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藏专辑丨藏竹雅趣· 任性风流:陈永杰谈竹雕

 子牛藏书 2015-08-08


与物的聚散遇合,都是缘分。五月,在香港湾仔会展中心国际古玩展上巧识藏家陈永杰。他坐在小桌前,正微微俯身专注地细观,将一件竹雕文房于掌中抚挲品玩。



敏求精舍、清翫雅集资深藏家陈永杰,收藏竹雕30年


陈永杰,香港达力集团行政总裁,同时具有香港“敏求精舍”及台湾“清翫雅集”会员身份。他是港台第一人,待人和善、幽默亲切,收藏已逾35年,品项广及家具、佛像、玉器、陶瓷、漆器、竹木牙雕、案头摆件、茶香道具等,近十年对于书斋文房显得更有兴趣。收藏除来自拍卖公司,他更倾向于直接走进经营骨董的大小市场,香港、北京、上海、台北、日本、伦敦、纽约都有他的足迹,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探访寻宝,既可亲观实物,也可与业者真情对话交流,且有“行街街”(香港话:逛街)的乐趣。


爱上靓女!物有物缘


“第一件竹雕收藏,就是因为我邂逅了美女!”1985年,陈永杰逛香港古董店时偶见清早期“竹雕二乔并读笔筒”,一阵怦然心动,雕工佳、皮壳美,东吴美人大小乔咏读书卷,风鬟雾鬓纤毫毕现,杌榻、瓶花等书房道具镂刻得一丝不苟,深富恬静清雅的书香气息,所费不赀,花了25万港元,这件笔筒在同年的“敏求精舍25周年纪念展”公开展出。陈永杰说:“那时候也不懂,但好的东西、美丽的东西不用懂,一看就会喜欢。”后在2012年,上海博物馆60周年庆以“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作为首场专题展,并且还举办了史上首个关于中国竹刻艺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说是大大提升了竹雕艺术的能见度与地位,当时广告文宣的主角就是上海博物馆所藏吴之璠“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而陈永杰收藏的第一件竹雕即与上博的此件藏品相似。

竹雕二乔并读笔筒,清早期,高14.5厘米,径10.5厘米


从收藏第一件竹雕至今,陈永杰已有百余件藏品,半数来源自日本,日本保存竹雕最好,而近三五年来,因中国内陆市场兴盛,赴日也已难淘货。竹雕相较于其它品类为小众市场,数量不多,精品一入藏家之手就很难再释出,即便释出市场,有时也得等因缘具足方能获藏。陈永杰所收藏的17世纪“渔家乐竹山子”和17世纪“竹根雕伏虎罗汉”即是如此,这二件藏品都不是在第一次见面时买下,相遇又错过,后来陆续在纽约苏富比、香港佳士得现身,经过多人递藏后才转由陈永杰珍宝,他说:“收藏,要打倒昨天的我”,突破心理的价位障碍,从看见到购藏至少经过了20年,价格倍涨,“但就是爱上了”。另有一件非常可爱的17世纪“竹根雕童子笔架”,孩童脸庞圆润、天真喜乐,通体竹色葆光莹润,其购藏经过更是机缘凑合。约十年前,陈永杰去东京,第一次走进那隐身于巷弄里的小店,看见这童子竹雕,店家开价300万日圆,但陈永杰身上并无这么多钱,结果店家竟然就让他现场先拿走藏品,之后再付款。“我绝对相信,人有人缘,物有物缘。一切人跟人相交,要看待人接物的态度。”


渔家乐竹山子,17世纪,宽18厘米,高32厘米


名家刻款,各有可爱


在文房收藏中很多人在意的名家刻款问题上,据陈永杰观察,竹刻相比犀角、象牙、木雕等其它项目为具名家款最多者,这与竹刻艺术的发展史有关。从明末到有清一代,竹雕为文人喜爱的清玩,不少竹刻家本身就是书画篆刻艺术家,不仅只是一名工匠;名家辈出,但有名家刻款留传下来的,其实非常得稀少。“我个人的经验是,有很多刻铭落款吴之璠,但只能说in the style of吴之璠。有名家款的是百中无一,甚至可以说是千中无一,所以我就要逛逛逛。”陈永杰现藏有名款者约20件,周芷岩“仿黄鹤山樵山水臂搁”、王梅邻“听松风竹笔筒”、黄学圯“竹根印”等,无一不精。


竹根雕童子笔架,17世纪,长7.8厘米,宽4.2厘米,高4厘米


问及最喜欢的竹人时,他明快地说:“没有最喜欢,各个都喜欢。不论是吴之璠或周芷岩的风格,或是顾珏、方洁,各有各的可爱。今天我收周芷岩,明天突然跑出一个顾珏,要不要?当然要了。收藏可以任意的花心,没有人会抗议。只要整体艺术感、品相‘可爱’,也不一定要有名家款。”一件竹雕包含材质纹理、刻工技法、皮壳包浆、气质意趣等,购藏时须考虑整体综合评析,陈永杰以“靓”为最重要的条件,有无名家款并不是先决因素。若是迷信名人铭款,可能得小心后加款的问题。谈到竹雕的作假情形,陈永杰说:“竹雕的作假仿旧会有个程式,看多了就会发现那是千篇一律的模式,雕工比较粗糙;经过岁月把玩,竹雕的色泽会有自然的变化,仔细观察皮壳包浆,去感受时间的韵味。要多看多摸多念书,每样东西都会跟你对话,会说出自己的身世,多跟它们亲近,多谈情说爱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更多更深。”


竹雕迷人之处,就是有FU


陈永杰的收藏类项多,将眼光放大于名家铭款之外,谈到收藏竹雕最迷人的魅力之处在于……他说起一个亲身的小故事:在香港住家的山坡上原有一片竹子,但考虑到会有青竹蛇的问题,因为害怕就请人砍掉了。没有了竹子,反而感觉像失去了什么,浑身不对劲,结果又在家门口重新种回了竹子。对于竹子,中国人总是富含情感,晋代文人王徽之指着竹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宋代苏东坡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受传统文化熏陶、儒雅有礼的陈永杰说:“竹子作为一个天然的材料也好,作为一个给我们寻找文化或是艺术的象征也好,相比其他雕刻的自然界材质,好像多了那么一点点FU(feeling)。在竹雕艺术上,它的技法表现相比其他雕刻品更丰富,高浮雕、镂雕、留青阴刻等;而竹根雕要随形巧雕,或保留竹眼加以巧思,也给竹刻家灵感与想象以发挥创意。而我个人最喜欢竹雕的地方,或在于上手的感觉比较‘温和’,不会硬邦邦的。经由手泽盘玩,颜色和皮壳包浆的变化很丰富,比象牙、犀角等材质类的都要好玩,比较有感受,就是有FU。”


竹根雕伏虎罗汉,17世纪,长16厘米,宽17.5厘米,高21厘米


回归文人雅趣,任性风流


陈永杰自上个世纪70、80年代收藏古玉;80年代,他转至明清瓷器;90年代则以明式家具及少量宫廷件为收藏重点,近年他以平日可赏可用可玩的书斋文房为主。逾35年的收藏时空历程,不为显摆夸耀,最重要的是还诸自我,陈永杰说:“我的看法是,任何一个收藏者,不论是收国之重器的青铜器或是明清宫廷瓷器,最后他年纪大了,一般来说会回归到文人雅趣的东西,因为这是掌上可以赏玩,贴近心灵,亲切的。而文人雅趣的收藏则无法避开竹雕,一件竹雕经过两三百年,这么多代主人的手泽来交流,这些竹雕也确实会被拿出来摸一下、玩一下,不像陶瓷、官窑,往往放在一个橱窗或保险柜里,可能会放很久。如果器物有生命的话,竹雕绝对具有灵性。”


王梅邻,听松风竹笔筒,清中期,高18.5厘米,径13.5厘米


“收藏竹雕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它的价格当然相对陶瓷等器物为低,但竹雕的名家款少,一级精品少,要去组织一个collection,非一朝一夕。这不关钱的事,求一个好东西要有机缘的存在。一年可能一件两件,经过一段长时间,才能有一个collection。但收藏就是越觉得挑战的越值得去收藏,也就越值得去玩。”陈永杰的书房中挂着《任性风流》的隶书横幅,旁以行书注写:“任本性如风之流动一般自然”。总归收藏竹雕这事,还是得顺着本心本性,任性风流地抚挲品玩,微微俯身专注地、细细地在岁月中玩出那葆光莹润的青春手泽。


图丨陈永杰


蓝玉琦为《典藏·古美术》编辑,《典藏》中国版特约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