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剧作课| 四个锦上添花的编剧技巧——以《绝命毒师》为例

 snowchen49 2015-08-07

《绝命毒师》恰好用到了我个人最喜爱的4种锦上添花的编剧技巧,而这4种技巧恰好可以类比认知心理学里的上而下理论,因为它们有个共同点:它们引起观众的观影体验都需要借助观众的高级认知过程、过往经验知识和预期。这些编剧技巧都不是直接的,需要一个建立基础,然后触发察觉的过程才能体现它们的效果。


1.呼应(Correspondence)


故事中首先给出一个情节,然后故事发展到某一阶段,该情节再次被引用,这是呼应的基本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呼应不等于重复。下一次比上一次在剧情上更有发展,才可称作呼应。比如,我们在剧集里先是看到:


小粉的女友珍妮和小粉提起圣菲的一个艺术展;(1)


然后是小粉在车上吸烟,镜头给到烟灰缸里一个有红色印迹的烟嘴;(2)


随后不久的某集开场,小粉和珍妮开车去圣菲参观艺术展,珍妮把吸剩的烟嘴扔进小粉车上的烟灰缸,烟嘴上出现一个口红印迹。(3)


前两个桥段其实都是这个情节的一部分,第三个桥段完整地阐述了情节点的全貌,包含了前两个桥段的信息,完美解决了这个情节点。这就是呼应当中要在剧情上更有发展的含义。前两个桥段是上而下过程所需要的基础,这两个桥段建立的基础成为了你过往经验和预期的一部分,你运用这个过往经验接受了第三个桥段的信息,不仅仅是了解到他们二人去看过这个艺术展这么简单的信息,而是同时带有一种观影体验,比如你可能有一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之前的那个艺术展和那个烟嘴”的感觉。还有些记忆力好的观众可能在看到前两个桥段的时候记住了它们,然后他在想:这两个段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建立了一种预期,看到第三个桥段的时候,他可能会有一种“自己的期待被验证了”的感觉——这就是呼应让你察觉到的观影体验。


本剧中类似的呼应桥段星罗棋布,本剧编导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群倒卖呼应桥段的技巧贩子。比如Gray Matters公司,第一季中提到此公司,加重老白的倒霉程度,给出更充分的理由迫使老白铤而走险,走上制毒之路。第五季中,这个情节“摇身一变”,成为编导塑造老白“商业帝国领袖素质”的重要信息。再比如,沃尔特·惠特曼的《草叶集》在后三季中多次出现。


试想另一种情况,如果剧中没有出现前两个桥段,直接就是小粉和珍妮去看艺术展,你得到的信息将会是且只会是“哦,他俩去艺术展约会去了”。你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两种情况带给你的信息量和观感是不同的。再比如,玛丽偷盗的毛病出现了3次,这3次的信息量相同,一个本可能发展成呼应的情节最终沦为了简单的重复,不了了之。电视剧制作战线拉得太长,很多类似的细节都被弃用了。


2.麦高芬(MacGuffin)



希区柯克的粉丝对于麦高芬这个概念都不陌生,把这个概念发扬光大是希区柯克对电影艺术作出的伟大贡献之一。麦高芬指代一个起到工具性质的情节,它可以是故事中的某个目标,某个物体,某种动机,在这个故事中,主角一直在试图达到这个目标,获取这个物体,被这个动机驱使去做某事,而实际上故事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并非这个麦高芬,麦高芬并不位于故事主旨的中心,它是驱动你、带领你接受故事主旨的次要内容。麦高芬在一部电影中往往占据开场情节的核心位置,随着剧情推演它会逐渐地被边缘化,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接收主旨信息。


除了希区柯克电影之外,《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里的戈多,《公民凯恩》(Citizen Kane)里的“玫瑰花蕾”,《榴莲飘飘》里的榴莲等等,都是中外影视戏剧史上杰出的麦高芬。如果把《七武士》看作武士阶级的挽歌,那么片中的一众盗贼也可被看作是麦高芬。


看过《绝命毒师》的观众都会对第三季第10集“苍蝇”留下深刻印象,本集甚至在全剧中都是独特的,完全存在于主线剧情之外。本集剧情很简单:老白和小粉在实验室打苍蝇。但是在打苍蝇的过程中,两位主角,特别是老白,吐露了一个小时的心声。换言之,苍蝇就是本集的麦高芬,本集的实际目的是塑造人物性格。观众往往会在故事进展到一定程度,甚至直到结尾,才会察觉故事中使用了麦高芬,原因在于,这种察觉往往要以故事刚开始的时候所做的铺垫为基础,观众的注意力在老白打苍蝇上,潜意识里在逐渐接收主旨信息,而麦高芬的退居二线,主旨的走到台前是一个进行着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观众就没有做出上而下进程的基础,也就无从感知麦高芬的艺术效果。


顺便说一句,剧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三集都由莱恩·约翰逊(Rian Johnson)所执导:老白和小粉打苍蝇,斯凯勒走入游泳池,以及最惊险刺激的部分大结局。有点超现实的执导风格让他所执导的三集都有很强的艺术范儿,《绝命毒师》本来就是一出节奏不算快的电视剧,约翰逊在此基础上节奏更慢更扎实。Take My True Love by the Hand更是全剧最精彩最应景的引用歌曲之一。


3.认知差异


用大白话解释认知差异,就是“观众知道,角色不知道”。惊悚电影中认知差异的其中一个套路是,观众会比片中人物预先知道可能会到来的危险,然后眼看着片中人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步步逼近危险。《绝命毒师》中的认知差异主要存在于老白和家人之中,老白瞒着家人制毒,和家人的对话不能涉及制毒,所以实际上此处是“观众和老白知道,家人不知道”。这个编剧技巧的前提是,观众首先要看到事件本身,了解事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明白为什么这件事必须要瞒着剧中的某些人物,在本剧中就是老白制毒这件事。观众对事件本身的了解就是这个上而下的察觉过程的基础,后面看到老白和家人打太极,找各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作解释,以及老白假装清白地和汉克讨论案情,观众才会意识到认知有差异的几个角色之间的对手戏的艺术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认知差异配上不同的人物情绪,可以产生绝妙的化学反应,《绝命毒师》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老白最开始被家人问起自己的行踪,他语调磕磕绊绊,谎话都编不圆,我们可以称之为“心惊胆战地知道”;到后来他气定神闲地否定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称之为“理直气壮地知道”。斯凯勒最开始不知道老白在做什么,情绪很不稳定,我们可以称之为“心惊胆战地不知道”;到后来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心平气和地为老白出谋划策,我们可以称之为“理直气壮地不知道”。


4.象征


影视编剧技巧里的象征可以类比为语言学里的修辞。事实上语言学和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认知心理学把语言学当作一个重点研究课题。我第一次意识到象征的编剧技巧是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本剧结尾处刘罗锅和一群孩子玩弹球,游戏的名字叫见皇上,刘罗锅最后一个“大皇上”的坑没有弹进去,还说“我就在这守着,让你们离皇上远远的”,然后是孩子们若有所思的表情。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结尾是对刘罗锅的一生,乃至官场生活的某种点评。这种手法在经典影视作品里并不少见,《七武士》里熊熊燃烧的篝火象征最年轻的武士胜四郎和农家女一夜缠绵的欲望,《生之欲》里的生日歌象征茅塞顿开的渡边重新抖擞精神,决定坚持到底,认真完成工作。


《绝命毒师》中最精妙的一个象征,是老白和家人一起打牌。老白一手烂牌,和汉克对峙到最后,两个人在讨论谁能赢得了谁的问题,最后老白下了大赌注,汉克表示放弃认输,然后老白亮出一手烂牌。单看这个桥段会觉得平淡无奇甚至莫名其妙,但是如果观众可以从其联想到自己已经看过的老白和汉克的所作所为,便会以此为基础做出一个上而下的思维判断,体会到象征的技巧可能带给他的观影体验。


作者:小A

来源:豆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