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评论】【读画·赏析唐炜作品】

 印禅室 2015-08-08
赏析·唐炜作品——误入“牡丹亭”-游园系列(1)


作者:红狐





  • 应唐炜之邀,观赏了误入“牡丹亭”-游园系列(1)这两幅画作,现在,我想谈一点个人赏观。

    首先,我想说的是,画,不仅是用眼睛来观赏的,还可以用我们的心来读。
      
    看了唐炜的这两幅画作,首先给我的感觉是:但凡伟大的经典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和客体,也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对于唐炜的这两幅画作,是一语击中。
      
    直观告诉我,这是根据汤显祖的伟大经典作品《牡丹亭》演绎而来的,凡看过的人想必应该知道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故事吧。其中:



    ◆第一幅作品,呈现的应该是杜丽娘伤春寻梦,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幽会的情景。

    那么我们来看看上面这幅画是怎么切合主题的。首先,应该明白的是,“情”是“牡丹亭”里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该作品的灵魂,应该将“情”提升到本体的意义。那么,当我们看到有一枝梅花暴露在人体上的时候,这应该是层次分明标志性的出现,暗示我们对人物的产生一目了然;整个画面的人物和背景后面的凉亭、树木以及狐狸野兽的嘻戏场景,脚底下流血的线条和色彩,给人以虚幻复合和深远的感观艺术情境。有一点,在这里我想提到的是,为什么标题叫误入“牡丹亭”?这里面本就包含了传统“禁固”的束缚,而这个画面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充满着对封建社会“伦理”的反抗和对自由和个性化的追求与解放。这是“误入”吗?不!这是人性意识的促使,却又是躁动于生命的底层,高悬于精神太空的个体感性复苏的一种审美体验,于是,当这两个高悬的赤身裸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我给的定义是“燃烧”,注意,是“爱的燃烧”,这种燃烧是在经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这一点,作者已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二幅,呈现的应该是杜丽娘死后的阴灵。

    我们可以看看画面中人物后面的背景,有树和梅花、蛇和野猫,吸血虫在人体上爬行。注意,“梅花”在这里二度出现,这就进一步体现了构图饱满的紧密联贯性。画面构图不仅穿插安排得非常生动,使用的笔法丰富,有力地表现出形象和质感来;看画中,有一条蛇要攻击野猫,而猫受伤的心里在流血,这是有一定的衬托和渲染作用的;再看那一头绿色的泼墨式的缠身长发,色彩饱和艳丽,画面营造了一个诡异幽邃而又空灵超逸的鬼魅气息感。而整个画面上这种变异的恶劣生存状态,昭示着一种宇宙人生共存的精神境界。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幽灵出现的地方应该是阴森黑暗的,为什么这里的画面给人是鲜明艳丽的基调呢?我们臆想的幽灵应该是面目狞狰很恐怖的样子,为什么在这里的幽灵给人一种孤傲 、飘逸 、妩媚而又楚怜郁美的样子?其中,两幅作品中绮丽缱绻的梦中情,冥茫恍惚的鬼魂现世,在这里反而显得虚幻离奇,诡异、生动有趣。我想,作者是根剧戏剧的色彩来刻意表现的,这种大胆的创意和另辟蹊径的风格,一改往常的悲情色彩,想必因为最后的复活和有情人终成眷属,给读者留一个喜剧性的游园念想吧。(个人猜想)
      

    因此,整个作品,作者凭借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精微的感悟去演绎了一场丰厚奇特的文化意蕴。微妙精彩!
    我们知道,面对这样一部经典名著,任何一个固定的视点都不容易把作品透彻完美。而作品,给我最大的震憾与视觉冲击,就是以鲜艳的色彩,直率、奔放飘逸的笔法,创造出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的热烈和表现浪漫主义的倾向,让人得到更多的审美感受和启示。作者能把古典文化的保守风格天马行空地,独创到中国现代另类版的“牡丹亭”。这种创举,诚如恩格斯所说,这是“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


    唐炜,一个特立独行的画家。  
      
    200908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