片,都是摄影人应具备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控制自己所要的影像,并从拍摄过程中获得一种满足和成就感。

2、数码缺陷对摄影特质的掩盖

数码摄影的拍摄便捷性、存储多样性、传播快速性、编辑方便性以及成本低廉性等都是迅速普及,并成为公众认识和接受数码摄影的根本原因。但作为一个需要以摄影为手段,在艺术道路上有所探索和建树的摄影人而言,就不能不认识数码电子与传统胶片的技术特点和影像优劣。

目前,绝大多数的电子成像感光板(譬如CCD、COMS等)都是单元电子影像感应器呈面阵式规则排列而成,当通过镜头接受外界色彩光线时,光信号将转换为电子信号并通过各自厂家的图形计算法生成最终图像。就当前的数码技术而言,一方面由于大面积的感光板制作成本较高,且单元感应器之间的色彩变化只能通过插值计算,这就使得十分细腻的色彩变化存在信息丢失现象。另一方面感光元件并不像感光颗粒和乳剂那样具有较强的宽容度,容易出现曝光“溢出”,而使影像两级(高光和阴影,特别是高光)出现层次丢失。以上技术缺陷是造成数码图像看起来不够自然、丰富和厚重的重要原因。

 

    相反,传统的乳剂式和颗粒式感光胶片由于具有很强的细节记录能力,从而使呈现的影像比之数码具有更丰富的细节、更真实的色彩和更凝重的质感与立体感。尤其在黑白成像方面,胶片摄影的特质表现尤为明显,而数码摄影的缺陷也是人们很少涉足黑白影像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 站



三、摄影心态的缺失

数码的普及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正因为容易和随意,也带给了人们在运用摄影工具时不严谨的态度、不珍惜的习惯和不深入的心态。其实,无论是数码摄影还是胶片摄影,它只是生活感知和艺术表达与交流的有效手段。但不正确的习惯和心态,有损的不仅是摄影,还有人自身。

1、浮躁心态所带来的体验发掘浮浅

随着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和种类日渐丰富,但各种信息的诱惑也将人们的浮躁心态抬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当前,在摄影领域,特别是专业摄影领域,不摆不拍,不摆不会拍的状况正在加剧;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般或“打狼队”式的出动拍摄,看似活动连连,热闹非凡,但却难以产生有深度、有特点的感动作品。

什么是美?美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于客观对象的体验与感悟,“就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所以,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或摄影工作者,如果他拥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审美感知,那么,当他面对自然的时候,在他眼里的自然,就不是纯粹的自然,而是“人化了的自然”,一种充满着人的情感的自然,也只有这时,他才能在平凡的自然中发现美,也才具有从美学和哲学的高度去创造美、表现美的条件。

2、功利心态所带来的素质修养忽视

“文如其人”、“影如其人”,说的就是通过文学或影视作品所折射出的作者对关注对象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操。素质修养是一个人观察、了解对象并以艺术方式表达、表现的前提和基础。

 

    数码信息下的浮躁心理所衍生出的功利心态,正在淡化和扭曲人们已有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而信仰、精神、道德缺失所导致的对自身素质修养的忽视,在摄影领域同样有所体现。尤其是人为设局所制造的“假图片”、“假新闻”和“伪民俗”,追着美女所展示的“脸蛋”、“美胸”和“长腿”,甚至为了孤品、唯一而故意破坏自然景观等在摄影领域屡见不鲜,这种娱乐化、媚俗化的风气正在扭曲着摄影的本质,践踏和歪曲着艺术的内涵。


数码时代下的摄影缺失

相 依



技术掌握、修养提高是熟悉、掌握并从事任何一项艺术创作的必由之路,而深刻体验、审美感知是艺术表达的重要途径。摄影的技术性决定了自身必须顺应数码科技的发展趋势,而摄影的艺术性又给数码科技发展提出了必然的时代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