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昌要干件大事——复建大南门码头!百年前盛况即将再现!

 育则维善余言 2015-08-06

码头文化是宜昌城的根,老码头也是宜昌人乡愁的载体。宜昌市政府决定在滨江公园大南门复建宜昌码头。宜昌市园林局于2015年8月4日启动《宜昌码头》项目前期工作。

图为上世纪30年代大南门码头


“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978年前,欧阳修《峡州至喜亭记》记录了宜昌水运的盛况,而当时过往商客停歇的地方,大概在今天的镇川门码头一带。



力求还原老码头原景

记者了解到,在拟复建码头的选址上,宜昌多部门经过长时间调研,最终选定在宜昌环城南路与沿江大道交界处的大南门码头。


整个复建工程主要包括码头主体建筑、辅助建筑及道路三部分。其中,主体建筑包括大南门城门、售票厅、侯船室、瞭望塔、吊脚楼等固定建筑。码头上的道路以青石板路为主,为了体现码头的文化特征,还将修建老茶馆、文化古玩店、小商店、观赏江景楼等设施。


在筹备方案中,除了码头主题建筑外,还细致到趸船、轮船、过档跳板凳等设施都要力求还原老码头原本的情境。


历史建筑连成片

自古以来大南门码头是川东鄂西地区使用频率最高,最知名的码头之一。直至现在,大南门码头依然存在,也是宜昌中心城区仅存的两个轮渡码头之一。它与江南樱桃园隔江相望。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岁月侵蚀,它早已经不复老照片上的模样。


宜昌市园林局《关于在滨江公园大南门复建宜昌老码头的建议方案》中提到:复建的宜昌老码头将比目前的大南门码头要大的多,占地约7500㎡,长150m,宽50m,计划总投资约1000万,建筑面积约2000㎡。


就在码头复建地的江北附近,保留有包括原英驻宜领事馆、天主教堂、日商大阪仓库等大量历史建筑,而环城南路也正在进行历史文化街区改建。复建码头位置斜对江南磨基山,地势开阔,与目前主城区的历史文化建筑连成一片。


对于来宜旅游的游客而言,复建宜昌码头,也意味着又多了一处游览景点,更好的领略到宜昌码头文化的丰富内涵。


文化旅游部门的专家表示,复建宜昌老码头有利于推动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由于历史上的战乱,保存下来的城市旅游资源并不多,通过复建宜昌老码头可增加城市旅游景点,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同时,码头文化是宜昌城的根,老码头也是宜昌人乡愁的载体。复建宜昌老码头是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需要,是解决城市旅游景点空心化的重要举措。



将成爱国教育基地

今年5月,影视剧《最后的国门之英雄宜昌》在宜昌拍摄,一幕幕江边抗战情形让许多现场观看的市民热血沸腾。剧中也展现了宜昌老码头风采。


宜昌码头记载着城市荣辱,1876年,中英《烟台合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英、日、美等国外商占据的码头从大南门以下至盐局(今胜利四路)就有十多处码头。


1938年,发生在宜昌码头的宜昌大撤退被誉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文化部门专家表示,随着电视剧在全国范围内的播放,宜昌码头和宜昌的码头文化将为全国观众所知,并将成为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城市旅游景点。在今年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时,宜昌还将通过在码头复建地开展系列抗战纪念活动,对市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市民的爱国热情。




如今的大南门

宜昌曾有14个码头


《宜昌港务志》记载,1930年,从环城西路到杨岔路亚细亚码头,沿江一带分布着14个码头。其中,使用频率最高、最有名当属镇川门和大南门。


宜昌码头的鼎盛时期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100多年前,宜昌码头业务空前繁盛。这一时期,木船成批结帮停泊在宜昌的江边,从上河街(今三江)一直排到二马路河坡,帆樯林立、鳞次栉比,在此揽载的民船数以千计,船民船工常在万众以上。江面上,“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


编辑:新闻君

来源:三峡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