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康书乐散文上了英国报纸 用脚和下巴“写”字的他,从小就爱爬格子 1月16日,记者从唐县文学艺术创作协会获悉,该协会会长康书乐的散文《好大一匹马》被译成英文,刊登在1月14日的《伦敦晨报》上,还被译成德文将在《柏林文艺》上发表。 《好大一匹马》漂洋过海到英、德 2014年,康书乐根据自身经历和感受创作了散文《好大一匹马》,该文章最早被《保定晚报》刊登在11月27日的副刊上,随后又被《读者》、《散文选刊》等报刊转载。 该散文主要讲述作者在一场大病之后,瘫痪在床,只能用小板凳走路,但他没有向命运和生活低头,而是“扯过小板凳劲贯四蹄,驮起梦想和追求,奔波于海角天涯”。 该篇散文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选中并翻译成外文,征得作者同意后在海外报刊发表,以此向外国读者展现普通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小板凳上长大的文学爱好者 今年54岁的康书乐,身高不及常人一半,体重不足80斤。 1961年农历9月23日,他出生在唐县雹水乡西雹水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3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四肢严重瘫痪,手不能拿东西,脚不能走路。想看看屋外的世界,都要妈妈抱着才能出门,长大后只能借助一个小板凳挪动身体。 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上学,他便向同村的小伙伴请教、背字典。16日康书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手无法攥笔,“我开始用嘴叨着写,可时间长了流哈喇子,后来左脚趾能动灵活了,我就改用脚拿笔用下巴顶着写字。”就是靠着这种坚韧的毅力,康书乐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 他的不凡经历和执著精神感染了身边很多人,他们携手追逐文学梦。2012年,唐县文学艺术创作协会成立,康书乐任会长,同时创办会刊《唐河文学》,目前已出版12期,会员达100多人。 因为共同的文学爱好,康书乐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1991年,他被保定地区文联破格推荐到河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学习,在那里,他不仅结识了更多的文学爱好者,还邂逅了小他5岁的任丘姑娘杨小婷,两人牵手走到了一起。 姑娘正是看中了他的毅力和品格,不顾家人的反对走近他,照顾他。“我的手就是你的手,我的脚就是你的脚。”妻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妻子为了我,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放弃了自己的文学梦,负出了很大代价。”康书乐说,现在女儿已经长大,和他一起经营了一家手机店,一家人过得很幸福而甜蜜。 我的脚就是你的脚——康书乐经常被妻子这样抱着出门。(资料片) ■相关链接 好大一匹马 ——纪念我最初的小板凳 □康书乐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就开始膜拜骑士风度,总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拥有一匹高头大马,自己骑上它如风驰电掣,纵横五湖四海,叱咤天地之间;在红尘中扩写梦的呓语,在烟雨里尽展人生的风姿。然而,大概是因为我囊中羞涩,没有贿赂好命运,结果在一场大病之后,命运只分配给我一匹不吃不喝的木马。 那时候岁数小,不懂马与马的区别,只知道任何马匹都需要骑术。认真驾驭好每一匹马,这便是我回报生活的唯一方式。 母亲领取到这匹马,悲喜交加。她告诉我,这是集市上最彪悍的一匹。无论质地还是做工都无可挑剔,她希望我克服障碍,骑着它找出一条有草原的路来。我不止一次地端详着它,从棱角分明的个性到纹络清晰的内核,我实在辨别不出哪一点有马的迹象,为什么非要把我57斤的人生寄托到它的背上。 初练骑术是需要代价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疤痕就是无声的证据。每当我在地上爬起来想喊疼时,看到的是母亲在一旁默默垂泪的背影。我知道母亲的眼泪是酸与咸,甚至更苦的味道,每淌一滴,我受伤的心便蜇痛一次,这远比我栽十万个跟头更令我凄楚。那一刻,我彻底懂得了眼泪的力量,它既能让人不屈不挠,也可以击退任何的怯懦和杂念。 珍惜一匹马,必须从骨子里响应,不论它被生活烙上什么成分的烙印,我都会把心契入,和它打成一片。手掌上日渐加厚的老茧作证,失去信任,就无法拥有马背上嘹亮的歌声。我庆幸,时代发展到今天,依旧无人识破我思想里潜伏的另一匹马。白天,我从意识里牵出,把它打入木马的体内,元神合一,潜移默化;夜晚,我又把它牵回心室,任其在别样的世界里信马由缰。 时光不说破,我也不说破。 直到有一天,我被好事者列入了一代骑士的黑名单,我才真正照了一回镜子。突然悟透这些年的跌跌撞撞、左冲右突,无非是照抄了堂吉诃德的原始版本。多么滑稽,仅凭一只似马非马的小板凳,我竟荣升成了一介白马书生,在鲜花和掌声里吞吐谎言。那可是一只远不如古代木牛流马脚程的小板凳啊!我不明白,是生活瞎了眼,还是我自己中了邪。 现在,我围绕人生一周,再也找不出比小板凳更加坚韧和精致的坐骑了:每天出入云雾里,渴饮尘沙中,和我不离不弃,荣辱与共。寂寞时,唤出我心里暗藏的另一匹马或牵马的母亲,进行一次凝视;快乐时,扯过小板凳劲贯四蹄,驮起我的梦和追求,奔波于海角天涯。 倘若命运让我在白马与小板凳之间,重新做出选择,我绝不会放弃——那似是而非的一匹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