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全的准备(卡耐基精选)

 gdsasa 2015-08-09
“完全的准备”难道就是背下演讲词?对于这个问题,我得断然说声“不”。为了保护自己,以免在听众面前脑中一片空白,许多讲演者一头栽进记忆的陷阱里。一旦犯了这种毛病,便会不可救药地浪费时间进行这样的准备,而那只会毁掉整个的演讲。资深的美国新闻评论家,H.V.卡特波恩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参加过一次讲演竞赛。他选了一则短篇故事,题为《先生们,国王》。然后把它逐字背诵,并预讲了数百次。比赛那天,他刚说出题目《先生们,国王》,脑子里就变成空白一片;岂止是空白,它压根儿就变黑了。他吓得差点儿蒙了,绝望之下,只得用自己的话来讲这个故事。可当评审把第一名颁给他的时候,他简直就不敢相信。从那天起,H.V.卡特波恩就不再去读或者背任何一篇讲稿,这就是他在广播事业里成功的秘诀。他只记些笔记,然后自然地对听众说话,绝不去用讲稿。写出讲稿并且去背下来,不但浪费时间、精力,而且容易导致失败。我们一生说话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从没有费心去推敲字眼。我们随时都在思考着,等到思想明澈时,言语便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不知不觉地自然流出。温斯顿.丘吉尔也是很辛苦才学到这一课的。年轻时,丘吉尔也要写讲稿、背讲稿。直到有一天他在英国国会上背诵他的讲稿的时候,思路突然中断,脑海里一片空白。他尴尬极了,同时也感到了羞辱。他把上一句重复一遍,可是依然什么也想不起来,脸却变成了猪肝色。他颓然坐下。从那以后,丘吉尔再也不背讲稿了。我们如果逐字背下演讲词,面对听众的时候,很容易因为紧张而遗忘。即使没有忘记,恐怕讲起来也是呆板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不是来自我们内心,只是出于记忆而已。私下与别人交谈时,我们总是一心想着要说的事,然后就直接说出来了,并未特别去留心词句。既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现在又为什么要改呢?如果我们非要写讲稿、背演讲词,就很可能重蹈凡斯.布须内的覆辙。凡斯是马黎波欧艺术学校的毕业生,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的衡平人寿保险公司的副总裁。多年前,被要求在西弗吉尼亚州的“白磺泉”召开的“衡平人寿”代表会议中发表演讲,有来自全美的2000名“衡平人寿”代表参加这次会议。当时,他从事人寿保险的行业才两年,可是已经非常成功,所以安排他作20分钟的讲演。凡斯很高兴,他知道这是一次提高身价的好机会。然而,不幸的是,他把演讲词写下来背。他在镜子面前演练了42次,把一切仔细准备好:每句词语,每个手势,每个表情,甚至怎样上台和回来的细节。真是恰到好处,完美无瑕了,他想。可是,当他站起来要讲演的时候,面对2000名听众忽然感到害怕了。他只说了:“我在本计划里的职位是……”脑子里就只剩下一片空白。慌乱之中,他后退了两步,想要重新开始,可是脑子里依然空白一片。于是再退后两步,企图重新开始,依然没有用。讲台有四尺高,后边没有栏杆,和墙隔有两米宽的距离。所以,当他第四次重复刚才的表演的时候,掉下讲台,消失到隔缝里去了。听众轰然大笑,笑得人仰马翻,跌出椅子,滚到走道上。衡平人寿保险公司做这种滑稽表演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听众还真以为这是特意安排的助兴节目。“衡平人寿”里的老前辈们,现在还津津乐道他的演出。可是凡斯.布须内自己呢?他亲口对我说,那是他一生中最没面子的一次。他觉得羞愧难当,因此写了辞呈。但是凡斯的上司说服了他,把辞呈撕了,并帮助他重建自信。而凡斯在这次经历以后,成了公司里数一数二的演讲高手。不过,他再也不去背讲稿了。我们应该以此为鉴,以免再干出这样愚蠢可笑的事情。我听说过很多人背讲稿,却不记得有谁把讲稿扔进纸篓以后,反而说得更生动、更有效果、更富人性。扔掉讲稿,或许会忘掉几点,说起来散乱些,但至少显得更有人情味。林肯说过:“我不喜欢听刀削式的、枯燥无味的讲演。当我听人讲演时,我喜欢看他像在跟蜜蜂搏斗一样去讲话。”他喜欢听一个演讲者自在、随意、激情澎湃的演讲。背讲稿,是绝不会表现得像在跟蜜蜂拼命似的。2.预先将意念汇集整理那么,准备讲演的恰当方法是什么呢?现在我来告诉你。你要在生活中留意那些有意义的、曾经给你指引的有关人生内涵的经验,然后把这些经验中获取的思想、理念、感悟等等汇集整理。真正有用的准备,是你对讲演题目的深思。和查尔斯.雷诺.柏朗博士多年前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的一样:“深思你的题目,酝酿成熟,漫溢思想的馨香……再把所有这些意念写下,简单地只要能表达清楚概念就可以……把它们写在纸片上……通过这样的整理,零散的片断就容易安排和组织起来。”听起来并不难吧?实际上也真的不难,只需要有一点儿专注和思考就行了。3.在朋友面前预讲当准备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不要试讲一下呢?这完全是应该的。这是一个保证你万无一失且简单有效的方法。把你的想法,和朋友或同事们在日常谈话中聊聊,没有必要全部讲出来,只需要在午餐桌前倾过身去,用类似这样的话谈起:“乔,知不知道,那天我遭遇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乔可能愿意听听你的故事。这时你就要仔细观察他的反应,听听他有什么样的想法,说不定他会有什么新的有趣的主意,那就很有价值了。他不知道你是在预演,事实上知道也没关系。他或许会说,聊得真痛快。杰出的历史学家艾兰.尼文斯对家也有类似的忠告:“找一个对你的题材有兴趣的朋友,详尽地把你的想法讲给他听。这种方式,可以帮你发现你可能遗漏的见解、事先无法预料的争论,以及找到最适合讲述这个故事的形式。”三、给自己成功的暗示你记得吗?在第一章,提到当众说话要建立正确态度时,曾说过这句话。这条法则依然适用。可以试试下面三种方法:1.融于自己的题材中题材选好后,依照计划加以整理,并跟朋友聊聊,进行演习--这样的准备还不能算充分。你还要让自己相信这个题材是有意义的,还必须有那曾经激励过历史上的伟人们的态度--坚信自己。怎样能让自己确信这一点呢?详细研究题材,抓住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告诉自己,你的演讲将帮助听众,使他们听过之后,成为更好的人。2.避免去想可能会使你不安的事情举例来说,假如你去设想自己可能会犯语法错误,或中途会突然地讲不下去等等具有反面作用的事情,很可能在你开始之前便没有了信心。开始讲演之前,尤其重要的是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试着集中精神听听别的讲演者说些什么,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这样就不会造成过度的登台恐惧了。3.给自己打气除非有可以为之牺牲的远大的目标,否则任何一位演讲者都会有怀疑自己题材的时候。他会问自己,他适不适合这个题目,听众会不会感兴趣等,很可能一念之间便把题目改了。这种时候,消极的思想极可能彻底毁掉你的自信,你应该为自己先打打气,用浅显的话对自己说,讲演是很适合你的,因为它来自你的经验,来自你对生命的看法;你比任何一个听众都更有资格来作这番特别的演讲,并且,苍天在上,你会全力以赴,把它说个清楚的。这种古老的方法难道管用吗?大概是的。现代的实验心理学家都同意,自我启发而产生的动机,即使是假装的,也是导致快速学习最有力的刺激之一。既然如此,根据事实所做的真诚的自我鼓励,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四、表现出信心十足的样子美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这样一段论述:“行动似乎紧随于感觉之后,但事实上却是行动与感觉并行。行动在意志的直接控制之下,通过制约行动,我们也可以间接制约感觉,但感觉是不受意志的直接控制的。“因此,假如我们失去了原有自然的欢乐,那么,使自己欢乐的最佳方法,即是快快乐乐地坐着或者说话,表现得自己本来就是欢乐的一样。如果这样的举动还不能让你觉得快乐,那就没有别的办法了。“所以,让自己感觉自己勇敢起来,而且表现得好像真的很勇敢,运用一切意志达到这个目标,勇气就很可能会取代恐惧感。”记住詹姆斯教授的劝告吧。为了培养勇气,面对观众的时候,不妨就表现得好像真有勇气一样。当然前提是必须还得有充分的准备,否则再怎么表演也没有用了。如果已经对自己所要讲的内容了然于胸,那就轻松地大步而出,再做一次深呼吸。面对听众之前,深呼吸三十秒,增加的氧气供应可以提神,给你勇气。杰出的男高音姜.德.雷斯基常说,你如果气充胸臆,可以“席气而坐”,紧张自然消逝无踪。把身体站直,看着听众的眼睛,开始信心十足地讲话。如果你没有机会与他们交谈,就听听一个美国人的话吧,他常被视为勇气的象征,但曾经也非常胆小,后来练习自我信赖之后,才成了勇者之最--他便是反托拉斯斗士、常左右着听众、抡使巨杖的美国总统提奥多.罗斯福。他在自传里这样说:“因为小时候经常是病歪歪的,又很笨拙。年轻时,起先既紧张又对自己没有信心,我不得不艰难而辛苦地训练自己,不只是对身体,而且是对灵魂和精神进行训练。”他这样讲述自己蜕变的经过:“孩提时期,我在马利埃特的一本书里读到一段话,印象极深刻,时时萦绕在心。那是一艘小型英国军舰的舰长,向主角讲解怎样才能做到气宇轩昂、无畏无惧时所说的一段话。他说:刚开始的时候,每个人想有所行动时,都会害怕。应该学会驾驭自己,让自己表现得好像一点不害怕。这样持之以恒,原先的假装就会变成事实,他只不过凭借练习无畏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真的变成无所畏惧的勇者。“这便是我训练自己的理论根据。一开始,我害怕的事情真多,从大灰熊到野马还有枪手,无一不怕,可是我故意装出不怕的样子,慢慢地我就不再感到害怕。人们若是愿意,也能像我一样做到的。”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对我们做其他任何事情都会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接受这项挑战的人,会发现自己人品渐渐完美,战胜当众说话的恐惧,已使他们脱胎换骨,进入更丰富、更圆满的人生。有个推销员如此写道:“在班上站起来几次之后,我觉得任何人都可以应付了。一天早上我走到一个特别凶悍的买主面前,他还没来得及说‘不’,我已经把样品摊开在他的桌上。结果,他给了我一份最大的订单。”
成功演讲的简单方法
把自己的热忱与经验融入谈话中,是打动人的简单方法,也是必要的条件。如果你都不感兴趣的话题,有什么理由期望别人能被感动呢?我很少看电视,但最近有个朋友要我看看一个下午节目,是针对家庭主妇而开的,收视率很高。朋友认为该节目里观众参与的部分,会引起我的兴趣。的确是这样的,我看了几次,很欣赏主持人能够请观众参与谈话,而观众的说话的方式也引起我的注意:这些人显然都不是职业演讲家,也没有经过什么沟通艺术的训练,甚至讲得很差,还读白字。可是他们全都说得很有趣,他们说话时,似乎全无上镜头的恐惧,还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怎么会这样呢?我知道答案。我在训练班里采用这种方法已经多年。这些人--平常的男人和女人,之所以能抓住了全国收视者的注意,就因为他们谈的是自己:不管是自己最难为情的时刻,还是自己最美好的回忆,或是如何遇见自己的妻子和丈夫等等。他们根本就没有去想要什么绪论、本文和结论,也不关心什么用词造句,然而他们却获得观众的欣赏,他们完全倾注于他们所要说的事情。我认为,学习当众说话有三个简单的法则。一、讲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和精通的知识那些男女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故事,使那个电视节目变得有趣。他们谈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己知道的事。几年前,戴尔.卡耐基的教师们在芝加哥的康拉德希尔顿饭店开会。一位学员这样开头:“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是人类字典中最伟大的思想。没有自由,生命便无存活的价值。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行动处处受到限制,会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况?”
他讲到这儿的时候,他的老师便明智地请他停止。老师问他,是否有什么证明或亲身遭遇可以支持他刚才所告诉我们的观点。于是他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曾是一名法国的地下斗士,他和家人在纳粹统治下遭受了种种屈辱。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和家人是如何逃过秘密警察追捕来到美国的。最后他说:“今天,我走下密歇根街来到这家饭店,能随意地自由来去。我经过一位警察的身边,他也并不注意我。我走进饭店,也需要出示身份证。等会议结束了,可按自己的意愿,去芝加哥任何地方。因此请相信,自由是值得奋斗的。”他获得了全场起立并报以热烈掌声。1讲生命对自己的启示诉说生命的启示,绝不会没有人愿意听的。但是经验告诉我,很不容易让人接受这个观点--他们极力避开个人经历,认为太琐碎、太局限。他们宁愿上天入地扯些一般概念或者哲学理论。可惜天上地下的空气稀薄,平凡的我们无法呼吸。我们渴望新闻,他们却给我们社论。我们不反对听社论,但是得由有这权力的人来说--报纸的编辑或发行者。因此,还是谈谈生命对你的启示吧,我自然会成为你的忠实听众。据说,爱默生常常喜欢倾听人们的谈话--不论对方身份多么卑微,因为他觉得自己从任何人身上都可以学到东西。恐怕我听过的谈话,比任何人都多。老实说,一个讲演者叙述生命给他的教导时,不管经验是多么的琐碎、多么的微不足道,我都从不感觉枯一个星期五,一位来自上区银行的先生--我们就叫他杰克逊先生吧--来到训练班,有45个人参加了这次训练。来之前,他离开办公室,在报摊上买了一份《弗贝杂志》。在前往上课所在地联邦储备银行的地铁上,他找了一篇题为《十年成功秘诀》的文章来阅读。他之所以读它,倒不是因为对它特别感兴趣,而是想找点谈话的资料,以便上课的时候,他讲话时有内容来供他使用。一小时后,他站起身来,准备把这篇文章讲得妙趣横生,让大家都称赞他讲得不错。结果呢?这样的结果没有别的可能。他并没有把阅读到的东西消化,没有在里面吸收到“想要说”的东西。“想要说”形容得很准确,他真的只是“想要”而已。他想从文章里发掘一些有深度的内容来谈,可是除了引用以外并没有什么内涵,他的整个仪态和音调明显地透露出这一点。像这样的情况,他怎么可能期望听众比他自己更感动呢?他不断地提及那篇文章,说作者怎么样怎么样讲,可是没有提到自己是怎么样想的。他的演讲里,《弗贝杂志》让我们了解了很多,遗憾的是杰克逊先生自己的东西却太少。他讲演完毕,老师说:“杰克逊先生,我们对你讲的那位作者并不感兴趣--不知他是何方神圣,他也不在这儿,我们也见不着他。我们倒是对你和你的观点有兴趣。告诉我们你是怎么想的吧,不要谈别人怎么讲。把更多的杰克逊先生放在演讲里,下星期再用同样的题目进行讲演好吗?把那篇文章再读一遍,问问自己是否同意作者的论点。如果是,以你自己的观察经验来论证。你如果不同意,告诉我们为什么。就让这篇文章成为一个引子,引出你自己的讲演。”杰克逊先生把那篇文章重读以后,发现自己一点也不同意里面的观点。他从记忆里搜寻事例来反驳,并以自己身为银行主管的经验,来详尽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他的第二次讲演,充满了根据他自身背景所得的理念,不再是翻抄杂志文章的内容,他给我们的是自己矿场里的矿石,自己铸币厂里铸制的钱币。你想一想,哪一场讲演能给班上同学更强烈的印象?2在自己的背景中找题目有一回,有人请教我们的教师,问他们认为初学演讲者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经统计发现,“教导初学者根据适合的题目进行演讲”,是这门课程上课初期最常碰到的问题。什么才是适合的题目?如果他是你的生活的一部分,是你的经验或经过思考使它属于你的,你就可以肯定这个题目适合你。又怎样去找寻题目呢?翻开自己的久远的记忆,从自己的生活背景中去搜寻生命里那些有意义并给你留下鲜明印象的事情。我们曾就能够吸引听众注意的题目作过调查,发现最为听众欣赏的题目,都与某些特定的个人背景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