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丁玲:我对周扬同志的意见
2015-08-06 | 阅:  转:  |  分享 
  
丁玲:我对周扬同志的意见2015-07-2117:02:53来源:凤凰读书?作者:李向东、王增如丁玲1956年8月17日写的《一九四九至一
九五二年我对周扬同志工作上曾有过的意见》,约一万字。周扬并非青面獠牙,甚至比丁玲还“温情”。韦君宜说过:“从人来说,我对周扬是较有
好感的。因为他不摆架子,对待我这样的年轻干部也很亲切,而丁玲则有一点傲气。这句话,我对郭小川说过。他说,他也跟我有同感。”李纳说:
1957年反右时,我们家和周扬都住在东四头条文化部院子里,茅盾、阳翰笙也都住在那一片,有几栋小洋楼,每次党组扩大会开完,周扬总叫着
我坐他的车一起走,在车上他对我说,这几年你为什么写不出东西,就是你太温情了,太重感情了。李纳是文研所丁玲喜欢的学员,她的妹妹李灵源
,在苏灵扬任党委书记的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任教,而且是蒋祖林的恋人。这些情况周扬不会不知道。周扬口才好,善于做大报告,不拿稿子,条理清
楚,他在中央文学研究所讲课,“大家都说周扬讲得好,真能解决问题”。周扬和丁玲的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且曾多年共事。他们是同乡,丁玲的
家乡常德和周扬的家乡益阳相邻。丁玲比周扬大4岁,他们先后来到上海,加入左联,加入中共,成为同志。丁玲主编的《北斗》停刊后,新的左联
机关刊物《文学月报》由周扬主编,丁玲把她联系的一些作者和稿件都转给了周扬。丁玲1932年担任左联党团书记,1933年她被捕后这一职
务由周扬接任。丁玲讲过一件事情,1932年夏天,敌人搜查出版《北斗》的湖风书店,正巧丁玲去谈事情,她走到门口,看见有穿黑衣服的包打
听在附近走动。进了书店,厨房的厨子又偷偷向她摆手,她知道出了问题,就没有上楼去编辑室,装作一个读者在楼下买书。她穿了一件花旗袍,还
故意向店员发脾气,所以没有引起敌人注意。出了书店,丁玲跳上一辆黄包车,直接赶到周扬家,告诉他湖风书店出了问题,不能去了。周扬与前妻
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艾若,一个叫迈克尔,丁玲1931年写《给孩子们》,把这两个名字都作为书中人物写进小说里,她说,他们都是同事的儿
子,很好玩么!全国解放后,第一次文代会就确定了周扬在全国文艺界的领导地位,大会主席团的主席是郭沫若,副主席是茅盾和周扬,大会一开幕
,连续三天每人一个大报告。周扬器重丁玲,表扬过丁玲,他们的政治思想文艺观点是一致的,都是《讲话》精神的积极执行者和坚定捍卫者。丁玲
很看重周扬的表扬,1951年1月15日致陈明信说:前几天我们家里开了一个会,周扬表扬了伯钊和我,说我们积极负责。夏更起和张凤珠都感
觉周扬与丁玲关系较好,张凤珠1954年8月从文讲所毕业,给丁玲当秘书,在她家住了一两个月,看到周扬去多福巷聊天,谈笑风生,像好朋友
。丁玲听到别人对周扬有意见,有时还做些解释,她在这份《意见》中说:“1949年,党决定我留在北京,我即下决心拥护周扬同志,愿意把关
系搞好。我同一些同志谈过,军队有司令员,文艺界也应该有司令员,周扬同志较合适。我还引用过一个例子——这是我在晋察冀时听说的,说有许
多干部向少奇同志反映,对聂荣臻同志有意见,为了撤出张家口,而少奇同志反问,那么你们看谁好,谁能代替他?而大家都不说话了。这个例子很
好,我觉得文艺界没有旁人比他合适,既然如此,党又把责任委托给他,我们党员就应该拥护他。我在柯仲平、冯雪峰、陈企霞面前都谈过。而在更
多的同志面前说过他的好话。”为此,还影响到丁玲同雪峰的关系,她在另一份材料里说,检查文艺报工作时,“我同雪峰同志几乎有一年之久未常
见面,见面时也只有点头招呼,问问身体情况,没有交谈过什么,并且有两年的样子,彼此都有些隔阂。我当时体会大约是对周扬同志的领导有些意
见,我的思想里有一部分并不同意雪峰同志平日的某些看法和作法,并不觉得他都对”。丁玲在《我对周扬同志的意见》中,讲了对周扬“工作上曾
有过的意见”。1947年春天,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决定恢复出版《长城》,确定萧三主编。周扬不大相信萧三,要丁玲主编,丁玲说要写小说,
推掉了。萧三要求调一个技术编辑,但半年多也调不来,只有他一个人编,周扬近在咫尺,却不闻不问,过了半年,周扬同丁玲说,在山沟沟里办文
学杂志没什么必要。丁玲想,既然没必要,为什么还要办?既然决定办,为什么不派干部,不过问,不支持?“如果周扬同志不满意这个人做这个工
作时,那么即使叫你做了,也是不支持的。”周扬对同他有过意见的同志,始终保持着距离,冷淡,甚至有戒备(如冯雪峰、柯仲平、萧三)。学习
七届四中全会文件时,会前周扬来丁玲家,丁玲提出:应该团结对你有过意见的同志,不要让他们总是怕犯错误被你抓住,心怀顾虑,比如冯雪峰化
名李定中写文章,本来并不想保密,只因听到你四处讲《文艺报》有了偏向,他才告诉陈企霞不要说出是他写的。周扬承认自己没有去主动团结,而
且对这几个老同志确实有戒备。丁玲自己也对周扬有一些顾虑。“在我负责《文艺报》和文学研究所工作时期,周扬同志对我很宽容,经常向他汇报
工作,他总是没有多大意见,什么事都好商量。我当时觉得他不太热心领导这些工作,又觉得他太忙,只能关心文化部的行政工作,可是总以为这是
他对我的信任,但是每当《文艺报》有了一点差错,周扬同志不是雷厉风行开会讨论,便是四处宣扬,如《文艺报》对《红旗歌》的讨论,其实刚刚
发表了三篇文章。萧殷的文章,虽不够全面,有缺点,但不至反动,也决不是打《红旗歌》(去年党组扩大会上周扬同志还说:‘打《红旗歌》就是
打我们’,此话我至今不能理解)。但周扬同志赶快开会讨论。对《金锁》的批评,也只涉及了赵树理同志,周扬同志也即立刻开会,决定以后不能
再这样做(实际稿子都是经过他审查的。在去年党组扩大会上,周扬同志也说这是‘打了赵树理,打赵树理,就是打我们’。这话同样令人难以理解
。)如对李定中文章也是这样,经过这几次,我就常常怕犯错误,心想要是真的犯了错误,就不知道该怎样了。我有了这种想法,便很想脱出文艺界
的领导圈子,专搞创作(当然,想专搞创作,不是只为此原因),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我也常在心里批评自己。而这种顾虑,怕犯错误,和专
搞创作的心情,都不可能不在共同工作的同志之间有此流露。”丁玲还谈到文艺界领导同志之间、老同志之间的团结问题,认为“周扬同志负首要责
任”。有人在会上提意见说,这些老同志是以丁玲为中心,同周扬不团结是受了丁玲的挑拨,丁玲反驳说:“实际上自到北京以后,这几个老同志同
我来往都不多。柯仲平、萧三,长年不在北京,见面机会都很少。冯雪峰虽在北京,我们也很少私人过从,后来就无来往了,工作联系也不多。大家
偶尔见到了,哪里会就谈挑拨离间的话,除非是有神经病的人。如谈到周扬同志时,他们还总是觉得我同周扬同志的关系有好转,表示庆幸,我也说
我对周扬同志的看法,虽然接近多,工作上的意见会多些,但我还是能同他谈谈直话,我觉得周扬同志还是很好商量的,当然也会谈到工作上某个意
见的,但这顶多也只有一两句,因为的确见到这些人的次数都是很有限的次数。而实际上,我同周扬同志接触要密得多,因为这几年我都在他的直接
领导之下工作。正因为我知道这几个老同志过去对他有过意见,我又在周扬同志领导之下工作,还很注意,愿意少同他们来往。比如李伯钊同志从苏
联回来后,我知道她有一些意见,她也同我谈过一点点,李伯钊同志总也希望能找我谈谈天,曾经三番五次约我去她家里,我们因为过去在延安一道
学习,审干时也是她帮助我的,在北京因工作关系接触也比较多,但这时,我都不去,怕引起误会。我只向周扬同志提议他找李伯钊同志谈谈,周扬
同志说,‘在宣传部开会,也不能说服她’,以后我就更远远地离开李伯钊同志(同样我也向周扬同志提过,找雪峰、陈企霞谈谈,他也未采纳)。
老同志之间的关系,须要如此小心相处,实在是不正常的。而事实上,根据我同这些老同志的接触(柯、萧、冯),我知道他们对周扬同志虽然曾经
有些意见,但对周扬同志接受党的委托,领导文艺界全是拥护的,谁也没有取而代之的意思。他们间或与我谈到他的某些缺点,也是感到遗憾,而且
是希望他有所改进,更好的领导。”丁玲最气恼的,是周扬在作协党组扩大会上的态度,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周扬那么凶狠,简直要置她于死地,多年
一起共事,并无深仇大恨,怎么下得了手呢!丁玲写道:“去年党组扩大会,给我增加了新的印象,使我不能不对周扬同志产生意见。我也愿意趁这
个机会全部向党披露。去年党组扩大会对我进行斗争,会上许多同志的发言,我以为只要把事实说清楚了,我没有很多意见。但对周扬同志,我觉得
很不应该。会议是由他直接领导与掌握的。我在北京,在他直接领导之下工作近四年。在我工作时期,他没有意见,说我正确,识大体,党性加强。
在我离开工作两年多之后(这两年我常不在北京,正在写作),怎么对我工作的意见突然多起来了,而且严重到什么反党,反中央,反政策,两面派
,破坏团结,文艺界的高饶等罪名,统统都掼在我头上。而且当做法宝,急于传达下去,甚至党外国外都知道了。与会的其他负责同志不完全清楚真
相,难道周扬同志,接受党中央委托,长时期直接领导过我工作的同志,竟一点也不清楚吗?那么过去他称赞我的话是怎样说出口的呢?我始终相信
他这些话是诚恳的,既然那样说,去年却又为什么随便改口,带头把这些严重的罪状加在我头上呢?真正对党负责、爱护同志的人(即使这个同志有
缺点,有错误)是这样做事,这样对待下层同志的吗?”丁玲把该澄清的澄清,该说明的说明,该反驳的反驳之后,8月23日写出《我的检讨》。至此,她要写的材料全部写完。她承认了三条错误,一条是“腐朽的自由主义作风”,一条是“无原则的信赖、纵容和包庇干部”,一条是对周扬有宗派主义观点。丁玲在检讨书中说:“深怕犯了错误的时候,周扬同志会整我,而我又不会处理这种事情”,她怕挨整,却终于被整。摘自《丁玲传》/李向东、王增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5
献花(0)
+1
(本文系bulaolindts...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