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指南

 淮安俞小杰 2015-08-07

读书指南

梁启超著,新世界出版社,2012/7

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我的主张,很是平淡无奇。我认定史部书为国学最主要部分,除先秦几部经书几部子书之外,最要紧的便是读正史、《通鉴》、《宋元明纪事本末》和九通中之一部分,以及关系史学之笔记文集等,算是国学常识,凡属中国读书人都要读的。

先生致《清华周刊》记者书:

大学普通重要诸书,各校图书馆多有,自不必带;所带者总是为自己随时讽诵或用功时任意批注而设。试择其最普通者:《四书集注》、石印《正续文献通考》、《相台本五经单注》、石印《文选》、石印《浙刻二十二子》、《李太白集》、《墨子间诂》、《杜工部集》、《荀子集解》、《白香山集》、铅印《四史》、《柳柳州集》、铅印《正续资治通鉴》、《东坡诗集》。若欲带选本诗,则《古诗源》、《唐诗别裁》勉强可用。欲带选本词,则张皋文《词选》、周止庵《宋四家词选》、谭仲修《箧中词》,勉强可用。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

积二十年读书治学的经验,深知大半的学生对于读书一事,已经走入错路,失了读书的本意。读书本来是至乐之事,杜威说,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佛兰西也已说过,读书是“魂灵的壮游”,随时可以发见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学问之事,是与看《红楼梦》、《水浒》相同。完全是个人享乐的一件事。你们若不能用看《红楼梦》、《水浒》的方法去看《哲学史》、《经济学大纲》,你们就是不懂得读书之乐,不配读书,失了读书之本意,而终读不成书。你们能真用看《红楼梦》、《水浒》的方法去看哲学、史学、科学的书,读书才能“成名”。若用注册部的方法读书,你们最多成了一个“秀士”、“博士”,成了吴稚晖先生所谓的“洋绅士“洋八股”。

我认为最理想的读书方法,最懂得读书之乐者,莫如中国第一女诗人李清照及其夫赵明诚。我们想象到他们夫妇典当衣服,买碑文水果,回来夫妻相对展玩咀嚼的情景,真使我们向往不巳。易安居士于《金石录后序》自叙他们夫妇的读书生活,有一段极逼真极活跃的写照。她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以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收藏既富,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日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你们能用李清照读书,能感到李清照读书的快乐,你们大概也就可以读书成名,可以感觉读书一事,比巴黎跳舞的“声色”,逸园的赛“狗”,江湾的赛“马”有趣。

什么才叫真正读书?一句话,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这才叫读书法。各人如能就兴味与程度相近的书选读,未有不可无师自通,或事偶有疑难,未能遽然了解,涉猎既久,自可融会贯通。不懂的句,看惯了就自然明白。学问的书也是一样,常看下去,自然会明白,遇有专门名词,一次不懂,二次不懂,三次就懂了。只怕诸位不得读书之乐,没有耐心看下去。

一人从六岁一直读到二十六岁大学毕业,通共读过几本书?老实说,有限得很。普通大约总不会超过四五十本以上。现在大学毕业生就有许多近代名著未曾听过名字,即中国几种重要丛书也未曾见过。

假定你进了十万元书籍的图书馆,依我的方法,随兴所之去看书,成效如何?有人疑心,没有教员的指导,必定是不得要领,杂乱无章,涉猎不精,不求甚解。这自然是一种极端的假定,但是成绩还是比现在大学教育好。关于指导,自可编成指导书及种种书目。如此读了两年可以抵过在大学上课四年。第一样,我们须知道读书的方法,一方面要几种精读,一方面也要尽量涉猎翻览。两年之中能大概把二十万元的书籍,随意翻览。知其书名作者内容大概,也就不愧为一读书人了。第二样,我们要明白,学问的事,绝不是如此呆板。读书必求深入,而欲求深入,非由兴趣相近者入手不可。学问是每每互相关联的。一人找到一种有趣味的书,必定由一问题而引起其他问题,由看一本书而不得不去找有关系的十几种书,如此循序渐进,自然可以升堂入室,研磨既久,门径自熟;或是发见问题,发明新义,更可触类旁通,广求博引,以证己说,如此一步一步的深入,自可成名。这是自动的读书方法。第三,我们要明白,大学教育的宗旨,对于毕业的期望,不过要他博览群书而己,并不是如课中所规定,一定非逻辑八十分,心理七十五分不可,也不是说心理看了一百八十三页讲义,逻辑看了二百零三页讲义,便算完事。这种的读书,便是犯了孔子所谓“今汝画”的毛病。一人在两年中翻览这二十万元的书籍,大概他对于学问的内容途径,什么名著杰作版本,笺注,总多少有一点把握了。

(选自《大荒集》,生活书店,1934年版)

鲁迅:《读书杂谈》

读书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升学,教员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所以有时非看不喜欢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现在讲嗜好的读书罢。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如打牌一样,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是文学家,是学者;做做诗,或戏曲小说的,是做文章的人,就是古时候所谓文人,此刻所谓创作家。创作家不妨毫不理会文学史或理论,文学家也不妨做不出一句诗。

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静的,而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于是忽冷忽热,弄得头昏。

要看文艺作品,则先看向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一个作者的专集,然后再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人的传记,那便可大略了解了。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听说英国的培那特萧,有过这样意思的话: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因为他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这也就是勖本华尔之所谓脑子里给别人跑马。较好的是思索者。因为能用自己的生活力了,但还不免是空想,所以更好的是观察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我的意思很简单的: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