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 浙派画家 张路画选 习画图

 对酒对花 2015-08-08
此图是张路人物画的代表作。苏轼由于和王安石的矛盾,被朝廷贬谪,但不久又受重用,被皇上任命于翰林院。一夜忽被皇后召见,向他解释原委,并重申对他的信任,尔后皇后派人送苏轼回翰林院,并让侍从摘下自己座椅上方悬挂的一对金莲灯为他照明。此图表现的正是这一情节。人物用线细利率直,带速写之意。画风趋于豪放纵宕一类。画面无作者题款,传为张路作。
 

署款:“平山。”钤“张路”印。
图绘水际岸边,一妙龄少女坐于苍松下,正专注地吹箫自娱。悠扬的箫声与澎湃的涛声组成抑扬顿挫、刚柔相济的乐章。少女身旁所置的硕大无比的仙桃点明了此为仙人、仙境,为画面增添了几许虚幻的情调。图中少女与顾恺之笔下的洛神或莫高窟唐代壁画中仙女的形象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她面庞饱满,高鼻大眼,形象朴实无华,缺少仙女们瘦骨清像的容貌和高逸脱俗的神态;身材墩实丰满,缺少仙胎道骨的轻盈体态;身着宽大的粗服布衣,缺少飘飘欲飞的衣带。她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宛如乡村女子,昭示出的是人间女性的自然美。
图中人物的画法用粗细不同的笔墨分别表现。面部以中锋细笔勾勒,线条工细流畅。衣纹用笔则奔放豪爽,线条方折顿挫,富于、疾迟、浓淡的变化。从张路洒脱快捷的运笔中可见,他在承袭唐代吴道子,宋代梁楷等人疏体狂放的写意传统的基础上,追仿同时代人吴伟的画风,笔墨愈加狂放不羁,正如明姜绍书《无声诗史》所记:张路“画法吴小仙,虽草草而就,笔绝遒劲,然秀逸处远逊小仙。”明徐沁《明画录》亦记张路:“传伟法作人物,虽少秀逸,然颇遒劲可观。弘治间名亚于伟。”将张路此幅人物画代表作与吴伟的《武陵春图》作一比较,的确能发现张路挥洒娴熟的笔墨中缺少吴伟清雅秀逸的书卷气。

 

“山雨欲来”的画题是后人根据画面内容添加的,用于此图可谓恰如其分。图中绘高山深壑,泉石溪流,云雾迷蒙,树枝摇曳,一幅大雨将至、风云突变的情景。全幅以大笔泼洒,水分浓郁,用笔粗放不羁,水墨酣畅淋漓。山峰以大笔横点融成,外围轮廓呈现不规则的犬牙般曲线,大胆的用笔恰当地描绘了特定环境中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色。又以淡墨轻画远山,隐隐约约,给人以山外有山的感觉。山脚下,画家不着一笔,留出大片空白,缭绕的云雾拉开空间距离。作者采用毛笔乱点的手法画树叶,将风雨中飘摇的枝叶表现得生动而富有神韵。全图除人物外,几乎省略了线条,以大块墨色的渲染见长。

         
这幅画是明代张路的真蹟,画上有签款「平山」二字,还钤盖有「张路印」的印章。张路是继吴伟之后最重要的浙派大师,他的人物画虽然用笔快速、粗率,但却能精準地捕捉物象的形体和神态,而在用色方面,他也擅长运用微妙的墨色变化,让作品的质感更为丰富。本幅画的主题是描绘老子骑牛出关,以《道德经》一书赠与太守尹喜的故事。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事蹟不仅被后代的道教徒传诵,他的形象也被艺术化,成为重要的道教图像。画面中,老子骑着牛隻,手拿《道德经》,缓缓向前行走。画面的背景是大片空白,并无描绘建筑物的场景,也无出现太守的形象。在画面左上方,有一隻蝙蝠在空中飞翔。「蝠」与「福」字谐音,所以这幅画除了一般的宗教功能,还包含了象徵福气的吉祥意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