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记述的基本地理范围是在非洲吗?

 负鹏载舟 2015-08-08

《山海经》记述的基本地理范围是在非洲吗?

——与赵自强先生商榷

独钓东海 

    赵自强先生在其题为《世界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八,苏丹“杰尔国王石雕板”即纪念“颛顼共工之战”的历史文物》的博文中宣称:我从上面十三个方面,一环紧扣一环的使证据链条完整无缺。这就用中外一系列文献文物,山川地理,人种语言等等证据反反复复的比较论证了,《杰尔国王石雕板》即纪念“共工颛顼之战”的历史文物。从而使我们再次看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不仅是中国的中华,也是世界的中华;中国历史文化,原本是世界历史文化之根。所以黄帝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祖宗,他也是世界的共祖。中国古人为了躲避世界大洪水的浩刼,曾建都于埃塞俄比亚的昆仑山上避难。后来,世界上的火山活动和洪水泛滥都平熄了,所以人类就从昆仑山上下来,迁向世界各地。这一事实,无形中与达尔文的“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猜想”不谋而合。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埃及起源说”是正确的,“中华文化本土起源说”是错误的。千古之谜,再次在这里得到了澄清!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一研究成果中看到,大部分中国历史学家对中国上古历史严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犹其是在现代,很多亲西方意识的社会精英,完全被西方历史观操纵。这就使我们的教课书和认知,都是从西方“拿来”的观点,这既不正确,也不真实。

    事实果真如赵先生所说吗?那让我们来看看《山海经》的一部分原文是怎么说的。不错,《山海经》中记述的许多地名今天已不可考,除了地名本身的变迁之外,也与《山海经》作者对地理事物的描述不够准确、模糊不清并带有很强的神话传说色彩有关。虽然《山海经》的最后成书时间大约是在战国时期,但书中不少篇章成书时间要早得多,基本上记述的是周朝以前或更早至原始部落时代,而限于当时的生产力、交通技术水平等因素,人们对大范围地理事物的认识多半不能亲自考察,而只能道听途说,有的则完全凭想象,加上当时的人对神灵崇拜的迷信色彩很浓,书中记述的内容在今天看来就难免荒诞不经了。但书中记述的部分地名今天仍在沿用,其具体的地理位置也基本上是准确的,这就给我们确定其所记述的大致地理范围提供了线索,而并不是完全天书般的无解,或者可以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况且现存《山海经》十八篇作者不一,而记述的却又有很大一部分是相同的内容,这样就难免有重复甚至抄袭的情况,而这些重复的内容也为我们进行相互印证提供了便利。因此,我们只要看看《山海经》的原文,就能够确定该书所记述的基本地理范围,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主要记述中国范围内的地理事物和状况,在此基础上也涉及周围国家的一些地理情况,但绝不是赵先生所说那样记述的是非洲的地理事物,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在《山海经·南山经》中有这样的内容:“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这里的“东海”应是和今天我们所说的东海一致,说明《山海经》记述的南方山系一直延伸到了东海。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这里的会稽山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南,相传夏禹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会稽这一地名在中国古代是很出名的。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氾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这两则材料都提到“渤海”,自是指今天的渤海,世界上其它地方还有叫做渤海的吗?

    可见《山海经》记述的东部沿海范围包括今天的渤海到东海,约当辽宁至浙江、福建一带。

    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这里的华山明显是指今天陕西的华山山系,其中的太华之山正是作为旅游胜地的西岳华山,其描述与今天见到的华山别无二致。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

    “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又西四百八里,曰大时之山,……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又西北五十里高山,……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

    这几则材料中的渭水、泾水、汉水均在今陕西一带。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

    不周山是上古著名的一座山,此山位置在哪里呢?仔细分辨,可以看出《山海经·西山经》对西方山系的记述,是从华山起,逐渐往北介绍,一共四列山系基本上都在陕西范围内。从这段记述看,不周山是西方第三列山系中的一座山,这列山系起自黄河之南的“崇吾之山”,往西北670里就到了。从《山海经》所述的里程来看,比现在的里程要短得多,因为它讲的某些山名,从陕西东部一带往西,累计几千里,从泾水、渭水、洛水等流注情况看,大多还在陕西范围内。这就说明,这座著名的不周山,大致也就坐落在陕西一带,最远到甘肃一带,不会跑得更远。而赵自强先生却施展乾坤大挪移手法,一下子把它搬到东非大裂谷去了,简直太神奇了!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

    赵自强先生认为,此“槐江之山”是在东非高原,“其光熊熊,其气魂魂”的“昆仑”则是刚果的那座五千年一直在燃烧的著名的尼拉贡戈活火山,站在东非高原就远远望见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了,真是厉害啊!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河水出焉……。”

    赵自强先生解释说,文中的“帝之下都”是指黄帝的国都,黄帝的国都建在这座昆仑之丘也就是昆仑山上,而这座帝都就是埃塞俄比亚古都“阿克苏姆”。谁都知道,这里的“帝”是指“天帝”(即民间所称的玉皇大帝),而赵先生却硬要说成是“黄帝”;“帝之下都”意即天帝的下界(即人间)之都,而赵先生却硬要说成是黄帝的国都。《山海经》中每一座山都有神居住和管理,而昆仑山在古人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所以被想象成天帝的“下都”。这段记述的意思是说:昆仑山由一个称为“陆吾”的神管理,这个神长着老虎的身子,老虎的爪子,人的面孔,有九条尾巴,除了管理昆仑山外,还负责管理天上的九部和天帝的园囿。这样的地方,怎么会是黄帝的国都呢?何况后面说得很清楚:黄河从这里起源(“河水出焉”),这正符合中国昆仑山的情况(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属于昆仑山脉中支东端),咋也被赵先生移到东非去了呢!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表明《山海经》西方记述的范围达到了今天的新疆一带。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北二百里,曰鸟山……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十里,曰上申之山……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八十里,曰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以上这些记载都反映出《山海经》的《西山经》主要记述陕甘一带的地理情况。

    《山海经》的《北山经》中说:“《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这一记载完全符合山西北部的管涔山的实际情况。

    《山海经·东山经》记载:“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孟子之山”的山名,反映出这部分内容是在战国或战国以后写的,外国也不会有这种山名。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煇诸之山……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

    ……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蔓渠之山……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

    以上记述的伊水、洛水均在河南,表明《山海经·中山经》记载的地理范围的确在中原地区。

    其余“衡山”、“岷山”等沿用至今日的地名还有不少,不再一一列举。

    以上研究证明了《山海经》的“山经”部分记载的基本地理范围是在中国,而不是在外国,更不是在非洲。那么《山海经》的其余部分记述的地理范围又怎样呢?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河渭”即黄河和渭水(今名渭河),表明夸父追日的神话传说也是发生在中国,而不是在外国。

    《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汉水”当即今天之汉水,此“貊国”在中国境内无疑。

    《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倭”指今天的日本,“朝鲜”即今天的朝鲜。可见《山海经》的记述已涉及到朝鲜等邻国,但语焉不详,说明当时对这些邻国的了解还比较有限。但《山海经》记述的地理范围限于中国和亚洲范围是肯定无疑的。

    《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

    “淮水出余山,余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

    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一曰东南西泽。

    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

    “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一曰缑氏。

    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南,入淮极西北。一曰淮在期思北。

    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北,北入渭,戏北。

    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

    ……

    “洛水出洛西山,东北注河,入成皋之西。

    汾水出上窳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南。

    沁水出井陉山东,东南注河,入怀东南。”

    《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记述的这些中国的著名江河,更是其为中国地理著作的铁证。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西周是公认的中国朝代,其都城在镐京,即今陕西西安附近的长安县。当然赵自强先生的想象力惊人,为了让穆天子到阿克苏姆朝拜西王母,又施展乾坤大挪移手法,把西周都城移到耶路撒冷去了!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厥咎,乃降于巫山。”巫山在川鄂交界处,足证《大荒西经》中的故事仍发生于中国范围。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这是《山海经》中的最后一段文字,从中不难看出,从炎帝到禹,包括共工等人,都是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既没有离开,也不是从别处迁徙而来。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文中的“江水”即今长江,而禹所定之九州,亦在中国境内无疑!

    综上所述,无论是《山海经》中的“山经”、“海外经”、“海内经”还是“大荒经”,其记述的基本地理范围都是中国,而不是非洲。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倾东南的神话传说,更是只符合中国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征,而与东非、北非的地势特征风马牛不相及。总之,无论从哪一角度看,赵自强先生的“中华文化埃及起源说”都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附:人科和猿科脑量/体重的比较

《山海经》记述的基本地理范围是在非洲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