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巷系列(21)——交子街上说纸币起源(五)

交子发源地
两区政府争 
成都街巷系列(21)——交子街上说纸币起源(五)
接着上篇说政府部门的歧议: 去年底,成都市锦江区拟将东大街片区规划的一条新街道以交子命名。不料“半道杀出个程咬金”,今年初,金牛区也向市民政局递交了正式申请在该区内命名“交子大道”的方案。东、北重名,如何是好!
那么,“交子”之名究竟花落谁家?
金牛区:交子的制造地。交子的生产遗址就是现在位于通锦桥的“中铁二院;
锦江区:交子的流通地。交子的发行流通就在东门水码头附近。
官方释疑,成都市民政局:交子落户哪里,现在还不好说……
“交子落户东大街,理由是站得住脚的。我们有交子社区,还有码头为证。”今年二月,成都市锦江区拟将东大街片区规划新街道以交子命名的消息,曾让在片区居住了几十年的张福万老人高兴了一阵子。
本以为征求了群众意见,已通过区政府常务会并上报市里,命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负责区划地名的成都市民政局近日明确表示,交子是成都市的名牌,肯定会利用起来命名街道。但要找个能承载得起这个名字的道路并非易事。目前,民政局准备上报成都市委、市政府,专项研究此事。
金牛区称:“中铁二院”就是交子生产地遗址,有知情者为证。
“以前我们这带有个寺庙,世界最早的纸币就在这儿生产的。”家住通锦桥的刘延真婆婆年近八旬,是个地道的老成都。她口中提到的寺庙叫做万佛寺,谈到的最早的第一张纸币就是北宋时期的交子。
刘婆婆回忆说, 当初万佛寺还在时,寺庙被小溪包围,还有郁郁葱葱的大树环绕。寺庙附近有一水碾,大人说是专门用来碾压造纸原料的。
随着岁月变迁,当初的寺庙早已不复存在,制造纸币的历史遗迹也没了踪影。遗址所在地正是如今通锦桥的“中铁二院”。为了纪念交子的诞生,“中铁二院”在院里立了一个石碑,上刻交子典故文字。
“现在的娃娃,晓得交子制造地在金牛区的很少。”刘婆婆有些感慨地说。
设想:拟用于货运大道
“其实,为了保护好交子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早在2008年,金牛区就拟定计划打造这一重要文化品牌。区上还专门成立了”交子项目办公室。”金牛区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利用好交子品牌, 金牛区一直在酝酿用交子给辖区街道命名。”
“给一个街道命名,首先得知道其区域的历史。”
在金牛区民政局工作的周勇宁,经常跟街道名称打交道。而想以交子命名街道的想法始于四年前。周勇宁说,因为交子是历史文化遗产,他们一直想找一条能配得上这个名字的道路。经过多番思考,大家提出了——“货运大道”
正在建设中的货运大道贯穿全市5个区,起于高新区,然后经武侯、青羊、金牛最后到新都。部分路段目前已经完工,但还没有正式命名。 其中清水河到绕城高速属于金牛区路段,占了货运大道全长的三分之一。
“这条道路宽30米,六到八车道,比较大气,而且横跨成都市几个区域。”周勇宁解释说,既然交子在宋朝是代表财富的货币,现在我们想把它的意义延伸出来,因为货运也是财富。同时,交子的交与交通又谐音,和货运大道这很贴切。而整个命名方案,金牛区已经在年初正式提交给了市民政局。
“交子”究竟起源何地呢?
下篇再说“交子”起源的相关历史考证与规划。

贴几张于“交子”发行与制造相关的图照

交子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历史上的第一张纸币引起多少人的关切

传统的木板雕刻印刷技术


与“交子”制造相关的历史文档

与“交子”制造相关的传闻

不同时代“交子”的真容(1)

不同时代“交子”的真容(2)

不同时代“交子”的真容(3)

古代繁荣的市场景况(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