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身边的人学习 作者:李恩吉 一提到学习,大家会立刻想到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向学者、专家们学习;向书本、课堂学习等。当然,这些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容置疑。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向身边的人学习。 向身边的人学习有很多好处。首先,他们身上具备的本领最接地气,都是实招,最能解决现实问题。向他们学习时没有功利思想,没有精神压力,不受时间限制,是在不自觉状态下,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二是不必劳师以远,兴师动众。免去了乘车住店,费资、费力、劳神之苦。而是就近、就地,看得见、摸得着,灵活方便。三是教者与学者地位平等,教者愿意教,学者凭兴趣。沟通便利,反馈及时,提高的快。这种近似自然的、松散状态下的学习,有时比在课堂上严禁危坐满堂灌式的学习效果好得多。 小时候二姐夫修自行车,我就在旁边看着,觉得好玩,有时还帮他拿拿工具,一来二去不知不觉就学会修车了,而且还学会了编车辐条。 我大哥平时爱看书,尤其看到感兴趣的文章就剪辑下来,甚至糊墙报纸上的文章也抠下来,把墙抠的黑一块白一块的,大哥说是积累素材。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积累素材这个词。 二哥在杂志社工作经常写论文,那时都是用手写,白天写不完下班拿到家里写,有时还念一段给我听,闲暇时还讲一些写论文的轶事、趣闻等。尽管这样的学习很零散,当时还似懂非懂,但经过长期的熏陶和积累,特别是随着年岁的增长逐渐理解,对我后来的人生都起到了积极影响。 由于会修自行车,有时放假休息时我就在马路边摆个修车摊。由于有了修车的经历后来我还卖过电视报,烤过羊肉串。虽说赚钱不多,但也解决了当时的一点生活窘境,虽说最终没能走上经商之路,但也得到了一种生活的历练。 受大哥的影响平时我看到一些感兴趣的文章,诗歌、散文也剪辑下来,分门别类订成小册子。有时兜里还揣个笔记本,看到好的词句,段子或自己头脑里冒出一些新奇的点子,想法都及时记下来,闲暇时拿出来看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积累最后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为后来我的新闻采访写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从事电台播音员工作后,除了做好播音工作外,经常到一线采访,向上级电台,报社投稿,为宣传地区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在二哥的影响下,我也尝试着写论文,没想到第一篇论文《新闻播音的语言特点》竟在沈阳记者协会主办的《编采之友》上发表了。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就有了目标和动力,随后我又写了关于播音、新闻采访、编辑等方面论文,先后在辽宁省《记者摇篮》、黑龙江省《新闻传播》、沈阳市记协《编采之友》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记得当时在全市播音员中我发表的论文最多,市记者协会秘书长评价我说“是个勤奋的人”。我结合播音工作实践写下了20多万字的《播音员工作手册》一书,填补了当时基层播音员没有案头工具书的空白,受到辽宁省电台著名播音员房名震的赞扬。我想,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当时的学习积累不无关系。 也许有人会说,身边那几个人,那两把刷子,没啥学头。其实不然,我们身边的人虽然有高矮、胖瘦、眼睛大小、长得黑白之分,但可以肯定的说他们身上普遍都有优点。比如,有的同志材料写的好,那我就学他写材料这个优点;有的同志财务账目记得好,那我就学他记账这个本领;有的同志举止优雅,衣着大方得体,那我就学他穿着这个优点;有的同志厨艺有一套,那就学他厨艺这方面优点;有的同志过日子理财是把好手,我们就学习他的理财;即便是夫妻间也要取长补短。总之把别人的优点学到你身上,你就多了一份为社会服务资格,你的本领大了,你的价值也就大了。 向身边的人学习时需要注意: 首先要有博大的心胸,不能以貌取人,不能小肠嫉妒,认为他跟我关系不太和谐有优点也不学他。有可能在向他学习的同时,化解了矛盾,你们彼此成为好朋友。 二是要学习那些高尚的、高雅的、文明的行为;学那些对工作,生活、社会有益的真本领;学那些能上得了台面,令人敬佩、鼓舞人心、传递正能量的做法。对那些腐朽的、低俗的、利己的、损坏公共利益的、苟且偷生的小聪明、小伎俩、小把戏不但不学,还要斥责它,抵制它,令它无地藏身。 向身边的人学习,还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清苦,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获。 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是一种能力,一种美德,一种人格的健全,是一种理性的成熟和个性修养趋于完善的综合反映。 如果我们力争做个不平庸的人,那就从“向身边的人学习”开始吧! ![]() 杰出读后感:
我的好朋友李恩吉老师撰写的《向身边的人学习》一文,我认真地阅读了三遍,语言朴实,内容充实,有理有据有体会,放在这里让更多的朋友与我分享。 “向身边的人学习”好象是一句口号,但我觉得应该是一句心里暗示,一句提高自我的暗示。因为我也是在向身边的人不断学习而成长起来的。我在给老师们作专题讲座时讲过我的人生感悟:工作大而言之为事业,小而言之为自己。用力把事情做对,不如用心把事情做好。6年的作文教改实验在为学生的同时也是在为我自己,因为是作文教改实验的成绩和影响使我入党并走向领导岗位。 我就是把学习作为一种方法,一种行为,一种觉悟,一种享受,因为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必由之路,惟有学习是一生不变的。对于教师来说,学习是生命存在的方式,研究是教师新的职业生活方式。有的教师不能把学生教好,很大原因是不学习所致或者说不会学习所致。在学校里,我们作为教师的,身边有学生,有同行,有领导,向身边的人学习,就是要向你的学生学习,向你的同行学习,向你的领导学习,我就是这么做的。我向学生学习,学生接受我的作文教改;我向语文组其他老师学习,老师们就帮助我的作文教改;我向领导学习,领导就支持我的作文教改;在我担任教育科长和学区主任的时候,我能够认真地虚心地向各校书记校长学习;在家里我向我父亲学习,他手写的作文资料我使用了18年(保留了38年)。我之所以能当老师是因为我父亲、我二姐、我二哥是老师,也是我向他们学习的结果。 今天读了李老师《向身边的人学习》这篇文章,我更觉得向身边的人学习,能积绽底气,滋养元气,造就灵气,提升神气。作为教师,向身边的人学习,就能对学校忠诚,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生活,每天踏实工作,让平凡的人生不平凡。 附录: 家有慈父(李恩吉)“十八大”礼赞(李恩吉)我们走在世界屋脊上(李恩吉、李大维)沉重的母爱(李恩吉)为母爱的光辉喝彩 (黄文丽)人生总会更亮丽(黄文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