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拼车杨洋:纯粹的顺风车拼车不可能成功

  2015-08-08
编者按

最近拼车市场火热,51用车和天天用车先后获得百度C轮融资。除了这两家拼车应用公司,其他拼车应用是如何面对竞争的?爱拼车联合创始人杨洋分享了他的看法。

从行业逻辑来,拼车的大主题是分享经济,这是很大的蓝海市场。

中国有接近两亿的公家车和私家车,如果每一辆车有4个空座可以分享出来,一天仅是早高峰就有8亿空座。如果加上晚高峰,就有16亿空座。如果每一个空座的平均消费是10块钱,每天有160亿元的市场价值,这是拼车应用可以看到的市场前景。

拼车的本质还是用车

从用户实际使用感受来说,虽然有的软件叫拼车,有的叫用车,但当用户在使用app发布线路的时候,他的想法一定是赶快有人来接我。在那个时刻,其实他在“用车”。所以,名字不管是拼车还是用车,都是把空车变得更有价值。我们要忘掉“拼车”这两个字,因为最终大家做得全部都是“用车”。

纯粹意义上的顺风车拼车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认为在中国没有所谓的公益,也没有所谓的环保。你要做一个用车平台,你的商业逻辑一定是能够支撑两端的,车主愿意干,乘客愿意付钱。

各家的区别其实在于定价策略,补贴策略以及对车主和乘客之间的收支平衡。不管叫做拼车还是用车,最终做得是同一件事情。

从定价的角度看,车主当然希望价格越高越好,对于乘客来说,当然希望越便宜越好。所以各家平台各自有不同的定价策略,要么是讨好乘客一方,要么讨好两方。我们今天的定价是2块钱一公里,其实是让两边都不要讨价还价。我们以一辆10万块钱车来计算成本,包含了车辆折旧、保险、保养、油费之后,每公里的成本是4块钱,车主跟乘客鸽分摊一半是合理的,这是我们关于定价的想法。

拼车平台的竞争力是接单率

目前这个阶段,主动去限制黑车司机没有意义,在拼车平台上,平台竞争力的最终表现是接单率。如果平台接单率低于70%,整体用户体验会很差。如果高于90%,说明你的乘客不够。这个过程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先得保证品牌活下来再去平衡这件事。

可以这样理解,从价格来说,拼车或用车是一个价格更低,服务质量也低的专车。因为价格不一样,服务质量肯定不一样。很多专车司机要穿西装打领带,车上要有矿泉水,要有充电器。这是用户是花了4到5块钱一公里的价格去享受的,但是如果今天你去跟别人拼车,花费是每公里1.5到2块,那就不可能提供矿泉水。

今天中国出行需求里面,大体量的低消费群体才是关键。巨头的打法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不管是UBER的人民优步,还是滴滴推出滴滴拼车,都是因为大家发现了这一点。目前的用车市场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拼车市场的难度更大

拼车现在为什么这么热,是因为两股势力进来,一个是原来本身做拼车的这些公司,另外一个就是现在UBER的人民优步进来了,再加上滴滴拼车也要进来。人民优步已经把价格压到介于出租车和公交车之间的这个水平,虽然有等候费,但是打得还是低价牌,滴滴做拼车也是低价策略。

这两个巨头加上我们这一群小公司,在这个行业里面都想找到自己的定位。可以说,出行领域的高端产品基本上在中国没有市场,所以说滴滴现在把原来打车的客户,分流到专车和拼车上去。有流量进来,都往专车和拼车去导,让用户自己做选择。

以滴滴为例,之前打车这件事情是一个快速爆发的领域,因为打车建立在标准的行业服务规则之上,所以打车容易爆发,它本身就是一个成熟的行业。

而专车的推进其实就相对缓慢很多,整个专车到现在推行了快一年,在很多城市订单量还是非常低的。因为这个行业没有标准,运营规则跟打车完全不一样了。

拼车比专车更难。专车平台可以雇佣司机,雇佣制,派单制,对于多长时间在线和服务都有要求。但拼车就不一样。拼车的车主,不是平台能雇佣的。专车可以在全国雇佣几万个司机,但是拼车不可以在全国雇佣几千万的司机,所以拼车的管理规范、运营机制和产品逻辑要比打车、专车这两者来得难的多。

另外,在现在的拼车领域,资金补贴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拼车或者说用车是一个无底洞。

一个市场出租车的总量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比如说当时滴滴和快的去抢上海市场,上海一共有3万辆出租车,一个月需要补贴多少是可以算出来的,但私家车是算不出来的,这是一个无底洞。

拼车可以逐步淘汰黑车群体

一线城市有这样一个规律。所谓的黑车,或者叫职业司机,体量都应该是当地出租车的3倍以上。

杭州每天投入运营的出租车有6000辆,这意味着至少有1.8-2万辆的黑车。北京有6万辆出租车,至少有18万黑车司机群体。

当拼车业刚刚兴起的时候,现有的这些黑车司机会利用这个平台赚钱做生意。但是当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后,会把这些黑车司机替换出去。因为黑车司机对盈利的渴望更高,要价更高,而普通人不是为了盈利,只是顺路捎带,保本就好。

这个市场只需用一年的时间,当普通人加入进来,就会成为消灭职业黑车的力量。

以目前拼车或者用车软件的定价来看,职业司机需要补贴才能够盈利。普通白领则不需要,他们不用任何补贴,上下班也都会接单。这才是打击黑车的根本解决方法,打了这么多年,还是要用市场的逻辑来消灭,因为最根本的问题是用车需求是一直很旺盛。

未来的商业化机会

拼车可做商业化的东西很多。出租车是钢板一块,一个无法下探的行业。没法让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盈利。

拼车上,乘客和车主都有更多需求。比如目的地营销。乘客去某一个酒店、餐厅,或者是其他消费场所,都是目的地营销。百度LBS事业部门现在想做的就是目的地营销。

百度有糯米团购等O2O应用,未来知道每个用户要去哪里,可以最快给他需要的东西。所以百度极力投资拼车出行平台,拼车平台可以免费用百度的地图数据,这样百度就能知道用户想去哪里,再给用户提供他的版图上的东西。百度如果要崛起的话,LBS是值得关注的一块。

我个人蛮看好百度做这个事情,它作为中间平台,这边是要出行的人群,那边是所有的商家。不管是去电影院,去酒店,商家在这边提供坐标,那边的出行人群有了目的地跟这个坐标一匹配,马上就能给出优惠券。所以百度地图跟优步的合作,能够每天从优步拿到很大的出行需求,我们叫目的地营销。这边全是商家,两边的数据一汇合,这就是订单,生意就出来了。

曾在P2P租车上走过弯路

我们公司曾经在P2P租车这件事情走了一个弯路。在2014年4月份到2014年10月份,半年的时间我们孵化了第二个产品就叫多诺租车,花了四五百万人民币,从计划研发、人群、市场,玩了半年之后,我们发现这个行业水太深了。

越是后发力量,你付出的代价成本就要比别人高很多倍,所以做了半年之后发现我们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就立刻宣布不干了。那个时候我们把一家公司切成两家公司,浪费了钱不说,还让拼车的业务没法往前跑。

P2P租车和拼车一样,也是一个共享经济,但跟出行相比还是差一点。出行是一个高频刚需。一个人一天至少要出去回来两次,但是一个人会租车的场景很有限,频次太小,风险也不可控。

对于P2P租车平台来说,丢车是难以避免的。对公司来说,从资金上说丢车不至于是一个致命伤害。但是一旦有车辆丢失,就没人敢玩了,这样的信任危机对所有P2P来说都是一样的。租车也是,在中国这种环境下,信任的压力太大了。所以P2P租车目前还是比较难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