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蜕的功效与作用内容导读:本品有祛风定惊之功效。常用治小儿惊痫。入肝经,故能退障明目,也能解毒消肿,杀虫疗癣。 【别名异名】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神农本草经》),龙皮、龙单衣、蛇筋,蛇附(《吴普本草》),蛇皮(《雷龙炮炙论》),龙子皮(《名医别录》),蛇蜕皮(《药性论》),蛇壳、蛇退(《本革纲目》),龙衣(《分类草药性》),青龙衣(《浙江中药手册》),长虫皮(《河南中草药手册》),白龙衣(《山西中药志》)。主要成分 含骨胶原。 药理作用 有祛风、解毒、退翳的作用。本品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 加工炮制 1.《神农本草经》:“火熬之良”。 2.《雷公炮炙论》:“凡欲使,先于屋下以地掘一坑可深一尺二寸,安蛇皮于中一宿,至卯时出,用醋浸一时,于火上炙干用之。” 3.《本草纲目》:“今人用蛇蜕,先以皂荚水洗净,缠竹上,或酒,或醋,或蜜浸,炙黄用。或烧存性,或盐泥固煅,各随方法。” 4.净制:除去杂质(《药典85》)。 5.切制:切段(《药典85》)。 6.炮炙 ①酒制:取蛇蜕段,加酒抖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蛇蜕100公斤,用黄酒15公斤(《药典85》)。 刷净,剪3厘米长段,用白酒喷匀,闷润,取豳,文火炒至微干即得。每蛇蜕10公斤,用白酒2公斤(《湖南》)。 用甘草水洗净,酒干,剪3―4厘米长段,用白酒喷匀,闷润,取出,文火炒至微黄即得。每蛇蜕10公斤,用白酒2公斤(《江西》)。 ②焙制:取蛇蜕洗净,用微火焙干,研末(《云南》)。 ③皂角制:取皂角轧破,熬水去渣,待凉,取蛇蜕用皂角水洗净后,再用清水洗1次,剪段晒干。每蛇蜕100公斤,用皂角20公斤(《天津》)。 ④甘草制:每500克蛇蜕,用甘草60克煎水,投入蛇蜕段,泡透后取出,晒干(《广东》)。 ⑤煅制:取蛇蜕,用酒洗去泥灰,用密闭煅法约1小时,隔夜取出(《四川》)。 ⑥蜜制:拣净杂质,筛去灰屑,切碎,制粉时须蜜炙至黄色(《陕西》)。 性味归经 【性味】甘、咸,平。 【归经】入肝、脾二经。 功效主治 1.祛风定惊:蛇蜕甘咸性平,主入肝经。《名医别录》曰:“主弄舌摇头,大人五邪言语僻越。”故本品有祛风定惊之功效。常用治小儿惊痫。 2.退翳明目:《名医别录》说蛇蜕,“明目”。《用药心法》则云:“去翳膜。”《本草纲目》亦云:“退目翳”。本品味甘咸,入肝经,故能退障明目。对于肝肾不足,阴虚湿热或肝经风热上攻而致的目翳内障,症见单眼或双眼瞳神外观无异常,瞳内有圆形白色翳障。可选用本品,退翳明目。 3.解毒消肿:蛇蜕甘咸,甘能解毒,咸能软坚散结,入肝脾二经则入血分,故能解毒消肿。如《本草纲目》曰:“消木舌、敷小儿重舌、重腭、唇紧、解颅、面疮、月蚀.天泡疮、大人疔肿、漏疮肿毒。” 4.杀虫疗癣:《医林纂要》说蛇蜕:“去毒热,除风湿”。《本草纲目》:“煮汤洗诸恶虫伤。”《本草经疏》:“善能杀虫”。而《千金方》则用本品,治癣疮。故蛇蜕有杀虫疗癣之功效。可作治诸虫咬伤,癣疮,饶虫等证。内服外用均可。 5.鉴别应用:蛇蜕与乌梢蛇,两药均能祛风定惊。但蛇蜕善于治小儿惊痫,癫疾。乌梢蛇长于治风湿痹痛。又蛇蜕能明目退翳;乌梢蛇则能攻毒止搐。 用法用量 内服:1.5―3克,煎汤;或研末为散。外用:煎汤洗涤或醋末调敷。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畏慈石。(《药对》) 2.孕妇忌用。(《本草纲目》) 3.小儿惊痫癫疾,非外邪客忤而肝心虚者不效。 (《本草经疏》) 【配伍应用】 1.配钩藤:治小儿夜啼、惊惕不安。因乳母或小儿,嗜食辛香燥热、炙赙动火之物,火伏热郁,积热上炎,正不胜邪,邪热乘心,心神不宁而致夜间啼哭,烦躁不宁,面赤唇红,大便秘结,舌尖红,苔薄脉数。钩藤甘寒,善清心火,定惊宁心,如《药性论》道:“主小儿惊啼”;蛇蜕咸平,善祛风止惊,《日华子本草》曰:“止小儿惊悸”。相须为用,泄火祛风,定惊安神,火退心神宁,风去惊惕止,小儿惊悸,必备之品。 2.配天竺黄:清热祛风,化痰开窍,治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证。天竺黄甘寒,清化热痰,清心定惊,《日华子本草》载其:“治中风痰壅”。蛇蜕咸平,祛风定惊,善引诸药入肝,如《本草经疏》曰:“蛇蜕,蛇之余性犹存,不以气味为用者,故蛇之性上窜而主风,蜕之用入肝而辟恶”。二药相伍,专以风痰阻络、肝阳化风为治,除痰壅,清肝热,息肝风,定惊抽。 3.配露蜂房:祛风除湿,攻毒疗疮。风火热毒,壅滞肤表,郁而不去,则见皮肤红,肿胀疼痛,或身热头痛,胃纳不佳,舌红脉数。露蜂房甘以行散消肿,以毒攻毒,兼能除湿。《本草纲目》曰:“露蜂房阳明药也。外科及他瘸用之者,亦皆取以毒攻毒”;蛇蜕成平,走窜散邪,营去肤囊之疾。《本草求真》论其:“风恶毒痔漏疥癣,无不用之即效”。二药相合,解毒散肿,祛风止痒,故《圣济总录》蛇蜕散,以蛇蜕皮一两半,露蜂房半两,细研内服,治疗疮甚效。 ![]() 2.治癣疮方(《千金方》) 烧蛇蜕一具,酒服。治头癣、湿疹等。 ...详细信息 2.《名医别录》;“主弄舌摇头,大人五邪言语僻越,恶疮、呕咳,明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